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小麦主产省不同类型冬小麦品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胡莉婷 姬兴杰 +2 位作者 胡学旭 左璇 李凤秀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7-869,共13页
了解冬小麦品质在不同类型间和不同区域间的变化规律,可为小麦的优质种植和区划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依据。选取2006-2015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5个冬小麦主产省份内各县市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资料,运... 了解冬小麦品质在不同类型间和不同区域间的变化规律,可为小麦的优质种植和区划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依据。选取2006-2015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5个冬小麦主产省份内各县市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探讨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均在河南、河北或山东较高,而中筋和弱筋小麦的上述品质指标在安徽或江苏较高。4种类型小麦的大多数品质指标与经度、纬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纬度增加,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评分均显著增大,中筋和弱筋小麦的沉淀值、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显著降低;随经度增加,强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延伸性和评分均显著降低,而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部分品质指标值(沉淀值、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显著增加。总的来说,河北、河南和山东适宜发展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安徽和江苏适宜发展中筋或弱筋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 空间分布 经度 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情监测中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艳姣 闫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9-547,共9页
热惯量模型在植被盖度较高地区应用存在局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了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扩展,得出以下结论:(1)热惯量ATI与近地表土壤水分RSM10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4和5月RSM10~ATI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7、0.265和0.2... 热惯量模型在植被盖度较高地区应用存在局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了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扩展,得出以下结论:(1)热惯量ATI与近地表土壤水分RSM10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4和5月RSM10~ATI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7、0.265和0.249,RSM10估算值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20.89%、28.91%和31.54%。(2)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可用扩展热惯量ETI表示,5月0<ETI≤0.015地区面积为112 140.05 km2,主要分布在北部、南部和东南部;0.015<ETI≤0.030地区面积为58 513.31 km2,主要分布在中部;ETI>0.030地区面积为14 460.54 km2,主要分布在东北部。(3)5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中,RSM10~ATI方程的决定系数(R2=0.359)显著高于RSM10~ATI方程(R2=0.249),ETI估算RSM10的MRE(25.47%)低于ATI估算RSM10的MRE(3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植被覆盖 热惯量 旱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主产省不同筋型冬小麦品质形成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姬兴杰 胡莉婷 胡学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为明确冬小麦品质形成的气候条件,本研究利用2006-2015年中国5个小麦主产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冬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数据及其抽穗至成熟期的气候资料,统计并分析了5个省内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的气候资源特征、4种筋型(强筋... 为明确冬小麦品质形成的气候条件,本研究利用2006-2015年中国5个小麦主产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冬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数据及其抽穗至成熟期的气候资料,统计并分析了5个省内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的气候资源特征、4种筋型(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冬小麦的品质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筋型冬小麦同一品质指标的主导气候因子不同,同种筋型冬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主导气候因子也不同。整体上看,冬小麦品质形成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温热和水湿因素。强筋冬小麦品质主要受抽穗至成熟期内≥32℃的高温日数和降水量影响,温热条件越好,强筋冬小麦品质越优;中强筋冬小麦品质主要受抽穗至成熟期内降水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影响,且两者的贡献均为负(延伸性除外);中筋冬小麦品质主要受抽穗至成熟期内最高温度和降水日数影响,最高温度越高,品质越差;对于弱筋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内日最高气温≥32℃的持续天数越多或空气湿度越大,其品质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冬小麦 气象条件 小麦主产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方文松 朱自玺 +2 位作者 刘荣花 马志红 师丽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夏玉米 小气候特征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云系特征与概念模型 被引量:42
5
作者 苏爱芳 孙景兰 +2 位作者 谷秀杰 吕晓娜 陈渭民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利用2005-2010年FY-2C/E和MODIS卫星资料、A0报文、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修订了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标准,统计分析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典型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河南省... 利用2005-2010年FY-2C/E和MODIS卫星资料、A0报文、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修订了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标准,统计分析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典型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包括新生对流云团、β中尺度对流系统、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性暴雨易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期,多发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低中心附近及后侧梯度大值区,云系上云光学厚度高值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潜势区。低槽(涡)切变型和低槽型过程中干冷气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起触发作用;高压后部型与午后边界层辐射增温关系密切,能量锋、边界层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系统;切变型过程中干线的作用较重要。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多发展于山区附近,移动路径有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型,高层云导风可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提供预报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云顶亮温 云光学厚度 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及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46
