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腐细菌群体感应信号系统调控水产品腐败变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锦 王迪 +2 位作者 陈胜军 李春生 王悦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38-346,共9页
水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产品的腐败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水产品的腐败问题急待解决,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水产品腐败与致腐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密不可分。该文介绍了QS... 水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产品的腐败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水产品的腐败问题急待解决,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水产品腐败与致腐细菌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密不可分。该文介绍了QS系统的分类,综述了常见水产品中致腐细菌的QS现象,从腐败指标和生物膜的形成两个方面阐述了致腐菌株QS与水产品腐败的关系,同时总结了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sensing inhibition,QSI)在水产品腐败中发挥的作用,并简要讨论了通过调控腐败细菌QS来抑制水产品腐败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腐败 致腐细菌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天然植物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紫苏精油乳液保鲜膜特性及对卵形鲳鲹保鲜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恒恒 吴燕燕 +3 位作者 王悦齐 魏涯 潘创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7,共12页
为开发智能绿色鱼类保鲜膜,探究了不同添加量(1%、3%、5%和7%,w)的壳聚糖-二氧化钛(CS-TiO_(2))复合颗粒紫苏精油乳液与姜黄素、明胶制备的保鲜薄膜(EP1、EP3、EP5、EP7)的特性(机械性能、阻湿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薄膜对卵形鲳... 为开发智能绿色鱼类保鲜膜,探究了不同添加量(1%、3%、5%和7%,w)的壳聚糖-二氧化钛(CS-TiO_(2))复合颗粒紫苏精油乳液与姜黄素、明胶制备的保鲜薄膜(EP1、EP3、EP5、EP7)的特性(机械性能、阻湿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薄膜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保鲜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羰基、总巯基、抗菌性和指示性能]的影响,以明胶制备的薄膜作为对照组(EP0)。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各组薄膜的特性及其对卵形鲳鲹的保鲜效果均显著提升(p<0.05)。其中,EP7组性质最优,保鲜效果及鲜度指示效果最好。EP7薄膜展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38.34 MPa,断裂伸长率25.80%)和阻湿性能(溶解率32.16%,溶胀率152.18%),还具有突出的阻隔性能(水蒸气透过率3.04×10^(-13) g·m^(-1)·s^(-1)·Pa^(-1))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45.97%,ABTS清除率87.36%)。应用于卵形鲳鲹冷藏保鲜时,薄膜能有效抑制鱼肉腐败变质,7 d后TVB-N和TBARS值分别控制在22.36 mg·100 g^(-1)和0.53 mg·kg^(-1),同时显著维持蛋白质氧化稳定性(羰基55.89μmol·mg^(-1),总巯基48.86μmol·mg^(-1))。在鲜度指示方面,EP7组的颜色随贮藏时间延长由浅黄色变为红棕色,直观反映了鱼肉的鲜度变化。研究表明,开发的姜黄素-紫苏精油乳液保鲜膜兼具延长货架期和智能指示鱼肉鲜度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鲜膜 卵形鲳鲹 CS-TiO_(2)复合颗粒紫苏精油乳液 姜黄素 鲜度指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联用的活鱼暂养及运输应激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岑剑伟 陈琛 +6 位作者 姚世鹏 黄卉 郝淑贤 魏涯 杨少玲 何静怡 王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进而解析调控网络及生物标志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鱼类运输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优化暂养及运输条件,提高活鱼品质与存活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在运输中产生各类应激的组学研究进展,为精准调控鱼类保活运输中的各项环境指标及深入研究活鱼运输应激的相关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保活运输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代谢组 多组学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规格卵形鲳鲹品质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迪 陈胜军 +3 位作者 于刚 赵永强 吴燕燕 王悦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规格会影响水产品肌肉质地、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指标。为了解不同养殖规格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营养品质的差异,采集海南昌江棋子湾养殖的不同规格卵形鲳鲹样品,分析比较鱼体的形体指标、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 规格会影响水产品肌肉质地、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指标。为了解不同养殖规格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营养品质的差异,采集海南昌江棋子湾养殖的不同规格卵形鲳鲹样品,分析比较鱼体的形体指标、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卵形鲳鲹规格的增大,其脏体指数、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增加,水分减少,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总量呈现上升趋势。