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浪流耦合作用下方型升降式网箱水动力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绍敏 马振华 +4 位作者 胡静 王文飞 毛福考 白泽民 汪利先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重力式网箱作为中国海域广泛使用的海水养殖设施,其水动力特性对于保障养殖安全和提升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重力式网箱中的方型升降式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Orcaflex软件对方型升降式网箱进行建模,探讨了在不... 重力式网箱作为中国海域广泛使用的海水养殖设施,其水动力特性对于保障养殖安全和提升效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针对重力式网箱中的方型升降式网箱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Orcaflex软件对方型升降式网箱进行建模,探讨了在不同浪向角和波高条件下的水动力响应。研究发现,浪向角的变化对方型升降式网箱的缆绳受力分布具有显著影响,迎浪侧缆绳受力明显大于背浪侧。当浪向角为0°和45°时,缆绳的最大有效张力基本一致,表明研究采用的布置方式对不同浪向角下的波浪具有较好的抵抗作用。此外,还分析了方型升降式网箱在极端海况下的水动力性能。结果表明,当网箱处于下潜状态时,缆绳的有效张力、网衣的变形程度以及浮架的最大加速度和运动幅值均显著降低。该发现有效证明了网箱下潜状态在抵御极端海况和提升装备适渔性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型升降式网箱 水动力特性 极端海况 适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的水下机械臂仿真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唐宇 马胜伟 +4 位作者 马振华 吴洽儿 杨兴泽 王绍敏 黄应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3,共8页
针对水下机械臂在复杂水流环境下操作精度的提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策略。采用Newton-Euler法构建了适用于恒定均匀水流影响的双关节水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以提高模型精度并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因素。针... 针对水下机械臂在复杂水流环境下操作精度的提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策略。采用Newton-Euler法构建了适用于恒定均匀水流影响的双关节水下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以提高模型精度并充分考虑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因素。针对模型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可预知的外部干扰,设计了融入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滑膜控制器,有效补偿模型不准确带来的误差,抵抗多种类型的不确定外部扰动,从而显著改善了水下机械臂的轨迹跟踪速度和准确性。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实验显示,相比于传统的PD滑模控制算法,提出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滑膜控制方法在均匀水流干扰下,大大提高了水下机械臂的跟踪响应速度和精度,增强了系统在动态变化水流条件和模型不确定性面前的适应性。该策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还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为水下机械臂在现代化海洋牧场等复杂水下作业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神经网络 滑膜控制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近海蓝圆鲹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开立 陈作志 +5 位作者 许友伟 孙铭帅 王欢欢 蔡研聪 张魁 徐姗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 为加深对南海北部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种群的结构特征认识,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中蓝圆鲹的生物学数据,对该区域内蓝圆鲹群体的体长与体质量、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的组成与季节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蓝圆鲹体长范围78~248 mm,平均体长146 mm,优势体长121~150 mm;体质量范围7.9~290.0 g,平均体质量52.0 g,优势体质量21.0~60.0 g;雌雄个体体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8×10^(-6)L^(3.1312),生长参数b=3.1312,接近等速生长。雌雄性比1.5∶1。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各月份均有性成熟的个体,冬、春季节性成熟个体都超过50%,为主要繁殖季节。雌性初次性成熟体长为170.9 mm。摄食等级以2级为主,随着体长的增加,摄食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跟历史资料比较发现,南海北部蓝圆鲹性早熟、种群结构小型化的特征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南海北部 资源结构 渔业生物学 资源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俊 邱永松 +6 位作者 陈作志 张鹏 张魁 范江涛 陈国宝 蔡研聪 孙铭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 南海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大洋性渔业资源。当前,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却尚未充分利用,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评估资料不足成为限制外海渔业研究和合理利用的瓶颈之一。