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基础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秋菊 高学浩 姜海如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不仅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而且是一个事关新世纪气象部门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认为,如果要繁荣气象经济学,进一步推动气象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需要对气象经济学基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气象经济... 气象经济学学科建设不仅是一项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而且是一个事关新世纪气象部门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认为,如果要繁荣气象经济学,进一步推动气象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需要对气象经济学基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气象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经济学 气候资源 气象灾害 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短历时和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空间差异性研究(1961-2015) 被引量:26
2
作者 孔锋 方建 +4 位作者 吕丽莉 史培军 刘凡 王铸 杨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采用1961-2015年659站日值降水数据,以持续1 d和持续2 d及以上暴雨作为短和长历时暴雨标准,分析不同历时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总降雨、总暴雨和短历时暴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增... 采用1961-2015年659站日值降水数据,以持续1 d和持续2 d及以上暴雨作为短和长历时暴雨标准,分析不同历时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总降雨、总暴雨和短历时暴雨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呈"增-减-增"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则呈现出"增-减"的分布特征,且整体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并且检测出中国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变干带。同时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而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增-增减镶嵌-增"的分布特征,且以增加趋势的站点占主导,而长历时暴雨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增减镶嵌的趋势,而西北内陆地区呈略微减少趋势,且以减少趋势的站点占主导,也检测出自东北向西南存在一条气候过渡带并与上述变干带基本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贡献率 空间差异 长-短历时暴雨 总暴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时段气候变暖速率的时空分异研究(1961—2014) 被引量:22
3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4 位作者 方建 李曼 王一飞 孟永昌 杨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基于多种统计方法,采用534个站点数据诊断中国1961—2014年年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年均气温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但是各时段变化趋势却又各不相同,分别表现出"减—增—增—增—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在不同... 基于多种统计方法,采用534个站点数据诊断中国1961—2014年年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年均气温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但是各时段变化趋势却又各不相同,分别表现出"减—增—增—增—减"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2~6、20、40和60a左右的波动特征,在1998年左右中国年均气温发生突变,气温变暖出现停滞.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年均气温1961—2014年近100%的站点均呈增加趋势,且此时段各年代相对整个研究段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比例依次是2.6%、32.9%、78.8%、86.0%和11.2%.尤其是1960时段和2000年以后是大面积气温趋势下降显著的时段,而1971—2000年是中国大面积显著增加的时段.不论是气温趋势增加或减少,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均在空间分异格局中率先表现出十分显著的变化特征.尤其是2000年以来中国年均气温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停滞现象,与此时段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对于气候变暖停滞的原因,仍存在诸多不确定的认识,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变化趋势 变暖停滞 区域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短历时暴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总暴雨贡献的研究(1951—2010) 被引量:17
4
作者 孔锋 方建 +3 位作者 吕丽莉 方佳毅 应卓蓉 王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16-320,共5页
采用中国1951—2010年659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以暴雨持续长短为标准对短和长历时暴雨计算,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中国短历时暴雨量从1951到2010年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次减少的现象,而长历时暴雨量则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 采用中国1951—2010年659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以暴雨持续长短为标准对短和长历时暴雨计算,结果表明:在空间上,中国短历时暴雨量从1951到2010年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梯次减少的现象,而长历时暴雨量则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在时间上,中国年际和年代际短和长历时暴雨均呈现增加趋势。在降水贡献率占比上,1951—2010年中国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以及总暴雨日占总降雨日的比例分别为6.1%—27.7%和0.6%—2.5%;同期中国短历时暴雨量在总暴雨量和短历时暴雨日在总暴雨日中的比例分别为75.9%—89.4%和75.6%—89.2%,短历时暴雨占主导地位;而长历时暴雨量在总暴雨量和长历时暴雨日在总暴雨日中的比例分别只占10.6%—24.1%和10.8%—24.4%。在降水贡献率变化趋势上,在1951—2010年间,中国总暴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其雨量和雨日的贡献率趋势分别为2.1%/10a和0.2%/10a;短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也呈增加趋势,其雨量和雨日的贡献率趋势分别为0.5%/10a和0.4%/10a;而长历时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其雨量和雨日的贡献率趋势分别为-0.5%/10a和-0.4%/10a。以上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变化,短历时暴雨增多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暴雨 长历时暴雨 降水贡献率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候变化与水灾发生频次的时空关系研究(1961-2010) 被引量:14
5
作者 孔锋 刘凡 +2 位作者 王一飞 方建 吕丽莉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35-42,共8页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多地水灾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生态系统破坏。现有的平均态气候分区不能准确反映水灾的时空变化格局。该文筛选了《中国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中的县级水灾事件,并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多地水灾频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生态系统破坏。现有的平均态气候分区不能准确反映水灾的时空变化格局。该文筛选了《中国自然灾害报刊数据库》中的县级水灾事件,并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中国水灾的发生频次,以揭示气候变化中不同趋势和波动变化区的水灾发生频次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1961-2010年中国暖干趋势带和暖湿趋势带内水灾次数均趋于增多,水灾发生频次与暴雨雨量、雨日和雨强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其中,在暖干趋势带内,降水波动减弱区水灾发生次数(1 612次)约是降水波动增强区次数(818次)的2倍;在暖湿趋势带内,降水波动减弱区(512次)约为降水波动增强区(1 377次)水灾次数的1/3。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水灾发生频次的空间变化结果可知,不同的降水变化趋势、波动特征与水灾发生次数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的动态变化极可能是区域水灾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 气候变化 区划 极端降水 时空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值和小时降水数据诊断中国暴雨时空变化差异的研究(1991-2010) 被引量:19
