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燃烧气溶胶的气象反馈及其棕碳吸光效应
1
作者 王璐瑶 张磊 +1 位作者 安兴琴 王格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2-1224,共13页
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研究了2013年6月华北地区秸秆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气象效应,并对秸秆燃烧产生的吸收性有机气溶胶(即棕碳或BrC)的光吸收效应进行分析.设置4组敏感性试验,通过与AERONET观测结果对比分析了BrC对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 本文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研究了2013年6月华北地区秸秆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气象效应,并对秸秆燃烧产生的吸收性有机气溶胶(即棕碳或BrC)的光吸收效应进行分析.设置4组敏感性试验,通过与AERONET观测结果对比分析了BrC对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再现了研究时段内各变量变化;在不考虑BrC吸收的情况下,秸秆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在主要的农业产区造成地表短波辐射的减弱,月平均值减弱约12.42W/m2,且造成近地面降温而2km以上高空增温,其中近地面温度降幅为0.12~3.64℃,致使边界层趋于稳定,垂直扩散能力减弱;气压整体升高,正变压中心与火点密集区域重合.同时,秸秆燃烧引发近地面较强的风辐散,抑制海洋高湿气团向秸秆燃烧区域的水平输送.在考虑BrC的吸收作用后,光学参数的模拟效果得到了一定提升,AAOD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拟合线性斜率由0.47升至0.53,AOD斜率值由0.19升至0.21.生物质燃烧排放BrC对气溶胶消光的影响显著,如AAOD与AO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BrC 光吸收 WRF-Chem模式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方案与垂直混合对京津冀地区O_(3)模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芦延廷 赵秀娟 +3 位作者 唐贵谦 徐敬 陈丹 安兴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459-5471,共13页
采用WRF-Chem模式中的3种边界层方案YSU、MYJ和ACM2对2019年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O_(3)污染月份开展模拟研究.详细对比了各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NO_(2)和O_(3)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温湿风要素和O_(3)浓度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 采用WRF-Chem模式中的3种边界层方案YSU、MYJ和ACM2对2019年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O_(3)污染月份开展模拟研究.详细对比了各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NO_(2)和O_(3)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温湿风要素和O_(3)浓度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和温湿风要素的垂直变化模拟较为合理.MYJ方案模拟地面气象要素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案对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模拟较好,相关系数为0.58~0.69,但存在白天偏高、夜间偏低的现象,YSU方案相比效果最佳.3种边界层方案对NO2浓度模拟普遍高估,而O_(3)模拟结果则出现低估.白天模拟偏差较小而夜间偏差较显著.模拟最佳的是ACM2,其次为YSU和MYJ.3种方案均较好地模拟出了O_(3)的垂直分布特征,但整体低估了O_(3)浓度.对上午O_(3)垂直分布的模拟差异较下午更为明显.此外,基于YSU方案设置了3个敏感实验,通过调整化学模块所用的湍流扩散系数阈值,对比分析了垂直混合过程改变对O_(3)浓度模拟的影响,模拟的变化只反映由于边界层的垂直混合过程改变造成的污染差异,而不是由于热动力场的调整造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3个方案均可改善区域上地面NO_(2)和O_(3)的模拟性能,尤其是对原3种边界层方案模拟O_(3)均明显低估的华北平原地区提升效果最显著,平均偏差降低了23.7%.在垂直方向上,湍流扩散系数阈值的调整增加了早间近地面模拟的O_(3)浓度,改善了模拟偏低的现象,但同时增大了高层O_(3)浓度的负偏差.敏感性方案显著改善了夜间的模拟,白天则并不明显.这些结果显示出湍流扩散系数对O_(3)垂直混合的重要影响.