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树木年轮的呼图壁河流域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重建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卫东 袁玉江 张瑞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利用天山北坡中部呼图壁河流域6个标准化年表,结合NOAA/AVHRR-NDVI资料提取研究区1981—2001年生长季草地各月最大INDV(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结果表明:当年生长季草地最大INDV与树木年轮指数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夏末、秋初草地月最大INDV... 利用天山北坡中部呼图壁河流域6个标准化年表,结合NOAA/AVHRR-NDVI资料提取研究区1981—2001年生长季草地各月最大INDV(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结果表明:当年生长季草地最大INDV与树木年轮指数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夏末、秋初草地月最大INDV与树轮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将呼图壁河流域草地9月最大INDV与相关较好的3个标准化年表序列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重建了研究区1662—2001年9月草地最大INDV值,重建方程的相关系数达到0.86,重建值对实测值的方差解释量分别为73.0%,达到0.000 012的显著性水平,重建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归一化植被指数 呼图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地区1572-2014年初夏平均温度 被引量:4
2
作者 牛军强 袁玉江 +4 位作者 张同文 陈峰 张瑞波 尚华明 姜盛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度是影响树木年轮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用DKH年表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572-2014年共443 a的初夏平均温度,解释方差达49.6%,经验证表明温度重建序列是可信的。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重建初夏温度经历了10个偏暖和9个偏冷阶段,其中1605-1622年和1682-1723年分别是最暖和最冷的阶段,1875-1913年和1753-1804年分别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偏暖和偏冷阶段。存在2.37~2.39 a、2.19 a的显著周期(P<0.05)和73.50 a、14.00 a、7.30 a、2.29 a、2.21 a的较显著周期(P<0.10)。在1684年、1719年前后均出现了由冷转暖的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文章重建的温度序列对阿勒泰地区温度具有较好的空间代表性。本研究重建的初夏温度序列与阿勒泰西部5-9月平均温度和阿尔泰山南坡温度序列相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西伯利亚落叶松 区域标准化年表 平均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轮记录的阿尔泰山中段1798年以来6—7月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焦亮 马罗 +1 位作者 张同文 王圣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44-1958,共15页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 通过分析新疆阿尔泰山中段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证明6—7月平均最低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649,P<0.001)。利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阿尔泰山中段1798—2017年6—7月平均最低气温方程,通过计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41.1%)和利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各项参数进行了稳定性检验,证明了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分析重建的平均最低气温年际变化表明,研究区经历了4个暖期(1906—1919年、1922—1935年、1945—1960年和1997—2017年)和4个冷期(1816—1831年、1840—1867年、1869—1886年和1888—1905年),并且与相邻地区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冷暖变化阶段一致。基于多窗谱分析结果发现重建6—7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a、2.4a、2.8—3a、11a、20—22a左右的变化周期,表明研究区气候变化主要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太阳黑子活动和全球海温变化(SST)驱动。本研究为系统掌握阿尔泰山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宽度年表 重建平均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河沙区土壤酶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健 王让会 +2 位作者 赵建萍 管延龙 张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435-4440,共6页
分析了新疆精河沙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及土壤有机质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蔗糖酶活性变化范围在25~535 m L/μg,脲酶活性在0~150.29 mg/100 g,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8~20 m L/g。酶活性随时空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活动、... 分析了新疆精河沙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的活性及土壤有机质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蔗糖酶活性变化范围在25~535 m L/μg,脲酶活性在0~150.29 mg/100 g,过氧化氢酶活性在18~20 m L/g。酶活性随时空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人为活动、土壤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受土壤通透性、酶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的趋势,少部分样地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则出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的趋势。依据通径分析原理,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H、容重、温度、有机质;与蔗糖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温度、容重、pH、有机质;与脲酶活性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H、有机质、容重、温度。有机质、温度及容重主要通过pH间接对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产生轻微影响,有机质、温度、pH则通过容重来间接影响蔗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 理化性状 分布特征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与植被碳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旻 王让会 吕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78-2283,共6页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遥感数据、统计数据、气象数据等多元数据,实现了对2008年艾比湖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以及能源消费碳压力与赤字的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94.57万t标准煤,能源消费...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遥感数据、统计数据、气象数据等多元数据,实现了对2008年艾比湖流域能源消费碳足迹、植被碳承载力以及能源消费碳压力与赤字的空间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94.57万t标准煤,能源消费碳足迹为33.01万hm2,生产性土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为303.8万tC,植被碳承载力为45.76万hm2,全流域平均能源消费碳压力为0.721,能源消费碳赤字呈盈余,盈余量为12.75万hm2。各市、县的能源消费碳足迹等因子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而差异明显,空间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足迹 植被碳承载力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东部过去400年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树木年轮分析
6
