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3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水产养殖 科技至关重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技入户记实
1
作者 何义进 陈林祥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74,共2页
近几年来,江苏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和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支撑,依靠科技生产力的推动,罗氏沼虾养殖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并涌现... 近几年来,江苏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和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支撑,依靠科技生产力的推动,罗氏沼虾养殖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农民科技示范户和一批批养殖致富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养殖 淡水渔业 记实 单位面积产量 罗氏沼虾 养殖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渔业专利分析——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2
作者 金武 王书磊 +2 位作者 刘晓萌 夏晔 刘建伟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阐述渔业知识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之间的流动关系,探索渔业专利知识创新规律,并为政策研究提供理论视角和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2018年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 为阐述渔业知识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之间的流动关系,探索渔业专利知识创新规律,并为政策研究提供理论视角和数据支撑,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2018年专利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申请5563项专利,专利累计转让85项;专利申请内容方面以养殖技术、养殖装置、营养与饲料等方向为主;专利申请过程中,专利发明人与其他科研人员或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合作申请专利的数目仍很有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集美大学和通威集团等单位合作非常紧密。本研究可为渔业专利和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专利分析 可视化 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渔业高价值专利筛选中的应用——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3
作者 金武 王书磊 +2 位作者 刘晓萌 夏晔 刘建伟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从大量专利数据中筛选渔业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管理效率,从而间接促进专利转化,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2018年5404项专利进行价值高中低分类标注,获取这些专利在商业数据库Patentics中的16个参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合并专利信息... 为了从大量专利数据中筛选渔业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管理效率,从而间接促进专利转化,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8—2018年5404项专利进行价值高中低分类标注,获取这些专利在商业数据库Patentics中的16个参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合并专利信息和对应的专利参数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合并的数据中随机抽取70%的数据用于训练,30%的数据用于测试。结果表明:单隐层5个节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为73.59%,可以用于后续高价值专利辅助筛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专利分析 专利价值 文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典型淡水水域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孟顺龙 李鸣霄 +5 位作者 陈曦 裘丽萍 徐慧敏 宋超 李丹丹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0-593,共14页
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QNs)以其广谱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及养殖业。随着使用量的持续增加,QN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频繁检出,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长期且持续性风险因子。长期的QNs选择压力诱导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 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QNs)以其广谱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及养殖业。随着使用量的持续增加,QN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频繁检出,已成为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长期且持续性风险因子。长期的QNs选择压力诱导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的产生与积累,同时耐药细菌群体在水环境中不断迁移、扩散和增殖,进一步加剧了水域生态风险,其潜在危害远超QNs残留本身。QNs大量使用并经地表和地下径流最终进入水生生态系统,使水体和沉积物成为QNs及其ARGs的重要储存库,其对生态环境及公共健康构成的威胁日益严峻。本文综述了我国典型淡水水域中QNs的来源、迁移转化及赋存特征,探讨了QNs及其相关ARGs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为进一步研究淡水水域中QNs及其ARGs的环境行为与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淡水水域 迁移转化 赋存水平 抗生素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抗生素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佳音 李鸣霄 +9 位作者 陈曦 宋超 许晶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徐慧敏 孟顺龙 穆希岩 夏斌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0-294,共15页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被列为四大新污染物。它们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迁移会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产生长久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养殖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和兽...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被列为四大新污染物。它们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迁移会对生态环境乃至人体产生长久危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种植、养殖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和兽药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环境中有农用抗生素污染物残留。因此,研究这类农用抗生素新污染物在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可以为药物使用风险评估、残留评估提供基础数据,为毒理学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毒代动力学和其应用于农用抗生素的案例及影响毒代(药代)动力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用抗生素的毒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抗生素 毒代动力学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产学研助力数字渔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6
