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腐细菌群体感应信号系统调控水产品腐败变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锦 王迪 +2 位作者 陈胜军 李春生 王悦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38-346,共9页
水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产品的腐败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水产品的腐败问题急待解决,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水产品腐败与致腐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密不可分。该文介绍了QS... 水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产品的腐败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水产品的腐败问题急待解决,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水产品腐败与致腐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密不可分。该文介绍了QS系统的分类,综述了常见水产品中致腐细菌的QS现象,从腐败指标和生物膜的形成两个方面阐述了致腐菌株QS与水产品腐败的关系,同时总结了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sensing inhibition,QSI)在水产品腐败中发挥的作用,并简要讨论了通过调控腐败细菌QS来抑制水产品腐败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腐败 致腐细菌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天然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腊鱼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胜军 张进伟 +3 位作者 吴燕燕 胡晓 马海霞 李春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腌腊鱼是中国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腌腊鱼加工方式以手工作坊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同时腌腊鱼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腌腊鱼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腌腊鱼是中国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腌腊鱼加工方式以手工作坊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同时腌腊鱼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腌腊鱼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腌腊鱼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腌腊鱼加工技术创新与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风味物质 加工技术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类剥壳加工现状及预处理便捷剥壳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淑贤 杨肖杰 +4 位作者 黄卉 李来好 潘创 杨贤庆 岑剑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快速剥壳是虾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虾类加工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文章探讨了虾体壳肉结合特点及虾类剥壳加工现状,并就传统预处理手段及高压处理、酶辅助、超声、微波高新前沿技术在虾壳快速剥离中的研究应用及可行性... 快速剥壳是虾深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制约虾类加工产业工业化发展的技术难题。文章探讨了虾体壳肉结合特点及虾类剥壳加工现状,并就传统预处理手段及高压处理、酶辅助、超声、微波高新前沿技术在虾壳快速剥离中的研究应用及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述,展望未来虾类剥壳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解决虾剥壳的瓶颈问题、提升虾机械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剥壳 预处理 壳肉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卉 熊雅雯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魏涯 吴燕燕 杨少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 热煮 质构保持 肌肉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蔡苗苗 陈胜军 +5 位作者 杨贤庆 马海霞 邓建朝 李春生 胡晓 戚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 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溶胀法、反复冻融法、珠磨法的最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29.66±0.86)%、(24.52±0.04)%、(26.52±0.79)%,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0 mL·g^?1,超声全程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440 W,pH 6.0,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8.16%;舌状蜈蚣藻粗蛋白质量浓度在1~8 mg·mL^?1内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的还原力为0.43±0.0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4.00 mg·mL^?1,对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为3.96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状蜈蚣藻 蛋白质 破壁技术 超声波辅助水提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下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体外消化特性
6
