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
作者 《科学养鱼》 2025年第3期87-88,共2页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贯彻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明确工作思路,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崔国辉院长作工作报告,党组书记陈金发主...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贯彻全国农业科技大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明确工作思路,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崔国辉院长作工作报告,党组书记陈金发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周云龙、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司 渔政管理 周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工作思路 主持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当前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
作者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87-88,共2页
日前,俄罗斯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所长基里尔·科隆钦率代表团一行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水科院院长崔国辉会见了俄方代表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渔业科研合作举行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俄罗... 日前,俄罗斯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所长基里尔·科隆钦率代表团一行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水科院院长崔国辉会见了俄方代表团,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渔业科研合作举行会谈,并共同签署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关于加强渔业科技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渔业科技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大黄鱼锥体虫病应急防控预案》
3
作者 《科学养鱼》 2025年第6期87-88,共2页
自2023年9月以来,大黄鱼锥体虫病在闽浙沿海大黄鱼养殖区相继发生,致死率可高达50%以上,给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血涂片显微观察和18S r DNA测序,初步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锥体虫。该病具有流行面广、流行期长、致死率高等... 自2023年9月以来,大黄鱼锥体虫病在闽浙沿海大黄鱼养殖区相继发生,致死率可高达50%以上,给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血涂片显微观察和18S r DNA测序,初步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锥体虫。该病具有流行面广、流行期长、致死率高等特点。锥体虫能感染大黄鱼春苗、中鱼和成鱼等不同阶段的鱼体,感染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急性死亡期、慢性感染期和感染后期四个阶段。进入5月,大黄鱼锥体虫病进入流行性感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涂片显微观察 大黄鱼 养殖产业 锥体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九:渔业装备与工程领域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皓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89,共3页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渔业装备与工程是指在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渔业机械、仪器、渔船、渔业设施,以及以这些装备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工程。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养殖工程、捕捞装备工程、加工机械工程、渔业资...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渔业装备与工程是指在现代渔业生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渔业机械、仪器、渔船、渔业设施,以及以这些装备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工程。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产养殖工程、捕捞装备工程、加工机械工程、渔业资源修复与渔港工程等。我国渔业装备与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单一的设备研制到与设施工程相结合的系统集成研究,逐步形成了渔业装备与工程的科研体系,也促进了我国渔业生产中捕捞作业和主要水产品养殖模式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渔业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装备 养殖工程 重点学科 渔业生产 捕捞作业 渔业机械 渔业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领域专利布局及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志伟 文国樑 +3 位作者 于刚 郭永坚 明俊超 郭奕惠 《中国水产》 2021年第2期63-66,共4页
坚持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促进渔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需要不断提高我国渔业领域专利管理水平。本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近10年的专利数据为样本,分析南海所专利申请、专利维护... 坚持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促进渔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需要不断提高我国渔业领域专利管理水平。本文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近10年的专利数据为样本,分析南海所专利申请、专利维护及管理现状,提出提高专利管理水平的对策,以期促进渔业领域专利管理水平提升,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水产研究所 知识产权创造 专利布局 专利申请 成果转化 持续开展 专利数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创海水苗种新革命 推动我国海水养殖新浪潮——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 被引量:1
6
作者 佘远安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19,共2页
一个优良的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水产优良苗种不足的今天,根据我国养殖的基本情况引进优良品种,培育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品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条来自英国的大菱鲆,带动一个年总产值近20亿元的大产业,... 一个优良的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水产优良苗种不足的今天,根据我国养殖的基本情况引进优良品种,培育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新品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条来自英国的大菱鲆,带动一个年总产值近20亿元的大产业,充分说明优良品种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研究员为大菱鲆的引进及其产业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12月雷霁霖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水养殖 苗种 浪潮 优良品种 养殖业发展 产业化发展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二: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领域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新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95,共2页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良好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条件,是渔业发展的命脉。我国的渔业生态环境学科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配合天然渔场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渔场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研究经济鱼虾产卵...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良好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条件,是渔业发展的命脉。我国的渔业生态环境学科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主要是配合天然渔场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渔场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研究经济鱼虾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涸游通道的分布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渔场形成机制和渔场预报等。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出现,为保护生物资源,渔业生态环境学科开始进行污染生态学研究,研究化学品、石油、重金属、农药对渔业生物的影响,并逐步开展了污染区域与污染程度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发展 重点学科 保护 生态环境学 水域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八: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 被引量:1