作者 马晓飞 沈楠楠 +2 位作者 贺艳辉 段金荣 胡长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61-263,278,共4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产学研有效结合是促进数字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通过整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渔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以泰州市为例总结分析渔业及数字渔业发展现状,针对现状介绍产学研助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产学研有效结合是促进数字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通过整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央及地方渔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环境,以泰州市为例总结分析渔业及数字渔业发展现状,针对现状介绍产学研助力数字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化美丽渔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渔业 高质量发展 美丽渔村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理化性质、功能及其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冯睿 孙存鑫 赵永锋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58,共5页
植物甾醇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又称植物固醇,其存在形式主要有游离甾醇、甾醇糖苷和甾基酯。植物甾醇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症和免疫调节等。胆固醇是水产行业中重要的添加物,但植物性原... 植物甾醇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又称植物固醇,其存在形式主要有游离甾醇、甾醇糖苷和甾基酯。植物甾醇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饲料添加剂,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症和免疫调节等。胆固醇是水产行业中重要的添加物,但植物性原料中的胆固醇含量较动物性原料少。在鱼粉替代的大趋势下,饲料中植物性原料比例不断提高,很多水产动物出现因缺乏胆固醇而生长缓慢的现象。但胆固醇价格昂贵,因此水产行业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替代品。植物甾醇和胆固醇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是一种合适的胆固醇替代品。文章总结了植物甾醇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代谢机制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甾醇在水产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代替胆固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生理功能 胆固醇替代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俊杰 梁化亮 +1 位作者 黄东宇 任鸣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共8页
多糖类饲料添加剂发挥着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鱼类抗氧化能力以及调节鱼类免疫、抗病、抗应激等重要生理作用,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简要综述了多糖类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以期为鱼类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及鱼类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鱼类 多糖 生理作用 鱼类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研究
9
作者 金渝钦 孟顺龙 +4 位作者 徐慧敏 宋超 范立民 裘丽萍 李丹丹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实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 为探究生物絮团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及氮磷收支情况,在300 L玻璃缸中进行实验,设置空白组(投喂基础饲料)和生物絮团组(外加葡萄糖维持系统C/N为15),每组设置3个平行,放养密度为20尾/缸,进行60 d的零换水养殖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生物絮团模式下养殖系统水体中的NH_(4)^(+)-N、NO_(2)^(-)-N、NO_(3)^(-)-N、TN和T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57.07%、80.22%、30.50%、24.64%和31.47%。饲料是养殖系统氮、磷输入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90.60±0.08)%、(87.16±0.19)%,占磷总输入的(96.08±0.19)%、(92.30±0.24)%。收获的大口黑鲈是养殖系统氮输出的主要方式,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氮总输入的(43.04±1.42)%、(44.17±1.53)%;而底泥累积是养殖系统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空白组和絮团组磷总输入的(75.92±0.47)%、(74.70±0.71)%。絮团组氮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44.17±1.53)%、(50.69±1.87)%,均高于空白组的(43.04±1.42)%、(47.51±1.6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絮团组磷的绝对利用率和相对利用率分别为(17.41±0.14)%、(18.87±0.20)%,均显著高于空白组(13.06±0.36)%、(13.59±0.38)%(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大口黑鲈能调节养殖水质,降低氮、磷累积,提高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健康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大口黑鲈 养殖水环境 氮磷收支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8 位作者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6,共12页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微生物群落 核心菌群 元素循环 群落构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淡水养殖鱼类苗种的来源和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蒋高中 李群 +1 位作者 明俊超 包艳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3,共6页
