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原市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气象灾害防范措施探讨
1
作者 徐宇东 《南方农业》 2025年第4期160-162,共3页
马铃薯是宁夏固原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多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给固原市马铃薯生产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固原市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并... 马铃薯是宁夏固原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多种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给固原市马铃薯生产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固原市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播种出苗期采用深耕深松、地膜覆盖等技术防范干旱和寒流,茎叶生长期通过搭建小拱棚和采用智能化滴灌系统等应对霜冻和千旱胁迫,块茎形成期建立防护林体系并实施“三三制”种植模式等防范冰電和强风,块茎膨大期完善排水系统并采用秸秆覆盖等措施预防暴雨和高温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气象灾害 防范措施 宁夏固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生长季气候资源和主要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蕊 杨建玲 +3 位作者 刘静 闫伟兄 马国飞 马珺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5-1656,共12页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更高效利用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选取宁夏枸杞产区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1年气象资料,评估了枸杞生育期主要气象因子的气候变化趋势,研判了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其对枸...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更高效利用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助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选取宁夏枸杞产区1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21年气象资料,评估了枸杞生育期主要气象因子的气候变化趋势,研判了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趋势及其对枸杞产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枸杞产区生育期的气温、高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近10年较20世纪60年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升高1.51℃∙a^(−1)、1.25℃∙a^(−1)和2.06℃∙a^(−1),≥33℃高温日数增加12.2 d∙a^(−1),且在2001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之前增加9.2 d∙a^(−1)。相应地,热量资源也呈显著增加趋势,近10年较20世纪60年代,两季枸杞产区夏、秋果期≥10℃活动积温分别增加266.1℃·d∙a^(−1)和132℃·d∙a^(−1),且均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突变后较之前增多10.6%和9.1%;一季枸杞产区全生育期≥10℃活动积温增加319.9℃·d∙a^(−1),1997年出现突变,突变后较之前增多11.4%。此外,宁夏枸杞产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际间变率较大,秋果期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导致枸杞生育进程普遍提前11~13 d,全生育期延长。各气象灾害中,枸杞春季霜冻灾害风险整体增加,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中度到重度霜冻风险增加明显;枸杞高温热害显著增加,2001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之前平均增加12.2 d∙a^(−1);阴雨寡照灾害整体呈增加趋势,年际变率较大;冰雹灾害呈减少趋势,近10年较20世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了6站次。本研究分析了宁夏枸杞产区生育期间的农业气候资源演变趋势,合理解释了其变化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利弊,同时也分析了枸杞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情况,为宁夏枸杞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参考,建议应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枸杞重大气象灾害不断加剧,需要进一步加强预警和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象灾害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关键影响气象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郑方 徐青 +1 位作者 马力文 张学艺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50-56,共7页
宁夏中南部山区以历年各市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为权重重新建立宁夏气象资料序列,通过马铃薯水分满足率、水分盈亏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温度、水分、日照和综合适宜度分别与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关系研究,分析影响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 宁夏中南部山区以历年各市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为权重重新建立宁夏气象资料序列,通过马铃薯水分满足率、水分盈亏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温度、水分、日照和综合适宜度分别与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关系研究,分析影响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产量的气象因子。研究表明宁夏中南部山区马铃薯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紧密,其中温度是马铃薯苗期关键气象因子,花序形成-开花期水分和光照因子对马铃薯产量有影响,其中水分影响最大。薯块膨大期温度、水分和日照对马铃薯产量均有影响,其中日照影响最大。结果与宁夏实际生产符合,为改进马铃薯种植措施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马铃薯 适宜度 相对气象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水分供需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亢艳莉 申双和 +2 位作者 张学艺 刘静 郭晓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6-1061,共6页
