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天山地区夏季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和云凝结核活化特征
1
作者 武自豪 刘安康 +11 位作者 王红磊 银燕 甄钟秀 陈魁 杨璟 李圆圆 李斌 景晓琴 杨军 陈倩 刘思晗 可玥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12,共16页
2019年8月4~25日使用气溶胶宽范围粒径谱仪和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获得了新疆中天山地区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CCN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天山气溶胶数... 2019年8月4~25日使用气溶胶宽范围粒径谱仪和云凝结核计数器观测获得了新疆中天山地区气溶胶和云凝结核(CCN)数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和HYSPLIT模型,分析了CCN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天山气溶胶数浓度均值为3607±4105 cm^(-3),爱根核模态粒子占比最高(64.76%)。CCN数浓度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的均值分别为185±185 cm^(-3)、648±345 cm^(-3)、1578±1045 cm^(-3)、2077±1417 cm^(-3)和2408±1657 cm^(-3)。气溶胶数浓度平均谱分布呈单峰型,峰值粒径位于29.5 nm。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北京时,下同)、17:00和20:00出现峰值,主要受边界层高度日变化、山谷风和排放源等影响。不同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日变化不同,爱根核模态粒子呈双峰型,积聚模态粒子呈三峰型,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可能与新粒子生成有关。CCN活化谱拟合结果为N=3111S0.896(S为过饱和度,N为过饱和度S下CCN数浓度),属于清洁大陆型特征。CCN数浓度日变化在08:00、18:00和21:00出现峰值。新粒子生成事件有利于天山地区CCN数浓度的增加,在0.1%、0.2%、0.4%、0.6%和0.8%过饱和度下新粒子生成事件天CCN平均数浓度分别比非新粒子生成事件天高13%、18%、25%、22%和20%。相对湿度(RH)对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大,对其他模态粒子数浓度影响较小,随着RH的增加,气溶胶谱分布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当RH>60%时,气溶胶及CCN数浓度随RH增加均出现减少的趋势。由于地形与山谷风的影响,偏北风与偏东风下气溶胶和CCN数浓度较高。天山气团主要有西方气团(占比29.2%)、西北气团(29.3%)、东北气团(27.0%)和南方气团(14.5%)四类。由于气团来向和移动路径的不同以及北方城市带的影响,来自天山北面的东北气团气溶胶数浓度最大,为5449±3793 cm^(-3),南方气团最低,为1971±2087 cm^(-3)。东北气团各过饱和度下CCN数浓度均较高,比最低的南方气团高100%~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气溶胶 云凝结核 气象要素 新粒子生成事件 不同主导气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影响新疆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孙博爱 银燕 +3 位作者 陈倩 况祥 陈泔真 邹泽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88,共16页
为研究沙尘气溶胶层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本文使用耦合了分档云微物理方案(SBM)的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Forecasting model(WRF)高分辨率天气模式(WRF-SBM),模拟了2016年7月8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分别... 为研究沙尘气溶胶层对云和降水的影响,本文使用耦合了分档云微物理方案(SBM)的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Forecasting model(WRF)高分辨率天气模式(WRF-SBM),模拟了2016年7月8日发生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并分别讨论了处于不同高度的沙尘层对云动力、微物理和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沙尘层处于对流层中低层时,沙尘气溶胶作为云凝结核(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对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比其处于中高层时更明显,沙尘气溶胶使得CCN增加,云滴数浓度增加,云滴有效半径减小,降水延迟;而沙尘层处于对流层中高层时,沙尘气溶胶作为冰核(ice nuclei,IN)对云微物理过程影响更明显,沙尘气溶胶使得IN浓度增加,冰晶数量增加,雪、霰、雹的凇附增长率增加,参与融化过程的冰相粒子增多,降雨率增大。本文仅讨论了发生在新疆的这次对流天气过程对处于不同高度的沙尘气溶胶层的可能响应,要全面认识沙尘气溶胶对不同类型云降水过程的影响,需要进行更多的、有观测资料约束的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分档微物理方案 对流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影响:以黄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江琪 银燕 +2 位作者 单云鹏 李爱华 陈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5-413,共9页