为进一步掌握南海外海渔业资源潜力、渔场和渔汛等信息,2011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作了持续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重要研究结果和重大发现,首次采用渔业声学并结合灯光罩网同步开展大洋性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基于渔业声学-灯光罩网方法评估了主要大洋性渔业类群的资源量和分布,探捕到多处大型渔场并证实了南海大洋性渔业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文章主要报道了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外海大洋性渔业资源调查评估领域的最新阶段性研究成果,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性渔业资源 渔业声学 灯光罩网 资源评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3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张鹏 李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选择性,2014—2017年于南海海域使用套网法和裤网法对2组菱目网囊(D25和D30)和6组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S35+D25、S35+D30和S35+D35)进行选择性试验。以SELECT模型... 为了研究虾拖网网囊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选择性,2014—2017年于南海海域使用套网法和裤网法对2组菱目网囊(D25和D30)和6组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S35+D25、S35+D30和S35+D35)进行选择性试验。以SELECT模型为基础框架,以logsitic曲线为模型,使用极大似然估算法估算单网次和联合网次下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结果表明,菱目网囊D25和D30对刀额新对虾的选择性很差,逃逸数量很少;套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18、S25+D25、S30+D25和S35+D2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1.52 mm、60.84 mm、63.21 mm和64.53 mm,平均选择范围(SR)分别为16.48 mm、14.31 mm、12.84 mm和9.75 mm;裤网法试验中,混目网囊S35+D25、S35+D30和S35+D35对刀额新对虾的平均L50分别为75.43 mm、82.38 mm和95.39 mm,平均SR分别为6.93 mm、6.39 mm和20.44 mm,平均相对作业强度(p)分别为0.51、0.52和0.64。综合南海区刀额新对虾的首次性成熟体长(80 mm)和网囊选择性等多方面因素,认为S35+D30网囊的选择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南海海域虾拖网的渔具管理和刀额新对虾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拖网 网囊 刀额新对虾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珊瑚礁海域蜂巢石斑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媛洁 陈作志 +4 位作者 张俊 江艳娥 龚玉艳 洪小帆 杨玉滔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是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代表种。文章以2018—2019年南沙群岛海域和中、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蜂巢石斑鱼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年龄和生长、体长和体质量、性比和性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旨... 蜂巢石斑鱼(Epinephelus merra)是南海珊瑚礁鱼类的代表种。文章以2018—2019年南沙群岛海域和中、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蜂巢石斑鱼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年龄和生长、体长和体质量、性比和性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等生物学特征,旨在深入了解该鱼的生长规律和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蜂巢石斑鱼优势体长组为80~160 mm,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异速生长因子(b)为2.7835,平均肥满度为2.24,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中渐近体长(L_(∞))为183 mm,生长系数(k)为0.260,起始生长年龄(t_(0))为−1.268;中、西沙群岛海域蜂巢石斑鱼的优势体长组为110~160 mm,体长和体质量关系b为2.5925,平均肥满度为2.02,其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生长参数中L_(∞)为260 mm,k为0.128,t_(0)为−2.494。南沙、中、西沙群岛海域共计61个蜂巢石斑鱼耳石样本年龄介于1~6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两海域性腺成熟度均以Ⅱ期为主,摄食等级均以1级为主。与中、西沙群岛海域相比,南沙群岛海域的蜂巢石斑鱼群体表现出体型较小、生长速度快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石斑鱼 珊瑚礁鱼类 生物学特征 南沙群岛 中、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珊瑚礁海域黑缘尾九棘鲈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洪小帆 陈作志 +4 位作者 江艳娥 张俊 王欢欢 李媛洁 李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2,共13页
根据2018-2019年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采集的礁栖鱼类黑缘尾九棘鲈(Cephalopholis spiloparaea)样本,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年龄与生长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南海这两个珊瑚礁海... 