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的产量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马铃薯的水分供需特征,为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55年来,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宁夏南部山区气温显著升高,不利于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8... 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的产量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马铃薯的水分供需特征,为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近55年来,在马铃薯生育期内宁夏南部山区气温显著升高,不利于未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8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的旬平均最高气温、7月上旬的旬平均最低气温以及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是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均与马铃薯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7月中旬是马铃薯需水的关键期,其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关系密切。除8月第4候外,宁夏南部山区的马铃薯从5月下旬到8月下旬均处于水分亏缺状态,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进行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马铃薯 产量 水分差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温的宁夏初霜冻日期气候演变及环流异常成因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莹 杨建玲 +3 位作者 李欣 崔洋 马阳 张雯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20个气象站地面温度、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月位势高度场资料、研究宁夏初霜冻日期最新的气候演变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的影响,为宁夏开展霜冻灾害预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宁...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20个气象站地面温度、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月位势高度场资料、研究宁夏初霜冻日期最新的气候演变特征及其环流异常的影响,为宁夏开展霜冻灾害预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宁夏初霜冻日期呈现“南早北晚”空间分布特征,黄土丘陵区最早,中部干旱带次之,最晚出现在引黄灌区,这与日平均最低气温“南低北高”分布型相一致。(2)全球明显变暖前后宁夏初霜冻日期呈现出显著差异,相较于气候平均值(1981—2010年),变暖前(1961—1980年)初霜日期普遍偏早,平均出现在9月下旬,各地平均偏早7 d;变暖后(1981—2019年)则明显偏晚,平均出现在10月上旬,各地平均偏晚2 d,2000年以后更是平均偏晚5 d。(3)宁夏初霜冻日期自1961年以来明显推迟,趋势为3.0 d·(10a)^(-1),其中引黄灌区最为显著,可达到3.2 d·(10a)^(-1),中部干旱带与黄土丘陵区次之,分别为2.6 d·(10a)^(-1)、2.7 d·(10a)^(-1);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仍会发生初霜冻异常偏早的情况,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黄土丘陵区新世纪以来偏早的概率分别为15%、25%和30%。(4)宁夏初霜冻偏早年与偏晚年的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和年际差异,其空间分布明显相反,当初霜冻日期偏早(偏晚)时,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强(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强),有利于(不利于)冷空气活跃南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日期 气候演变特征 线性趋势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晓雷 申双和 +3 位作者 张磊 段晓凤 杨苑媛 胡悦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38-238,239-242,共2页
利用宁夏枸杞种植区15个气象站1961—2017年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结合宁夏枸杞春霜冻致灾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flet小波分析、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种植区... 利用宁夏枸杞种植区15个气象站1961—2017年最低气温观测资料,结合宁夏枸杞春霜冻致灾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flet小波分析、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种植区春霜冻发生次数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晚霜冻日也呈现南部偏晚、中北部偏早的空间分布特征,霜冻发生次数最多和春霜冻日结束最晚都集中在南部地区,尤以兴仁最为严重;(2)1961—2017年宁夏枸杞终霜冻日以2.1 d/10年的速率提前,且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20世纪70年代春霜冻都在5月上旬后结束,而到20世纪90年代末之后,大部分年份春霜冻都在5月上旬前结束;57年尺度上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以2.1次/10年的速率减少,在1992年之前发生次数偏多,之后发生明显突变,且1992年前存在明显的7年、准4年的周期变化,之后周期性变化不明显。(3)宁夏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在大部分年份都呈现偏多或偏少的一致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分布,但总体一致性是宁夏枸杞春霜冻发生次数变化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571.9枸杞 春霜冻 分布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冬季气温变化与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董国庆 陈志超 +2 位作者 郑广芬 李丽平 王素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15,共6页
利用1961~2015年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宁夏20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发布的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200 h Pa、850 h Pa风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法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宁夏冬季平均气温的年... 利用1961~2015年冬季(12月到次年2月)宁夏20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资料,NCEP/NCAR发布的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200 h Pa、850 h Pa风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法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宁夏冬季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突变前后的冷、暖期时段进一步分析大气环流场不同影响因子与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揭示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1)宁夏冬季平均气温由冷变暖的趋势非常显著,在1985年之前为冷期,1985年以后为暖期;冬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增暖趋势显著,21世纪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2)不仅500 h Pa位势高度场的乌拉尔山高压脊和西太平洋副高是影响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系统,海平面气压场的西伯利亚高压也是影响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系统;高低空的偏北气流和偏南暖湿气流异常流场也对宁夏冬季气温变化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气温 年代际变化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南学军 胡宏远 +4 位作者 马国飞 刘兆宇 姜琳琳 张婍 徐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4-70,共7页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进行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育形态、生育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来水前提早5 d和10 d灌头水(T2、T3处理)下春小麦生育期期间密度、单株分蘖数、株高均最高,其株高随着...