6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3 位作者 方建 刘凡 应卓蓉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72-79,共8页
日值和小时观测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暴雨时空格局方面的差异还未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需通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观测数据来深入研究中国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采用观测的长时间序列(1991-2010年)的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对中国... 日值和小时观测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暴雨时空格局方面的差异还未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需通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观测数据来深入研究中国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采用观测的长时间序列(1991-2010年)的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对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际和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1-2010年期间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计算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逐年变化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波动要大于小时降水数据。在空间格局上,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较大差别,但小时降雨数据反映的更详细,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程度更高。在年代际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两者之间的对比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有较大差异,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长江流域偏少,而在其它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偏高。在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的各自年代际变化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反映的年代际暴雨空间变化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加破碎。因此,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高低分布方面具有一致性,但量级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在揭示中国年代际暴雨变动方面具有一致性,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值降水数据 小时降水数据 暴雨 年际 年代际 时空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角度下的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格局研究(1961年~2015年) 被引量:6
7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2 位作者 方建 张黎黎 王卓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0-377,388,共9页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后平稳(1981年~2000年)-再迅速上升(2001年~2015)"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在月际尺度上,1~12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U"型分布,且所有月份的平均霾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周际尺度上,中国年均霾日数从周一到周日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特征,但变化幅度不大.1961年~2015年中国周一到周日的平均霾日数均呈一致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南增加显著-西北增加不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年代际年均霾日数随年代推移逐渐从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不同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1月和12月份年均霾日数达到2.7d/a以上的地区分布较广,其它月份分布范围则相对较小.1961年~2015年周一到周日的年均霾日数超过4.5d/a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西和陕西地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星期的年均霾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天气 多时间尺度 月际变化 周变化 时空格局 城市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历时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城镇化和风速的关联性研究(1961-2015) 被引量:18
8
作者 孔锋 代光烁 +5 位作者 李曼 方建 吕丽莉 张黎黎 王卓妮 徐宏辉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63-70,95,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2 474个霾日数站点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计算了1961-2015年中国不同历时的霾日数频次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不同历时年总霾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长迅猛,且以短历时的霾事...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2 474个霾日数站点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计算了1961-2015年中国不同历时的霾日数频次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不同历时年总霾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增长迅猛,且以短历时的霾事件为主。在空间上,中国不同历时的霾日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尤其是京津冀、山西南部和陕西中东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出现频率最高。在变化趋势上,不同历时的年总霾日数在京津冀、山西南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增长最为明显,而陕西及其周边地区则减少明显。通过人口和风速与不同历时霾日数进行时间和空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相关上,中国不同历时的年总霾日数与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市化率的正相关性很高,而与平均风速的负相关性较高。在空间相关上,中国县级总人口密度与不同历时的年总霾日数呈空间正相关,且空间系数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出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而全国平均风速与不同历时的年总霾日数呈空间负相关,且空间系数随着年代推移呈现出一致性的增加趋势。因此,1961-2015年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平均风速减小可能是中国年总霾日数日数显著增加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霾天气 时空演变 城镇化 风速变化 空间相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5年来中国不同强度降雨的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184-190,199,共8页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级 雨量 雨日 变化趋势 降雨贡献率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灾害与应急体系探索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正洪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4期36-38,共3页
中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致使中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挑战。中国气象局和各省市气象局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气象应急工作组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制度与方案。笔者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总结... 中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致使中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和挑战。中国气象局和各省市气象局均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气象应急工作组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制度与方案。笔者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总结了气象应急管理应遵循的3个原则,即科学原则,以预防为主,结合应急救援的原则,以及预案简洁可操作的原则,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应急管理机构 应急原则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思考