根据2018-2019年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采集的礁栖鱼类黑缘尾九棘鲈(Cephalopholis spiloparaea)样本,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肥满度、年龄与生长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了南海这两个珊瑚礁海域中黑缘尾九棘鲈生物学特征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在南沙海域和西沙海域中黑缘尾九棘鲈的平均体长分别为105.5±10.5mm和110.4±13.1mm,两海域间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布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南沙海域与西沙海域样本体长和体质量关系的异速生长因子b值分别为2.881与2.797;耳石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范围为0.58~1.44a,两个海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所得的生长参数显示,南沙海域的黑缘尾九棘鲈比西沙海域的体型相对较小、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两海域黑缘尾九棘鲈的性腺成熟度均以Ⅱ期为主,且西沙海域样本性腺成熟比例高于南沙海域;摄食等级以1级为主,两个海域间的摄食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沙群岛海域相比,南沙群岛海域的黑缘尾九棘鲈群体表现出肝体比较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缘尾九棘鲈 珊瑚礁鱼类 生物学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渔业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菲 周文礼 +3 位作者 陈森 周艳波 谢恩阁 吴洽儿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9-66,共8页
梳理了承载力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介绍五种渔业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近海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案,以期探索出一条近海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估方法,为渔业科学管理... 梳理了承载力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介绍五种渔业资源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近海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案,以期探索出一条近海海域渔业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估方法,为渔业科学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理论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序列的花斑蛇鲻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敏 黄梓荣 +1 位作者 许友伟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8,共8页
文章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的遗传结构特征。从8个采样点266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42种单倍型,各采样点均表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251~0... 文章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的遗传结构特征。从8个采样点266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42种单倍型,各采样点均表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251~0.992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3145~0.003852)。单倍型的中间连接网络图呈现以4个优势共享单倍型为中心的星状发散结构,未发现与地理群体对应的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花斑蛇鲻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99.79%)来自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而群体之间几乎没有贡献遗传变异。成对遗传分化系数(FST)显示花斑蛇鲻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是一个随机交配群。中性检验表明种群历史动态显著偏离稳定种群模型,核苷酸错配分布表明花斑蛇鲻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扩张时间推算约在距今4万~10万年之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遗传分化不显著,在渔业上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蛇鲻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细胞色素B 渔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研究影响罩网沉降性能的因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杰 张鹏 +3 位作者 王腾 晏磊 杨炳忠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全面了解罩网网具沉降性能,为罩网模型试验的开展及渔具渔法的改进提供参考,该研究于2016年3月在南海中南部进行海上试验,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对罩网沉降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 为全面了解罩网网具沉降性能,为罩网模型试验的开展及渔具渔法的改进提供参考,该研究于2016年3月在南海中南部进行海上试验,采用多项式回归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对罩网沉降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由沉降是影响网具总沉降深度的更为关键的因素。2) 90.0-119.9 s是较为适宜的自由沉降时间。3)自由沉降速度先短时间内增大后逐渐减小,最大值出现在沉降第10秒;阻尼沉降速度在前50 s相对稳定,之后迅速降低。4)自由沉降时间、风速、风流向夹角对自由沉降深度影响显著;自由沉降时间、风速、渔船漂流速度、风流向夹角对阻尼沉降深度影响显著。研究表明:1)风速、风流向夹角对自由沉降深度与阻尼沉降深度的影响是复杂且非线性的,它们可能通过波浪和改变船、网相对位置影响网具沉降。2)渔船漂流速度对阻尼沉降深度影响显著,它可能会影响罩网网口的闭合程度与网具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网 沉降性能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海洋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与开发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魁 耿平 +3 位作者 史登福 许友伟 SHER KHAN Panhwar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基于巴基斯坦1950—2015年海洋渔业统计产量数据,利用Catch-MSY模型对巴基斯坦海洋渔业总可捕量以及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和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对MSY的评估... 