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洄游期的肠道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静静 冯广朋 +2 位作者 陈建华 孙雪娜 黄晓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1,共6页
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 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样品,利用16S V4区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其抱卵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与其食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样品中共检测出313个和376个OUT,特有OUT分别为112个和175个,占比分别为35.78%和46.54%。就门水平而言,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雌蟹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抱卵后小于抱卵前,而柔膜菌门丰度抱卵后大于抱卵前。就属水平而言,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和Candidatus_Hepatoplasma是其肠道的主要菌群属,抱卵前占比分别为26.54%和25.81%;抱卵后占比分别为30.29%和29.05%,2个属的丰度在抱卵前后无显著差异。与抱卵前相比较而言,抱卵后雌蟹肠道菌群Chao指数和ACE指数升高,丰度增加,而辛普森指数和香农指数保持稳定,抱卵前后雌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揭示由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摄食习性和饵料组成在抱卵前后产生了变化,会对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驯化对松江鲈幼鱼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建 胡望娇 +2 位作者 冯广朋 季强 郑跃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15-124,共10页
【目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广盐性的洄游性鱼类。研究松江鲈增殖放流前适宜的淡化模式。【方法】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急性淡水胁迫、不同淡化速度(每次降低5个盐度,并每12、24、48 h降低1次,记为A、... 【目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广盐性的洄游性鱼类。研究松江鲈增殖放流前适宜的淡化模式。【方法】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急性淡水胁迫、不同淡化速度(每次降低5个盐度,并每12、24、48 h降低1次,记为A、B、C组),以及不同淡化幅度(每24 h降低1次,并每次降低2、3、5个盐度,记为D、E、B组)下松江鲈幼鱼鳃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将处于盐度25的松江鲈幼鱼直接放入淡水中进行急性淡水胁迫,1 h时,鳃组织结构形态正常;12 h时,鳃丝出现表皮轻微脱落;24 h时,血细胞出现吸水胀破现象;3 d时,鳃丝和鳃小片的空泡数量显著增多;7 d时,鳃丝和鳃小片表皮脱落最为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而宽度减少、末端弯曲,出现细胞溶解现象,形状不规则,空泡除在鳃小片基部出现外、位置也有所上升,血细胞数量减少,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盐度25时,A~C组鳃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盐度降至15时,A组鳃丝结构破损现象较其他两组明显。盐度达淡水时,A组鳃组织结构破损严重,鳃小片长度增加但宽度减少,结构不完整,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血细胞数量较盐度15时减少;A组鳃丝和鳃小片结构较B、C组有明显差异,不完整程度更严重,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明显,鳃组织结构破损程度相近。起始盐度25,淡水驯化1 h时,D、E组和B组之间的鳃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12 h时,3组鳃组织中空泡数量增多;24 h时,B组和D组鳃中的空泡数量比E组多;3 d时,B组鳃组织较其他两组脱落区域更多;7 d时,E组线粒体丰富细胞及血细胞数量比B、D组多;B组鳃组织结构的不完整程度比D、E组更严重。【结论】随淡水驯化时间增加,松江鲈通过增加鳃小片长度,控制血细胞、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等提高自身渗透能力,减少胁迫对鳃的危害。此外,降低淡化速度和幅度有助于松江鲈更好地适应盐度变化,建议选择每日降低2个盐度的淡化模式,以减轻淡水驯化对松江鲈鳃组织结构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 淡水驯化 盐度 组织结构 淡化速度 淡化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