作者 付子睿 黄卉 +6 位作者 岑剑伟 郝淑贤 相欢 陈胜军 魏涯 胡晓 李春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6-154,共9页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氧化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消化模拟,对其消化率、水解度、肽段分布、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热变性,溶解度降低,氢键被破坏,α-螺旋占比显著下降,β-折叠占比显著上升(P<0.05)。其中汽蒸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烤制和微波组,烤制组蛋白氧化程度明显高于汽蒸和烤制组(P<0.05)。体外消化实验表明,胃消化阶段,烤制组和微波组的消化率相接近,显著高于汽蒸和生鲜组(P<0.05);在肠消化阶段,汽蒸、烤制、微波组水解度显著高于生鲜组(P<0.05),同时,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热处理组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能够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热处理不仅促进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消化和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而且改善了罗非鱼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功能。其中,在烤制加工时,轻度氧化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轻微改变和部分解折叠,从而增强其蛋白酶敏感性,造成烤制热加工的消化率相比于其他方式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热加工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蛋白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产物差异
7
作者 赵阳 邓建朝 +5 位作者 张思蓉 李春生 相欢 王迪 赵永强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6,共13页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质过程中的蚝油总蛋白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水分、总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呈上升趋势,而糖类、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从蚝油样品中共鉴定出618种代谢物,主要分为脂类和类似脂类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及有机杂环化合物等14类。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p<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需满足>2或<1/2,在该条件下共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有10种,下调代谢物有11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脂质代谢、赖氨酸降解、核苷酸代谢等相关通路,这说明蚝油变质过程中各营养物质的消耗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油变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谢瓦曲霉 差异代谢物 OPLS-DA分析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子酱4℃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及蛋白质组学差异解析
8
作者 李骏 相欢 +4 位作者 郝淑贤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赵永强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因蛋白质降解而极易变质。系统评估鲟鱼子酱冷藏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和质量损失,是优化其储存条件的关键。为提高鲟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 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因蛋白质降解而极易变质。系统评估鲟鱼子酱冷藏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和质量损失,是优化其储存条件的关键。为提高鲟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究了鲟鱼子酱在4℃下贮藏120 d后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第60天时为20.28 mg·100 g^(-1),第120天增至28.11 mg·100 g^(-1),显著超出了鲟鱼子酱TVB-N值限量标准(15.00 mg·100 g^(-1)),表明样品已完全不可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卵黄高磷蛋白条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为揭示蛋白质降解的机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蛋白质2718个,其中定量蛋白质2672个,并筛选出1375个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685个上调,690个下调)。结合基因注释(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DEPs划分为25类功能,主要包括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伴侣蛋白,信号传导机制,以及通用功能预测等,其中,卵黄高磷蛋白和胶原蛋白表达上调,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表达下调。研究表明,长时间4℃贮藏可加速这些DEPs的变化。根据KEGG分析,氧化磷酸化通路上调导致了鲟鱼子酱低温下蛋白质降解和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子酱 蛋白质组学 4℃冷藏 蛋白质降解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类型对油炸裹糊罗非鱼肉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云万里 郝淑贤 +6 位作者 相欢 陈楚欣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赵永强 王迪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面粉类型对裹糊鱼块深度油炸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不同筋性面粉基为主要原料,分析其制备裹糊的物理性状、裹糊能力,以及油炸裹糊鱼块的感官、质构、色泽和油脂渗透情况。结果表明,高、中筋粉裹糊具备较高的黏度,这赋予裹糊极强的裹糊... 面粉类型对裹糊鱼块深度油炸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不同筋性面粉基为主要原料,分析其制备裹糊的物理性状、裹糊能力,以及油炸裹糊鱼块的感官、质构、色泽和油脂渗透情况。结果表明,高、中筋粉裹糊具备较高的黏度,这赋予裹糊极强的裹糊能力和油炸膨胀率,使裹糊产品感官更饱满,油炸后中、高筋粉裹糊咀嚼性更突出。应力-形变曲线显示中筋粉在受压过程中呈现22处明显断裂峰,且继首个断裂锋后,应力值呈锯齿状上升状态。苏丹红染色实验显示中筋粉裹糊在油炸过程中形成均匀的凝胶层结构。研究表明,中筋粉酥脆特点较突出,有效抑制了水分蒸发和油脂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油作用,而高筋粉则赋予产品明显的硬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裹糊鱼块 面粉类型 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冻凡纳滨对虾的微生物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陶飞燕 潘创 +5 位作者 陈胜军 胡晓 邓建朝 李春生 荣辉 王悦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 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贮藏4周后虾仁的OTU数量最少,整虾与去头尾虾的OTU数量相对较多;2)各组样品的赵氏指数(Chao)、艾斯指数(ACE)和香农指数(Shannon)逐渐减小,辛普森指数(Simpson)增加,即贮藏过程中样品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逐渐降低;3)在属水平上,弧菌属(Vibrio)是各组样品的最初优势菌,弓形菌属(Arcobacter)在去头尾虾和整虾中存在较多。