作者 张瑞波 袁玉江 +4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尚华明 王丽丽 陈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9-365,共7页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 利用2006年采自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树轮样本,建立了该区域3个树轮年表,相关计算表明,昌都树轮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相关最为显著,单相关系数高达0.657。利用该年表较好地重建了昌都气象站过去413年上一年10月到当年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经多方面验证,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过去400年中,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经历了6个偏暖和6个偏冷的变化阶段,并有明显的6个持续变暖和5个持续变冷阶段,变暖缓慢,而变冷迅速。变冷、变暖阶段中以20世纪60年代的迅速降温和70~80年代的升温最为典型。昌都地区秋、冬季节平均最低气温以5年、11年、102~103年的准周期变化最为显著。比较发现,近百年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与北半球平均气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世纪初到30年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秋、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缓慢上升,40年代急剧下降,50年代气温回升,60年代初期气温再次下降,60年代末以后气温逐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昌都地区 树木年轮 平均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山南坡树轮宽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38
7
作者 尚华明 魏文寿 +4 位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张同文 瓦合提.艾则买提 李新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46-2253,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分异现象,在阿尔泰山南坡的森林上限,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生长季温度敏感,该区域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是否存在响应分异现象还不确定。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树轮宽度对气候的响应分异现象,在阿尔泰山南坡的森林上限,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对生长季温度敏感,该区域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是否存在响应分异现象还不确定。建立了哈萨克斯坦境内阿尔泰山南坡的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年表,利用树轮资料和卡通卡拉盖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站1932年以来的温度和降水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函数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特征以及对温度响应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932年以来该站温度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冬季的升温最为显著,降水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研究区树轮宽度与6月的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0以上,该相关生理学意义明显;滑动序列相关分析表明,树轮宽度对6月温度的响应较为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响应分异现象。还发现了1992年是一个响应异常的年份,是否与1991年的P inatubo火山爆发有关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木年轮 响应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树轮宽度资料重建天山中段南坡巴仑台地区过去645年来的降水变化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同文 王丽丽 +6 位作者 袁玉江 魏文寿 喻树龙 张瑞波 陈峰 尚华明 范子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在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的基础上,利用采自天山中段南坡夫斯坦沟的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巴仑台地区1360~2004 A.D.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降水量序列,方差解释量达53%(调整自由度后为52%)。交叉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信... 在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要素响应的基础上,利用采自天山中段南坡夫斯坦沟的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巴仑台地区1360~2004 A.D.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降水量序列,方差解释量达53%(调整自由度后为52%)。交叉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信。过去645 a以来,巴仑台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存在12个偏少阶段和12个偏多阶段。巴仑台地区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10.7~11、6.7和2.1 a的显著准周期及16.5~17.2和2.4~6.6 a的较显著准周期,并且在1496 A.D.前后发生了降水量由少向多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仑台 雪岭云杉 树木年轮 降水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西部三个云杉上树线树轮最大密度年表的研制、相关性及其气候信号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袁玉江 Esper Jan +4 位作者 魏文寿 Nievergelt Danie Verstege Anne 喻树龙 张瑞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6,共7页
针对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州三大山体北坡云杉上树线树木年轮最大密度资料,采用区域曲线、负指数曲线、样条函数三种不同生长去趋势方法,研制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分析不同采点和树轮去趋势方法对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在不同... 针对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州三大山体北坡云杉上树线树木年轮最大密度资料,采用区域曲线、负指数曲线、样条函数三种不同生长去趋势方法,研制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分析不同采点和树轮去趋势方法对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在不同频域的相关性及气候信号的影响发现:①三个采点间的最大树轮密度变化,在高频变化方面最为相似,低频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②天山西部山脉北坡上树线的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对年表研制的三种不同去趋势方法不敏感,而采点间的距离和是否位于同一气候区是影响上树线树轮最大密度年表间相关性的重要因子;③天山西部山脉北坡上树线的树轮最大密度年表对当年的温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年降水量越多的山区,其上树线最大密度年表对温度的相关性越好,且显著相关平均温度涉及的月数也不断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天山西部 云杉树轮最大密度 不同采点 不同去趋势方法 气候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降水变化的树轮记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秦莉 袁玉江 +5 位作者 喻树龙 范子昂 尚华明 陈峰 张同文 张瑞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4-1092,共9页
