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灾害输电线路杆塔脆弱性与风险评估: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颖 杨程 +2 位作者 方伟华 姜瑜君 王振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3-1126,共14页
台风大风可导致输电线路杆塔断裂倒塌等事故,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因而台风灾害输电线路杆塔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全域杆塔为例,基于杆塔属性、地理信息及台风灾情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额损失”的针对连续型和离散型变量... 台风大风可导致输电线路杆塔断裂倒塌等事故,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因而台风灾害输电线路杆塔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全域杆塔为例,基于杆塔属性、地理信息及台风灾情资料,提出了一种基于“超额损失”的针对连续型和离散型变量的输电线路台风灾害杆塔脆弱性评估模型;利用68 a台风参数风场再分析数据,基于极值理论,建立了台风大风危险性评估模型;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通过台风大风、杆塔脆弱性之间耦合分析,建立了台风输电线路杆塔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台风大风危险性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随重现期增大呈非线性增大趋势,以20和100 a一遇极大风速为例,浙江省全域风速强度分别为23.5~50.9和32.6~68.9 m/s;台风影响下的杆塔综合脆弱性总体呈南高北低且与地形联系紧密的分布态势,脆弱性高值(>1)区域主要在浙中南和沿海地区;输电线路杆塔风险总体呈南高北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点,局部差异性较大。应根据具体线路特点采取差异性较大的抗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输电线路杆塔 脆弱性 风险评估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与环境场最优赋权的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颖 金茹 +2 位作者 许娈 林青 姜瑜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6,共13页
【目的】通过检索相似台风来获取历史灾情是灾害综合研判和损失评估中的重要手段,而台风致灾不仅与路径有关,亦与致灾强度、持续时间等环境场决定的要素密切相关。为了发展一套面向灾害应对的致灾相似台风解决方案,【方法】首先,以6—1... 【目的】通过检索相似台风来获取历史灾情是灾害综合研判和损失评估中的重要手段,而台风致灾不仅与路径有关,亦与致灾强度、持续时间等环境场决定的要素密切相关。为了发展一套面向灾害应对的致灾相似台风解决方案,【方法】首先,以6—11月为台风季节、以2014—2015年、1981—2015年台风为目标和历史样本、以500 hPa高度场为环境场指标,选取相似离度表征路径相似度、最优相似系数表征环境场相似度并将两者进行标准化及加权设计,建立了一套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模型;其次,基于上述模型,通过赋权试验,考察了台风海陆位置差异、强度差异对环境场权重赋值的影响;最后,基于1949—2021年数据,选取典型案例蔷琵(1525)、桑美(0608)、利奇马(1909)进行方法释用。【结果】结果显示:(1)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而言,当环境场权重区间在[0.3,0.8]时距离偏差相对较小,权重区间在[0.2,0.7]时方向偏差相对较小,两者的最优权重均在0.5前后取得;(2)对影响我国的台风而言,当环境场赋值区间在[0.5,0.9]时,距离偏差和方向偏差相对较小,最优权重赋值在0.6前后;(3)对影响我国的不同强度台风而言,当环境场取最优权重时,台风、强台风改善敏感度最高。【结论】结果表明:引入环境场对判定致灾相似台风有重要作用,环境场最优权重的选取与台风所处位置、台风强度有关;引入环境场的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模型对转折路径有一定的预判作用,对台风灾情的分布、量级等预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台风 环境场 最优权重 致灾危险性 灾害评估 降水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输送对舟山城区不同季节PM_(2.5)污染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周昊 牛彧文 +5 位作者 何晴 徐哲永 曹宗元 於敏佳 陈淑琴 母清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1-763,共13页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 为了揭示外来输送对浙江舟山城区PM_(2.5)污染的影响,在对2016年3月—2019年2月舟山城区PM_(2.5)日均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函数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影响舟山城区PM_(2.5)外来输送路径和潜在外来源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以东北偏北和局地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夏季以偏南路径占比最大,冬季以西北路径占比最大。春季西北路径和局地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夏季西北偏北路径和偏南路径分别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秋季局地偏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冬季西北路径对PM_(2.5)质量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贡献最大。春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中北部到东南部、河南东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夏季和秋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西南部。冬季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北部和河南东部。与2013—2016年数据的研究结果相比,不同季节主要输送路径的传输方向较一致,夏季和冬季仍分别主要受偏南路径和西北路径气流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舟山夏季PM_(2.5)受西北偏北路径输送的影响增多,春季和秋季PM_(2.5)受来自浙江省内局地偏南路径输送的影响较明显。