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算法
1
作者
祁煜翔
钱龙霞
+1 位作者
王友国
黄海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贝叶斯网络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准确模拟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型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缩放框架进行因果分析,通过斜率矩阵判断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以此为基础...
贝叶斯网络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准确模拟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型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缩放框架进行因果分析,通过斜率矩阵判断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搜索空间,提高了网络结构的初始评分;其次,使用基于评分方法的浣熊优化算法寻找评分最高的网络结构,增强了在贝叶斯网络中的评分搜索能力;最后,对评分最高的结构进行加弧、减弧和转向弧操作,寻找拟合程度最高的最优结构。通过在不同复杂度的标准网络上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结构,且结构学习的评分更高,收敛精度较高。由此说明该算法在准确性和搜寻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结构学习
缩放框架
评分方法
浣熊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国海军全球业务预报系统进展
2
作者
张永垂
吴新荣
+2 位作者
张志远
李科
胡王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4-189,共6页
美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加精确的预报系统,其全球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近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大气预报系统更新为NAVGEM 2.0,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同化系统更新到改进型合成海洋剖面系统版本2,新增了同化海表面流场功能...
美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加精确的预报系统,其全球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近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大气预报系统更新为NAVGEM 2.0,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同化系统更新到改进型合成海洋剖面系统版本2,新增了同化海表面流场功能。全球海洋预报系统更新到3.5版本,提高了水平分辨率,新增了潮汐和引入新版本海冰模式。新开发了全球海气耦合预报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大气海洋状况延伸期的变化。美国海军在业务预报系统方面的持续更新和提高,进一步保障其部队在海上的航行安全,为作战提供更好的海洋环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海军
业务预报
大气
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概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永垂
楼鸿程
+2 位作者
姜德良
张胜军
刘宗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17,共6页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伴随着剧烈的温盐梯度和强流,对海洋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次中尺度现象具有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等特点,对其三维结构的现场调查仍较匮乏,制约了对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了对海洋...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伴随着剧烈的温盐梯度和强流,对海洋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次中尺度现象具有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等特点,对其三维结构的现场调查仍较匮乏,制约了对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了对海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论述了目前海洋学主流观测手段在次中尺度现象观测的适用性,详细介绍了国际上大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实验的作业方案,总结了各种调查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对次中尺度现象的调查提出了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
调查方法
船载拖曳设备
调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4
作者
王智敏
李斌
+3 位作者
冯婉悦
刘贵华
李圆圆
岳治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5-1186,共12页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了冰雹云和深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对比研究了南北疆冰雹云微物理参量差异。结果表明:冰雹云晶化温度(-34.0℃)较深对流云(-30.5℃)更低,深对流云顶高度更高,冰雹云顶存在砧状结构。北疆地区冰雹多发在6—7月,南疆集中在5—7月发生,降雹时刻主要分布在15:00—20:00,南疆冰雹出现在凌晨和上午的占比较北疆多;北疆和南疆降雹持续时间均值集中在12.60 min和12.27 min,冰雹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13.53 mm和12.80 mm,北疆冰雹云顶更高、降雹持续时间较长,冰雹直径更大,冻结温度比南疆更低。北疆和南疆冰雹云底温度和云底高度均值分别为5.15℃、1.96 km和4.85℃、2.19 km,北疆云底温度比南疆暖,云底高度比南疆低;云底平均上升速度南疆(2.07 m·s^(-1))是北疆(1.84 m·s^(-1))的1.13倍,北疆冰雹云平均厚度(8.90 km)比南疆(8.79 km)大1.25%;受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北疆冰雹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均值(396个·cm^(-3))比以农业为主的南疆地区(240个·cm^(-3))多65%,冰雹云底最大过饱和度均值分别为0.55%和0.85%。受强上升气流影响,云粒子增长时间短,各个增长带发展缓慢,无雨胚形成带。有针对性地提前在云中低层播撒吸湿性核,促使云底尽早形成暖云降水或提高冰晶繁生能力,在低于-5℃层附近过量播撒AgI冰核,争食云中过冷水,可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强对流云
NPP卫星
云微物理特征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智敏
汪会
+3 位作者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700,共15页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 m)和粒子数浓度(dB N 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DPR)
微波成像仪(GMI)
降雪系统结构
粒子谱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分析数据集模拟印尼贯穿流的验证研究
6
作者
李奥杰
张永垂
+3 位作者
胡王江
王宁
洪梅
闫恒乾
《海洋预报》
2025年第4期11-25,共15页
印尼贯穿流(ITF)连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但现有再分析数据集对其描述的能力尚不清楚。利用布放在入流和出流的系泊潜标,对多套再分析数据模拟的ITF流场结构、最大流速、最大流速深度等要素变化特征进行验证。...