6
作者 常军 王永光 +1 位作者 赵宇 李凤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54,共12页
利用1961-2010年黄河流域143个测站降水量和雨日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年、季降水和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空间分布特征均呈北少南多。(2)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变化趋势相一致,二者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 利用1961-2010年黄河流域143个测站降水量和雨日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年、季降水和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空间分布特征均呈北少南多。(2)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变化趋势相一致,二者均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负趋势的测站数达81.8%,年雨日负趋势达88.8%,即年雨日较年降水的减少趋势更显著。(3)在季节变化方面,除冬季外,春、夏和秋季的降水量和雨日都是负趋势,特别是秋季减少最显著。四季降水量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负趋势站数从多到少依次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雨日则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4)流域年降水和年雨日一致突变点为1985-1986年,其降水量及雨日减少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1986年以前黄河流域降水和雨日偏多是由于季风较强,使水汽得到有效输送和河套西北部的风向辐合造成的,而突变后降水和雨日减少与季风偏弱、缺乏有效的水汽输送和蒙古至河套的反气旋环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雨日 黄河流域 倾向率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季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郑有飞 田宏伟 +2 位作者 陈怀亮 刘忠阳 邓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90-1594,共5页
基于2007年夏季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结合粮食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河南省秸秆焚烧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河南省秸秆焚烧共排放:PM2.5 30 433.9 t、SO2 1 586.2 t、NOx 12.2 t、NH3 76.1 t、CH4 39.6 t... 基于2007年夏季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结合粮食产量、谷草比、排放因子等,估算了河南省秸秆焚烧各污染物的排放量。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河南省秸秆焚烧共排放:PM2.5 30 433.9 t、SO2 1 586.2 t、NOx 12.2 t、NH3 76.1 t、CH4 39.6 t、VOC 82.2 t、CO477.8 t、CO2 2 799.9 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空间分布受小麦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中东部多于西部,其中周口、驻马店和南阳排放量最多;夏季秸秆焚烧较为集中,PM2.5的排放多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且与郑州市PM2.5日均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收 秸秆露天焚烧 排放清单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距平的黄淮平原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树岩 刘荣花 马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以降水和产量资料为基础,研究确定了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首先对历史产量序列进行处理,利用三次多项式拟合趋势产量,分离相对气象产量;分析不同生育阶段降水距平和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出苗~抽雄期降水距平与相对气象... 以降水和产量资料为基础,研究确定了夏玉米干旱评估指标。首先对历史产量序列进行处理,利用三次多项式拟合趋势产量,分离相对气象产量;分析不同生育阶段降水距平和相对气象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出苗~抽雄期降水距平与相对气象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农业干旱划分标准,确定了夏玉米生长季不同等级的农业气象干旱指标,即降水负距平〈20%、20%~50%、50%~80%、〉80%时,分别出现轻旱、中旱、重旱和严重干旱,产量分别减少〈10%、10%~20%、20%~3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趋势产量 气象产量 干旱指标 黄淮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怀亮 徐祥德 +1 位作者 杜子璇 邹春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基于1982—2003年GIMMS NDVI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综合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整体气候变暖趋势比较明显,干旱化尚不显著,年平均植被NDVI... 基于1982—2003年GIMMS NDVI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综合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整体气候变暖趋势比较明显,干旱化尚不显著,年平均植被NDVI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在年尺度上,温度是敏感性最强的气候因子,全年温度、降水、相对湿度对植被NDVI动态变化具有正效应,而蒸发量具有负效应;在季尺度上,温度、降水的敏感性最强。自然植被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温度;农业植被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降水。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植被主要生长季平均NDVI与温度距平场空间结构一致,与蒸发量距平场反位相对应,与降水量距平场呈北、南部正负相反分布,与相对湿度距平场呈南、北向正负相反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变化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响应特征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李军玲 刘忠阳 邹春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出河南省洪灾风险综合区划图,既有赋予权重后的准确性又有GIS区划图的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所得到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信阳、驻马店、周口大部分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和社会易损性影响度较大,发生洪涝的风险最大,焦作、郑州、开封和安阳、濮阳的部分地区,由于处于黄河流域发生洪涝的可能也较大,其他地区发生洪涝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GIS技术 风险区划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08年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军玲 