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产养殖技术效率评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岳冬冬 张明 +1 位作者 吴反修 俞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53-164,共12页
【目的】技术效率是反映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估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对于促进不同省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水产养殖综合... 【目的】技术效率是反映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估水产养殖技术效率对于促进不同省份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进行评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结果对31个省份进行聚类分析,并测算技术效率有效时的投入要素冗余量。【结果】全国水产养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均值为0.82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93和0.89,均有提升空间;各省份水产养殖投入要素和技术应用的综合水平差异明显,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有效的省份有11个、占比35.48%,而48.39%的省份综合技术效率值低于均值;各省份水产养殖规模报酬变化特征相异,其中规模报酬递增的省份数量最多(18个)、占比58.06%,说明增加投入要素规模是提高效率的可行路径;聚类分析划分的3个梯队中,包括了水产养殖主产省和非主产省,可见综合技术效率与产出规模并无直接关系。【结论】建议通过提高水产养殖规模化程度,加强水产养殖技术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水产养殖投入要素,预测预警养殖生产规模需求等措施,以促进水产养殖效率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技术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主要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国庆 石永闯 +2 位作者 樊伟 崔雪森 唐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2,共10页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的渔获物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渔获量重心法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渔场重心分布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渔获物产量和CPUE的年间差异均较大,产量大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CPUE连年下降。2)共统计到8种渔获,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主捕品种,月间出现频率均为100%;其次是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月间出现频率为87.5%;其他种类渔获量相对较少。3)渔场重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统计年间每年均具有相似的移动轨迹,即从4月起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8—10月到达东北端后向西南方向折返;年间渔场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014—2019年,重心在经度方向上东移0.92°,在纬度方向上北移1.57°。4)聚类结果显示,月产量重心可以分为4类(7、8、9和10月,4月,5、11月,6月),年产量重心也可以分为4类(2016、2017、2018年,2019年,2014年,2015年),表明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渔场具有一定的年际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围网渔业 渔获物组成 渔场重心 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海外海鸢乌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戈 徐博 +3 位作者 张衡 唐峰华 陈峰 朱文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9,共10页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公海中阿拉伯海外海的渔业资源开发状况、探究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的渔场分布及其渔场环境要素对资源的影响,对阿拉伯海外海开展了2个航次的海上调查,获取每个调查站点的渔获量、水温等数据,利用广... 为了解西北印度洋公海中阿拉伯海外海的渔业资源开发状况、探究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的渔场分布及其渔场环境要素对资源的影响,对阿拉伯海外海开展了2个航次的海上调查,获取每个调查站点的渔获量、水温等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了多种海洋环境与时空要素对该海域鸢乌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研究发现:1)鸢乌贼CPUE高值的集中区域主要有3个(60°E—61°E,16°N;62°E,16°N—18°N;61.50°E—63°E,17°N—17.75°N);2)最佳GAM模型的影响因素为经纬度、农历日、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Chl a)浓度和海表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其中方差解释率最高的前3位分别为经纬度、农历日和SSTA;3)农历日要素统计得到月黑夜总作业次数是月亮夜总作业次数的1.38倍,月黑夜的总渔获量比月亮夜的增加108.21%;4)GAM模型表明最适SST介于26.5~27.5℃,Chl a浓度介于0.30~0.50 mg·m^(−3),SSTA介于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阿拉伯海外海 广义可加模型 海洋环境要素 海表温度距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声呐数据提取磷虾捕捞深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书献 张胜茂 +3 位作者 戴阳 王永进 隋江华 朱文斌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快速确定拖网深度、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文章根据声呐设备元数据(Metadata)提出一种提取指定鱼类目标最佳捕捞深度的方法。声呐设备元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且包含大量与目标捕捞对象无关的冗余数据,该研究通过分析简化了原始... 为快速确定拖网深度、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文章根据声呐设备元数据(Metadata)提出一种提取指定鱼类目标最佳捕捞深度的方法。