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飞机观测不同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混合态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德龙
周嵬
+3 位作者
盛久江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5-1412,共8页
利用机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黑碳(BC,black carbon)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10次的飞机探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霾和非霾条件下BC气溶胶的浓度都是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而且浓度变化在1500 m高度存在明显...
利用机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黑碳(BC,black carbon)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10次的飞机探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霾和非霾条件下BC气溶胶的浓度都是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而且浓度变化在1500 m高度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在1500 m以下,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大,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4.3倍,在1500 m以上,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小,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2.5倍。BC气溶胶粒子谱都呈单峰分布,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要集中在0.16µm在非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0.18µm在近地面,霾条件下的平均内混比远远高于非霾条件下,越往高空两种条件下的BC气溶胶的平均内混比越接近。通过CAMx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BC气溶胶,发现霾污染天气下模拟的结果差异较大,在非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大部分模式中,很少考虑黑碳的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垂直分布
混合态
粒径
飞机探测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黑碳气溶胶的飞机观测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德龙
肖伟
+10 位作者
杨燕
盛久江
周嵬
卢俐
刘江乐
张晓玲
沈玲玲
宋京京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39-5547,共9页
利用空中国王飞机平台搭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2016年12月冬季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阐述了污染发生、发展和消散过程中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混合状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是以PM_(2.5)污...
利用空中国王飞机平台搭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2016年12月冬季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阐述了污染发生、发展和消散过程中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混合状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是以PM_(2.5)污染为主的霾污染过程,最大值为432μg/m^(3).NO_(2)、SO_(2)和CO等气态污染物浓度经过3次污染积累阶段,为PM_(2.5)最终爆发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静稳的大气条件为PM_(2.5)爆发增长提供了动力条件.污染发展过程中BC气溶胶先在地面累积增加,然后向高空传输;清除过程则是高空先被移除,低层缓慢降低.污染发展过程中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在边界层(PBL)浓度变化为先升高后减小,平均浓度为3.45μg/m^(3),质量中值直径(MMD)范围在190~220nm.随着污染过程的发展,气溶胶迅速老化,PBL内的BC老化比例在一天内可从27%增加到了51%,老化过程使得PM_(2.5)质量浓度爆发增长.污染过程中BC在边界层的垂直演变导致大气加热率发生变化,有利于逆温的维持和发展,加剧了污染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观测
黑碳气溶胶
垂直分布
加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飞机观测不同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混合态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德龙
周嵬
盛久江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机构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云
降水
物理研究和
云
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
实验
室
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实验基地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5-141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5108)资助.
文摘
利用机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黑碳(BC,black carbon)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10次的飞机探测研究。结果显示,在霾和非霾条件下BC气溶胶的浓度都是随着高度升高而减小,而且浓度变化在1500 m高度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在1500 m以下,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大,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4.3倍,在1500 m以上,BC气溶胶浓度变化梯度均较小,霾条件下的BC气溶胶浓度约为非霾条件下的2.5倍。BC气溶胶粒子谱都呈单峰分布,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要集中在0.16µm在非霾条件下峰值粒径主要集中在0.18µm在近地面,霾条件下的平均内混比远远高于非霾条件下,越往高空两种条件下的BC气溶胶的平均内混比越接近。通过CAMx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的BC气溶胶,发现霾污染天气下模拟的结果差异较大,在非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霾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大部分模式中,很少考虑黑碳的老化状态。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垂直分布
混合态
粒径
飞机探测
北京地区
Keywords
black carbon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mixed state
particle size
aircraft measurement
Beijing Area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黑碳气溶胶的飞机观测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德龙
肖伟
杨燕
盛久江
周嵬
卢俐
刘江乐
张晓玲
沈玲玲
宋京京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机构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云
降水
物理研究和
云
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
实验
室
中国气象局华北云降水野外科学实验基地
北京市
气象
信息中心
[
北京市
气象
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39-554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FYA0602001)。
文摘
利用空中国王飞机平台搭载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针对北京2016年12月冬季一次污染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阐述了污染发生、发展和消散过程中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和混合状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是以PM_(2.5)污染为主的霾污染过程,最大值为432μg/m^(3).NO_(2)、SO_(2)和CO等气态污染物浓度经过3次污染积累阶段,为PM_(2.5)最终爆发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静稳的大气条件为PM_(2.5)爆发增长提供了动力条件.污染发展过程中BC气溶胶先在地面累积增加,然后向高空传输;清除过程则是高空先被移除,低层缓慢降低.污染发展过程中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在边界层(PBL)浓度变化为先升高后减小,平均浓度为3.45μg/m^(3),质量中值直径(MMD)范围在190~220nm.随着污染过程的发展,气溶胶迅速老化,PBL内的BC老化比例在一天内可从27%增加到了51%,老化过程使得PM_(2.5)质量浓度爆发增长.污染过程中BC在边界层的垂直演变导致大气加热率发生变化,有利于逆温的维持和发展,加剧了污染物过程.
关键词
飞机观测
黑碳气溶胶
垂直分布
加热率
Keywords
aircraft measurement
black carbon aerosol
vertical distribution
heating rate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飞机观测不同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黑碳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其混合态特性
赵德龙
周嵬
盛久江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黑碳气溶胶的飞机观测
赵德龙
肖伟
杨燕
盛久江
周嵬
卢俐
刘江乐
张晓玲
沈玲玲
宋京京
黄梦宇
何晖
丁德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