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渔业统计数据的南海区渔业资源可捕量评估 被引量:37
1
作者 张魁 廖宝超 +4 位作者 许友伟 张俊 孙铭帅 邱永松 陈作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33,共9页
科学确定海洋渔业可捕量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南海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无明显大宗经济鱼种,且产量统计不够完善,使得可捕量的量化评估较为困难。根据渔业产量统计数据,利用一种简化的产量模型对南海区渔业资源总可捕量以及1... 科学确定海洋渔业可捕量是开展捕捞限额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南海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无明显大宗经济鱼种,且产量统计不够完善,使得可捕量的量化评估较为困难。根据渔业产量统计数据,利用一种简化的产量模型对南海区渔业资源总可捕量以及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可捕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南海区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产量为308.6万t,总可捕量为246.9万~277.8万t。从11个重要经济类群的评估结果来看,这些类群在20世纪90年代后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目前状态较好,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的有蓝圆鲹和竹荚鱼、沙丁鱼类、马面鲀类、鲷类、鳓类和鲐类等6个恢复力较高的类群;而其他5个恢复力较低的类群,尤其是海鳗类和石斑鱼类,目前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渔业资源 可捕量 产量模型 过度捕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陈丕茂 袁华荣 +6 位作者 贾晓平 秦传新 蔡文贵 余景 舒黎明 黎小国 周艳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 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位于大亚湾西北部,2007年12月25日完成投礁9.51×104m3,礁区面积2.75 km2。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春季,采用拖网和刺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1次建礁前的本底调查和2次建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礁区2次拖网跟踪调查的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2.13倍和2.50倍,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3.38倍和8.19倍,平均尾数资源密度分别为建礁前调查的11.57倍和23.39倍。礁区2次刺网跟踪调查礁区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种数分别为建礁前的2.29倍和3.14倍,平均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5.51倍和9.49倍,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建礁前的11.33倍和10.06倍。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人工鱼礁 资源密度 优势种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许友伟 江艳娥 +3 位作者 范江涛 孔啸兰 张魁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6,共8页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 根据2014年对南海中部海域秋冬季2个航次中层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层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中层渔业生物241种,其中鱼类196种、头足类21种、甲壳类24种,冬季的渔获种类高于秋季,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略低于秋季。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结果表明,秋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5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5种,包括蝰鱼(Chauliodus sloani)、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条带眶灯鱼(Diaphus brachycephalus)、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条带多光鱼(Diplophos taenia);冬季IRI≥100的优势种群有26种,其中IRI≥500的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典型刺虾(Oplphorus typus)、蝰鱼和太平洋帆乌贼(Histioteuthis pacifica)。秋冬季的IRI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个体数计算的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冬季高于秋季,但优势度指数是冬季低于秋季。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标中,冬季中层渔业生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而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低于秋季。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方法分析南海中部海域中层渔业生物群落的状况,结果显示,秋季中层渔业生物群落处于较大干扰状况,冬季群落处于中等干扰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渔业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南海中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沿岸张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晏磊 谭永光 +5 位作者 杨吝 连喜平 杨炳忠 张鹏 陈森 李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2-57,共6页
根据2014年11月南海珠江口沿岸张网渔业的海上调查资料,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张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中共捕获渔获种类46种,其中鱼类38种,虾类5种,蟹类2种,虾蛄类1种;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鱼种... 根据2014年11月南海珠江口沿岸张网渔业的海上调查资料,应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张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中共捕获渔获种类46种,其中鱼类38种,虾类5种,蟹类2种,虾蛄类1种;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鱼种优势度的度量指标,IRI大于1 000的定为优势种,有4种,即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i)、风鲚(Coilia mystus)、直额鲟(Charybdis truncate)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占总渔获量的14.8%;ABC曲线显示群落的数量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根据ABC曲线计算的W统计值为-0.179,表明南海珠江口沿岸张网渔业资源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Warwick 1986),小型鱼类或者大型渔获的幼体占绝对优势。