选取黄山站为高山站,周围黄山区、绩溪、黄山市三个低海拔高度站为对比站,比较高山站与对比站1960—2009年降水量差值,即地形影响因子R0的变化趋势,以及同期能见度的变化,分析了人为气溶胶对黄山地形云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60—1... 选取黄山站为高山站,周围黄山区、绩溪、黄山市三个低海拔高度站为对比站,比较高山站与对比站1960—2009年降水量差值,即地形影响因子R0的变化趋势,以及同期能见度的变化,分析了人为气溶胶对黄山地形云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60—1979年能见度下降,气溶胶含量增大,R0升高;1980—1989年,能见度升高,气溶胶含量有下降趋势,不同对比站R0变化趋势不同;1990—2009年,能见度下降,气溶胶含量升高,R0显著下降。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作用与背景气溶胶浓度有关,背景气溶胶浓度较低时,增加气溶胶浓度可促进降水;背景气溶胶浓度较高时,增加气溶胶含量对降水抑制作用显著,对应的能见度阈值为10km。当气溶胶对降水起抑制作用时,抑制作用与风速成反比,与风频和各风向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云降水 气溶胶 地形影响因子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影响混合相对流云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倩 银燕 +2 位作者 金莲姬 肖辉 王一鸣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利用一种新的异质冰相核化参数化方案,研究了当气溶胶同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时,在不同高度输送对混合相对流云和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本文研究的理想混合相对流云,气溶胶在边界层的输送导致液滴数浓度明显增加,有效半径减小... 利用一种新的异质冰相核化参数化方案,研究了当气溶胶同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时,在不同高度输送对混合相对流云和降水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本文研究的理想混合相对流云,气溶胶在边界层的输送导致液滴数浓度明显增加,有效半径减小,霰粒的生长受到抑制,引起霰粒质量浓度降低;而气溶胶在对流层中层4~6km输送时,导致冰晶和霰粒数浓度明显增加。由于较多的冰晶引起更加快速的贝吉隆过程,使霰粒的质量浓度增加;气溶胶在对流层中层2~4km高度输送时冰相形成作用相对较弱,并引起霰粒的数浓度略微增加,由于霰粒的有效半径减小导致其质量浓度下降。气溶胶在不同高度的输送都导致液态和固态降水率降低,随着背景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气溶胶在0~2km、2~4km以及4~6km的输送分别导致累积降水量减少28%~64%、4%~44%和3%~46%,并且对降水的抑制效应及所在高度不同引起的降水差异随着背景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凝结核 冰核 气溶胶层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机观测的华北降水云系上升气流区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心怡 牛生杰 +3 位作者 吕晶晶 王元 靳雨晨 邬昊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4,共14页
上升气流是成云致雨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利用河北省2017年5月一次层积混合云的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测量资料,研究了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分布,云微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随高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云底部较小(0.7... 上升气流是成云致雨的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利用河北省2017年5月一次层积混合云的机载云物理探测系统测量资料,研究了云中上升气流速度分布,云微结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中上升气流速度随高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云底部较小(0.75±0.52 m s^(−1)),云中部最大(3.64±2 m s^(−1)),云顶部最小(0.32±0.29 m s^(−1));发现随高度增加,云中上升气流区内冰粒子形状依次以片状、针状、柱状为主;暖云上升气流区中,上升气流速度与液态含水量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强垂直气流条件下云滴数浓度、最大云滴尺度大于弱垂直气流相应的数值,强垂直气流云粒子谱更符合Г函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云系 飞机观测 上升气流区 云微物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密探空与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同化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数值模拟改善研究
6
作者 吴义凯 王成刚 苗世光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利用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北京市宝联、朝阳、大兴站获得的逐3 h加密探空资料与逐1 h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WRF模式与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进行仅同化加密探空资料(S-DA)、仅同化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A-DA)以及同时同化以... 利用2016年8月28日至9月2日在北京市宝联、朝阳、大兴站获得的逐3 h加密探空资料与逐1 h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WRF模式与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分别进行仅同化加密探空资料(S-DA)、仅同化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A-DA)以及同时同化以上两种资料(M-DA)的同化试验,研究三组资料同化方案对北京地区边界层数值模拟的改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加密探空资料对于改善模拟结果起核心作用,可使边界层范围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65%、61%、22%。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垂直方向的模拟结果亦有贡献,但改善力度小、影响范围低。M-DA试验与S-DA试验结果相仿。