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何柳
王联珠
郭莹莹
朱文嘉
刘芬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
出处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
基金
农业部2015年捕捞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项目(捕捞加工品专项)(2130109)~~
-
文摘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水产品中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_2)的残留状况,为制定和完善水产品中SO_2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T500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中的检测方法,对山东、浙江、天津2014~2016年市售的虾蟹类及其制品101例、鱼类及其制品95例、贝类及其制品42例和头足类及其制品29例共267例样品进行SO_2残留检测。结果水产品及其制品中SO_2的残留量范围为ND^3994.38 mg/kg,平均残留量达到57.10 mg/kg,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及其制品中SO_2的残留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虾蟹类及其制品中的SO_2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他水产品,其残留量平均值达到130.93 mg/kg,其中最大值为3994.38 mg/kg。结论 SO_2在不同种类的水产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水产品中SO_2残留问题亟需关注。
-
关键词
二氧化硫残留量
水产品
监管
-
Keywords
sulfur dioxide residue
aquatic products
supervision
-
分类号
TS254.7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绿鳍马面鲀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张鹏飞
常青
陈四清
徐郑鑫
赵捷杰
-
机构
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淮海工学院
-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
基金
农业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OF 2017-05)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FEEL-2017-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603022017014)共同资助。
-
文摘
为探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昼夜摄食节律及胃排空模型,分别采用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分别为06:00、09:00、12:00、15:00、18:00、21:00、00:00和03:00,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饱食投喂1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与一次饱食投喂法相同的8个时段,每天每个实验桶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绿鳍马面鲀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实验持续7 d。此外,分别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体重为(4.28±0.46)g]饱食后0、2、4、6、8、10、12、14、16、20、24和28 h时的胃内容物湿重,并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平方根模型3种数学模型拟合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的胃排空率。结果显示,(1)在两种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均表现为24 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方式下,摄食率在03:00、06:00、09:00和12:00无显著差异,在15:00达到峰值后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饲料效率与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的03:00、06:00、15:00和18:00投喂组无显著差异,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一次饱食投喂(P<0.05)。(2)在一次饱食投喂方式下,实验鱼在18:00后摄食率急速降低(P<0.05),并在00:00达到最低值;实验鱼在09:00和12:00投喂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P<0.05),每天09:00~12:00时间段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可显著提高其生长和饲料效率。(3)3种模型中,胃排空率用平方根模型拟合得最好,方程为y^0.5=2.802‒0.204t(R^2=0.987);根据平方根模型,胃内饲料在饱食投喂10 h左右完全排空,达到投喂前水平,80%胃排空时间为6 h。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每天09:00~15:00时间段饱食投喂绿鳍马面鲀幼鱼3次,每次间隔3 h。
-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摄食节律
饲料效率
特定生长率
胃排空率
-
Keywords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Feeding rhythm
Feeding efficiency
Specific growth rate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
分类号
S965.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不同增氧终端结构对养殖海水增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范艳霞
王印庚
李红艳
曲江波
郭一令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烟台市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
-
出处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D09A11)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6)
-
文摘
比较分析了一定气量下不同增氧终端结构以及一定增氧终端结构下不同通气量强度对养殖海水的增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充气量下,随着气石目数的增加其增氧效果越好,即100目依次优于80目和60目;在一定增氧终端结构下,通气量强度越大,水体的增氧效果就越明显。在试验通气量30~150L/h范围内,于充气量120mg/L时,100目气石的增氧效果最高;为获得最佳增氧效果,需将气石目数与通气量高低合理搭配。当通气量较低时,应选择目数较小的气石;而通气量较高时,需选择目数较大的气石。探讨最佳增氧效率、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对节能增效、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溶解氧
工厂化养殖
增氧气石
增氧效果
-
Keywords
dissolved oxygen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airstone
aerobic effect
-
分类号
S969.3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书杰
徐东
王东升
张现盛
叶乃好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4,共1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900703,2018YFD0901503-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603022019006)
+1 种基金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渔业科技青年人才计划项目(2018-MFS-T0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7MD025)共同资助。
-
文摘
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尤其是钙化生物颗石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有关颗石藻对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的品系上,并且在种内或者种间产生了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结果。本研究中,分别以赫氏颗石藻(Emilianiahuxleyi)和大洋球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2种颗石藻的钙化和非钙化的4个品系藻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00、750、1000、2000μatm共4个CO2浓度梯度,同时进行分批充气培养,系统研究了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生长光合、氮源吸收、元素组成和钙化效率等生理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O2浓度升高至2000μatm,不同的颗石藻并未有一致的反应。除了非钙化的E.huxleyi(N-E)外,其他3个品系颗石藻的生长和颗粒有机碳产率都对CO2增加表现出积极的响应;随着CO2浓度的升高,4种品系颗石藻的光合参数Fv/Fm、Y(Ⅱ)和叶绿素含量呈整体下降趋势;E.huxleyi CS369(C-E)和G.oceanica(C-G)在第7天的钙化效率分别下降了35.4%和68.9%;此外,4种品系颗石藻的颗粒有机氮产率都出现增加趋势,而POC/PON和PIC/POC均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确定了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不同生理影响,这种差异影响可能会导致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和其他生态系统进程的变化。
-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颗石藻
特异性
生物多样性
-
Keywords
Ocean acidification
Coccolithophores
Specific
Biodiversity
-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