3种养殖规格的卵形鲳鲹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小、中、大规格的氨基酸总量与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39.88、140.68、151.70 mg·g^(-1)与85.08、85.49、89.33。卵形鲳鲹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接近1∶1∶1。中规格的肥满度与不饱和脂肪酸值最高,锌(Zn)与铁(Fe)的比值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养殖规格与脏体指数、鲜味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镁(Mg)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性。3种规格的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均衡,营养价值均较高,研究结果为卵形鲳鲹养殖与加工业的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养殖规格 营养成分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腊鱼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胜军 张进伟 +3 位作者 吴燕燕 胡晓 马海霞 李春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9,共7页
腌腊鱼是中国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腌腊鱼加工方式以手工作坊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同时腌腊鱼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腌腊鱼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腌腊鱼是中国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腌腊鱼加工方式以手工作坊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同时腌腊鱼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腌腊鱼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腌腊鱼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腌腊鱼加工技术创新与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鱼 风味物质 加工技术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肽的制备、体外活性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鲁晨 胡晓 +5 位作者 陈胜军 吴燕燕 黄卉 相欢 戚勃 邓建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罗非鱼皮富含胶原蛋白,是一种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理想原料。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collagenase inhibitory peptide,TSCIP),并对其胶原酶抑制活性与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 罗非鱼皮富含胶原蛋白,是一种制备生物活性肽的理想原料。以罗非鱼皮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罗非鱼皮胶原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collagenase inhibitory peptide,TSCIP),并对其胶原酶抑制活性与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罗非鱼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与食物蛋白源胶原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胶原酶抑制活性和锌离子(Zn^(2+))、镁离子(Mg^(2+))结合活性,并探明其主要由小分子肽(<1000 D占85.65%)组成。紫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圆二色谱分析显示,TSCIP与Zn^(2+)、Mg^(2+)以及胶原酶结合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β-折叠含量明显增加;Zn^(2+)、Mg^(2+)主要通过羧基氧、氨基氮原子以及羰基与TS-CIP结合,胶原酶主要通过氨基氮原子以及羰基与TSCIP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胶原酶抑制活性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去除水体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丹怡 黄显婷 +3 位作者 李继超 李颖洁 闫家普 林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5,共12页
由于具有优异的抗菌性,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养殖行业。然而,近年来对抗生素大规模的使用和排放,在自然界造成了大量的累积,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研发可去除水中过量抗生素的材料... 由于具有优异的抗菌性,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养殖行业。然而,近年来对抗生素大规模的使用和排放,在自然界造成了大量的累积,引发了一系列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研发可去除水中过量抗生素的材料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以其高比表面积、良好亲水性、耐酸碱性、制备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抗生素去除材料。该文首先概述了现有的GO及其复合材料分类制备方法,包括空间改造、共价键修饰和金属氧化物改性等。其次,综述了近年来GO及其复合材料在抗生素去除领域的应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吸附原理的GO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抗生素效果主要受溶液p H、共存离子、吸附剂投加量、抗生素类别及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相互作用、π-π相互作用、阳离子-π键作用和氢键作用等,通过引入元素、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手段可有效提高GO材料的吸附容量;基于光催化降解原理的抗生素去除过程中,光照条件是最重要影响因素,而其中关键活性物质包括光生空穴、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等,掺杂金属纳米粒子与半导体纳米材料等能够优化其光催化性能。最后,通过对GO及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去除机理和应用场景的综合分析,指出其普适性不高、实际应用不足和环境毒性不明等现存问题,并提出未来应加强材料研发、产业应用和毒性效应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抗生素 吸附 光催化降解 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养殖条件下香港牡蛎和咬齿牡蛎寄生派琴虫感染差异研究
