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山区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不同树干高度树木径向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可祥 张同文 +4 位作者 张瑞波 喻树龙 黄力平 姜盛夏 胡东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10-1021,共12页
采集新疆伊犁地区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1.3 m、5 m、10 m、15 m、20 m和25 m树干高度树轮样本并研制其树轮宽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树干高度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及其稳定性,并计算出不同气象因子的相对贡献... 采集新疆伊犁地区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1.3 m、5 m、10 m、15 m、20 m和25 m树干高度树轮样本并研制其树轮宽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不同树干高度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及其稳定性,并计算出不同气象因子的相对贡献率和绝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不同树干高度具有相似的径向生长变化特征,且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树干高度树轮宽度与当年9月降水量的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月平均气温的显著正相关,并且5 m至25 m树干高度处还受当年7月降水量的影响。(2)通过贡献率量化各树干高度气象因子影响情况,1.3 m和5 m树干高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平均气温,而10 m、15 m、20 m和25 m树干高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则是降水量。(3)滑动相关分析得到各树干高度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稳定性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各树干高度处与上年12月平均气温相关性减弱,与当年6月平均气温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与上年9月平均气温负相关性增强;1.3 m至15 m树干高度与当年9月降水量负相关性增强,10 m至25 m树干高度与当年1月降水量相关性减弱。通过分析不同树干高度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要素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各树干高度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响应的差异,为开展更精确的气候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 树木年轮 树干高度 径向生长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市不同年限人工梭梭林防风固沙效益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2
作者 王璞 孙桂丽 +2 位作者 各文婷 孙红月 周志欣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目的]评估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对风沙流的防风固沙效益,探索快速评价防风固沙效益的方法,界定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的下限,为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市的荒漠化区域不同种植... [目的]评估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对风沙流的防风固沙效益,探索快速评价防风固沙效益的方法,界定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的下限,为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市的荒漠化区域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对其各项防风固沙效益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对比防风固沙效益指标与生物量变化的关系。[结果]①人工梭梭林随着营造年限的增长,其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地表蚀积量与阻沙效能均随种植年限增加显著提升(p<0.05)。②人工梭梭林随着营造年限的增长,区域内的风速廓线规律发生改变,原生荒漠风速廓线呈现“L”形变化特征,2年生、4年生的人工梭梭林风速廓线呈现出“I”形变化特征,6年生、8年生、10年生的人工梭梭林风速廓线呈现出反“J”形变化特征。③人工梭梭林输沙通量随着营造年限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并随着高度的增长也呈现递减趋势。④基于5种不同年限梭梭林,本研究构建了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指标模型,其中,立木生物量指数与防风效益、地表蚀积量、地表粗糙度、输沙通量、阻沙效能的关系,最佳函数模型分别为幂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函数、指数函数模型、Logistic函数模型,R2分别为0.651,0.962,0.790,0.804,0.925。⑤若要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益,人工梭梭林立木生物量指数下限需达到4.94 kg/m^(2)。[结论]人工梭梭林种植4 a以上时,防风固沙效益可达到稳定状态,可采用相应模型估算评估指标。当人工梭梭林立木生物量指数≥4.94 kg/m^(2)时,可稳定发挥防风固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年限 人工梭梭林 生物量 防风固沙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雪岭云杉径向生长变化特征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天皓 姜盛夏 +6 位作者 王勇辉 张同文 喻树龙 王兆鹏 郭冬 如先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宋京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目的]利用天山北坡中段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资料,建立上、下林线的树轮宽度年表,并进行树木径向生长特征分析。[方法]将下线雪岭云杉按树龄划分为幼龄组、中龄组与老龄组,计算不同树龄雪岭云杉树木胸高断面积增长量(BAI),以... [目的]利用天山北坡中段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资料,建立上、下林线的树轮宽度年表,并进行树木径向生长特征分析。[方法]将下线雪岭云杉按树龄划分为幼龄组、中龄组与老龄组,计算不同树龄雪岭云杉树木胸高断面积增长量(BAI),以此建立ARIMA模型,模拟分析雪岭云杉径向生长过程。[结果]与上树线相比,下树线的树轮宽度年表中蕴含着更多的气候信息。ARIMA模型模拟的3个树龄组雪岭云杉BAI变化中,中龄组观测值与模拟值拟合效果最优(R2=0.832)。因ARIMA模型基于单变量自身变化趋势进行建模,故结合现有气象数据进行气候突变前后生长趋势变化分析,发现幼龄雪岭云杉实测BAI总体上增长显著,但增速逐渐减缓。[结论]中、老龄雪岭云杉BAI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小趋势,在气温突变后,中龄云杉BAI趋于平稳,老龄云杉BAI由减小趋势转变为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 树木年轮 年表特征 ARIMA模型 断面积增长量(B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州地区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启瑞 吉春容 +3 位作者 李福生 王雪姣 李新建 郭燕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3-120,共8页