水平方向上,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范围广,加密探空资料改善力度较强,然而影响范围小。M-DA试验综合两种资料的优势,可使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结果。同化时效性方面,同化试验对边界层内热力状态的改善影响时间较长,对湿度状态与动力结构的改善影响时间较短,其中M-DA试验对热力状态的改善影响最多可延长至预报6 h,对湿度与动力结构的改善影响最多可延长至预报3 h。综上,同时同化加密探空与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要比单独同化任一资料的效果更好,两种资料在同化后可以相互补充各自的不足,能较强地改善模式的初始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边界层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 加密探空资料 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陆和邻近海域暖云特性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贾海灵 马晓燕 熊飞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7-748,共12页
基于2003~2016年MODIS/Aqua(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云产品资料(MYD08_D3),分析了中国东部大陆及其邻近海域云量(CF)、云滴有效半径(CER)、和液水路径(LWP)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并结合同期ERA-Interim再分... 基于2003~2016年MODIS/Aqua(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云产品资料(MYD08_D3),分析了中国东部大陆及其邻近海域云量(CF)、云滴有效半径(CER)、和液水路径(LWP)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并结合同期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850 hPa垂直速度(ω850hPa)、低对流层稳定度(LTS)、以及MODIS/Aqua水汽产品中的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分析了云宏微观物理量与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分布来看,夏季由日本海至中南半岛存在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云量高值区,覆盖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云量高值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和东部海域上空;云滴有效半径冬、夏分布类似,均为由东南洋面至西北内陆递减;夏季液水路径分布较为均一,冬季空间差异很大,30°N是明显的高低值分界线,这与冬季水汽的分布密切相关。陆地和海洋上云量均呈冬高夏低的变化趋势,陆地大于海洋,而云滴有效半径和液水路径则为夏高冬低,海洋大于陆地。总体来说,云量与PWV和LTS均表现为正相关、与ω850hPa呈负相关,表明低层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水汽向上输送、凝结形成云,但稳定的大气层结又会阻碍云进一步向上发展,使其被限制在底层空间,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暖云,多为中低云,因而云量较高;云滴有效半径和液水路径均与LTS、ω850hPa表现为负相关,但是对PWV的变化不是很敏感,表明水汽并不是影响云滴尺度和液水路径的主导因素,其主要受动力、热力抬升作用的影响;以上关系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云量 云滴有效半径 液水路径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虚拟仿真实验及课程体系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莉 吕晶晶 +2 位作者 陆春松 杨素英 陈景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实际业务操作及催化方案设计、优化产生感性认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了室内教学时空及仪器设备昂贵的局限性,解决了自然界中不能...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实际业务操作及催化方案设计、优化产生感性认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了室内教学时空及仪器设备昂贵的局限性,解决了自然界中不能对同一块云反复催化的实际困难,对云降水环境及人工催化过程高度重现,对理论教学体系及教学形式进行补充,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此外,科技成果在教学和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入,进一步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促进了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体系 大气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夏季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琦 银燕 +5 位作者 顾雪松 袁亮 孔少飞 江琪 陈魁 李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吸湿和活化特性,于2013年8月在南京市区对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因子(GF)和云凝结核(CCN)展开相关观测研究.使用串联电迁移率颗粒物吸湿粒径分析仪(H-TDMA)观测32~350nm气溶胶在...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吸湿和活化特性,于2013年8月在南京市区对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因子(GF)和云凝结核(CCN)展开相关观测研究.使用串联电迁移率颗粒物吸湿粒径分析仪(H-TDMA)观测32~350nm气溶胶在相对湿度为90%条件下的吸湿性参数,使用云凝结核计数器(CCNC)观测过饱和度在0.2%~0.8%的CCN数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行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双峰分布,即一个强吸湿模态和一个弱吸湿模态,且吸湿性在不同粒径(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不溶性物质和二次气溶胶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的混合状态表现为由外混向内混发展的过程.