声呐设备元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且包含大量与目标捕捞对象无关的冗余数据,该研究通过分析简化了原始数据,计算和提取出海底深度、目标强度等信息,根据目标渔业资源类型确定有效数据范围及噪声数据范围,过滤噪声数据后以统计图形式展示有效数据,统计各个深度下的目标渔业资源量,构建深度与目标渔业资源量的关系,由多种方法计算并预测最佳捕捞深度。结果显示,在实验数据调查区域内,磷虾(Euphausia superba,目标强度-69.5--40.8 dB)的最佳捕捞深度为172.9-187 m。由一段时间内某海域中探测到的声呐数据,可快速计算出该海域内目标渔业资源的最佳捕捞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 渔业资源评估 水声学 目标强度 拖网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阿拉伯海鲐鱼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范秀梅 杨胜龙 +2 位作者 张胜茂 朱文斌 崔雪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7,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阿拉伯海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采用2016—2017年1、2、11和12月主渔汛期间我国公海围网渔船在阿拉伯海的鲐鱼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混合层厚度(Mixed-laye...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阿拉伯海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采用2016—2017年1、2、11和12月主渔汛期间我国公海围网渔船在阿拉伯海的鲐鱼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混合层厚度(Mixed-layer thickness, MLT)、海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环境数据,分别构建了以渔获量(Fish catch, FC)和作业次数(Fishing times, FT)为基础的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FC-HSI和FT-HSI模型。在HIS>0.6的海域,2016和2017年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76.25%和80.03%。利用2018年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度验证,得出在HIS>0.6的海域,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45.68%和50.15%,FT-HSI模型的预报结果优于FC-HSI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ST、MLT、SLA、CHL的FT-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阿拉伯海鲐鱼的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鲐 栖息地指数模型 渔情预报 阿拉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非参数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崔雪森 周灿 +3 位作者 唐峰华 伍玉梅 吴祖立 范秀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3-62,共10页
【目的】建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非参数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模型,为提高柔鱼渔场预报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生产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表温... 【目的】建立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非参数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模型,为提高柔鱼渔场预报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柔鱼生产数据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表温梯度强度以及水深100 m的Argo浮标水温等海洋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指数值(SI,suitability index),使用随机分类粒子算法,构建非参数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估算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各环境因子在不同月份中适宜度指数系数的空间分布。【结果】随着空间位置不同,各月份不同环境因子适宜度指数系数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其中SST的SI系数的高值区大面积出现在11月份,叶绿素浓度SI系数的高值区出现8月份南部渔场和10月份北部渔场,次表层(100 m)温度的高值SI系数在7-9月份均有较大面积分布,而Grad的SI系数在整个渔汛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基于该模型,本研究对2014年7-11月渔获产量进行预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际渔场在空间分布一致,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月平均为0.791,高于算术平均HSI(arithmetic mean HSI,AM HSI)模型。【结论】非参数的HSI模型的渔场预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AM HS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非参数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环境效应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岳冬冬 李旭君 耿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35-2341,共7页
【目的】测算我国出口美国罗非鱼产品贸易的环境效应,为制定新时期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贸易—环境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分析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对环境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提出罗非鱼养殖... 【目的】测算我国出口美国罗非鱼产品贸易的环境效应,为制定新时期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贸易—环境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分析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对环境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提出罗非鱼养殖、出口贸易方面的对策建议。【结果】我国对美出口罗非鱼产品的环境影响效应包括正向的出口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表示当前罗非鱼出口规模扩大增加了环境污染;出口冻罗非鱼产品的环境影响效应小于罗非鱼鱼片,即罗非鱼出口产品结构加剧了环境污染效应;同时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尚未发挥减少环境污染的正效应。【建议】提高罗非鱼等水产品进口规模,降低规模效应影响程度;提高冻罗非鱼出口量,调整结构效应影响程度;提高罗非鱼良种率,改善技术效应影响程度;构建罗非鱼产业绿色发展体系,多环节管控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产品 对外贸易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次B样条曲线与动态窗口算法的桁杆轨迹规划