8
作者 庄梦浩 付胜利 +5 位作者 姚托 卢洁 姜皓译 王玉香 郝耀彤 叶灵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人类活动改变了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环境,也因此影响着其体内寄生虫的繁殖,促进了寄生虫的扩散与传播。为评估人类活动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咬齿牡蛎(Saccostrea mordax)感染派琴虫(Perkinsus spp.)的影响,分别采集了... 人类活动改变了牡蛎的生长和发育环境,也因此影响着其体内寄生虫的繁殖,促进了寄生虫的扩散与传播。为评估人类活动对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和咬齿牡蛎(Saccostrea mordax)感染派琴虫(Perkinsus spp.)的影响,分别采集了华南沿海8个地区的6个野生牡蛎种群和4个养殖牡蛎种群,分析了野生和养殖条件下派琴虫的感染率与感染丰度差异。结果显示,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平均感染率为(61.25±13.30)%,与野生香港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高于野生咬齿牡蛎[(13.75±5.45)%]。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显著,而野生香港牡蛎和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野生香港牡蛎派琴虫平均感染丰度为[(1144.79±295.85)个·g^(-1)],与野生咬齿牡蛎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显著低于养殖香港牡蛎[(14668.08±8379.21)个·g^(-1)]。不同地区间,养殖香港牡蛎、野生香港牡蛎、野生咬齿牡蛎的派琴虫感染丰度均差异不显著。香港牡蛎转运养殖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派琴虫的传播,人为干预的养殖与野生的环境差异造成了派琴虫的感染丰度显著变化。首次在咬齿牡蛎上发现了派琴虫感染,说明派琴虫的传播范围广、传播能力强。咬齿牡蛎特殊的附着生活方式降低了派琴虫的感染风险。由于野生香港牡蛎的感染丰度低,将其亲本用于育苗可降低派琴虫的垂直和水平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琴虫 香港牡蛎 咬齿牡蛎 养殖种群 野生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肉热煮过程中质构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卉 熊雅雯 +5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陈胜军 魏涯 吴燕燕 杨少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 热加工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热煮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鱼肉经过热煮处理会产生组织脆弱化、结构松散等问题,对其食用品质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提高鱼肉的耐煮性是开发水产系列加工产品的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关于热煮对鱼肉质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热煮引起质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变化原理分别从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提高肌肉持水性和提高肌肉凝胶特性3个方面阐述保持鱼肉质构的方法,提出将食品加工新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鱼肉耐煮性的研究方向,旨在为鱼肉热煮过程中的质构保持技术及食用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 热煮 质构保持 肌肉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皮胶原肽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铜离子结合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玉琼 胡晓 +5 位作者 相欢 陈胜军 李来好 杨贤庆 吴燕燕 马海霞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TYR抑制活性和Cu^(2+)结合活性,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荧光光谱分析显示,TSTIP与TYR或Cu^(2+)结合后其内源荧光吸收强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同时紫外吸收增强,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YR与Cu^(2+)主要通过羰基及氨基与TSTIP结合。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两种结合物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相对减少,β-折叠含量相对增多,该现象在TSTIP-Cu^(2+)结合物中更加明显。结果表明,TSTIP结合TYR产生的结构变化与结合Cu^(2+)相似,TSTIP可通过螯合TYR的活性中心Cu+2来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皮 胶原蛋白肽 酪氨酸酶 肽-Cu^(2+)结合物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苗苗 陈胜军 +5 位作者 杨贤庆 马海霞 邓建朝 李春生 胡晓 戚勃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 该研究以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为原料,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破壁技术对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进行工艺优化,所得蛋白质经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纯后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溶胀法、反复冻融法、珠磨法的最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29.66±0.86)%、(24.52±0.04)%、(26.52±0.79)%,均低于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舌状蜈蚣藻蛋白质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0 