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海洋再分析资料的吕宋海峡热能输送及其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宁 李润朝 +2 位作者 叶颖昕 郑兆轩 刘春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81,共10页
【目的】揭示吕宋海峡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评估不同海洋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的异同。【方法】基于CMEMS的1993-2019年四套海洋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吕宋海峡120.75oE剖面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通... 【目的】揭示吕宋海峡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评估不同海洋再分析资料计算结果的异同。【方法】基于CMEMS的1993-2019年四套海洋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吕宋海峡120.75oE剖面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通过吕宋海峡的热能输送主要发生在500 m以浅,呈“流套型”或者“弯曲型”结构。净的热能输送以输入南海为主,夏季微弱净流出,其他季节是净流入,冬季最强。吕宋海峡净热输运年际变化存在约6 a周期,与ENSO显著正相关(P<0.05),在ENSO发展期的10月份和衰退期的4月份相关系数最高。【结论】吕宋海峡净热输运及相关流场和混合层的季节变化受南海季风和海洋环境季节变化影响显著,在年际尺度主要体现为与ENSO相关的变化特征。四套资料在描述吕宋海峡热能输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输运强度和流场结构变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FOAM资料的差异性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热能输运 海洋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的冬小麦分期播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璐瑶 范伶俐 杨熙昊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1-8,13,共9页
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年与2020—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至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成极... 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年与2020—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至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成极显著相关,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各播期处理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不同播期冬小麦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关系;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其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象要素 LOGISTIC模型 千粒重 灌浆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尺度与强度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梅 梁沛乐 +1 位作者 范伶俐 徐建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水平尺度和强度的关系,为深入认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1980-2016年卫星反演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尺度资料,采用统计方法从季... 【目的】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水平尺度和强度的关系,为深入认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1980-2016年卫星反演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尺度资料,采用统计方法从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等角度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结果与结论】1)TC尺度和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即随着TC强度等级增强,其水平尺度也会明显增强。但水平尺度超过350 km后,随TC尺度变大,TC强度增强不明显。2)TC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TC平均尺度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为189 km,3月份最小,为159 km。不同强度TC的水平尺度均在3-8月间增大,8月之后呈减小的趋势,但热带风暴和台风等级强度的TC在10月水平尺度有增大的现象。7-9月更容易产生强度更强、破坏力更大的TC。超强台风强度的季节变化较尺度季节变化滞后两个月。3)TC水平尺度和强度有明显区域性分布特征。TC水平尺度自东向西呈现先增大后减弱的现象。TC强度分布与尺度相似,其在我国东海以南、台湾岛以东的区域TC强度较大,靠近陆地强度减弱。总体而言,TC尺度和强度在130°E-180°E区域中,随着经度减小而增大增强,在130°E至我国沿海地区逐渐减弱;TC尺度和强度在0-25°N区域中,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大,25°N加以北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尺度 强度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汕头市近十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树钦 黄哲帆 +3 位作者 唐若莹 赖鹏有 张韶晶 陶咪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30,共12页
本文基于广东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和C5.0决策树算法,对广东汕头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汕头市年际尺度上近十年均呈现“热... 本文基于广东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和C5.0决策树算法,对广东汕头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汕头市年际尺度上近十年均呈现“热岛效应”,季节尺度上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日变化尺度上在中午前后较强。同时发现,影响汕头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子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面积和气压。绿化覆盖率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吸热减弱热岛强度,建成区面积通过城区下垫面储热性质变化和“屋顶低压效应”增强热岛强度,气压通过“热岛环流”减弱热岛强度。通过对“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分析发现,汕头市“雨岛效应”具有增强的趋势,并主要出现在夏季。“浑浊岛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秋季和冬季较强,春季和夏季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统计分析 人工智能 城市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灿都”(2021年)对黑潮入侵吕宋海峡的影响
5
作者 曹宁 郑兆轩 刘春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探究台风“灿都”经过吕宋海峡附近时的海洋变化过程及其对黑潮入侵吕宋海峡的影响。基于涡尺度海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研究台风“灿都”经过吕宋海峡附近时海洋热力和动力结构的变化,及吕宋海峡输运对台风的响应... 探究台风“灿都”经过吕宋海峡附近时的海洋变化过程及其对黑潮入侵吕宋海峡的影响。基于涡尺度海洋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研究台风“灿都”经过吕宋海峡附近时海洋热力和动力结构的变化,及吕宋海峡输运对台风的响应。台风“灿都”经过菲律宾东部海域的次表层暖涡维持其强度并发展至巅峰阶段,沿途造成海温降低、海表高度降低、混合层加深等。台风位于吕宋海峡中线附近时,其右侧的暖涡与其发生相互作用,暖涡整体结构被打破。台风到达台湾岛东侧时,遇到其东侧的冷涡并使其加强,强化的负反馈机制使台风强度迅速减弱。在吕宋海峡附近,台风增强了从南海的输出流,抑制了黑潮向南海的入侵流。海峡剖面热能输送的变化与水体输运的变化较一致,而热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台风引起的输运异常的间接影响。中尺度涡旋在台风“灿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台风与暖涡的作用可能打破暖涡结构,与冷涡相遇则会使其加强。台风改变吕宋海峡输运结构主要是抑制中部入侵流和促进南侧输出流,激发出的海峡剖面上的输运异常波动在深层领先于浅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灿都” 吕宋海峡 黑潮入侵 海洋再分析 中尺度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118台风“圆规”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
