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的玉米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方法
1
作者 刘梦华 周广胜 周怀林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6,共9页
玉米地上生物量是监测长势的关键指标,早期精准监测对农业生产管理意义重大。研究于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田间试验,基于2020-2024年玉米分期播种数据,2020-2021年数据构建模型,2022-2024年数据进行应用。使用多... 玉米地上生物量是监测长势的关键指标,早期精准监测对农业生产管理意义重大。研究于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田间试验,基于2020-2024年玉米分期播种数据,2020-2021年数据构建模型,2022-2024年数据进行应用。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方法,结合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研究三叶期、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和三叶-抽雄期的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方法。结果表明:720~1300 nm波段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0~0.86,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基于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单一植被指数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方法在单一发育期的表现显著更优。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的三叶期、七叶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地上生物量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59、0.85、0.85和0.81,且各发育期模型应用决定系数均超过0.40。综上,引入气象因子可提升随机森林方法对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精度,为监测作物长势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地上生物量 遥感监测 气象监测 随机森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62
2
作者 耿庆玲 陈晓青 +1 位作者 赫晓慧 田智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57-3568,共12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为厘清中国不同类型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利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情景模拟方法,在明确2000—2015年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基础... 不同植被类型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为厘清中国不同类型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利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情景模拟方法,在明确2000—2015年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驱动要素在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我国植被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其空间占比高达84.1%。其中,森林植被的改善状况最佳,显著增加的面积占到了森林总面积的82.4%;而荒漠植被的改善状况相对较差,仅有22.3%的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2)人类活动在我国植被变化中占主导地位。植被改善区和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分别为76.4%和60.0%,且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更多与管理方式而非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有关。(3)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差异显著。对于植被改善区,除沼泽外,人类活动对各类型植被NDVI变化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尤其是对农作物的贡献率最高,达到80.7%;对于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植被类型为沼泽和农作物,表明2000—2015年间我国沼泽受到了更强烈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不同植被类型对全球变化响应机制的理解,并为促进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不同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