基于巴基斯坦1950—2015年海洋渔业统计产量数据,利用Catch-MSY模型对巴基斯坦海洋渔业总可捕量以及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和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内禀增长率(r)先验分布对MSY的评估结果影响不大,巴基斯坦海洋渔业MSY为40.53×10^4 t,总可捕量为36.47×10^4 t。2015年海洋渔业产量为36.10×10^4 t,目前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24个重要经济类群的评估结果显示,有8个类群(军曹鱼、魣类、石斑鱼类、鲳类、鲯鳅、宝刀鱼、马鲹和白带鱼)2015年产量超过MSY,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当前巴基斯坦海洋渔业资源已处于充分开发状态,多数经济类群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或者崩溃后的恢复状态,开发潜力较小,建议开发阿拉伯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等大洋性渔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基斯坦 渔业资源 可捕量 Catch-MS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鳞四指马鲅和四指马鲅种群遗传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李敏 +3 位作者 闫帅 朱江峰 徐姗楠 陈作志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为了探明中国东海和南海多鳞四指马鲅和四指马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特征。采用线粒体COI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福州、泉州和珠海的多鳞四指马鲅及徐闻的四指马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徐闻的四指马鲅与NCBI数据库... 为了探明中国东海和南海多鳞四指马鲅和四指马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特征。采用线粒体COI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福州、泉州和珠海的多鳞四指马鲅及徐闻的四指马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徐闻的四指马鲅与NCBI数据库下载的马来西亚群体的亲缘关系近。多鳞四指马鲅COI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94和0.002,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94和0.041。四指马鲅COI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01和0.002,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98和0.012。AMOVA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鲅的遗传差异主要来自群体内而不是群体间。两两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显示中国沿海的多鳞四指马鲅群体无显著遗传分化,为单一随机交配种群,但与四指马鲅有显著遗传差异。基于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四指马鲅和多鳞四指马鲅的可被本研究的2种分子标记(COI序列和D-loop序列)区分。基于COI序列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发现,多鳞四指马鲅在更新世经历过种群快速扩张,群体扩张时间可能在(2.4~7.2)万年前。综上,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多鳞四指马鲅为单一种群,渔业资源管理时需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鲅 四指马鲅 种群遗传结构 COI 控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绍敏 邱屿 +6 位作者 郭杰进 袁太平 杨谢秋 陶启友 黄小华 胡昱 刘海阳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3期52-57,96,共7页
铜合金网衣具有的天然抑菌性、抗腐蚀性,弥补了传统网衣的不足,但由于存在装配拐角,会引起铜合金网衣结构局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其疲劳性能。针对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损伤失效问题,采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其极限强度和疲劳性能,分析不... 铜合金网衣具有的天然抑菌性、抗腐蚀性,弥补了传统网衣的不足,但由于存在装配拐角,会引起铜合金网衣结构局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其疲劳性能。针对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损伤失效问题,采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其极限强度和疲劳性能,分析不同载荷下铜线和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寿命及破坏模式,并绘制出各自的疲劳寿命S-N曲线。同时,考虑到加工拐角和装配工艺的影响,对加工拐角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切口应力法对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行重新评估。研究表明,考虑加工拐角导致的铜合金网衣结构的疲劳强度值仅占其极限强度值的6%,合理的拐角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是提高铜合金网衣结构疲劳强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衣结构 极限强度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佳兴 龚玉艳 +4 位作者 徐姗楠 王欢欢 张魁 张俊 陈作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4,共9页