微冻4周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成为优势腐败菌;4)属水平上的热图和关键物种分析显示,3种形式的对虾菌种组成和比例有所差异。综上,凡纳滨对虾贮藏时间和形态不同,其表面微生物种类、丰度等差异显著,在冷链流通过程中需要针对性地抑制微生物优势以保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冻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包传热效果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郝淑贤 韦丽娜 +6 位作者 魏涯 黄卉 相欢 赵永强 岑剑伟 王迪 李来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目的】探究发热包传热影响因素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自热产品开发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热源质量(70、80、90和120 g)、激活剂用量(发热包质量的2.0倍、2.5倍、3.0倍和3.5倍)、内胆材质[聚丙烯(PP)和铝]和环... 【目的】探究发热包传热影响因素及其对冻干鱼肉复水品质的影响,为罗非鱼自热产品开发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热源质量(70、80、90和120 g)、激活剂用量(发热包质量的2.0倍、2.5倍、3.0倍和3.5倍)、内胆材质[聚丙烯(PP)和铝]和环境温度(6、17和25℃)对发热包传热效果的影响,分析自热过程鱼肉复水品质的变化。【结果】随热源质量增加,传热效果显著提高(P <0.05),持续保温效果增强;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3.5倍时,传热效果较好。热源放热量、吸热量与热源质量、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发热包质量为90 g,激活剂用量为发热包质量的3.0倍时,25℃条件下反应初期水合反应剧烈,反应使发热包体积胀大2倍以上,释放大量热能,促进干制鱼肉快速复热复水。内胆材质对产品传热影响差异不显著(P> 0.05)。10~15 min鱼块内部基本复水,鱼肉中心温度达到90℃以上,复水后鱼肉硬度约为70 g,弹性和咀嚼性影响不显著。【结论】热源质量高于90 g,激活剂用量3.0~3.5倍,铝和PP材质,6℃以上的环境温度均可满足发热要求,此条件下,10~15 min复热时间冻干鱼肉品质较好,符合自热产品速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包 传热效果 冻干鱼肉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浆对罗非鱼片预制菜品质提升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青青 黄卉 +5 位作者 郝淑贤 岑剑伟 魏涯 相欢 胡晓 赵永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3,共13页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片为原料的酸菜鱼产品是水产类预制菜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提升鱼片在复热时的质构稳定性,探讨了挂浆对鱼片品质和鱼肉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添加淀粉、蛋清粉、花生油降低鱼片在复热过程中的蒸煮损... 以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片为原料的酸菜鱼产品是水产类预制菜的主要品种之一。为提升鱼片在复热时的质构稳定性,探讨了挂浆对鱼片品质和鱼肉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添加淀粉、蛋清粉、花生油降低鱼片在复热过程中的蒸煮损失率,提升鱼片的质构特性,优化3类物质的添加量和工艺,以解决鱼片类预制菜在复热过程中易破碎的问题。结果表明,添加淀粉、蛋清粉和花生油均能抑制罗非鱼片的水分流失,降低蒸煮损失,提升质构特性,同时对汤汁浑浊度的影响较小。提高罗非鱼片煮制品质稳定性的最佳挂浆工艺为:淀粉添加量4.4%、蛋清粉添加量3.6%、花生油添加量1.4%、腌制时间13 min。鱼片在此条件下的综合得分(16.16±0.53)接近于预测值(16.70),说明工艺稳定可靠。与未挂浆鱼片相比,优化条件下鱼片煮制的质构硬度提高了74.2%,汤汁浑浊度降低了42.7%,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相对含量更多,结构更稳定,肌纤维间连接的紧密性更好,食用品质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片 挂浆 响应面 质构 汤汁浑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虾青素工艺优化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宇航 相欢 +6 位作者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潘创 李春生 赵永强 郝淑贤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虾壳中虾青素的高效安全提取技术是促进虾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的途径之一。利用乳酸-氯化胆碱构成的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的虾青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低共熔溶剂的物化性质分析探究其对虾青素的提取... 虾壳中虾青素的高效安全提取技术是促进虾类加工副产物变废为宝的途径之一。利用乳酸-氯化胆碱构成的低共熔溶剂提取虾壳中的虾青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低共熔溶剂的物化性质分析探究其对虾青素的提取机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乳酸-氯化胆碱摩尔比为2.5∶1,含水量(w)为9.5%,超声时间为30.5 min,实际得率为24.41μg·g-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低共熔溶剂合成时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二者融合产生的氢键可能是促进虾青素高效提取的主要原因,黏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提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低共熔溶剂 乳酸 氯化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鲍鱼内脏多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胜军 刘先进 +3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来好 黄卉 李春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9-1395,共7页