11
作者 朱玉洁 张洪广 +1 位作者 王世恩 李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9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气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国家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实现气象与国民...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气象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好国家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融合发展,是当前摆在气象广大干部职工面前的重大任务.本文首先剖析了气象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其次,总结和分析了目前气象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气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任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三五'时期气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有关建议,旨在对'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五大发展理念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6年中国冰雹日数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6,共10页
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冰雹日数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冰雹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西藏(东南)地区明显高(低)于其他... 采用1961—2016年2 481站的冰雹日数数据,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中国及七大地理分区的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1—2016年中国整体及其不同区域的冰雹日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且西藏(东南)地区明显高(低)于其他6个分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和七大地理分区的年均冰雹日数在5年以下和30~60年尺度上的振荡周期相对显著,且大致都在1990s中期至2000s中期发生突变。中国冰雹事件多发区域比较稳定,且在分布上西部地区较多,东部地区较少;地表复杂地区较多,地表单一地区较少;高原和山地较多,平原较少;迎风坡较多,背风坡较少。2000s和2010s为全国冰雹日数偏多的年代,而1960s和1990s则偏少。1961—2016年全国年均冰雹日数呈增加趋势的地区分布较少,而呈减少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南部及东北部、四川西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及其交界的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和吉林东部地区。全国年均冰雹日数波动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波动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重庆、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及其交界的甘肃地区、新疆南部及其交界西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日数 区域分异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MK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56
13
作者 孔锋 史培军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方佳毅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阈值界定、诊断方法、时空格局变化和其影响因素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对极端降水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阈值界定和诊断统计方法的特点,并从全球-大洲-区域三个尺度对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的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方面,重点总结了目前在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提出从全球变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机制定量分析、多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成因对比、城市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及利用高精度气候模式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影响要素 时空格局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陆地暴雨时空格局变化的自然和人文影响因素研究(1981—2010年)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孔锋 史培军 +3 位作者 吕丽莉 方建 张黎黎 王卓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厘清了自然和人文因素对1981—2010年全球陆地暴雨变化的贡献大小.在时间上,首先从33个自然因子和11个人文因子中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对全球陆地年际暴雨雨量和雨日有影响的ENSO、AO 2个自然因子和AOD、CO22个人文因子....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厘清了自然和人文因素对1981—2010年全球陆地暴雨变化的贡献大小.在时间上,首先从33个自然因子和11个人文因子中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对全球陆地年际暴雨雨量和雨日有影响的ENSO、AO 2个自然因子和AOD、CO22个人文因子.其次采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筛选的4个因子能够有效解释1981—2010年全球陆地年际暴雨雨量和雨日的动态变化.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差解释率发现自然和人文因子对全球陆地年际暴雨雨量和雨日的总方差解释率达52.2%和51.3%;自然因子对全球陆地年际暴雨雨量和雨日的方差解释率为32.2%和31.4%,占总方差解释率的61.7%和61.2%;人文因子则仅占总方差解释率的38.3%和38.8%.水汽因素的诊断表明,全球水汽因子不是影响全球陆地暴雨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在空间相关上,自然因子与全球陆地暴雨的空间相关性高于人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人类活动 自然因子 方差解释率 归因分析 全球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孔锋 方建 +3 位作者 吕丽莉 王铸 孟永昌 杨旭 《热带地理》 2017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采用1961―2015年中国535个降水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变化趋势和变异系数的方法,从降雨雨量和雨日特征2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水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 采用1961―2015年中国535个降水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变化趋势和变异系数的方法,从降雨雨量和雨日特征2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水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小雨和中雨在东北、新疆北部、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以增加趋势为主,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则以减少趋势为主。大雨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以增加趋势为主,而西南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暴雨、大暴雨和总暴雨在东部和南部广大区域呈增加趋势,华北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特大暴雨仅在四川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有增加趋势。2)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征。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总降雨均在西北波动最大。特大暴雨波动最大的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综上所述,中国的降雨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提出适应、设防和减轻降水不利影响的应对方案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级 波动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中国综合防灾减灾的主要进展及其挑战和战略对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王一飞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1,共10页