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早期池塘养殖主要是鲤鱼,因鲤鱼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在封闭水体中自行繁殖,苗种较易获得。汉代出现的《范蠡养鱼经》是我国古代养鲤技术的集大成者,对鱼池建造、鱼... 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溯至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早期池塘养殖主要是鲤鱼,因鲤鱼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可以在封闭水体中自行繁殖,苗种较易获得。汉代出现的《范蠡养鱼经》是我国古代养鲤技术的集大成者,对鱼池建造、鱼苗种的放养、养殖密度等均有记载。至唐代中期,由于政治避讳,传统养鲤业一时衰落。此后,鲢、鳙、青、草"四大家鱼"及鲮鱼等淡水鱼类养殖兴起,由于古代这些鱼类均不能人工繁殖,它们的苗种主要依靠长江及珠江流域渔民捕捞获得,其苗种培育技术至宋代开始见诸记载,元明时期有较大发展,至清代基本成熟。而野生金鱼最早见于唐代文献,主要产自杭州、嘉兴地区,家养金鱼见于南宋文献,饲养技术至明清趋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 养鱼史 鱼苗捕捞 鱼苗培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江段存在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刀鲚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颖 姜涛 +2 位作者 杨健 刘洪波 陈修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 为了探究长江十年禁渔后安庆江段刀鲚的生境履历,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研究安庆江段不同类型长颌刀鲚(Coilia nasus)和短颌刀鲚的耳石Sr和Ca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根据耳石Sr/Ca值的变化值将安庆江段的短颌刀鲚分为2类,一类是其比值为一直小于3.0的低值,表明其纯淡水的生境履历;另一类是其比值不仅有小于3.0的低值区,还有大于3.0的高值区(小于7.0),表明其不仅有淡水的生境履历,还有高盐度的河口半咸水生境履历。长颌刀鲚的耳石Sr/Ca值均具有小于3.0的低值区和大于3.0(甚至大于7.0)高值区的显著波动,表现为典型的淡水、河口半咸水及海水的溯河洄游型生境履历,Sr含量面分析图谱也可印证上述结果。本研究表明,长江安庆江段刀鲚群体组成较为复杂,同时存在溯河洄游型、淡水定居型短颌刀鲚和溯河洄游型长颌刀鲚3种生态表型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安庆江段 长颌刀鲚 短颌刀鲚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13
作者 曹乐乐 王银平 +2 位作者 葛坤 徐少远 刘凯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臼湖鱼类优势种为鳙、贝氏■、似鳊、鲢等4种,其中鳙为第一优势种。生态类型上,群落优势类群为定居性鱼类(78.57%)、杂食性鱼类(46.43%)、底层鱼类(35.71%)。石臼湖鱼类多样性指数不同水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枯水期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最高,平水期最低;鱼类物种数不同水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丰水期最多(47种),平水期最少(41种)。聚类(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表明,鱼类聚为入湖口、湖心区—湖汊区—沿岸带2个类群,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989,P<0.01)。冗余分析(RDA)显示,水位、水温、总氮和浊度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石臼湖禁捕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明显,鱼类物种数较禁捕前(2017年)增加20种,多样性指数(H')从1.64提升至2.24。但总体来看,鱼类资源现状与历史记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巩固禁捕成效,加强执法监管,强化鱼类资源养护及栖息地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石臼湖鱼类资源养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也为石臼湖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捕 鱼类群落 环境影响因子 石臼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与生态网络分析的长江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研究
14
作者 翟帅 方泽平 +3 位作者 黄孝锋 高欣 孟顺龙 宋超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7,共11页
长江口作为河海交汇生态敏感区,其浮游植物群落是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但传统形态学鉴定存在耗时长、易漏检稀有类群等局限。为精准掌握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支撑长江口生态保护需求,本研究结合环境D... 长江口作为河海交汇生态敏感区,其浮游植物群落是维持河口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但传统形态学鉴定存在耗时长、易漏检稀有类群等局限。为精准掌握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支撑长江口生态保护需求,本研究结合环境DNA(e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2024年5月长江口11个采样点的水样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长江口共识别出67种浮游植物,涵盖5门7纲31科42属。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导类群,且汉斯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和彼德森黄群藻(Synura petersenii)是区域内的绝对优势种。②α-多样性分析显示,长江口北支与东海交汇点(HK02)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长江口南支与长江支流交汇点(HK08)的群落丰富度最低,呈显著空间分异。③Mantel test检验、生态网络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盐度(SAL)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的关键环境因子,透明度(SD)、温度(WT)、TN等环境因子影响浮游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群落结构组成。研究显示,eDNA技术与生态网络分析的方法结合可高效解析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响应特征,可为长江口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DNA 生态网络分析 多样性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正中 刘波 +1 位作者 邵鹏 朱爱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47-4860,共14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鱼粉资源紧缺,价格持续攀升,使得植物蛋白质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植物蛋白质源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利用率低下,并对水产动物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增强饲料的...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鱼粉资源紧缺,价格持续攀升,使得植物蛋白质源在水产饲料中的占比逐渐增大,但是植物蛋白质源含有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利用率低下,并对水产动物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发酵饲料可增强饲料的适口性,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小肽和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并且生物发酵技术可降低植物蛋白质源中的抗营养因子,增加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提高水产动物机体健康水平和免疫力。本文主要论述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主要的发酵菌种、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前景展望,以便为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发酵菌种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螯肉矿质元素含量比较及产地判别研究
16
作者 唐静 薛竣仁 +3 位作者 刘洪波 姜涛 陈修报 杨健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52-157,共6页
