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气候变化背景下麦田沟金针虫爆发性发生为害
被引量:7
- 1
-
-
作者
任三学
赵花荣
齐月
田晓丽
杨超
胡丽丽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
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气象局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AMF202007)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1805)
+1 种基金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7JR5RA344)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人才专项)。
-
文摘
近年华北地区大面积推行保护性耕作措施和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熟连续轮作种植,为沟金针虫创造了有利的取食和栖息环境。地处华北北部的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8—2019年秋季、冬季、春季气温出现了冷暖交替,尤其最低气温显著偏高,诱发麦田沟金针虫爆发性发生为害。据春季麦田挖土调查,虫口密度最高达144头·m^(-2),虫口重量最重达18.764 g·m^(-2)。58个调查点达防治指标5头·m^(-2)占98.27%。拔节-收获期调查虫口密度孕穗期最高,拔节期次之,收获期最低。冬小麦与夏玉米禾本科作物连作种植田间虫口密度达35.3~40.4头·m^(-2),显著高于前茬大豆、玉米、冬小麦休闲地,且花生地、春玉米地比大豆地虫口密度高5倍多,虫口重量高10倍以上。成熟期虫害麦田测产,籽粒减产36.8%;虫口密度增加10头·m^(-2),籽粒减产率增加4.824%;虫口重量增加1 g·m^(-2),籽粒减产率增加3.871%;植株虫害率增加10%,籽粒减产率增加11.587%。
-
关键词
沟金针虫
虫口密度
虫口重量
为害原因
-
Keywords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insect density
insect weight
cause of damage
-
分类号
S433.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16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沟金针虫垂直活动特征
- 2
-
-
作者
赵花荣
任三学
齐月
张玲
田晓丽
杨超
胡丽丽
-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气象信息与装备保障中心
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
-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9,共13页
-
基金
河南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开放研究基金项目(AMF202007)
甘肃省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IAM2023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402)。
-
文摘
基于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2020年、2021—2022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沟金针虫在土壤中分层调查数据,引入虫口重量指标,结合虫口密度指标,揭示沟金针虫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害-休眠动态变化,讨论沟金针虫在土壤中垂直活动特征、气象条件与其相关性以及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沟金针虫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存在3个为害期和3个休眠期,且交替出现。3个为害期出现在冬小麦返青-拔节期、夏玉米幼苗期、冬小麦秋苗期,3个休眠期出现在冬小麦越冬期、冬小麦成熟-收获期、夏玉米灌浆-成熟期,3个为害期中以冬小麦返青-拔节期最为严重。冬季偏暖及春季回暖早,沟金针虫表现出晚下早上特征,使得沟金针虫冬季休眠期缩短而为害活动期延长;土壤温度、湿度以及食源关系共同影响沟金针虫为害、休眠以及取食活动,其为害适宜土壤重量含水率约为15%~18%,适宜土壤温度为14~18℃。分析沟金针虫为害与冬小麦减产率可知,虫口密度每增加10 m^(-2)或虫口重量每增加1.0 g·m^(-2),可导致减产率增加5.1%。
-
关键词
沟金针虫
垂直活动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田
-
Keywords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vertical activity
winter wheat
summer maize
rotation field
-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