观测期间该区域CCN的平均数浓度为13776(0.6%)cm-3,比沿海区、山区、干旱地区及清洁城市地区要高很多.其日变化表现为中午时刻出现峰值,影响因素主要与光化学反应有关.同时25日出现的轻雾过程对CCN有较为明显的清除作用.通过吸湿性参数计算得到的CCN数浓度和实际观测得到的CCN数浓度进行了闭合实验,结果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将未饱和条件下观测得到的吸湿性参数带入到K?hler方程中,即可预测过饱和条件下气溶胶的活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市气溶胶 吸湿增长 云凝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云下清除理论及观测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瑛 朱彬 +3 位作者 康汉青 高晋徽 江琪 刘晓慧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6-313,321,共9页
基于气溶胶云下清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雨滴与气溶胶碰并机制理论,详细探讨碰并系数与雨滴和气溶胶直径的关系,并针对雷暴天与非雷暴天,从理论上对比这2种天气条件下雨滴碰并不同尺度气溶胶的清除系数.利用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 基于气溶胶云下清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雨滴与气溶胶碰并机制理论,详细探讨碰并系数与雨滴和气溶胶直径的关系,并针对雷暴天与非雷暴天,从理论上对比这2种天气条件下雨滴碰并不同尺度气溶胶的清除系数.利用2011年6—8月黄山光明顶与汤口寨西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对比黄山地区雷暴与非雷暴天气条件下的清除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并讨论黄山地区清除系数与雨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气溶胶粒径为0.01~0.1μm时,清除系数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实测值高出理论值5—6倍;在0.1~1μm粒径段,清除系数的实测值雷暴天高于非雷暴天;且清除系数与雨强呈正指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除系数 碰并系数 黄山 雷暴 非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对雷暴云起电以及闪电发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师正 谭涌波 +4 位作者 唐慧强 杨忆 彭琳 郭秀峰 陈浩然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空间电荷分布以及闪电发生率的影响。在这个气溶胶模块中,假定一个三模态的气溶胶对数分布,考虑...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空间电荷分布以及闪电发生率的影响。在这个气溶胶模块中,假定一个三模态的气溶胶对数分布,考虑了气溶胶活化过程。结果显示:(1)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大,雷暴云电荷结构保持为三极型。(2)当气溶胶浓度从50 cm^-3增加至1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上升,雷暴云电荷量和闪电发生率增加明显。(3)气溶胶浓度在1000~3000 cm^-3范围时,云水竞争限制了冰晶的增长,导致雷暴云上部主正电荷堆电荷量降低。云滴和霰粒子浓度缓慢上升促进中部主负电荷堆和底部次正电荷堆电荷量继续增大。闪电发生率保持稳定。(4)当气溶胶浓度大于3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稳定,云内的电荷量以及闪电发生率保持为一定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电荷结构 起电机制 闪电发生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涌波 马肖 +2 位作者 向春燕 夏艳羚 张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41-3050,共10页
本文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加入了一种经典的气溶胶活化参数化方案,结合一次长春雷暴个例,进行了雷暴云起放电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显示气溶胶浓度改变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及放电过程都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1)污染型雷暴云中... 本文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加入了一种经典的气溶胶活化参数化方案,结合一次长春雷暴个例,进行了雷暴云起放电数值模拟试验.研究显示气溶胶浓度改变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及放电过程都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1)污染型雷暴云中气溶胶浓度增加时,云滴数目增多,上升风速加强;云中冰晶与霰粒子数浓度增加但尺度减小;(2)相对于清洁型雷暴云,污染型雷暴云非感应起电过程弱,感应起电过程强,起电持续时间长;(3)污染型雷暴云中首次放电时间延迟,闪电持续发生的时间长,总闪电频次增加,正地闪频次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起电率 电荷结构 放电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双 吴丹 +5 位作者 陈利珍 夏俊荣 陆建刚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3-115,共13页