陈怀亮 +3 位作者 邹春辉 刘忠阳 郭其乐 郭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4-1429,共6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和土地分类等数据,根据河南省实际植被覆盖和自然地理情况,应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1994—2008年间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和土地分类等数据,根据河南省实际植被覆盖和自然地理情况,应用改进的CASA模型估算了1994—2008年间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均温度的相关性好于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降水量和年均太阳辐射之间的相关性,温度是限制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因子;15年来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河南省主要植被类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灌丛、耕地、草地、其它植被,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极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GIS RS 最大光利用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军玲 邹春辉 +2 位作者 刘忠阳 郭其乐 郭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39-1844,共6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同时考虑河南省自身实际地理和植被覆盖情况,在对最大光利用率和水分胁迫系数的获取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利用CASA模型对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同时考虑河南省自身实际地理和植被覆盖情况,在对最大光利用率和水分胁迫系数的获取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利用CASA模型对河南省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08年河南省NPP生产量为34.87 Mt C,NPP空间分布和植被类型有密切关系,森林植被最大,然后依次是灌丛、草地、农田等。12、1和2月NPP最小,植物基本停止生长,植被的NPP只占全年的1.38%;5、7和8月的NPP最大,占全年总量的56.84%。与Miami、Mont-real、Chinkugo模型相比,本研究结果和Miami模型结果最为接近,植被类型NPP均值排序和Chinkugo模型相似;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模拟值接近于实测值,说明模型适用于河南省NPP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GIS RS 最大光利用率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下普陀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其排序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军玲 张金屯 +1 位作者 邹春辉 刘忠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181,共8页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干扰日益严重。其中,以植物所受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产生的效应也比较明显。旅游开发下研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其排序,在理论上,可以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动态、分类及其分布格局...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干扰日益严重。其中,以植物所受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产生的效应也比较明显。旅游开发下研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其排序,在理论上,可以深入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生态、动态、分类及其分布格局等规律,在实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植物群落 地理因子 旅游影响系数 普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的适宜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来刚 邹春辉 +2 位作者 刘婷 程永政 胡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6-1011,共6页
为了解不同监测指标在河南省各个监测地域分区中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长势监测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MODIS为主要数据源,在长势监测地域分区的基础上,从小麦实时监测和生长过程监测两个角度出发,对NDVI、LAI、NPP、NDWI和TCI等监测指标与长势... 为了解不同监测指标在河南省各个监测地域分区中对小麦不同生育期长势监测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MODIS为主要数据源,在长势监测地域分区的基础上,从小麦实时监测和生长过程监测两个角度出发,对NDVI、LAI、NPP、NDWI和TCI等监测指标与长势等级和单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长势监测地域分区中,NDVI、LAI和NPP都与长势等级呈负相关,与单产呈正相关,一般在抽穗期和开花期相关性最高。NDWI在各个监测分区都表现不稳定,且在不同生育期与长势等级和单产的相关性也较低。TCI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豫南地区与长势等级呈正相关,与单产呈负相关,相关性在起身期和拔节期相对较高。说明,不同长势监测分区需要用不同监测指标进行长势监测,在同一长势监测分区不同生育期遥感监测的适宜指标也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河南省 长势指标 遥感监测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评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成林 刘荣花 马志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比较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开展节水灌溉和干旱影响评估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0两个年度冬小麦田间水分控制试验,利用盈亏指标和水分影响率分析了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 比较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开展节水灌溉和干旱影响评估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0两个年度冬小麦田间水分控制试验,利用盈亏指标和水分影响率分析了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灌水对作物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影响最明显的时期并不完全一致;分蘖-越冬期灌水对成穗数的贡献率最大,为0.14%/mm,而拔节抽穗期缺水导致的成穗数亏损率最高,达0.32%/mm,返青-拔节期、抽穗~灌浆期缺水和灌水分别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拔节~抽穗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率达-0.33%/mm,而灌水对产量影响率最高的时期为返青~拔节期,为0.3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水分 盈亏指标 影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no3区海温的变化对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常军 王永光 赵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33-1138,共6页