mL·g^?1,超声全程时间60 min,超声功率1440 W,pH 6.0,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58.16%;舌状蜈蚣藻粗蛋白质量浓度在1~8 mg·mL^?1内均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其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的还原力为0.43±0.01,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4.00 mg·mL^?1,对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为3.96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状蜈蚣藻 蛋白质 破壁技术 超声波辅助水提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近岸海域贝类寄生派琴虫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小彤 叶灵通 +4 位作者 卢洁 姚托 王江勇 付耀武 张其中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贝类一般在开放式海域养殖,这使得贝类病害防控工作很难开展,因此调查病原流行感染规律对贝类病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常规PCR技术,调查了广东近岸6个养殖海域5种重要养殖贝类寄生派琴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了贝类寄生派... 贝类一般在开放式海域养殖,这使得贝类病害防控工作很难开展,因此调查病原流行感染规律对贝类病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常规PCR技术,调查了广东近岸6个养殖海域5种重要养殖贝类寄生派琴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了贝类寄生派琴虫感染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共检测到2种派琴虫,其中北海派琴虫(Perkinus beihaiensis)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奥尔森派琴虫(P.olseni)。5种检测的贝类中,除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以外,均检测到派琴虫感染,其中香港牡蛎(C.hongkongensis)、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2种派琴虫,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仅感染奥尔森派琴虫。湛江、阳江、江门等粤西地区派琴虫感染率为17.17%,显著高于汕尾、揭阳、汕头等粤东地区。夏秋季派琴虫的感染率为15.67%,显著高于冬春季。不同海域中,贝类派琴虫的感染受寄主的养殖环境、养殖方式、摄食方式、栖居方式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使其季节动态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北海派琴虫 奥尔森派琴虫 季节动态 广东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鮸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的制备、分离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玉梅 胡晓 +1 位作者 吴燕燕 江津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09,共12页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 为实现鮸(Miichthys miiuy)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选用鮸加工副产物鱼碎肉作为原料,以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胰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4.8 h,加酶量0.21%,pH 8.5,料液比1∶2(m∶V),温度46℃。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酶解产物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其抑制活性的变化,绘制酶抑制动力学曲线,并采用SephadexG-25对酶解物进行分离,测定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活性肽经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后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提高至61.97%;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混合型抑制;酶解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分布在3 kD以下(占91.85%);经G-25分离,F4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58.05%,其<1 kD的肽组分占78.28%;酶解物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 酶解 响应面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贮藏过程中的琼胶品质变化研究
14
作者 贺紫微 王迪 +4 位作者 杨贤庆 陈胜军 赵永强 戚勃 相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1-258,共8页
为探究不同水分含量(12%、25%、35%、45%、55%)的龙须菜以及龙须菜在不同贮藏温度(10、20、30、40、50℃)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该研究对龙须菜的琼胶提取得率、凝胶强度、藻体还原糖含量、琼胶酶活性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为探究不同水分含量(12%、25%、35%、45%、55%)的龙须菜以及龙须菜在不同贮藏温度(10、20、30、40、50℃)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该研究对龙须菜的琼胶提取得率、凝胶强度、藻体还原糖含量、琼胶酶活性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7 d内,龙须菜琼胶提取得率和凝胶强度随着藻体水分含量以及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龙须菜琼胶提取得率和凝胶强度也呈现下降趋势。低水分含量和低温贮藏条件下的龙须菜能够保持较好的加工品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对缓慢,藻体还原糖含量较少,琼胶酶活性更低且琼胶得率较高,凝胶强度也更稳定。该研究为合理晾晒、贮藏龙须菜及保障琼胶品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对高值化利用龙须菜,推动琼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 贮藏 还原糖 琼胶酶活性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暂养对大口黑鲈抗氧化能力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陈琛 郝淑贤 +4 位作者 岑剑伟 黄卉 赵永强 魏涯 杨少玲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9,共11页