8
作者 翟毓秀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9-91,共3页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渔业是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渔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逐步建立...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渔业是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渔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逐步建立健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重点学科 安全标准体系 检验检测体系 农业市场化 国际社会 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挥科技优势 全力做好渔业扶贫和援疆援藏工作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利锋 《中国水产》 2018年第8期12-13,共2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渔业科技扶贫和援疆援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渔业科技方面的专业资源优势,全力做好渔业扶贫和援疆援藏工作。坚持统筹谋划全院联动抓落实专门成立了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渔业科技和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渔业科技扶贫和援疆援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渔业科技方面的专业资源优势,全力做好渔业扶贫和援疆援藏工作。坚持统筹谋划全院联动抓落实专门成立了院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渔业科技和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负责部门和配合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科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机遇 加快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践行人才强院战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显良 《中国水产》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根本。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快推进一流院所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科研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是保证我国水产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水产行业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和根本。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快推进一流院所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科研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是保证我国水产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水产行业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人才强院"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带动了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的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创新实力不够、领军人才偏少等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三化"同步的重要时期。如何把握当前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对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张显良院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 科技事业发展 科研机构 水产行业 支撑能力 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创新中发展——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1
作者 周彤 《渔业现代化》 2003年第6期J001-J001,J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渔业生产 工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十: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领域
12
作者 杨宁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92,共3页
一、学科领域研究方向 渔业信息及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由三个部分组成:渔业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各类文献收集加工及服务模式研究、渔业基础数据库及信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渔业信息技术应用,包括3S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基于专家... 一、学科领域研究方向 渔业信息及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由三个部分组成:渔业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各类文献收集加工及服务模式研究、渔业基础数据库及信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渔业信息技术应用,包括3S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基于专家知识的渔业生产、科研和管理决策支持工具的应用等:渔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包括渔业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渔业管理与政策研究、国外渔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研究。旨在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建立我国渔业信息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信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重点学科 网络技术应用 信息资源管理 决策支持工具 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三——水产遗传育种领域
13
作者 王清印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89,共3页
作为水产学的基础学科,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 作为水产学的基础学科,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研究一直是水产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围绕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经济水生生物优良品种这一核心目标,在相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遗传育种 重点学科 科技工作者 基础学科 水产生物 改革开放 优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七: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领域
14
作者 李来好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89,共3页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水产品加工和产物资源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随着水产养殖和捕捞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国渔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本学科主要通过人工方法,改变水产品的原始性状,多层次地加工各种制品,为人们提... 一、学科领域的发展 水产品加工和产物资源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随着水产养殖和捕捞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国渔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本学科主要通过人工方法,改变水产品的原始性状,多层次地加工各种制品,为人们提供以食用为主的多用途产品,在水产品转换成商品的社会化生产过程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性支撑,在海、淡水养殖业、海水捕捞业和远洋渔业的大生产、大流通中,发挥着日益荤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加工 资源利用 重点学科 产物 水产品加工 远洋渔业 生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创新发展 六十载奋斗历程 热烈庆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30周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之一: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领域