系统总结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主要特点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特征,全面梳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综合防灾减灾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五大战略对策。一方面,未来100年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 系统总结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主要特点和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特征,全面梳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趋势,分析综合防灾减灾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五大战略对策。一方面,未来100年中国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增大,荒漠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趋势将进一步加重,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各类巨灾和由此触发的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并发性、群发性、异常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同时是世界上进口石油资源的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各类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全面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灾害和巨灾的应急能力;推动建立区域综合防灾减灾范式,系统实施绿色经济战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 区域发展 综合风险防范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工程对中国极端降雨强度的影响(2010-2099)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孔锋 孙劭 +3 位作者 史纬恒 吕丽莉 辛源 方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针对气候工程方法中争论最多的太阳辐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基于BNU-ESM模式的气候工程(G4实验)和非气候工程(RCP4.5)两种情景,以2010-2099年日值降雨量数据的95%和99%分位数值作为强降雨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阈值。对超阈值... 针对气候工程方法中争论最多的太阳辐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基于BNU-ESM模式的气候工程(G4实验)和非气候工程(RCP4.5)两种情景,以2010-2099年日值降雨量数据的95%和99%分位数值作为强降雨和极端降雨事件的阈值。对超阈值取样(POT)的数据采用韦伯分布(Weibull)进行拟合,诊断10、20、50和100年一遇的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结果表明:在两种情景下,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的强度随年遇型的增加而增强,并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空间分异特征。气候工程整体上有助于中国地区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的增多,同时具有空间异质性,即表现出抑制部分地区的强降雨和极端强降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工程 极端降雨 重现期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的1951-2010年暴雨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4 位作者 方建 方佳毅 王一飞 刘凡 应卓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9-196,203,共9页
采用659个气象观测站日值降水数据计算了中国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然后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对中国暴雨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降水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绝大多数的暴雨呈现相应的年际和... 采用659个气象观测站日值降水数据计算了中国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然后基于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对中国暴雨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降水呈增加和减少的区域,绝大多数的暴雨呈现相应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增加和减少趋势。但也有在降水趋势减少的I1东北—华北暖干趋势带的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气温波动增强、降水量波动减弱区和Ⅲ3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云贵高原—南岭西部山地丘陵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两个二级气候变化分区,暴雨呈现增加趋势;反之在降水趋势增加的Ⅳ1藏东南—西南湿暖趋势带的藏东南山地—高原降水量波动增强、气温波动增强区,暴雨呈现减少趋势。进一步对暴雨分为短历时的对流型暴雨和长历时的过程型暴雨也有类似的结论。说明现有的一级和二级气候变化区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暴雨的变化,但仍需要深入采用以极端降水为指标的三级区划对暴雨变化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区划 年际和年代际 暴雨 时空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0年中国小时暴雨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城镇化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方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采用1991~2010年小时降水数据对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1~2010年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 采用1991~2010年小时降水数据对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1~2010年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部地区,该界线以西则是低值地区,其中小时暴雨变化最为显著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中国白昼和夜晚的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在空间分布上也有类似的规律。在日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呈现出双峰现象,最高值均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下同),而最低值出现在12:00。同时选择表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夜晚灯光指数、黑炭气溶胶、低能见度日数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4个因子,分别与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做空间相关分析。在全国平均水平上,4个空间相关系数均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一级分区上,空间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最为明显的是II分区和III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暴雨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日变化 时空格局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气污染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2001-2015) 被引量:23
20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1 位作者 方建 徐宏辉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也迅速增多,尤其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能够为解决人们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提供依据。该文采用中...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也迅速增多,尤其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能够为解决人们关心的空气质量问题提供依据。该文采用中国2001-2015年11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API日值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季节的API日值时空分布格局和相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中国大部分地区多年API日值平均状况的四季大小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2)在空间上,中国北方地区多年API日值平均状况高于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高于西部内陆地区;(3)从变化趋势上看,API日值平均状况上升趋势比较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以京津唐为主的北方地区。其他区域API日值平均状况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交错出现,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 时空分布 区域分异 污染排放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