印尼贯穿流(ITF)连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但现有再分析数据集对其描述的能力尚不清楚。利用布放在入流和出流的系泊潜标,对多套再分析数据模拟的ITF流场结构、最大流速、最大流速深度等要素变化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MEMS再分析数据表现较好,在望加锡海峡、帝汶海峡和翁拜海峡处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50和0.42,能够再现ITF对气候事件的响应;HYCOM再分析数据表现次之,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模拟出帝汶海峡和翁拜海峡300 m以下的流场结构;OFES再分析数据对望加锡海峡和翁拜海峡流速的模拟均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海峡通道
系泊数据
再分析数据
数据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算法
1
作者
祁煜翔
钱龙霞
王友国
黄海平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无线传感网
高
技术研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5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23YJAZH111)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专项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
文摘
贝叶斯网络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寻找最优的网络结构是一个NP-hard问题。为了准确模拟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型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首先,利用缩放框架进行因果分析,通过斜率矩阵判断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度,以此为基础构建网络搜索空间,提高了网络结构的初始评分;其次,使用基于评分方法的浣熊优化算法寻找评分最高的网络结构,增强了在贝叶斯网络中的评分搜索能力;最后,对评分最高的结构进行加弧、减弧和转向弧操作,寻找拟合程度最高的最优结构。通过在不同复杂度的标准网络上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速度更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最优结构,且结构学习的评分更高,收敛精度较高。由此说明该算法在准确性和搜寻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
贝叶斯网络
结构学习
缩放框架
评分方法
浣熊优化算法
Keywords
Bayesian network
structure learning
scaling framework
scoring methods
coati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海军全球业务预报系统进展
2
作者
张永垂
吴新荣
张志远
李科
胡王江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
气象
海洋学院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中国
人民解放军
中国
人民解放军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4-189,共6页
文摘
美国海军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加精确的预报系统,其全球海洋环境预报系统近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球大气预报系统更新为NAVGEM 2.0,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同化系统更新到改进型合成海洋剖面系统版本2,新增了同化海表面流场功能。全球海洋预报系统更新到3.5版本,提高了水平分辨率,新增了潮汐和引入新版本海冰模式。新开发了全球海气耦合预报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大气海洋状况延伸期的变化。美国海军在业务预报系统方面的持续更新和提高,进一步保障其部队在海上的航行安全,为作战提供更好的海洋环境支持。
关键词
美国海军
业务预报
大气
海流
Keywords
US Navy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atmosphere
ocean currents
分类号
P79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概述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永垂
楼鸿程
姜德良
张胜军
刘宗伟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
气象
海洋学院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1,17,共6页
文摘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伴随着剧烈的温盐梯度和强流,对海洋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次中尺度现象具有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等特点,对其三维结构的现场调查仍较匮乏,制约了对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了对海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论述了目前海洋学主流观测手段在次中尺度现象观测的适用性,详细介绍了国际上大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实验的作业方案,总结了各种调查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对次中尺度现象的调查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
海洋调查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
调查方法
船载拖曳设备
调查实验
Keywords
oceanographic survey
submesoscale phenomena
survey methods
ship-borne towed equipment
survey experiments
分类号
P71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4
作者
王智敏
李斌
冯婉悦
刘贵华
李圆圆
岳治国
机构
新疆人工
影响
天气
办公室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新疆人工
影响
天气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疆
气象
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陕西省
气象
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人工
影响
天气
办公室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5-1186,共12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D01A153、2022D01B182)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新疆气象局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项目(MS202412)