6
作者 邵端舟 张宇 +3 位作者 徐建军 陈思奇 李家菁 胡嘉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1530,共20页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 为了探讨不同模式扰动方案对台风区域集合预报的影响,本文以2021年18号台风“圆规”为例,基于WRF模式,采用了多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法(MP)、随机变化参数扰动方法(SPP)和物理倾向随机扰动(SPPT)三种不同的方法,设计了EXP1(MP)、EXP2(SPP+SPPT)和EXP3(MP+SPP+SPPT)三组敏感性试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组区域集合预报试验都能较好地模拟台风路径和台风增强的过程,其中EXP3试验效果最好,EXP3试验的路径偏差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最小的,其平均值为52.8 km,而控制试验CTRL(无模式扰动)、EXP1和EXP2的平均值分别为61.8、54.4和65.7 km;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扰动能量值基本都大于控制试验CTRL,且EXP3的扰动能量发展最快,扰动能量值基本为最大的;三组集合预报试验的Brier评分相较于控制试验CTRL有所改善,且EXP3的Brier评分值为三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最大的,EXP1和EXP2相对于CTRL试验的改善率为45%和48.76%,而EXP3能达到70%,EXP2与EXP1的预报效果相当,EXP3相较于EXP1和EXP2预报效果有所改善,其相对于EXP1和EXP2的改善率达到57.5%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集合预报 台风 多物理参数化组合方案(MP) 随机参数扰动法(SPP) 模式物理参数化倾 向随机扰动法(SP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DO背景下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差异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俊杰 范伶俐 +1 位作者 梁梅 徐建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9-551,共13页
基于华南地区6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拉格朗日后向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4.9),分析了1960—2012年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不同相位期间,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轨迹、主... 基于华南地区60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拉格朗日后向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4.9),分析了1960—2012年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不同相位期间,华南前汛期锋面和季风降水的水汽输送轨迹、主要源地及不同源地水汽的降水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锋面降水阶段,在PDO正相位期间,西太平洋-中国南海-孟加拉湾水汽较多;夏季风降水阶段,在PDO正位相期间,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整层水汽含量较多。2)锋面降水阶段,水汽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与中国南海,在PDO正相位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使得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路径偏北,有更多水汽向华南输送,有利于华南季风降水形成,降水与PDO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季风降水阶段,在PDO正位相期间,尽管北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整层水汽含量大,但并未都输送至华南,故形成的有效季风降水偏少,降水与PD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拉格朗日轨迹模式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降水异常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潮力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俊杰 范伶俐 曹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61,共13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ORIZONS系统天文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各节点所受...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HORIZONS系统天文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9—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各节点所受引潮力,并诊断引潮力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向上垂直引潮力越大,热带气旋生成数越多、增强速度越快,同时向西移速增大。水平引潮力方位角与热带气旋前进方向接近时,垂直引潮力增强的效果更明显。2)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跃期(7—10月),向上的垂直引潮力有利于大气的上升运动,导致对流层中层(高层)辐合(辐散),形成有利于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配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引潮力 强度 移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对副热带东北太平洋低云的影响
9
作者 何维帅 龙景超 +5 位作者 朱陵晶 庄淑淇 徐海 张树钦 薛宇峰 徐建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目的】探究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对同期副热带东北太平洋(Subtropical Northeastern Pacific,SNEP)低云量的影响。【方法】基于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模式模拟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感热与SNEP低... 【目的】探究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对同期副热带东北太平洋(Subtropical Northeastern Pacific,SNEP)低云量的影响。【方法】基于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以及模式模拟等方法,分析青藏高原感热与SNEP低云量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青藏高原感热和SNEP低云量奇异值分解的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为33.76%,时间序列相关系数达0.84。(2)春季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异常增加时,大气环流异常自青藏高原到SNEP呈现“+-+-+”的准正压波列状结构。SNEP异常反气旋环流会加强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使其向东北移动。同时,异常正压反气旋环流加强下沉运动,大气低层逆温层强度加强,低云高度降低。(3)反气旋环流东南侧的东北风异常加速背景风速,导致海表感热增加,海气界面稳定度减弱,湍流混合运动加强,因此有利于海面向云层输送水汽,促使低云量增加。(4)青藏高原感热异常强年的响应显著大于弱年,体现不对称性。本研究探究青藏高原与SNEP低云变异的物理联系,可为SNEP低云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副热带东北太平洋 低云 感热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