渔获物中幼鱼比例很高,对经济幼鱼资源的损害较严重,建议放大网囊网目尺寸,加强张网渔业管理,开展生态型渔具渔法研究,实现近岸渔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沿岸 张网 渔获组成 ABC曲线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尾明角灯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孔啸兰 江艳娥 +3 位作者 龚玉艳 陈作志 张俊 范江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45... 根据2014年和2015年在南海中北部海域中层拖网采集的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样本,对其体长和体质量组成、性比、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尾明角灯鱼的体长为32-76 mm,优势体长组为45-60 mm,占总数的86.9%,平均体长为(51.47±6.60)mm;体质量为0.3-4.3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2.5 g,占总数的91.1%,平均体质量为(1.6±0.61)g;雌雄个体大小不存在显著差异(ANOVA,P&gt;0.05);生长参数b为2.581,表明尾明角灯鱼为异速生长;雌雄性比为1.39∶1,在不同月份、不同体长组中差异较大,10月和1月雌性比例远高于雄性;不同月份均有性成熟个体,性腺成熟度以Ⅰ期和Ⅱ期为主,性腺成熟比例最高为1月;初次性成熟体长为51.4 mm;摄食等级0-4级所占比例分别为10.8%、46%、33.9%、8.1%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明角灯鱼 生物学特性 中层鱼类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南部主要经济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立 李渊 +3 位作者 林龙山 姚壮 晏磊 张鹏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7,共11页
2012年9~10月(秋季)和2013年3~4月(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对南海中南部(5°00'N^16°00'N)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通过分析渔业声学数据,并结合渔业资源采样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鸢乌贼... 2012年9~10月(秋季)和2013年3~4月(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对南海中南部(5°00'N^16°00'N)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通过分析渔业声学数据,并结合渔业资源采样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鲭科(鲣Katsuwonus pelamis、圆舵鲣Auxis rochei、扁舵鲣Auxis thazard)、鲹科(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无斑圆鲹Decapterus kurroides等)和金枪鱼属(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4类大宗经济鱼类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做了初步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秋季调查海域上述4类经济种类的资源尾数依次为3.67×10^(10)、2.28×10~9、8.78×10~9、0.80×10~9 ind,合计为4.86×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07×10~6、8.62×10~5、1.78×10~5、2.70×10~5t,合计为3.38×10~6t。2013年春季的资源尾数依次为2.98×10^(10)、1.39×10~9、4.40×10~9、0.65×10~9 ind,合计为3.62×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44×10~6、2.68×10~5、2.44×10~5、1.88×10~5t,合计为3.14×10~6t。秋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10°00'N^16°00'N、110°00'E^118°00'E;春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8°00'N^9°00'N、110°00'E^118°00'E和10°00'N^16°00'N、110°00'E^118°00'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生物量 声学评估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龚玉艳 詹凤娉 +4 位作者 杨玉滔 张鹏 孔啸兰 江艳娥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7,共8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 根据2012年9月-10月南海灯光罩网调查所获得的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结合胃含物分析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其饵料组成、摄食强度、摄食习性与胴长的关系等。结果表明,鸢乌贼以头足类、鱼类(主要为灯笼鱼科)和甲壳动物为主要摄食对象,同类相食现象明显。头足类和鱼类为鸢乌贼优势饵料生物类群,其中头足类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个数百分比(N%)、质量百分比(W%)和出现频率(F%)分别为54.38、28.73、58.39和75.60,而鱼类的%IRI、N%、W%和F%分别为41.39、42.54、36.17和63.69。鸢乌贼摄食等级主要以3、4级为主,胃饱满指数平均为3.11%,空胃率平均为2.89%。从各胴长组的N%和F%来看,鸢乌贼偏爱摄食个体相对较大的头足类和鱼类,尤其在高胴长组,头足类和鱼类的优势饵料地位更加明显。随着胴长的增加,鸢乌贼胃含物中小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降低,而大个体饵料类群的N%和F%普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摄食习性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晏磊 杨吝 +4 位作者 张旭丰 张鹏 杨炳忠 谭永光 陈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176,共6页
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4... 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4种主要渔获作为张网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该4种指标种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运算。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15 mm时,除毛虾(Acetes)外无其他渔获逃逸;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时,4种指标种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17、50.16、61.05、26.37 mm,其选择性范围(SR)分别为13.43、17.50、41.88、12.78 mm;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时,4种指标种的L50分别为80.72、77.12、86.97、68.68 mm,其SR分别为19.48、39.08、28.20、13.17 mm。随着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4种指标种的L50随之增加,SR值除小鳞沟鰕虎鱼外也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网法 网囊 网目尺寸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LECT模型的南海金线鱼刺网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炳忠 张鹏 +4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陈森 李杰 杨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共8页