低温暂养旨在诱导活鱼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伤害和死亡率,是降低活鱼运输损耗的关键步骤。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适宜的暂养水体温度,分析了暂养对鱼体肌肉组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相关酶... 低温暂养旨在诱导活鱼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伤害和死亡率,是降低活鱼运输损耗的关键步骤。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适宜的暂养水体温度,分析了暂养对鱼体肌肉组织、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呼吸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暂养温度的降低,大口黑鲈的呼吸频率逐渐减缓。在48 h暂养过程中,与较低温度(9、12℃)相比,较适宜温度(15、20℃)条件下的大口黑鲈在肌肉组织pH、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当水体温度维持在12℃时,大口黑鲈进入半休眠状态,水体中总氨氮(TAN)质量浓度的积累显著减少(p<0.05)且增速较缓。与暂养前相比,12℃组大口黑鲈的血清葡萄糖(GLU)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T-AOC)升高,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鳃组织中血细胞排列有序,鳃小片未出现明显变形。这表明12℃暂养不仅能有效维持水质稳定,还能较好地保持鱼体生理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因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因此,建议在实际暂养及保活流通过程中将水体温度控制在1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低温暂养 活鱼运输 抗氧化能力 鳃组织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漂洗罗非鱼鱼糜凝胶品质改良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颖莹 黄卉 +5 位作者 李来好 郝淑贤 陈胜军 魏涯 岑剑伟 相欢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免漂洗鱼糜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风味较好,但凝胶特性不足。以罗非鱼免漂洗鱼糜为原料,探究淀粉、亲水胶体、膳食纤维等物质对其鱼糜凝胶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色泽、持水性及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从鱼糜水分分布、分子间作用力及... 免漂洗鱼糜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风味较好,但凝胶特性不足。以罗非鱼免漂洗鱼糜为原料,探究淀粉、亲水胶体、膳食纤维等物质对其鱼糜凝胶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色泽、持水性及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从鱼糜水分分布、分子间作用力及蛋白质结构等角度多维分析免漂洗鱼糜凝胶品质增强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淀粉、亲水胶体、膳食纤维等物质均能改善免漂洗鱼糜的质构特性和凝胶强度,提高其持水性且降低蒸煮损失率;在淀粉、亲水胶体及膳食纤维等作用下,免漂洗鱼糜中自由水转换为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且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增强,α-螺旋转变为有序β-折叠;形成十分致密、稳定的免漂洗鱼糜凝胶网络结构,明显改善了免漂洗鱼糜的凝胶品质。优化复配添加物(1.5%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3%聚丙烯酸钠、12%玉米淀粉和1.5%海藻膳食纤维)对免漂洗鱼糜凝胶的改善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漂洗鱼糜 凝胶特性 质构特性 持水性 蛋白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下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体外消化特性
17
作者 付子睿 黄卉 +6 位作者 岑剑伟 郝淑贤 相欢 陈胜军 魏涯 胡晓 李春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46-154,共9页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 罗非鱼营养丰富,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为了解不同加热方式对鱼肉品质及蛋白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00℃汽蒸5 min、500 W微波5 min及160℃烤制8 min 3种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进行处理,对加热后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以及蛋白氧化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消化模拟,对其消化率、水解度、肽段分布、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热处理导致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热变性,溶解度降低,氢键被破坏,α-螺旋占比显著下降,β-折叠占比显著上升(P<0.05)。其中汽蒸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烤制和微波组,烤制组蛋白氧化程度明显高于汽蒸和烤制组(P<0.05)。体外消化实验表明,胃消化阶段,烤制组和微波组的消化率相接近,显著高于汽蒸和生鲜组(P<0.05);在肠消化阶段,汽蒸、烤制、微波组水解度显著高于生鲜组(P<0.05),同时,游离氨基酸和小分子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热处理组精氨酸(Arg)、赖氨酸(Lys)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能够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热处理不仅促进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消化和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而且改善了罗非鱼消化产物的生物活性功能。其中,在烤制加工时,轻度氧化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轻微改变和部分解折叠,从而增强其蛋白酶敏感性,造成烤制热加工的消化率相比于其他方式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热加工 肌原纤维蛋白 氧化 蛋白结构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产物差异