水溶性离子作为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详细总结了国内对于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包括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析方法、时间和空间分布、来源解析、粒径分... 水溶性离子作为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受到广泛关注。文章详细总结了国内对于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包括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分析方法、时间和空间分布、来源解析、粒径分布特征、浓度的影响因素、环境和气候效应等几个方面,为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离子 时空分布 理化特性 环境与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一次霾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及气象要素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潇 曹念文 +3 位作者 黄婧婷 王贺 周杰 郑凯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19-1526,共8页
为探讨西安市典型霾过程中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影响,利用地面空气质量数据、CALIPSO卫星激光雷达资料以及气象要素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天气形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西安市2016年12月17—21日霾过程依据RH(相... 为探讨西安市典型霾过程中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和气象要素影响,利用地面空气质量数据、CALIPSO卫星激光雷达资料以及气象要素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天气形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对西安市2016年12月17—21日霾过程依据RH(相对湿度)进行干霾、湿霾和雾霾的划分,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前期干霾阶段,西北沙尘的输送使得高空气溶胶退偏比和色比较大,以沙尘型气溶胶为主;中期湿霾阶段,RH的增大使得低层细粒子增多,消光系数达1.7 km-1,以污染型气溶胶为主;后期干霾阶段时,低层大气中非球形粗粒子增多,以混合型气溶胶占主导.气象要素对霾过程影响较大,静风、高湿、"双逆温"效应不利于颗粒物的清除,逆温强度的变化与污染物的消长具有一定的滞后一致性.RH和ρ(PM)共同影响能见度变化,RH高于80%时,能见度由RH主导,相关系数达到-0.871;RH低于80%的污染阶段,ρ(PM)对能见度起主导作用,相关系数达0.85以上.研究显示,不同霾阶段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气象要素对霾过程的消长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气溶胶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丹 左芬 +5 位作者 夏俊荣 魏莉 刘刚 李凤英 杨孟 曹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3-32,共10页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 文章对中国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来源解析方法;中国含碳气溶胶的排放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气溶胶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时空分布特征;物理和化学特性;秸秆焚烧和灰霾等特殊污染过程对其浓度的影响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元素碳 排放源 时空分布 理化特征 健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个AERONET站点气溶胶大小的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宏斌 张志薇 +3 位作者 张镭 吴泓 周林义 祖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5-1003,共9页
AngstrOm波长指数α是判断气溶胶粒子大小的重要参数,但当气溶胶尺度分布不满足Junge分布时,仅用α不能很好的反映气溶胶粒子的尺度信息.利用Mie散射理论和AERONET站点实测资料分析说明在0.75<α<1.7区间内,结合AOD谱曲率a2可以... AngstrOm波长指数α是判断气溶胶粒子大小的重要参数,但当气溶胶尺度分布不满足Junge分布时,仅用α不能很好的反映气溶胶粒子的尺度信息.利用Mie散射理论和AERONET站点实测资料分析说明在0.75<α<1.7区间内,结合AOD谱曲率a2可以得到更详细的粒子尺度信息.对SACOL、香河和太湖站,当a2<–0.4时,气溶胶以细粒子占主导地位,Vfine/Vtotal>0.6;当a2>0.3时,多以粗粒子为主,Vfine/Vtotal<0.4.利用Gobbi气溶胶图解法分析显示SACOL站AOD的大值主要是由于沙尘气溶胶的影响造成的;香河站沙尘和细粒子气溶胶都会产生大值AOD,并且图解法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两种情况;太湖站受沙尘的影响较小,大值AOD绝大多数是由于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尺度分布 MIE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气溶胶对中国东部冬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东东 朱彬 +2 位作者 江志红 廖宏 陈海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1-552,共12页
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共大气模式CAM5.1研究了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对中国东部冬季风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中国东部地区不同人为气溶胶排放源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探讨了人为硫酸盐、黑碳及总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增加对东... 