为研究流刺网网目尺寸对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的选择性,2008年5月于南海北部渔场用网目尺寸分别为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在SELECT(Share Each LEngthclass's Catch Total)模型的架构... 为研究流刺网网目尺寸对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的选择性,2008年5月于南海北部渔场用网目尺寸分别为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在SELECT(Share Each LEngthclass's Catch Total)模型的架构下,用Normal、Gama和Bi-normal概率模型拟合刺网对金线鱼的选择性,根据赤池信息指数(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值评价并选出最佳拟合模型。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金线鱼185尾,金线鱼众数体长随网目尺寸的增加而增大;Gama的估计分隔模型AIC值在所有模型中最小(466.55),将其作为最佳拟合模型;刺网对金线鱼的相对作业强度(Pi)大小顺序依次为40 mm>60 mm>55 mm>45 mm>50mm;40 mm、45 mm、50 mm、55 mm和60 mm刺网对体长150 mm金线鱼的选择率分别为98.39%、80.94%、39.30%、13.70%和3.87%。该研究认为将50 mm作为金线鱼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不足以达到保护渔业资源的目的,建议将南海区金线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增加到5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刺网 金线鱼 最小网目尺寸 SELEC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3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张鹏 李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6年8月在南海北部采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 mm方目+25 mm菱目(H_1网囊)、30 mm方目+25 mm菱目(H_2网囊)和35 mm方目+25 mm菱目(H_3网囊)的3种混合网囊进行了生...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网目的选择性,2016年8月在南海北部采用"套网法"对网目尺寸分别为25 mm方目+25 mm菱目(H_1网囊)、30 mm方目+25 mm菱目(H_2网囊)和35 mm方目+25 mm菱目(H_3网囊)的3种混合网囊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主要渔获种类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对模型拟合度的优劣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混合网囊的优势渔获种类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周氏新对虾(M.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丽叶鲩[Caranx(Atule)kalla];H_1和H_3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63.93 mm和67.96 mm;H1、H2和H3网囊对周氏新对虾的L_(50)分别为62.08mm、66.30 mm和67.32 mm;H1和H3网囊对脊尾白虾的L_(50)分别为53.83 mm和56.69 mm;H_1、H_2和H_3网囊对丽叶鲩的L_(50)分别为59.24 mm、61.63 mm和64.64 mm;比较主要渔获种类L_(50)及其开捕规格,认为H3网囊在兼顾生产效益和保护渔业资源方面效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杆虾拖网 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 网目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渔获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3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张鹏 李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4,共8页
虾拖网是南海区常见的作业方式,由于其网囊网目选择性差,虾拖网作业常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为了优化虾拖网网囊结构,提高其选择性,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渔场用方形网目与菱形网目混合网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虾拖网的渔获种类有34种;渔... 虾拖网是南海区常见的作业方式,由于其网囊网目选择性差,虾拖网作业常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为了优化虾拖网网囊结构,提高其选择性,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渔场用方形网目与菱形网目混合网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虾拖网的渔获种类有34种;渔获种类中,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黑尾吻鳗(Rhynchoconger ectenurus)、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和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的尾数逃逸率均超过80%;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的尾数逃逸率最低,仅为6.18%和2.07%;周氏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0.79 mm和53.858 mm;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L50为62.51 mm;丽叶鲹(Caranx kalla)、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L50分别为53.77、78.87、47.17、60.92和60.55 mm;混合网囊对鱼类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但对幼虾的释放率较低。建议今后放大网囊菱目段的网目尺寸进行相应的试验,提高混合网囊对目标种类的L50值,使其在释放鱼类副渔获物的同时释放幼虾,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拖网 方形网目 菱形网目 网囊 渔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中南部海域春秋季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粟丽 陈作志 张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2,共7页
