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0年1月哈尔滨PM_(2.5)重污染形成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耿心泽
刘畅
+3 位作者
刘旭艳
王玉龙
张智清
梁林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分析2020年1月哈尔滨重污染事件期间PM_(2.5)的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定量评估区域传输对PM_(2.5)的贡献,讨论该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_(2.5)重污染事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其中生物...
分析2020年1月哈尔滨重污染事件期间PM_(2.5)的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定量评估区域传输对PM_(2.5)的贡献,讨论该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_(2.5)重污染事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其中生物质燃烧的贡献显著,而极低气温(-18.0℃)和高相对湿度(80.0%)条件可显著促进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基于气团后向轨迹以及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研究发现,绥化、大庆、长春和松原等周边城市的区域传输对哈尔滨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气候
生物质燃烧
湿度
PM_(2.5)
区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津武清地区单颗粒黑碳气溶胶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安林昌
孙俊英
+4 位作者
张养梅
沈小静
王婷婷
梁文德
陈丽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7-583,共7页
该文介绍了单颗粒黑碳测量仪的观测原理,该仪器利用红外波段的连续激光束对黑碳粒子加热并使之燃烧,通过粒子发出的散射光信号和黑碳粒子燃烧时发出的光信号,来分析每一个黑碳粒子的特性,并通过两种信号的时间差判断黑碳粒子的混合状态...
该文介绍了单颗粒黑碳测量仪的观测原理,该仪器利用红外波段的连续激光束对黑碳粒子加热并使之燃烧,通过粒子发出的散射光信号和黑碳粒子燃烧时发出的光信号,来分析每一个黑碳粒子的特性,并通过两种信号的时间差判断黑碳粒子的混合状态。其原理有别于传统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方法,可以提供单个黑碳气溶胶粒子特性信息。2009年12月使用单颗粒黑碳测量仪在天津市武清地区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粒径为50~500nm的气溶胶粒子中,黑碳气溶胶粒子占57.2%,平均数浓度为1504 cm^(-3),黑碳气溶胶粒子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1 5μg/m^3,包衣较厚的混合型黑碳气溶胶粒子占黑碳气溶胶粒子的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单颗粒黑碳测量仪
混合型气溶胶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0年1月哈尔滨PM_(2.5)重污染形成机制
被引量:
3
1
作者
耿心泽
刘畅
刘旭艳
王玉龙
张智清
梁林林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灾害天气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国家
气象
卫星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0510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2024KJ0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200017-002)。
文摘
分析2020年1月哈尔滨重污染事件期间PM_(2.5)的化学组成和影响因素,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和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定量评估区域传输对PM_(2.5)的贡献,讨论该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M_(2.5)重污染事件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其中生物质燃烧的贡献显著,而极低气温(-18.0℃)和高相对湿度(80.0%)条件可显著促进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基于气团后向轨迹以及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研究发现,绥化、大庆、长春和松原等周边城市的区域传输对哈尔滨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
严寒气候
生物质燃烧
湿度
PM_(2.5)
区域传输
Keywords
cold climate
biomass burning
humidity
PM_(2.5)
regional transmiss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津武清地区单颗粒黑碳气溶胶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安林昌
孙俊英
张养梅
沈小静
王婷婷
梁文德
陈丽丽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市武清区
气象
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7-58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5608
2011CB403401)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9DFA22800)
文摘
该文介绍了单颗粒黑碳测量仪的观测原理,该仪器利用红外波段的连续激光束对黑碳粒子加热并使之燃烧,通过粒子发出的散射光信号和黑碳粒子燃烧时发出的光信号,来分析每一个黑碳粒子的特性,并通过两种信号的时间差判断黑碳粒子的混合状态。其原理有别于传统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方法,可以提供单个黑碳气溶胶粒子特性信息。2009年12月使用单颗粒黑碳测量仪在天津市武清地区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粒径为50~500nm的气溶胶粒子中,黑碳气溶胶粒子占57.2%,平均数浓度为1504 cm^(-3),黑碳气溶胶粒子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1 5μg/m^3,包衣较厚的混合型黑碳气溶胶粒子占黑碳气溶胶粒子的51.5%。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单颗粒黑碳测量仪
混合型气溶胶
空气污染
Keywords
black carbon
single particle soot photometer
mixing aerosol
air pollution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0年1月哈尔滨PM_(2.5)重污染形成机制
耿心泽
刘畅
刘旭艳
王玉龙
张智清
梁林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天津武清地区单颗粒黑碳气溶胶特征观测分析
安林昌
孙俊英
张养梅
沈小静
王婷婷
梁文德
陈丽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