新疆气象局引导性计划项目(YD202201、YD202203)共同资助。
文摘
冰雹灾害是新疆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地域性强、次数多、灾情重等特点,开展新疆不同地区冰雹云微物理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5—2021年新疆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对应NPP/VIIRS卫星资料,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了冰雹云和深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对比研究了南北疆冰雹云微物理参量差异。结果表明:冰雹云晶化温度(-34.0℃)较深对流云(-30.5℃)更低,深对流云顶高度更高,冰雹云顶存在砧状结构。北疆地区冰雹多发在6—7月,南疆集中在5—7月发生,降雹时刻主要分布在15:00—20:00,南疆冰雹出现在凌晨和上午的占比较北疆多;北疆和南疆降雹持续时间均值集中在12.60 min和12.27 min,冰雹最大直径均值分别为13.53 mm和12.80 mm,北疆冰雹云顶更高、降雹持续时间较长,冰雹直径更大,冻结温度比南疆更低。北疆和南疆冰雹云底温度和云底高度均值分别为5.15℃、1.96 km和4.85℃、2.19 km,北疆云底温度比南疆暖,云底高度比南疆低;云底平均上升速度南疆(2.07 m·s^(-1))是北疆(1.84 m·s^(-1))的1.13倍,北疆冰雹云平均厚度(8.90 km)比南疆(8.79 km)大1.25%;受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北疆冰雹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均值(396个·cm^(-3))比以农业为主的南疆地区(240个·cm^(-3))多65%,冰雹云底最大过饱和度均值分别为0.55%和0.85%。受强上升气流影响,云粒子增长时间短,各个增长带发展缓慢,无雨胚形成带。有针对性地提前在云中低层播撒吸湿性核,促使云底尽早形成暖云降水或提高冰晶繁生能力,在低于-5℃层附近过量播撒AgI冰核,争食云中过冷水,可达到增雨防雹的目的。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强对流云
NPP卫星
云微物理特征
区域差异
Keywords
Xinjiang
severe convective cloud
NPP satellite
cloud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difference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5
作者
王智敏
汪会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机构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乌鲁木齐沙漠
气象
研究所
新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
新疆乌兰乌苏生态与农业
气象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气象局
人工
影响
天气
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气象
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700,共15页
基金
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Sqj2023011)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3 种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B18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1KJ016)
新疆气象局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项目(MS202412)
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023CPML-B07)共同资助。
文摘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 m)和粒子数浓度(dB N 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测雨雷达(DPR)
微波成像仪(GMI)
降雪系统结构
粒子谱分布
Keywords
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
GMI(GPM microwave imager)
snowfall system structu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48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分析数据集模拟印尼贯穿流的验证研究
6
作者
李奥杰
张永垂
胡王江
王宁
洪梅
闫恒乾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
气象
海洋学院
出处
《海洋预报》
2025年第4期11-2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206205)。
文摘
印尼贯穿流(ITF)连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且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但现有再分析数据集对其描述的能力尚不清楚。利用布放在入流和出流的系泊潜标,对多套再分析数据模拟的ITF流场结构、最大流速、最大流速深度等要素变化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MEMS再分析数据表现较好,在望加锡海峡、帝汶海峡和翁拜海峡处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50和0.42,能够再现ITF对气候事件的响应;HYCOM再分析数据表现次之,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模拟出帝汶海峡和翁拜海峡300 m以下的流场结构;OFES再分析数据对望加锡海峡和翁拜海峡流速的模拟均偏小。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海峡通道
系泊数据
再分析数据
数据验证
Keywords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strait channels
mooring data
reanalysis data
data validation
分类号
P731.35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缩放框架的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算法
祁煜翔
钱龙霞
王友国
黄海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国海军全球业务预报系统进展
张永垂
吴新荣
张志远
李科
胡王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洋次中尺度现象调查概述
张永垂
楼鸿程
姜德良
张胜军
刘宗伟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NPP/VIIRS数据的新疆夏季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王智敏
李斌
冯婉悦
刘贵华
李圆圆
岳治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王智敏
汪会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再分析数据集模拟印尼贯穿流的验证研究
李奥杰
张永垂
胡王江
王宁
洪梅
闫恒乾
《海洋预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