为了解同一水系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并探索矿质元素对中华绒螯蟹原产地判别的可行性,选择湖南省大通湖,安徽省黄陂湖、沱湖、女山湖、无为长江江... 为了解同一水系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不同产地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并探索矿质元素对中华绒螯蟹原产地判别的可行性,选择湖南省大通湖,安徽省黄陂湖、沱湖、女山湖、无为长江江段(野生),江苏省溱湖、石臼湖等长江中下游共7个产地的中华绒螯蟹,取其单侧螯肉为样,经清洗、烘干、研磨、消解、定容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样品进行了21种矿质元素测定,并筛选其中稳定存在于所有样本中的Na、Mg、Al、K、Ca、Mn、Cu、Zn、Sr、Ba、Fe等11种矿质元素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7个产地中华绒螯蟹螯肉中主要含有Na、Ca、K、Mg等4种矿质元素,其余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少。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7个产地中华绒螯蟹体内矿质元素组成存在产地差异,产地间的判别准确率达93.9%,已具有产地判别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矿质元素 螯肉 营养评价 产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纵向生长数据线性模型分析研究
17
作者 李珂 马学艳 +3 位作者 高凯利 杨轲 金武 闻海波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77-78,共2页
梨形环棱螺是田螺科、环棱螺属中个体最大的种,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Duan等,2013;Zhao等,2014)。亚洲地区多数有食用梨形环棱螺的习惯(Lydeard等,2019),其中我国消费量最大;同时梨形... 梨形环棱螺是田螺科、环棱螺属中个体最大的种,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在淡水水域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Duan等,2013;Zhao等,2014)。亚洲地区多数有食用梨形环棱螺的习惯(Lydeard等,2019),其中我国消费量最大;同时梨形环棱螺也是重要经济淡水蟹--中华绒螯蟹的优质天然饵料,每年约需要消耗150万吨,但每年梨形环棱螺的养殖产量仅为9万吨左右。本文对梨形环棱螺纵向生长数据进行线性模型分析研究,以期为梨形环棱螺养殖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模型 有机碎屑 水域生态系统 田螺科 淡水蟹 中华绒螯蟹 环棱螺 养殖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的营养需求及摄食调控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彦红 梁化亮 +1 位作者 黄东宇 任鸣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6-101,共6页
鳜鱼的营养需求和摄食调控机制对于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鳜鱼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等主要元素的营养需求以及其摄食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或优化鳜鱼的人工配合... 鳜鱼的营养需求和摄食调控机制对于优化饲料配方和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鳜鱼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等主要元素的营养需求以及其摄食调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或优化鳜鱼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营养需求 代谢 摄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捕初期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19
作者 李博文 杜士威 +3 位作者 王慧丽 姜潮 张晓可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96,共16页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 为了解禁捕初期菜子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于2022—2024年对菜子湖两种典型生境(湖滨带和敞水区)开展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底栖动物83种,隶属于3门7纲17目32科,其中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和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为菜子湖首次记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整个调查区域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08 ind./m^(2)和75.8 g/m^(2),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菜子湖西侧湖区及出湖河流长河底栖动物现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两种不同生境相比,湖滨带共采集底栖动物66种,以小划蝽(Micronectra sp.)和环足摇蚊(Cricotopus sp.)为主要优势种;敞水区共采集44种,主要以小摇蚊(Microchi ronomus sp.)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优势度最高。湖滨带平均生物量占比以十足目(虾类)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相对丰度变化较大;敞水区平均生物量占比主要以软体动物最高,且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度较为恒定。然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菜子湖底栖动物的现存量没有显著影响。单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明显分离且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底栖动物群落虽有一定重叠,但也存在显著差异。植被盖度、底质类型和水温是造成不同季节两种典型生境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禁捕前历史数据相比,此次调查底栖动物种类数和现存量明显增加,但敞水区主要优势种已由摇蚊幼虫、寡毛类和软体动物共存演变为摇蚊幼虫为主。后续研究中仍需持续跟踪监测从而为底栖动物资源恢复和禁捕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子湖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十年禁渔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政策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代云云 杨弘 +2 位作者 邹芝英 施舒妍 龚雪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8期26-30,共5页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实施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首先梳理了1950年~2022年太湖流域渔业管理政策发展的历史,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消费者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太湖流域生态渔业发展的前景;最后结合千岛湖水质保护型... 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实施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研究首先梳理了1950年~2022年太湖流域渔业管理政策发展的历史,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之后从消费者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太湖流域生态渔业发展的前景;最后结合千岛湖水质保护型增养殖模式、梁子湖生态维护型增养殖模式、查干湖三产融合型增养殖模式典型经验,提出推进太湖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 典型经验 三产融合 渔业管理 生态维护 水质保护 增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