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夏季不同对流过程的无人机边界层观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厚凝 李昕 +2 位作者 李煜斌 吴泓 曾明剑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利用2019年7—10月江苏盐城5个站点的旋翼无人机观测资料,对夏季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选取ERA5和L波段雷达探空对旋翼无人机观测的温度、湿度和风场数据进行了观测偏差和误差的定量化估计。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度层,... 利用2019年7—10月江苏盐城5个站点的旋翼无人机观测资料,对夏季对流天气发生前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选取ERA5和L波段雷达探空对旋翼无人机观测的温度、湿度和风场数据进行了观测偏差和误差的定量化估计。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度层,无人机观测温度与探空观测的平均偏差为-0.2~0.02℃,观测误差为0.44~0.59℃;相对湿度与ERA5的平均偏差为1.27%~7.14%,观测误差为7.14%~10.71%;风速、风向与探空观测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40~1.34 m/s和-3.87°~4.98°,观测误差分别为1.24~1.62 m/s和10.50°~23.96°。各变量同两个参考数据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据准确度满足边界层分析要求。针对3类不同天气背景下的夏季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边界层特征分析,无人机观测揭示了重要的信息:对于非天气尺度强迫的弱降水个例,无人机观测捕捉到了降水前边界层顶逆温层高度变化和局地风场辐合,边界层内的状态变化解释了弱降水成因;对于天气尺度强迫且主导系统位置稳定的降水个例,降水由大尺度低层不稳定导致,边界层特征呈现出对大尺度强迫的响应;对于天气尺度强迫且系统快速移动的降水个例,因平流引起边界层内气象要素迅速变化,边界层高度由于冷空气入侵急剧下降,近地层出现风向与主导系统移动方向一致的风速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观测 对流天气过程 边界层观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降水预报跨量级通用综合评价方法的邻域法改进评估
2
作者 孙泓川 曾明剑 张冰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8-879,共12页
对一种降水预报跨量级通用综合评价方法(precipitation accuracy score,PAS)进行了邻域法改进。改进方案通过预报与观测资料匹配技术,采用距离权重评分统计方法,旨在减轻双重惩罚问题,同时确保评分系统能合理表征位置预报的准确性。研... 对一种降水预报跨量级通用综合评价方法(precipitation accuracy score,PAS)进行了邻域法改进。改进方案通过预报与观测资料匹配技术,采用距离权重评分统计方法,旨在减轻双重惩罚问题,同时确保评分系统能合理表征位置预报的准确性。研究应用邻域PAS方法,基于2021年汛期中国气象局智能网格实况产品,对江苏本地精细化天气分析预报系统进行整体和典型个例检验,同时引入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概率空间中的稳定公平误差(stable equitable error in probability space,SEEPS)等跨量级检验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邻域PAS方法显著回避了原方法在位置预报上的双重惩罚问题,更符合预报人员的主观预期和预报应用服务的要求,具有明显优势。邻域PAS评分、PAS评分与现有多个跨量级指标均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多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相较于RMSE,该方法更有效地平衡了对不同量级降水的敏感性;而与SSIM和PSNR相比,则展现了更强的可解释性,多个个例显示评分结果更符合预报员的认知。邻域PAS方法相比于SEEPS技巧评分保留了对大量级降水的检验分辨能力,同时减轻了PAS方法检验大量级降水产生的严重双重惩罚,一定程度平衡了大量级降水检验的两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检验 跨量级评价 邻域法 结构相似性 峰值信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多源降水产品融合——以长江流域为例
3
作者 邱新法 薛顺奎 曾燕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11期33-41,65,共10页
降水是地表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获取高质量栅格降水数据,依托现行4种栅格降水产品,并考虑多种辅助变量为输入,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及其集成模型,获了长江流域0.1°的融合降水产品,并对获取的融合降水产品性能与原始4种降水... 降水是地表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获取高质量栅格降水数据,依托现行4种栅格降水产品,并考虑多种辅助变量为输入,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及其集成模型,获了长江流域0.1°的融合降水产品,并对获取的融合降水产品性能与原始4种降水产品性能进行了比对。研究表明:①RF、CatBoost、KNN、Lasso、DTREE、XGBoost、HGBR和ETREE 8种机器学习模型性能比较而言,以RF综合表现最优;②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组合构建的9种集成模型中,以分季集成模型ELM4-S综合表现最优,且其在综合性能上比RF有所提升;③基于ELM4-S和RF获得的长江流域融合降水产品,明显优于4种原始降水产品,同时兼备了不同原始降水产品的优点,且在降水空间分布上能够体现出降水量随地形变化的细节特点。生成的长江流域2001—2023年日降水产品,可作为高精度降水产品用于生产应用与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随机森林 集成学习 分季建模 降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