南海中西部渔场是我国南海渔业开发的重点渔场之一。为了解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由此构建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显示,南海中西... 南海中西部渔场是我国南海渔业开发的重点渔场之一。为了解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关系,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了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样品的δ^(13)C和δ^(15)N值,由此构建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的连续营养谱。结果显示,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同位素比值变化幅度较大,其中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20.00‰~-16.51‰和7.94‰~11.81‰;头足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8.84‰~-17.60‰和10.10‰~12.85‰。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计算各物种相应的营养级,鱼类处于2.41~3.53,头足类处于3.03~3.84,头足类的平均营养级要高于鱼类。通过对不同体长(胴长)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红鳍圆鲹Decapterus russelli、细鳞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营养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随着体长(胴长)增大其营养级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研究初步建立了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连续营养谱,旨在为了解该海域食物网结构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西部渔场 碳氮稳定同位素 渔业生物 营养谱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群岛渚碧礁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媛洁 张俊 +4 位作者 陈作志 江艳娥 龚玉艳 蔡研聪 杨玉滔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1,共6页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 根据1999-2018年南沙群岛渚碧礁礁栖鱼类流刺网和手钓调查资料,分析了渚碧礁礁栖鱼类物种组成及分类多样性,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及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结果显示,渚碧礁礁区共记录礁栖鱼类11目43科93属152种,其中鲈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76%);渚碧礁鱼类的Δ^+为58.75,Λ^+为102.60。与国内外其他生态系统鱼类群落组成的对比发现,渚碧礁鱼类的Δ^+高于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低于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而Λ^+则均低于其他群岛。研究表明渚碧礁鱼类群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北部湾和大亚湾更为接近,但比赵述岛、米尔恩湾和圣何塞岛远。物种多样性较高而分类多样性较低是渚碧礁礁栖鱼类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该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应及时给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鱼类 种类组成 分类学多样性 渚碧礁 南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泊方式对深水养殖网箱动力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隋留洋 黄小华 +4 位作者 刘海阳 胡昱 袁太平 王绍敏 陶启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8,共11页
针对一种三角形高密度聚乙烯深水养殖网箱,该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波浪流作用下网箱动力响应计算模型,并通过开展模型比尺1∶15的水池试验,分析比较了网箱在纯波、波流组合条件下动力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两者相对误差均在10%以... 针对一种三角形高密度聚乙烯深水养殖网箱,该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波浪流作用下网箱动力响应计算模型,并通过开展模型比尺1∶15的水池试验,分析比较了网箱在纯波、波流组合条件下动力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两者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在此基础上,考虑原型网箱海况数据,将波流要素值取为:波高(H) 4-6 m、周期(T) 9 s、流速(v) 0.5-1.5 m·s^(-1),分析了单点系泊和多点系泊方式浮架变形以及网箱系泊力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系泊方式对网箱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流作用下,多点系泊布置时的系泊力峰值大于单点系泊情况,且随着流速和波高的增加,两者相差幅度增大;在大浪强流条件(H=6 m, T=9 s, v=1.5 m·s^(-1))下,多点系泊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浮架的变形;2种系泊方式对浮架的升沉影响极小,但多点系泊时浮架在x轴上的位移大于单点系泊时,两者峰值相差25.64%;单个周期内网衣平面轮廓图显示网衣的变形程度几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网箱 系泊方式 系泊力 运动特性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射流式深水网箱网衣清洗装备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太平 胡昱 +5 位作者 王绍敏 廖宇琦 陶启友 黄小华 刘海阳 郭根喜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为揭示网箱网衣附着污损生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文章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样机试验,分析了淹没环境不同工况下清洗装备喷嘴的空化特性,获取了不同入口压力、喷嘴孔径(d)的清洗装备网衣挂板清洗清洁率,探究了空化射流作用下深水网箱... 