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公共大气模式CAM5.1研究了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对中国东部冬季风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中国东部地区不同人为气溶胶排放源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探讨了人为硫酸盐、黑碳及总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增加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硫酸盐气溶胶排放增加的直接和第一间接效应减少了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通量,引起了陆地地表和对流层低层降温,海平面气压升高,增加了海陆间气压梯度,使得东亚冬季风增强。其第二间接效应导致中国南部大尺度降水率减少;黑碳气溶胶排放增加导致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通量减少和大气中短波辐射通量增加,其半直接效应部分抵消了直接效应,故地表温度变化微小且不显著。加热的对流层低层导致中国南部对流活动和对流降水率增加;总人为气溶胶排放增加导致的大气温度变化表现为弱的降温作用,引起中国北部对流和大尺度降水率减少,而南部对流降水率增加。总人为气溶胶和黑碳气溶胶排放增加是导致中国北(南)部的东亚冬季风增强(减弱)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硫酸盐气溶胶 人为黑碳气溶胶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东亚冬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分档活化特性与闭合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雪松 银燕 +3 位作者 谭浩波 李菲 许汉冰 万齐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53-1562,共10页
使用SMPS与CCNC系统相结合,于2011年12月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开展了40~200nm气溶胶粒子的分档活化观测.活化率曲线和统计结果显示0.109%、0.20%、0.39%、0.67%四个过饱和比下临界干粒径Dmid依次为143.7,99.5,74.7,62.6nm;对应的截断粒... 使用SMPS与CCNC系统相结合,于2011年12月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开展了40~200nm气溶胶粒子的分档活化观测.活化率曲线和统计结果显示0.109%、0.20%、0.39%、0.67%四个过饱和比下临界干粒径Dmid依次为143.7,99.5,74.7,62.6nm;对应的截断粒径Dcut为171.9,119.1,90.2,72.5nm.进一步分析表明,气溶胶粒子的活化能力主要受粒径控制,成分与混合状态的影响在活化临界位置附近最为显著.本次观测结果与华北地区和周边城郊地区相比,气溶胶活化能力较弱.闭合实验计算得到的CCN数浓度与观测值存在很好的相关性(R2=0.9477),计算值较观测值高约16%.考虑到仪器系统误差等因素,认为两者闭合良好.对CCN数浓度计算中使用的3个因子,即气溶胶数浓度NCN、气溶胶谱型NSD、活化率曲线ARSR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各因子对CCN数浓度的影响程度存在如下关系:NCN>NSD>AR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档活化 CCN闭合 敏感性实验 珠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降水物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晶晶 朱彬 +3 位作者 何都良 安俊琳 王静 项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9-172,共4页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云物理实践教学中自然云雾过程不可及、不可逆和多因素影响等难点,围绕云雾降水的宏微观过程,以外场仪器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递进式开发了涵盖基础操作、设计验证和综合探索3层次...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云物理实践教学中自然云雾过程不可及、不可逆和多因素影响等难点,围绕云雾降水的宏微观过程,以外场仪器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基础,借助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递进式开发了涵盖基础操作、设计验证和综合探索3层次的虚拟仿真实验,并采用自主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云降水过程知识点的掌握,切实提升了学生防灾减灾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降水物理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 云雾降水过程 人工影响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人为气溶胶对台风Fitow(1323)强度及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新勇 姜晓岑 +2 位作者 柳笛 祖繁 樊曙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0-974,共15页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5)对1323号台风Fitow进行了模拟,设计无人为排放源、含人为排放源和人为排放源增加的三组模拟试验,对比分析... 利用气象与化学模块在线耦合的模式WRF-Chem V3.5(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 Version 3.5)对1323号台风Fitow进行了模拟,设计无人为排放源、含人为排放源和人为排放源增加的三组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人为气溶胶对台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气溶胶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较小。人为气溶胶增加,台风强度减弱,台风主体总累积降水量减少,靠近陆地阶段台风主体降水率减少。气溶胶的增多可提供更多的凝结核,台风外围云水增加,更多的云水可上升至冻结层以上形成过冷水,促进冰相粒子的形成,释放的潜热增加,使外围对流增强,降水增加。台风外围对流的发展,使低层入流的暖湿空气更多的在外围上升,向台风中心的入流减弱,眼墙的发展减弱,降水减少,台风强度减弱。台风外围的对流发展弱于眼墙的对流,降水仍以眼墙区为主,使累积降水量和降水率整体上表现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强度 降水 人为气溶胶 WRF-Che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