以2012年9月(秋季)与2013年3月(春季)在南海中南部采集的4 01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为基础,对南海中南部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鸢乌贼雌雄个体比例均为1∶1;性腺发育为春季... 以2012年9月(秋季)与2013年3月(春季)在南海中南部采集的4 016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为基础,对南海中南部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鸢乌贼雌雄个体比例均为1∶1;性腺发育为春季Ⅰ、Ⅱ期所占比例较高,秋季Ⅱ、Ⅲ期所占比例较高;性腺成熟度指数(GSI)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雄性高于雌性的变化规律;在成熟雌性个体中,当胴长150 mm时,GSI均随胴长的增长而升高,其中121-140 mm胴长组GSI最高,高达9.71;春、秋两季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分别为63-97 074粒和24-60 378粒,均值分别为8 635粒和10 234粒,秋季鸢乌贼繁殖能力较春季强;鸢乌贼个体绝对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鸢乌贼成熟卵径范围为400-1 200μm,均值为(769±261)μm。结果表明,鸢乌贼的卵径小,属异步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具有较强的繁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繁殖力 繁殖生物学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桁杆虾拖网40mm方目分离网片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3 位作者 谭永光 晏磊 张鹏 李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40 mm方目分离网片对渔获物的分隔效果和选择性,作者采用"套网法"于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近海渔场进行了试验。计算分离网片对主要渔获物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模型,运用极... 为了研究桁杆虾拖网40 mm方目分离网片对渔获物的分隔效果和选择性,作者采用"套网法"于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近海渔场进行了试验。计算分离网片对主要渔获物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使用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模型,运用极大似然估算法估算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虾拖网的目标种类为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优势副渔获为丽叶鲹(Caranx(Atule)kalla);刀额新对虾和周氏新对虾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90%;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80%的种类有: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高体若鲹(Carangoides equula)和卵鳎(Solea ovata Richardson);丽叶鲹和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尾数分隔率和质量分隔率均大于60%;周氏新对虾、脊突猛虾姑、丽叶鲹和黄斑蓝子鱼对分离网片的接触率分别为0.51、0.69、0.41和0.39,其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7.96±2.07、69.62±2.13、68.19±0.49和73.12 mm±1.26 mm。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南海桁杆虾拖网的选择性积累数据,为缓解其对渔业资源补充群体的不良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拖网 分离网片 分隔率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区康氏马鲛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4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晏磊 陈森 李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促进南海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和选择性试验。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价刺网的渔获组成,并在SELECT模型(share each length catch total)的架构下,利用正... 为促进南海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于2012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和选择性试验。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评价刺网的渔获组成,并在SELECT模型(share each length catch total)的架构下,利用正态分布(Normal)和双峰分布(Bi-normal)概率方程计算刺网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进一步结合康氏马鲛的最小可捕规格,探讨南海区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结果表明,康氏马鲛是南海马鲛流刺网最重要的渔获种类,其2012年和2015年IRI值分别为9 472.00和14 363.02;调查试验共捕获康氏马鲛295尾,其中2012年康氏马鲛的众数叉长组为751~800 mm(占32.52%),2015年康氏马鲛的2个众数叉长组分别为501~550 mm和701~750 mm;正态分布模型估算的选择性众数相对叉长为6.961;双峰分布估算的2个众数相对叉长值分别为4.440和6.728;根据模型残差值的大小,认为双峰分布的拟合效果较好;将康氏马鲛可捕规格定为380 mm的前提下,建议南海马鲛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可暂定为1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刺网 康氏马鲛 最小网目尺寸 最小可捕规格 SELEC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志伟 邱丽华 +5 位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胡晓娟 苏浩昌 蔡卓平 文国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231-235,共5页
近些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蓝藻水华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比较了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提出在水产养殖业... 近些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蓝藻水华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比较了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提出在水产养殖业中可以考虑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联用使蓝藻的浓度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动态平衡,从而有效防止蓝藻的过度繁殖。联用方法在蓝藻水华的防控工作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若能深入挖掘其中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机制,并应用指导于实践,将对水产养殖业以及水生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水华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扁舵鲣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啸兰 晏磊 +1 位作者 张鹏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根据2014年春、秋两季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扁舵鲣(Auxis thazard)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扁舵鲣优势叉长为240-300 mm,占总数的60.3%,秋季为220-260 mm,占77.8%;春、秋季样本叉长与体质量关... 