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进行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头水灌溉对春小麦生育形态、生育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来水前提早5 d和10 d灌头水(T2、T3处理)下春小麦生育期期间密度、单株分蘖数、株高均最高,其株高随着生育期进程迅速增大,其密度和单株分蘖数保持在较高水平;灌水提早10 d处理春小麦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为最高,分别达到10.3 g/株和4.8 g/株,春小麦在分蘖至抽穗期阶段含水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速了叶片和茎秆等器官的生长,植株体内组织运水、储水能力得以迅速提高;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显著延长了春小麦灌浆进程,春小麦花后15~20 d灌浆速率达到最大值;灌溉时间提早5 d和10 d处理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显著高于CK处理,理论产量分别增加31.39%和21.83%,实际产量分别增加18.75%和11.45%,说明在黄河来水之前提前5~10 d灌头水对补偿籽粒灌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春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头水灌溉 生长 产量 引黄灌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对近年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晓雷 张学艺 +1 位作者 刘静 亢艳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小麦、冬小麦、胡麻、玉米、牧草、豌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原气象站1961—201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6种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作物发育期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需水... 以小麦、冬小麦、胡麻、玉米、牧草、豌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原气象站1961—2015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作物发育期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6种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作物发育期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5年来,作物发育期的温度和总降水量均呈升高趋势,平均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固原地区春小麦、玉米、牧草生育期需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小麦、胡麻和豌豆需水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气象要素对不同种类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平均风速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呈正相关,生育期总降水量与6种作物需水量均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作物需水量 气候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富士苹果花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琳琳 王静 +2 位作者 段晓凤 马国飞 李红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11-111,112-114,共4页
以富士苹果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霜冻模拟试验箱模拟自然霜冻降温过程,分别测定-2、-2.5、-3、-3.5、-4、-4.5℃时苹果花的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苹果花可溶性糖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 以富士苹果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霜冻模拟试验箱模拟自然霜冻降温过程,分别测定-2、-2.5、-3、-3.5、-4、-4.5℃时苹果花的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温度的降低,苹果花可溶性糖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达到峰值后其含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可溶性蛋白含量在-2.5℃时显著增加,在-3.5^-4℃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在-3^-3.5℃时显著增加;MDA含量在-3~3.5℃时达到峰值后显著降低。总体来说,上述抗性生理指标对低温响应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初步确定苹果花对低温响应的临界温度为-2.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苹果花 可溶性糖 丙二醛(MDA)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取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晓倩 张学艺 +1 位作者 张春梅 李万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9-693,共5页
为利用遥感手段快速、精准提取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以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为基础,利用高分二号卫星遥感资料,以地面采集样本... 为利用遥感手段快速、精准提取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以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FCN)为基础,利用高分二号卫星遥感资料,以地面采集样本数据进行网络模型训练,利用迁移学习方法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迁移到FCN网络模型中,对其进行初始化,避免过拟合问题的发生,其网络训练验证集准确率高达88.16%,较传统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准确率提高7.17个百分点。结果表明,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信息提取检测准确率可达91.93%,检测召回率达到9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信息提取 高分数据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需水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艳 张磊 +4 位作者 王静 李娜 徐蕊 姜琳琳 郭伟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明确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合理调剂供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酿酒葡萄品质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基于1981—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6个基本气象站点... 