8
作者 戴阳 姚宇青 +4 位作者 郑汉丰 韦波 杨昱皞 王永进 张禹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针对当前中国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捕捞自动化水平较低、人工观察探渔仪图像确定捕捞深度易产生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南极磷虾声呐设备元数据的动力桁杆轨迹规划方法。首先解析水声学仪器EK80科学回声探测仪传回的数据,得到... 针对当前中国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捕捞自动化水平较低、人工观察探渔仪图像确定捕捞深度易产生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南极磷虾声呐设备元数据的动力桁杆轨迹规划方法。首先解析水声学仪器EK80科学回声探测仪传回的数据,得到磷虾在不同深度下的目标强度,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磷虾在该深度下的资源量,以此得到每个水平距离(X)对应的磷虾最密集的深度(Y),再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和动态窗口算法分别进行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规划路线通过这些磷虾最密集的深度。结果显示,规划路径全长1054 m,总用时614 s,动态窗口算法跟踪的最大偏离距离仅为3.3 m,小于预计的最大偏移距离(5 m)。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避免人工判断资源量深度产生误差而对捕捞量造成影响,提高捕捞效率;2)实现自动规划捕捞效益最佳的桁杆前进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路径规划 三次B样条曲线 动态窗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M的北太平洋公海围网主要渔获种类渔场重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博 张衡 +3 位作者 唐峰华 隋芯 张瑛瑛 侯刚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70,共11页
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远洋渔业项目,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和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主要渔获组成,厘清关键鱼种的渔场重心与环境... 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近年来我国新兴的远洋渔业项目,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和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主要渔获组成,厘清关键鱼种的渔场重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研究渔场的形成机制及指导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2016-2017年北太平洋灯光围网渔业渔获数据及海表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Chl-a)等环境因子,通过广义可加模型等分析渔获量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渔场重心整体上在渔汛初期向东北方向偏移,8-9月后期往西南折返。研究发现日本鲭渔场集中在148°E-154°E、40°N-42°N,远东拟沙丁鱼渔场集中在149°E-153°E、40°N-42°N,巴特柔鱼渔场集中在150°E-154°E、40°N-42°N,秋刀鱼渔场集中在150°E-153°E、41°N-42°N;2016-2017年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最适SST介于13~20.18℃,最适Chl-a介于0.1~0.8 mg·m^−3;远东拟沙丁鱼CPUE最适SST介于12~19.1℃,最适Chl-a介于0.3~0.88 mg·m^−3;巴特柔鱼CPUE最适SST介于14~22℃,最适Chl-a介于0.2~1.1 mg·m^−3;秋刀鱼CPUE最适SST介于14~21℃,最适Chl-a介于0.24~0.98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围网 经济种类 环境因子 GAM模型 北太平洋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渔船轨迹的阿根廷滑柔鱼捕捞强度空间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慧敏 樊伟 +1 位作者 张涵 杨胜龙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了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渔船捕捞行为与空间分布,为其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文章采用2018年1—5月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渔船捕捞行为特征,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识别鱿... 为了解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渔船捕捞行为与空间分布,为其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文章采用2018年1—5月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渔船捕捞行为特征,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识别鱿钓渔船作业轨迹点,统计和绘制鱿鱼渔场捕捞强度分布图,分析了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各月捕捞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阿根廷滑柔鱼鱿钓渔船速度呈明显的双峰分布;2)1—4月是阿根廷滑柔鱼渔汛期,作业渔船投入的捕捞努力量最多,中国大陆渔船2—4月捕捞强度高,其他国家和地区渔船高强度主要集中在4—5月;3)各月捕捞努力量存在空间自相关并呈现显著聚集分布模式;4)热点分析表明,2018年1—5月研究区域的捕捞努力量高值和低值均存在聚集分布,鱿钓渔船捕捞热点区域呈南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滑柔鱼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 捕捞强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