【目的】优化鲍鱼内脏多糖酶解工艺条件,为鲍鱼内脏多糖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杂交鲍内脏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 【目的】优化鲍鱼内脏多糖酶解工艺条件,为鲍鱼内脏多糖的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杂交鲍内脏为原料、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蛋白酶作用条件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其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胰蛋白酶是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适宜酶制剂;各因素对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排序为料液比>p H>加酶量,料液比与p H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P<0.05),而料液比与加酶量、p H与加酶量的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影响不显著(P>0.05)。胰蛋白酶提取鲍鱼内脏多糖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9(g/m L)、p H 8.6、加酶量2.1%、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37℃,在此条件下,鲍鱼内脏多糖提取率为6.97%,与预测值(6.99%)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胰蛋白酶酶解工艺可有效提取鲍鱼内脏多糖,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内脏 酶解法 多糖提取率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岑剑伟 郝淑贤 +5 位作者 魏涯 李来好 杨贤庆 赵永强 黄卉 邓建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差异,为我国虹鳟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挪威大西洋鲑、丹麦银鲑和国产虹鳟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鲑科鱼肌肉营养组成差异,为我国虹鳟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挪威大西洋鲑、丹麦银鲑和国产虹鳟肌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5%和25.31%,显著高于国产虹鳟(22.38%)(P<0.05,下同),二者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国产虹鳟,国产虹鳟蛋白营养价值与进口鲑科鱼类存在一定差距。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41%和7.19%,约为国产虹鳟(14.48%)的一半;脂肪酸种类相似,3种鲑科鱼肌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0%~84.25%,饱和脂肪酸含量最少的是挪威大西洋鲑(15.54%),但其不饱和脂肪酸及(84.25%)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2.92%)的含量最高,国产虹鳟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尤其是亚油酸占比高达21.25%。国产虹鳟的钙、锌、铁和硒含量显著高于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结论】3种鲑科鱼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特征,但挪威大西洋鲑和丹麦银鲑在风味上更优,国产虹鳟则在亚油酸及钙、锌含量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科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内脏多糖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胜军 刘先进 +5 位作者 杨贤庆 李来好 黄卉 吴燕燕 胡晓 李春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内脏多糖(Abalone viscera polysaccharide,AVP),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AVP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鲍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并初步纯化出AVP,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率... 【目的】分离纯化鲍鱼内脏多糖(Abalone viscera polysaccharide,AVP),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AVP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鲍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并初步纯化出AVP,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3个抗氧化指标,评价AVP抗氧化能力;同时用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分离AVP,并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抗氧化能力比较。【结果】AVP质量浓度在1~1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线性方程为y=9.715x+1.0182(R^2=0.9958),半抑制浓度(IC_(50))为5.04 mg/mL;OH自由基清除率线性方程为y=6.2778x-8.5275(R^2=0.9603),IC_(50)为9.32 mg/mL;还原力线性方程为y=0.0782x+0.0045(R2=0.9989),A_(700,0.2)为2.50 mg/mL。AVP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与抗坏血酸(Vc)相比,其抗氧化能力较弱。AVP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可分离出两个组分(AVP1和AVP2),AVP1和AVP2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AVP1抗氧化能力强于AVP2。【结论】通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可从AVP中有效分离出AVP1和AVP2两个组分,其中AVP1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在抗氧化添加剂及保健品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内脏 分离纯化 多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壶藻蛋白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晓 刘晶 +7 位作者 高颖 李瑞杰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吴燕燕 戚勃 荣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5,共8页