18
作者 赵阳 邓建朝 +5 位作者 张思蓉 李春生 相欢 王迪 赵永强 陈胜军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6,共13页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 开盖后的蚝油在常温条件下容易受到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的污染而发生变质。为探究蚝油霉变的详细过程,对模拟变质的蚝油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蚝油变质过程中代谢物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变质过程中的蚝油总蛋白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水分、总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呈上升趋势,而糖类、蛋白质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从蚝油样品中共鉴定出618种代谢物,主要分为脂类和类似脂类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及有机杂环化合物等14类。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p<0.05,且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需满足>2或<1/2,在该条件下共筛选出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代谢物有10种,下调代谢物有11种。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淀粉和蔗糖代谢、脂质代谢、赖氨酸降解、核苷酸代谢等相关通路,这说明蚝油变质过程中各营养物质的消耗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蚝油变质 非靶向代谢组学 谢瓦曲霉 差异代谢物 OPLS-DA分析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子酱4℃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及蛋白质组学差异解析
19
作者 李骏 相欢 +4 位作者 郝淑贤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赵永强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85,共12页
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因蛋白质降解而极易变质。系统评估鲟鱼子酱冷藏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和质量损失,是优化其储存条件的关键。为提高鲟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 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因蛋白质降解而极易变质。系统评估鲟鱼子酱冷藏过程中的蛋白质降解和质量损失,是优化其储存条件的关键。为提高鲟鱼子酱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稳定性,本研究通过理化分析和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究了鲟鱼子酱在4℃下贮藏120 d后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第60天时为20.28 mg·100 g^(-1),第120天增至28.11 mg·100 g^(-1),显著超出了鲟鱼子酱TVB-N值限量标准(15.00 mg·100 g^(-1)),表明样品已完全不可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卵黄高磷蛋白条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为揭示蛋白质降解的机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串联质量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蛋白质2718个,其中定量蛋白质2672个,并筛选出1375个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685个上调,690个下调)。结合基因注释(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DEPs划分为25类功能,主要包括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伴侣蛋白,信号传导机制,以及通用功能预测等,其中,卵黄高磷蛋白和胶原蛋白表达上调,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表达下调。研究表明,长时间4℃贮藏可加速这些DEPs的变化。根据KEGG分析,氧化磷酸化通路上调导致了鲟鱼子酱低温下蛋白质降解和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子酱 蛋白质组学 4℃冷藏 蛋白质降解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粉类型对油炸裹糊罗非鱼肉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云万里 郝淑贤 +6 位作者 相欢 陈楚欣 黄卉 魏涯 岑剑伟 赵永强 王迪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1,共8页
面粉类型对裹糊鱼块深度油炸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不同筋性面粉基为主要原料,分析其制备裹糊的物理性状、裹糊能力,以及油炸裹糊鱼块的感官、质构、色泽和油脂渗透情况。结果表明,高、中筋粉裹糊具备较高的黏度,这赋予裹糊极强的裹糊... 面粉类型对裹糊鱼块深度油炸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以不同筋性面粉基为主要原料,分析其制备裹糊的物理性状、裹糊能力,以及油炸裹糊鱼块的感官、质构、色泽和油脂渗透情况。结果表明,高、中筋粉裹糊具备较高的黏度,这赋予裹糊极强的裹糊能力和油炸膨胀率,使裹糊产品感官更饱满,油炸后中、高筋粉裹糊咀嚼性更突出。应力-形变曲线显示中筋粉在受压过程中呈现22处明显断裂峰,且继首个断裂锋后,应力值呈锯齿状上升状态。苏丹红染色实验显示中筋粉裹糊在油炸过程中形成均匀的凝胶层结构。研究表明,中筋粉酥脆特点较突出,有效抑制了水分蒸发和油脂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油作用,而高筋粉则赋予产品明显的硬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裹糊鱼块 面粉类型 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