明确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合理调剂供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酿酒葡萄品质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基于1981—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及有效降雨量公式计算了酿酒葡萄生育期的需水量、缺水量及有效降雨量,并通过通径分析研究风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有效降水、最高气温等气象要素对酿酒葡萄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20年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需水量为458.04~546.74 mm,总体呈现“低-高-低”的抛物线走势,表现为4月需水量最少,7月需水量最大;有效降雨呈增加趋势,需水量、缺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逐年水分盈亏指数为﹣87%~﹣49%,石嘴山、永宁、贺兰、青铜峡、银川产区水分盈亏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仅同心产区呈下降趋势;影响酿酒葡萄生育期需水量的要素有风速、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日照时数和有效降雨,其中风速和平均气温对需水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需水量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与积温数据融合的葡萄种植面积提取最佳时相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晓倩 张春梅 +1 位作者 张学艺 李万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本研究提出一种应用遥感数据与气象学中的积温数据,结合植被指数获取区分不同作物最佳时相的新模型,达到减小提取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误差的目标。选取2016年宁夏地区时间分辨率高的MODIS 250 m数据定点提取NDVI指数,构建不同作物的N... 本研究提出一种应用遥感数据与气象学中的积温数据,结合植被指数获取区分不同作物最佳时相的新模型,达到减小提取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面积误差的目标。选取2016年宁夏地区时间分辨率高的MODIS 250 m数据定点提取NDVI指数,构建不同作物的NDVI时间曲线,找出葡萄与其他作物的NDVI差值最大时相并确定为当年最佳时相;结合气象学中的积温数据,构建最佳时相判断模型,反推其他年份的最佳时相。试验结果表明由NDVI差值测得的最佳时相可用,即能够获取分类效果最好的最佳时段内遥感图像,为后续作物分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积温 葡萄 贺兰山东麓 最佳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越冬冻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娜 张晓煜 王静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越冬冻害是制约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北方遭受越冬冻害比较频繁,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较大,采用砧木嫁接技术可提高葡萄的抗寒性。通过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 越冬冻害是制约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北方遭受越冬冻害比较频繁,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较大,采用砧木嫁接技术可提高葡萄的抗寒性。通过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衡量葡萄枝条和根系的抗寒能力,亦可通过选育抗寒能力高的品种、合理栽培以及特殊的保温材料覆盖来预防葡萄遭受越冬冻害,保障葡萄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越冬冻害 抗寒性 机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温度特征对比分析
15
作者 李风琴 赵兔祥 +1 位作者 王海荣 杨素梅 《宁夏农林科技》 2019年第4期16-18,F0002,共4页
对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2017年1月21日至2017年2月19日连续30d的温度测试表明,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室内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分别较普通日光温室提高6.2℃、13.1℃和8.3℃,提高幅度分别为126%、51.3%和74.1%;内外保温型日光... 对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2017年1月21日至2017年2月19日连续30d的温度测试表明,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室内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分别较普通日光温室提高6.2℃、13.1℃和8.3℃,提高幅度分别为126%、51.3%和74.1%;内外保温型日光温室日最低地温、日最高地温、日平均地温分别较普通日光温室提高4.9℃、9.8℃和8.6℃,提高幅度分别为47.5%、88.2%和81.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保温性能显著高于普通日光温室,更有利于冬春茬果类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气温 地温 冷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事件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
16
作者 彭超 路学勤 +3 位作者 史霖 鲁鹏飞 彭丽萍 宋继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4期110-111,124,共3页
根据1961—2016年甘肃省42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及海温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61—2016年,El Ni?o事件共出现19次,La Ni?a事件共出现18次。(2)冬季ENSO指数与酒泉地区西部、陇东地区呈负相关,与陇南... 根据1961—2016年甘肃省42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及海温资料,分析了ENSO事件对甘肃省夏季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1961—2016年,El Ni?o事件共出现19次,La Ni?a事件共出现18次。(2)冬季ENSO指数与酒泉地区西部、陇东地区呈负相关,与陇南地区、武威地区北部、酒泉地区东部呈正相关。(3)El Ni?o事件期间,酒泉地区西部、白银到兰州地区夏季降水偏少明显,而酒泉到张掖地区北部及陇东地区偏多明显;LaNi?a事件期间,全省夏季降水一致偏少。(4)El Ni?o事件期间,蒙古低涡偏强,西太副高位置偏西偏北,西南暖湿气流偏强,陇东地区夏季降水偏多;而甘肃北部受异常气旋式底部环流影响,酒泉到张掖地区北部处于冷暖空气交汇区,甘肃北部夏季降水偏多。(5)La Ni?a事件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导致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水汽无法输送到甘肃,同时蒙古地区低涡减弱,使到达甘肃的冷空气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ENSO事件 夏季旱涝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