该研究以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渣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得裂壶藻酶解物(S. limacinum hydrolysate, SLH),分析其美拉德反应条件,同时探究其不同超滤组分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组分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 该研究以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渣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得裂壶藻酶解物(S. limacinum hydrolysate, SLH),分析其美拉德反应条件,同时探究其不同超滤组分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组分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MRPs)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还原糖为核糖、糖肽质量比为1∶1、反应pH为9、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6 h时,SLH的MRPs还原力(5 mg·mL^(-1))为1.24,DPPH自由基清除率(12.5 mg·mL^(-1))为88.62%。将SLH经超滤后分别得到SLH-1 (<5 kD)、SLH-2 (<10 kD)和SLH-3 (<50 kD)组,发现SLH-1组在美拉德反应前后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将SLH-1组经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后分别得到SLH-1-Ⅰ、SLH-1-Ⅱ、SLH-1-Ⅲ和SLH-1-Ⅳ组,发现分子量较大的SLH-1-Ⅰ组经美拉德反应修饰后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还原力(2 mg·mL^(-1))为0.741,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5 mg·mL^(-1))为79.41%。此外,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美拉德反应可导致酪氨酸(Tyr)、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色氨酸(Trp)等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但对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 酶解物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活性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前预冷联合微冻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淑贤 黄卉 +5 位作者 李来好 吴燕燕 相欢 魏涯 岑剑伟 赵永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预冷联合微冻对罗非鱼片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以期延长罗非鱼保鲜期限。【方法】分析宰前预冷对鱼体尸僵状态及宰后联合微冻保鲜过程鱼肉品质的变化,比较10℃预冷+微冻与传统冰藏对鱼肉贮藏过程微观结构和蛋白组成的变化。... 【目的】探讨预冷联合微冻对罗非鱼片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以期延长罗非鱼保鲜期限。【方法】分析宰前预冷对鱼体尸僵状态及宰后联合微冻保鲜过程鱼肉品质的变化,比较10℃预冷+微冻与传统冰藏对鱼肉贮藏过程微观结构和蛋白组成的变化。【结果】宰前预冷可延缓鱼体进入最大僵直程度所需的时间,其中10℃预冷最大僵直所需时间较宰前未预冷组延长3 h。预冷可降低宰后鱼肉温度,微冻贮藏期间鱼体温度迅速下降至冰点范围,但对贮藏后期肌肉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2℃预冷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鱼肉贮藏品质。10℃预冷+微冻组在控制贮藏过程汁液流失率,保持鱼片亮度值,抑制微生物生长,延缓挥发性盐基氮升高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照组样品冰藏12 d时,菌落总数对数值为6.4 cfu/g,而10℃预冷+微冻贮藏15 d仍未达到腐败限值。10℃预冷+微冻鱼肉贮藏有利于延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弱化,微冻贮藏冰晶生成造成肌纤维撕裂,而传统冰藏蛋白降解增加鱼肉肌纤维间隙,二者对鱼肉品质影响原因略有差异。【结论】宰前10℃预冷结合微冻贮藏可有效延长鱼肉的保鲜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冷 微冻 罗非鱼 鱼片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盐厌氧菌YL9-2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和风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文静 李春生 +4 位作者 王悦齐 陈胜军 赵永强 吴燕燕 李来好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3,共9页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 为解决传统发酵鱼露发酵时间长、风味难控制的问题,从传统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到一株与传统鱼露风味形成相关的发酵盐厌氧菌(Halanaerobium fermentans)YL9-2。结果显示,发酵盐厌氧菌能够缩短鱼露品质的形成时间并提高鱼露氨基酸态氮含量;同时,其添加能够显著提升鱼露的食用安全性,组胺、酪胺、腐胺、尸胺、酪胺和总生物胺在发酵末期分别下降了26.4%、27.1%、9.4%、39.8%、69.4%和25.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发酵末期添加YL9-2发酵后,异戊醛、2-甲基丁醛、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2-壬酮和2-十一酮分别提高了79.7%、92.5%、45.3%、41.8%、21.2%、29.4%、20.4%、46.6%、67.7%和47.2%,提升了鱼露的麦芽香、青草味、奶酪味、水果香、蘑菇香、甜香和脂肪香,而三甲胺则下降了61.7%,降低了鱼露的鱼腥味。研究结果为靶向改善传统发酵鱼露的品质、风味和食用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盐厌氧菌 鱼露 氨基酸态氮 生物胺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冷冻水煮罗非鱼片稳定剂配方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雅雯 黄卉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郝淑贤 吴燕燕 魏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5-234,共10页
该文拟通过复合添加剂提高预制冷冻水煮罗非鱼片在煮制过程中的质构稳定性,以罗非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NaHCO_(3)、魔芋葡甘露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对冷冻罗非鱼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再通过响应... 该文拟通过复合添加剂提高预制冷冻水煮罗非鱼片在煮制过程中的质构稳定性,以罗非鱼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NaHCO_(3)、魔芋葡甘露聚糖、大豆分离蛋白、木薯淀粉对冷冻罗非鱼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高鱼肉质构热稳定性的配方参数。结果表明,碳酸氢钠、魔芋葡甘露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和木薯淀粉对冷冻罗非鱼片持水性及质构特性都具有明显影响,提高煮制冷冻罗非鱼片质构稳定性的最佳配方为:NaHCO_(3)23 g/L、魔芋葡甘露聚糖4.5 g/L、大豆分离蛋白41 g/L、木薯淀粉28 g/L。在此条件下煮制冷冻罗非鱼片蒸煮损失率为1.78%,质构硬度为112.5 g,弹性为4.06 mm,与对照相比鱼片持水性提高了93.15%,硬度提高了37.14%,弹性提高了23.58%。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优化配方能够保持冷冻罗非鱼片在煮制过程中的组织致密性及完整性,降低肌原纤维结构的破坏程度,对提高冷冻水煮罗非鱼片质构稳定性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罗非鱼片 水煮 稳定剂 质构 持水性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