利用1961—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45站降水资料,定义了4月和上年10月的Nino3区海温差(△I_(SST3)指数,分析△I_(SST3)指数与夏季海温的关系以及大气环流和夏季黄河流域降水与△I_(SST3)指数的相关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 利用1961—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黄河流域45站降水资料,定义了4月和上年10月的Nino3区海温差(△I_(SST3)指数,分析△I_(SST3)指数与夏季海温的关系以及大气环流和夏季黄河流域降水与△I_(SST3)指数的相关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I_(SST3)升高(降低)时,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易偏暖(冷),而我国南海到菲律宾半岛海区易偏冷(暖)。(2)500 hPa高度场上,△I_(SST3)与100°E^80°W范围的热带和副热带地区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I_(SST3)正负异常差值场显示,△I_(SST3)升高(降低)时,夏季热带和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500 hPa高度偏低(高),赤道北侧850 hPa西风(东风)距平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强),我国东部沿海大陆盛行偏北(南)气流,暖湿气流不活跃(活跃),季风偏弱(强),而中高纬度上,蒙古北部气旋(反气旋)发展,致使河套地区处在反气旋性(气旋性)环流中。(3)△I_(SST3)指数与黄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当△I_(SST3)正异常时,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易偏少;△I_(SST3)负异常时,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易偏多,且负异常对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o3区 海温升降变化指数 大气环流 夏季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CO_2通量、热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记永 胡继超 +2 位作者 刘荣花 马青荣 杨光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 为了评价麦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热通量变化特征以及CO2的收支状况,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10月-2010年6月冬小麦生育期内涡度观测数据,分析了麦田CO2通量、热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单峰特征,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其中,净辐射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较为一致,均为苗期<中期<后期;潜热通量受到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季节变化特征为苗期<后期<中期;CO2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到LAI、热通量和下垫面特征的共同影响,形成1个CO2吸收高峰的U型曲线,季节变化特征为前期<后期<中期。冬小麦农田CO2、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麦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CO2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涡度相关系统 冬小麦 CO2通量 热通量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灌溉小麦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15
18
作者 成林 刘荣花 王信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77,共7页
灌溉是河南省冬小麦最重要的种植管理模式。在DSSAT-CERES小麦模型参数调试和区域适用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量化分析了2021—2050年河南省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若不采取... 灌溉是河南省冬小麦最重要的种植管理模式。在DSSAT-CERES小麦模型参数调试和区域适用性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气候情景资料,量化分析了2021—2050年河南省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若不采取其他措施,未来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平均减少5%左右,A2情景减产率略高于B2;随着产量降低,产量波动区间略有缩小,但25%~75%的稳产区间也相应缩小,且B2情景下更容易出现极端低产的年份;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相应降低。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如延迟播种期、减小种植密度等有利于提高产量或缓解减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灌溉 气候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草本植物优势种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军玲 张金屯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123,共5页
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2列联表、2χ检验方法对群落草本植物优势种进行总体相关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刻画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对太行山中段... 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2列联表、2χ检验方法对群落草本植物优势种进行总体相关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检验,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刻画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对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草本层中重要值较高的32个优势种群、496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中段草本植物优势种整体上多呈现正关联,群落处于较稳定的演替阶段。其中2χ检验结果有75个种对呈极显著正关联,74个种对呈显著正关联,只有20个种对为不显著的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有43个种对呈极显著相关,79个种对呈显著相关,只有6对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χ2检验呈显著、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多于秩相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关联 种间相关 草本植物 2χ检验 秩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旱情监测的差异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闫峰 王艳姣 吴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7-993,共7页
采用2011年5月28日MODIS多时间尺度数据产品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SM数据,对河北省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旱情遥感监测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的TVDI与土壤表层RSM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 d尺度Ts和1 d、8 d... 采用2011年5月28日MODIS多时间尺度数据产品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SM数据,对河北省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旱情遥感监测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的TVDI与土壤表层RSM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 d尺度Ts和1 d、8 d尺度EVI构建的RSM-TVDI决定系数较高,8 d尺度的Ts和8d、16 d尺度EVI的RSM-TVDI决定系数较低。2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的旱情监测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其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旱情监测应用中Ts-EVI特征空间构建应首选1 d时间尺度的Ts和EVI,其次是1 d尺度的Ts和8 d尺度的EVI,再次为8 d尺度的Ts和8 d尺度的E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植被指数 多时间尺度 旱情监测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