15
作者 金显仕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93,共3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担负着全国渔业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渔业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渔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即将近来50年华诞,三十年创新发展、六十载奋斗历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学科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贡献和效益较为突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国家级产业部门研究院。为庆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作为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本刊将在每期刊登2篇中国水产科学研完院十大重点学科领域介绍文章,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全面介绍全院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成就,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完院在促进我国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渔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并展望学科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渔业资源保护 重点学科 创新 产业开发 高新技术 科技问题 科研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水产养殖 科技至关重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技入户记实
16
作者 何义进 陈林祥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3-74,共2页
近几年来,江苏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和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支撑,依靠科技生产力的推动,罗氏沼虾养殖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并涌现... 近几年来,江苏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依靠科学技术和科研院所的强大技术支撑,依靠科技生产力的推动,罗氏沼虾养殖业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农民科技示范户和一批批养殖致富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示范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养殖 淡水渔业 记实 单位面积产量 罗氏沼虾 养殖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地方加强联合协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7
作者 徐竹青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79,共1页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单位积极承担地方科研和推广项目,为地方渔业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东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杂色鲍重大病害防治技术”在广东沿海10个杂色鲍养殖场应用,效果良好,对广东省养杂色鲍生产的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单位积极承担地方科研和推广项目,为地方渔业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广东省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杂色鲍重大病害防治技术”在广东沿海10个杂色鲍养殖场应用,效果良好,对广东省养杂色鲍生产的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甩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渔项目研制的“HDPE新型无公害健康养殖网箱”与传统养殖网箱设备比较,设计新颖,具有创新性,结构布局台理,外形美观实用,将为广东省传统网箱的改造和技术升级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联合协作 地方经济 杂色鲍 HDPE新型无公害健康养殖网箱 青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促鲤跃龙门——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孙效文及其团队
18
作者 刘建伟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十二五"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成果,以挖掘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和标记为突破口,采用多性状符合选育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技术,历时26年,收集创制优异种质,建立分子育种技术,组装基因组约16.9亿碱基,注释了52610个功能基因... 十二五"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成果,以挖掘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和标记为突破口,采用多性状符合选育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技术,历时26年,收集创制优异种质,建立分子育种技术,组装基因组约16.9亿碱基,注释了52610个功能基因,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成为国际上首个完成全面解析的异源四倍体硬骨鱼类基因组图谱。培育出适于不同生境的生长快、品质优、抗逆强的4个优良新品种,解决了国内鲤的优良品种少、种质混杂、品种退化严重、养殖产量低、越冬死亡率高的问题。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为促进鲤育种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鲤鱼 科技创新 黑龙江 品种选育技术 分子育种技术 全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科技平台建设分析与发展思考——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钟汝杰 王玉梅 +1 位作者 孙昭宁 潘洋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第3期185-190,共6页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总结了其渔业科技平台的建设现状以及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面对渔业发展新形势,分析表明其存在着布局系统性不足、顶级平台不多、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总结了其渔业科技平台的建设现状以及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面对渔业发展新形势,分析表明其存在着布局系统性不足、顶级平台不多、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系统布局、打造精品平台、开发平台网络管理系统等发展建议,旨在为渔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科技平台 现状分析 发展思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情报交流与合作考察团赴菲律宾考察报告
20
作者 王宇 杨宁生 郑维中 《现代渔业信息》 1989年第7期13-16,共4页
考察团主要是由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ICLARM)邀请,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出访的。访问于1989年5月16日至23日,为期8天,主要任务是本着与 ICLARM 建立水产情报交流关系而去的。访问期间,同时也参观了菲... 考察团主要是由设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ICLARM)邀请,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出访的。访问于1989年5月16日至23日,为期8天,主要任务是本着与 ICLARM 建立水产情报交流关系而去的。访问期间,同时也参观了菲律宾一些渔业研究机构、组织、大学水产学院,以及养殖场、推广站等。访问日程安排的十分紧凑,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整个访问比较顺利,结果是较为令人满意的。下面拟分三部分把我们这次访问的情况及我们的一些想法、建议作一简单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 交流与合作 情报交流 学院 菲律宾 汇报 考察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考察报告 渔业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