因此,改进湍流扩散系数的参数化对O_(3)模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方案 垂直混合 O_(3) WRF-Ch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性设计创新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和平 何宝杰 +9 位作者 彭建 詹庆明 杨俊宴 冷红 彭翀 李琼 李旭 程宸 韩贵锋 谭文勇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35,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创造宜居城市空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联合国秘书长也宣布全球进入“沸腾时代”。气候变化以及相关风险正在突破宜居、健康、安全的人居底线,对人类生产、生存和生活造成... 应对气候变化,创造宜居城市空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并发的趋势,联合国秘书长也宣布全球进入“沸腾时代”。气候变化以及相关风险正在突破宜居、健康、安全的人居底线,对人类生产、生存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虽然人们无法预知气温记录何时被刷新,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将面临更热、更旱、更涝的挑战。“居安思危”的状况已经改变,“居危思危”成为当下的普遍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联合国秘书长 气候适应性设计 创新实践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居安思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家宏 梅超 +3 位作者 刘宏伟 房小怡 倪广恒 靳文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 近年来,特大城市极端暴雨内涝和流域洪水叠加导致的洪涝灾害风险呈增加趋势,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亟待开展流域洪水和城市内涝灾害链联防联控研究。融合气象科学、水文科学、信息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重点解决城市外洪内涝组合致灾机理与灾害链风险传递规律关键科学问题;突破流域-城市一体化协同监测与早期风险感知技术、城市外洪内涝链生灾害智能预警与定向发布技术、跨尺度洪涝耦合模拟与联合防控场景推演技术、城市洪涝联防联控应急预案编制与智能化决策技术等4项关键技术。构建以空天地气象水文协同观测、社会经济多源信息汇聚分析、灾害动力模型推演为基础的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决策业务系统,突出实时性、动态化、精准性和智能化,支撑特大城市外洪内涝全过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洪水 城市内涝 灾害链 联防联控 “四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伴随模式的典型PM_(2.5)和O_(3)双高污染事件减排措施
5
作者 刘哲 安兴琴 +1 位作者 王超 李江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59-6568,共10页
为了探讨PM_(2.5)和O_(3)双高污染及其有效控制措施,运用GRAPES-CUACE伴随模式对2019年4月19~25日北京市的一次典型双高污染事件进行“源-浓度”敏感性分析,定量评估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前体物排放对北京市24h平均PM_(2.5)(24-hr PM_(2.5))... 为了探讨PM_(2.5)和O_(3)双高污染及其有效控制措施,运用GRAPES-CUACE伴随模式对2019年4月19~25日北京市的一次典型双高污染事件进行“源-浓度”敏感性分析,定量评估了本地及周边地区前体物排放对北京市24h平均PM_(2.5)(24-hr PM_(2.5))和MDA8O_(3)浓度峰值的贡献,并利用伴随模式开展相应的减排措施试验.伴随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北京市双高污染事件的24-hr PM_(2.5)和MDA8O_(3)浓度峰值受到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前体物排放的共同影响.一次PM_(2.5)(PPM_(2.5))排放源对24-hr PM_(2.5)浓度峰值的主要贡献在前48h,其中河北源贡献最大(49.7%),其次是山东源(24.4%)和北京源(20.1%).O_(3)的生成由VOCs控制,NO_(x)和VOCs排放源的主要贡献时段分别为前30h和前38h.其中河北贡献最大,NO_(x)和VOCs分别贡献了27.0%和23.8%,北京源(20.9%和4.9%)次之.双高污染的减排试验结果显示,当北京市24-hr PM_(2.5)浓度峰值达标时,NO_(x)、VOCs和PPM_(2.5)减排比例相近,各省市的减排力度依次为:河北(55.8%、59.1%和61.3%)、北京(60.0%,47.4%和60.4%)、山东(44.0,51.2%和61.3%)、天津(42.7%,42.7%和42.7%)及山西(44.0%,40.9%和42.7%).而MDA8O_(3)浓度峰值在迭代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达标时需减排较多NO_(x)和VOCs.各省市减排力度依次为河北(67.8%和67.1%)、北京(66.0%和56.3%)、山东(57.3%和59.5%)、天津(50.9%和52.4%)及山西(55.4%和4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模式 PM_(2.5)和O_(3)双高污染 敏感性分析 污染控制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