安徽、江苏、山东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仍是舟山PM_(2.5)主要的潜在源区,但浙江北部和江苏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并有向山东西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北部沿海延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外来输送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分析函数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PM_(2.5) 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环境场对台风“黑格比”(2020)迅速增强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金茹 董美莹 +1 位作者 李颖 王宁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6-788,共13页
近海迅速增强(RI)是当前台风强度预报中的难点。为加深台风强度变化机理认识和提高台风强度预报水平,利用中国气象局最佳路径数据和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历史罕见的东海近海台风“黑格比”(2020)在RI阶段的高层环境场特征,着重探... 近海迅速增强(RI)是当前台风强度预报中的难点。为加深台风强度变化机理认识和提高台风强度预报水平,利用中国气象局最佳路径数据和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历史罕见的东海近海台风“黑格比”(2020)在RI阶段的高层环境场特征,着重探讨了高层环境场影响台风强度的可能过程。结果显示:(1)“黑格比”的RI过程中,南亚高压与热带对流层上部槽之间的强风速带增强了台风东南侧高空外流,中纬度高空槽增强了台风北侧高空外流。(2)高层环境场与台风高空外流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增强。一方面,有利的高空形势向台风中心传播涡动角动量通量辐合来增强台风高空外流,进而加强高空外流与上升运动形成的次级环流,促进台风中心气压降低和强度增强;另一方面,增强的台风高空外流限制了垂直风切变的发展,从而减弱环境场的通风效应,有助于台风加强。(3)360 K等熵面上环境场高位涡向台风中心输送,同时平流层“高位涡库”向下打通,可以促进台风高层暖心形成,有利于台风加强。针对高层环境场的综合分析可以为台风强度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迅速增强 高层环境场 高空外流 垂直风切变 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区域气候模式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政琪 高学杰 +2 位作者 韩振宇 吴佳 徐影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62,共12页
在联合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的框架下,使用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简称MPI)的模拟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 version 4),开展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 在联合区域气候降尺度试验CORDEX(Coordinated Regional Climate Downscaling Experiment)的框架下,使用全球气候模式MPI-ESM-MR(简称MPI)的模拟结果,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 version 4),开展了在中等温室气体排放路径RCP4.5下的东南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试验。试验中模式的水平分辨率为25 km×25 km,积分时间为1981~2099年。模式对东南亚区域当代(1986~2005年)气候的模拟结果表明:MPI与RegCM4对这一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相比于全球模式,高分辨率的RegCM4提供了空间分布上更为精细的气候信息,但其模拟的气温存在系统性冷偏差,对降水的模拟则普遍偏多。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显示,MPI与RegCM4预估的未来气温均一致表现为增加,至21世纪末期(2081~2099年),预估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分别为1.8℃和1.7℃。二者对降水的预估则存在较大差异,MPI预估的年平均降水有不同程度增加,而RegCM4则出现减少现象,特别是在海洋大陆地区。两者预估的21世纪末期区域年平均降水变化分别5%(90 mm)和−6%(−147 mm)。RegCM4对极端温度指数的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东南亚地区高温热浪事件将持续增多,极端冷事件相应减少;在海洋大陆地区,降水强度和连续无雨日数出现同时增加现象,表明该地区洪涝和干旱风险未来均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南亚地区 区域气候模式 极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小流域多源降水数据产品径流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渠畅 魏玲娜 +2 位作者 董建志 徐士惠 宁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7,130,共10页
为研究多源降水数据产品的地区适用性,对比不同产品的水文模拟效果,选取淮河上游紫罗山、中游黄泥庄两个流域,对比分析CHIRPS、CMORPH、ERA5、IMERG 4种产品模拟流域平均降水的误差特征,利用集总式FLEX模型对产品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探讨... 为研究多源降水数据产品的地区适用性,对比不同产品的水文模拟效果,选取淮河上游紫罗山、中游黄泥庄两个流域,对比分析CHIRPS、CMORPH、ERA5、IMERG 4种产品模拟流域平均降水的误差特征,利用集总式FLEX模型对产品模拟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产品在淮河流域不同位置对径流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两个流域CHIRPS降水误差最大,CMORPH次之,ERA5和IMERG的精度较高,上游紫罗山流域多源数据集整体高估;②不同降水数据产品径流模拟性能不一,模拟效果与产品精度评估结果基本一致,总体ERA5和IMERG模拟径流与实测吻合较好;③总体而言,4种数据集有效反映了流域的空间水文特性,上游紫罗山流域径流模拟效果优于中游黄泥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FLEX模型 卫星降水产品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