为探究博州地区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1年新疆博州地区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博州地区近60 a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阿拉山口、温泉年最... 为探究博州地区高温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利用1961—2021年新疆博州地区4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博州地区近60 a高温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阿拉山口、温泉年最高气温呈降低趋势,博乐、精河的呈升高趋势。阿拉山口≥35℃高温日数呈减少趋势,精河、博乐的呈增加趋势;博乐和温泉近60 a没有发生≥40℃高温天气。博州地区高温日数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最多,6月最少。博州地区高温初日主要发生在6—7月,最早(4月28日)出现在精河,最晚(8月12日)出现在温泉,博乐、精河高温初日呈提前趋势,阿拉山口的呈推迟趋势。高温终日主要发生在8月中下旬,阿拉山口、博乐、精河高温终日呈推迟趋势。最高气温与高温日数呈正相关关系,最高气温每升高1℃,阿拉山口、精河≥35℃高温日数约增加4 d。综上,博州地区高温日数的增加不仅与最高气温的升高有关,还与高温初日的提前及高温终日的推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高温日数 时空变化 枸杞 博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钟玉婷 范子昂 +1 位作者 刘新春 何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8-1047,共10页
利用2016年在克拉玛依酸雨观测站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重金属元素(Al、Mn、Fe、Ni、Cu、Zn、Cd、Pb、Hg)、总碳总氮浓度特征及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 利用2016年在克拉玛依酸雨观测站采集的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F^-、Cl^-、NO^-3、SO^2-4、Na^+、NH^+4、K^+、Mg^2+、Ca^2+)、重金属元素(Al、Mn、Fe、Ni、Cu、Zn、Cd、Pb、Hg)、总碳总氮浓度特征及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该区降水pH值在5.1~6.88之间,雨量加权平均值为6.25,其中pH>5.6的样品占94%。降水中各离子雨量加权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2+>NH^+4>SO^2-4>NO^-3>Cl^->Mg^2+>Na^+>K^+>F^-,表现出了内陆性大气降水的特征,其中Ca^2+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年均值为182.09μeq·L^-1,SO^2-4是最主要的阴离子,年均值为87.28μeq·L^-1,表明硫酸盐是该地区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降水中总离子浓度秋季最高,春夏次之,冬季最低,其中SO^2-4、NO^-3、NH^+4、Ca^2+、Na^+浓度变化明显。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计算结果表明99.5%的降水酸度被碱性成分中和,其中Ca^2+的中和能力最强,其次是NH^+4。降水中重金属元素Zn的均值最大,其次是Fe,最小的是Pb,与国内外城市比较,克拉玛依大气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不高,其降水中有毒重金属污染较轻。可溶性总碳(DT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无机碳(DIC)浓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1.62~9.97 mg·L^-1、1.62~7.19 mg·L^-1和0~3.75 mg·L^-1,平均浓度分别为4.37 mg·L^-1、3.60 mg·L^-1和0.78 mg·L^-1,可溶性总氮(DTN)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64~8.01mg·L^-1,年均含量为2.69 mg·L^-1,都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而DOC和DTN的湿沉降通量与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相关性分析表明,SO^2-4和NO^-3主要来自燃煤和化石燃料燃烧,Na^+、Mg^2+和Ca^2+主要来自风沙、扬尘,大气中铵类化合物主要以铵的硝酸盐形式存在。各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差异较大,重金属主要污染源为金属冶炼、燃煤及人为活动。克拉玛依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主要受人为活动、化工生产、燃煤以及沙尘活动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 大气降水 化学组成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轮宽度记录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过去291年的降水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盛夏 袁玉江 +5 位作者 陈峰 尚华明 张同文 喻树龙 秦莉 张瑞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66-2875,共10页
利用采自额尔齐斯河上游6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制约,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显著... 利用采自额尔齐斯河上游6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制约,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转换方程,重建了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1722—2012年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方差解释量高达55.1%(调整自由度后为54.2%)。重建结果显示,该地区过去291年间存在9个降水偏多的时期和8个降水偏少的时期。降水重建序列还存在2.1a和3.2a的显著周期及2.3、21.6、24.3a的较显著周期,并且在1876—1877年及1983年前后发生了降水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对额尔齐斯河上游阿勒泰地区的降水量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此外,重建结果还与周边地区其他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的降水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上游 西伯利亚云杉 树轮宽度 降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