利用采自天山西部赛里木湖流域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宽度年表,重建了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上年8月到当年7月的降水变化,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达到39.8%,多方验证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分析历史降水变化特征表明,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 利用采自天山西部赛里木湖流域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宽度年表,重建了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上年8月到当年7月的降水变化,重建序列的解释方差达到39.8%,多方验证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分析历史降水变化特征表明,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的降水经历了6干7湿的阶段变化,其中,持续最长的干旱阶段为1762—1791年,而最为干旱的阶段为1841—1865年;持续最长的湿润阶段为1794—1840年,而最为湿润的阶段为1734—1761年间;赛里木流域历史降水存在3个极端湿润年(1749,1876和1924年)和4个极端干旱年(1714,1775,1847和1917年),1910年代为最干旱的十年;降水变化存在11—12a、3.0a、2.5a、2.1a和2.0a的变化准周期;赛里木湖流域过去373年的降水的阶段变化、周期变化和极端降水年份均与天山北坡中西部和中亚天山山区降水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的降水重建序列能较好的代表天山北坡中西部和中亚大部分区域历史降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里木湖 树木年轮 降水 气候变化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袁晴雪 叶芝祥 +2 位作者 王丽丽 尚华明 喻树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2)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持续年数大多为3~8 a,最短为2 a;(3)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低海拔处气候对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限制作用强于高海拔地区,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中含有的气候信息多于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年表;(4)通过相关函数和相关普查发现,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影响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2~3月的平均温度,而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5~6月的干旱强度;(5)区域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43 a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8个偏低时段,反映了2~3月的温度的长期变化。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65 a来有11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11个偏低时段,揭示了5~6月PDSI的长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 天山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 统计特征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的重建及其气候周期信号检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喻树龙 袁玉江 +3 位作者 魏文寿 张同文 尚华明 陈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利用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川西高原的马尔康和红原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与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644。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1597-2... 利用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川西高原的马尔康和红原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与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644。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1597-2005年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序列,方差解释量为41.5%,经过检验,转换方程稳定可靠。检测409年重建气温序列的周期信号,发现重建序列存在3~4年、5~9年、21~28年和56~76年的周期振荡,其中较短的年际周期的强振荡期均出现在21世纪,中周期的强振荡期主要出现在最后一次小冰期,而长周期则在工业革命之前能量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马尔康 树木年轮 气候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都河中游地区雪岭云杉林上下限树轮宽度对比及其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同文 袁玉江 +4 位作者 魏文寿 何清 张瑞波 喻树龙 陈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0-690,共11页
利用开都河流域中段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芯样本,采用研究区域森林上下限2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分析该地区两个树轮宽度年表的基本特征,建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探讨树轮宽度生长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上限树木生长... 利用开都河流域中段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芯样本,采用研究区域森林上下限2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分析该地区两个树轮宽度年表的基本特征,建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探讨树轮宽度生长与北大西洋涛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森林上限树木生长的一致性要强于森林下限,并且上限树轮宽度年表可能含有更多的气候信息;(2)森林上、下限树轮宽度年表在全频域、高频域及低频域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森林上、下限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对上年9月至当年3月的逐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上年12月的平均气温相关最高。树轮宽度年表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模拟结果也证明了上年9、12月份和当年2、3、4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与研究区树轮宽度生长间的密切关系;(4)研究区域树轮宽度生长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都河 雪岭云杉 树轮宽度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和去趋势方法下的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瑞波 袁玉江 +6 位作者 魏文寿 邵雪梅 喻树龙 陈峰 张同文 尚华明 范子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827-7837,共11页
利用青海不同生境祁连圆柏树木年轮样本,采用3种不同去趋势方法建立树轮年表,结合青海3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不同生境和去趋势方法下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祁连山区,生长季前期的平均气温是祁连圆柏树木径向... 利用青海不同生境祁连圆柏树木年轮样本,采用3种不同去趋势方法建立树轮年表,结合青海3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不同生境和去趋势方法下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祁连山区,生长季前期的平均气温是祁连圆柏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NEP树轮标准化宽度年表与生长季前期冬季平均气温相关最好;在柴达木盆地,生长季降水量是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的限制性因子,SPL树轮年表对生长季降水量相关较好;在青南高原,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春季温度响应最为敏感,而SPL年表与春季温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606;而在青海东部地区,祁连圆柏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总体不显著。位于青海西部和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受西风气候的影响显著,尤其是柴达木盆地,其气候受西风主导;而青南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更为显著,该地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同时受西南季风气候和海拔高度两方面影响;在青海东部,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受东亚季风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祁连圆柏 去趋势方法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坡巴仑台地区树轮年表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同文 袁玉江 +1 位作者 喻树龙 魏文寿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对巴仑台地区2个标准树轮年表的有关参数的对比,证明夫斯坦沟年表比萨色克沟年表包含了更多的气候信息。将这2个标准树轮年表与附近的巴仑台气象站196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夫斯坦沟年表的年轮指数与巴仑台... 通过对巴仑台地区2个标准树轮年表的有关参数的对比,证明夫斯坦沟年表比萨色克沟年表包含了更多的气候信息。将这2个标准树轮年表与附近的巴仑台气象站196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夫斯坦沟年表的年轮指数与巴仑台地区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而萨色克沟年表则与上年6月至上年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的正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研究还发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夫斯坦沟年表树轮指数变化具有48.67 a、17.18 a和2.07 a-2.39 a的变化准周期,萨色克沟年表则具有14.6 a、13.27- 13.9 a、12.7 a和2.09-2.16 a的变化准周期。夫斯坦沟年表的高频信息含量高于萨色克沟年表,而其低频信息含量则低于萨色克沟年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仑台地区 树轮年表 天山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麓近5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成 王让会 黄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4,共8页