为揭示网箱网衣附着污损生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文章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样机试验,分析了淹没环境不同工况下清洗装备喷嘴的空化特性,获取了不同入口压力、喷嘴孔径(d)的清洗装备网衣挂板清洗清洁率,探究了空化射流作用下深水网箱网衣污损生物的去除机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额定流量下,喷嘴孔径为0.6-1.0 mm,喷嘴最大气相体积分数呈增大趋势,d=1.0 mm喷嘴有最大气相体积分数(37.5%);距离喷嘴40 mm的射流流速减小了85.57%-96.98%,淹没环境对喷嘴流速有显著阻碍作用。进一步水槽清洗试验结果表明,输入压力为18.8 MPa、d=0.8 mm时该清洗装备有最大养殖网衣清洁率(79.76%);贝类污损生物在清洗装备空化射流冲击作用下主要以壳体破碎的形式脱落,清洗以后具有较强吸附力的贝类软质足丝盘为主要残留物,网面泥土完全清除并呈现出养殖网衣原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衣清洗装备 清洁性能 深水网箱 计算流体力学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棘头梅童鱼时空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朋莉 徐姗楠 +3 位作者 陈作志 张帅 蒋佩文 范江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7,共9页
根据2019—2020年珠江河口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实测环境数据和遥感环境数据,建立以资源密度为响应变量的珠江河口棘头梅童鱼的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us)时空分布规律,筛选影... 根据2019—2020年珠江河口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实测环境数据和遥感环境数据,建立以资源密度为响应变量的珠江河口棘头梅童鱼的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ucidus)时空分布规律,筛选影响其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伶仃洋海域,相对于冬、春两季,秋季棘头梅童鱼向南移动。构建最佳GAM模型的变量组合为底层盐度、叶绿素a浓度、底层酸碱度和季节,该模型对资源密度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96.8%,其中叶绿素a浓度对资源密度的贡献率最高,为58.2%,季节、底层盐度、底层酸碱度对其资源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1.1%、14.8%、2.7%。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保护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影响效应 GAM模型 棘头梅童鱼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升式深海网箱不同工况下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庞国良 黄小华 +4 位作者 陈超核 袁太平 胡昱 王绍敏 孙长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8,共13页
深海网箱养殖受极端环境影响较大,自升式深海网箱凭借其结构特点在极端天气下可将养殖箱体下潜入水,为更好地应对极端环境、增加养殖效益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某自升式深海网箱,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Mechanical模块,建立其有... 深海网箱养殖受极端环境影响较大,自升式深海网箱凭借其结构特点在极端天气下可将养殖箱体下潜入水,为更好地应对极端环境、增加养殖效益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某自升式深海网箱,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Mechanical模块,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而后考虑正常作业及风暴自存2种作业状态,通过编制不同相位角下桩腿支反力搜索程序确定计算工况,最终求解得到网箱各部件结构变形情况及应力分布,从而完成网箱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表明,自升式深海网箱通过箱体下潜入水可以很好应对极端环境条件;经校核,本研究的自升式深海网箱结构安全性满足要求;桩腿及附近撑杆是自升式网箱的结构薄弱区域,在网箱设计中应予重点考虑。本研究可为自升式深海网箱结构安全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网箱 自升式 结构安全性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南海中南部渔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时空分布 被引量:8
20
作者 粟丽 陈作志 +3 位作者 张鹏 李杰 王欢欢 黄佳兴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0,共10页
根据2017年南海中西部上升流区渔场、南沙东北部岛礁区渔场春季和秋季灯光罩网生产数据,对南海中南部两大渔场的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主要渔获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渔获率分布等进行了分析。2个季节共鉴定出69种渔获物,其中上升流区渔场春... 根据2017年南海中西部上升流区渔场、南沙东北部岛礁区渔场春季和秋季灯光罩网生产数据,对南海中南部两大渔场的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主要渔获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渔获率分布等进行了分析。2个季节共鉴定出69种渔获物,其中上升流区渔场春季36种、秋季38种,岛礁区渔场春季35种、秋季43种。上升流区渔场春季优势种(IRI>1 000)为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秋季为鸢乌贼、长体圆鲹(D.macrosoma)、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扁舵鲣(A.thazard);岛礁区渔场春季优势种为鸢乌贼和细鳞圆鲹,秋季为鸢乌贼和扁舵鲣。上升流区渔场春季平均渔获率为179.64 kg·h^(–1),秋季为553.41 kg·h^(–1);岛礁区渔场春季为94.55 kg·h^(–1),秋季为382.46kg·h^(–1)。春秋两季主要渔获种类胴长(叉长或体长)和体质量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多数种类幼鱼所占比例较高,为确保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应重视幼鱼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罩网 渔获物组成 渔获率 南海中南部渔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