根据2014年春、秋两季灯光罩网船在南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扁舵鲣(Auxis thazard)样本,对其生物学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扁舵鲣优势叉长为240-300 mm,占总数的60.3%,秋季为220-260 mm,占77.8%;春、秋季样本叉长与体质量关系式差异不大(P〉0.05);春、秋季样本总体性比无显著差异,但各叉长组性比有显著差异(P〈0.001);春季样本性腺成熟度各期均有分布,以Ⅰ期和Ⅱ期为主,且随着叉长增大,性成熟的雌鱼比例减小,雄鱼比例上升;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平均性腺指数(GSI)随着性腺的发育而上升,且雌性大于雄性;初次性成熟叉长为304.5 mm;摄食等级都以0级和1级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3.1%和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舵鲣 南海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艳娥 方展强 +2 位作者 林昭进 张鹏 陈作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9,共9页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 根据2012年9月-10月于南海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分布。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耳石含量前10位的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磷(P)、钾(K)、镁(Mg)、锌(Zn)、铝(Al)、铜(Cu)和镍(Ni)。P方差分析发现,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Ca(P=0.017)、Sr(P=0.016)、Na(P=0.042)种群差异显著(P0.05);中型群Cu(P=0.002)、Ni(P=0.001)日龄差异显著(P〈0.05),微型群P(P=0.000)、Mg(P=0.002)、Zn(P=0.023)、Al(P=0.000)、Cu(P=0.003)日龄差异显著(P〈0.05)。南海鸢乌贼Sr含量随纬度的降低而减少,且0日龄高于10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耳石 微量元素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龙头鱼刺网网目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晏磊 李亚男 +5 位作者 谭永光 杨吝 杨炳忠 张鹏 陈森 李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获取南海北部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2015年1月进行了36 mm、38 mm和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目选择性研究,利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算选择性模型参数。结果... 为了获取南海北部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刺网的最小网目尺寸,2015年1月进行了36 mm、38 mm和40 mm 3种网目尺寸的网目选择性研究,利用Normal、Lognormal和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算选择性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南海区龙头鱼刺网最适网目选择性曲线为Gamma曲线;根据鱼体长度确定最小网目尺寸比根据鱼体最大体周更加合适;参照东海区龙头鱼开捕规格的研究结果,计算得出南海区龙头鱼刺网最小网目尺寸为38.71 mm。为了实现龙头鱼刺网的合理使用,建议严格控制最小网目尺寸的实施,合理选择作业海域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鱼刺网 最小网目尺寸 选择性曲线 极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马鲛流刺网网目对康氏马鲛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4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晏磊 陈森 李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为研究南海马鲛流刺网网目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于2015年3月在南海北部用网目尺寸分别为80、100、120、138、142、1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基于SELECT(Share Each LEngth's Catch Total)模型的基本... 为研究南海马鲛流刺网网目对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 commersoni的选择性,于2015年3月在南海北部用网目尺寸分别为80、100、120、138、142、160 mm的刺网进行了共同捕捞试验,基于SELECT(Share Each LEngth's Catch Total)模型的基本架构下,用Normal和Bi-normal选择性概率模型拟合试验数据,并就刺网对康氏马鲛的渔获方式、选择性曲线形状和SELECT模型应用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康氏马鲛172尾,康氏马鲛的渔获方式以刺挂为主;Normal和Bi-normal的估计分隔模型均比等分隔模型拟合效果好,其中Bi-normal的估计分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两个选择性峰值点对应的相对叉长分别为R_a=4.4399和R_b=6.7278;6组网目尺寸的刺网对康氏马鲛的相对作业强度(pi)大小依次为138 mm>142 mm>160 mm>100 mm>80 mm>120 mm。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南海马鲛流刺网最小网目尺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刺网 康氏马鲛 选择性 SELEC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秋季南海中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志超 林琳 +2 位作者 肖雅元 刘永 李纯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探究南海中部海域初级生产力通过微型浮游动物向高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中部海域的10个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分析鉴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种类组成,同时运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 为探究南海中部海域初级生产力通过微型浮游动物向高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于2016年10月在南海中部海域的10个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分析鉴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种类组成,同时运用现场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微型浮游动物21种,其中主要类群为无壳纤毛虫,丰度为120~1 300个·L^(–1);2)多数站位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大于浮游植物生长率,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92~1.1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17~1.58 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为15.6%~79.4%,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593.2%~187.7%。与其他海区结果相比,南海中部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稀释法 南海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