根据天山北麓8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天山北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a来,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0.26℃/... 根据天山北麓8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天山北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a来,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0.26℃/10a、15.67mm/10a;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升温幅度达0.49℃/10a左右,降水倾向率表现为夏季最大,为5.44mm/10a;(2)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分别在1996年和1983年;未来两者整体上呈增加趋势;(3)极端高(低)温指数在近50a呈现增加(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中零降水日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1日最大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日数以1.36mm/10a和1.81d/10a的速率递增,各极端气候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极端气候 天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冬季乌鲁木齐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观测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新春 钟玉婷 +3 位作者 何清 艾力.买买提明 郭志忠 丁国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18-1819,共2页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径一般在0.01—1μm之间,来源于任何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排放如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而人为源排放,如煤、石油等化石...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径一般在0.01—1μm之间,来源于任何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排放如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而人为源排放,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是长期和持续的,也成为大气中BC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证实BC的直接辐射驱动因子超过了CH4,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了15%—30%,成为全球大气系统中仅次于CO2的增温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乌鲁木齐 观测 冬季 全球气候变暖 不完全燃烧 生物质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成 王让会 申双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176,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日趋突出,实施人工增雨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筛选出11项指标,构建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人工增...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得日趋突出,实施人工增雨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筛选出11项指标,构建乌鲁木齐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综合指数。运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使人工增雨环境效应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此模型指标的基础上对乌鲁木齐一次人工增雨作业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量化。结果表明,增雨作业后环境效应综合指数为0.542,达到良好状态,与增雨前环境效应综合指数(0.316)相比有明显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增进对人工增雨环境效应的认识,为今后人工增雨作业的效益评估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人工增雨 环境效应 指标体系 乌鲁木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轮记录的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2-3月平均气温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瑞波 袁玉江 +5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张同文 尚华明 陈峰 秦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4-809,共6页
利用阿克苏气象站2-3月的平均气温与阿克苏河流域树轮标准化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区域近378年2-3月的平均气温。重建时段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经过多方面验证,重建结果是可信的。对历史时期阿克苏河流域的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 利用阿克苏气象站2-3月的平均气温与阿克苏河流域树轮标准化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区域近378年2-3月的平均气温。重建时段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经过多方面验证,重建结果是可信的。对历史时期阿克苏河流域的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阿克苏河流域过去378年的2-3月平均气温具有3.6,42和50.4年的准周期变化,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在1719年和1827年前后发生突变;过去378年的2-3月平均气温大体经历了9低9高的变化阶段,其中1911-1922年是最冷的阶段,比平均值偏低1℃以上,而1640-1651年是最暖的阶段,比平均值偏高1℃以上。20世纪初-10年代中期气温持续下降,1915-1921年间平均气温维持在近百年来最低水平,其中平均最小值出现在1916年。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末气温缓慢上升,40年代初—70年代初气温缓慢回落,7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温度持续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气温重建 气候变化 阿克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轮灰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简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同文 袁玉江 +4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陈峰 张瑞波 尚华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0-852,共3页
通过结合气象行业标准《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QX/T90-2008)和WinD-ENDRO 2005树轮图像分系统的多年使用经验,将树木年轮灰度资料采集流程划分为野外采样流程、样本预处理流程、灰度数据获取流程、灰度数据交叉定年流程。通... 通过结合气象行业标准《树木年轮气候研究树轮采样规范》(QX/T90-2008)和WinD-ENDRO 2005树轮图像分系统的多年使用经验,将树木年轮灰度资料采集流程划分为野外采样流程、样本预处理流程、灰度数据获取流程、灰度数据交叉定年流程。通过对灰度资料采集过程中各个流程的讨论,希望可以为将来制订规范的树轮灰度资料采集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树轮灰度 采集流程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