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年以来中国区域性气候与极端事件变化格局
1
作者 王倩 翟盘茂 张强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89,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气候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入了解和认识区域气候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于气候变化应对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回顾并梳理了中外相关的前沿科学...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气候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入了解和认识区域气候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于气候变化应对和灾害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回顾并梳理了中外相关的前沿科学进展,对比了东部和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响应的共性和差异。研究表明,1961年以来,中国的气温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降水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暖湿化”,以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为主,西南部分地区表现出“暖干化”特征。东部地区降水主要呈“南涝北旱”的格局,2010年之后,伴随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增多,这种格局逐渐改变。伴随着气候变化,极端高温、强降水和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大。以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是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温度升高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共同驱动了区域降水的变化。此外,还展望了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驱动机制 归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南方干旱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晓云 王劲松 +4 位作者 李耀辉 杨金虎 岳平 田庆明 杨庆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0-1091,共12页
为了准确认识和分析与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相关的干旱特征变量,利用中国南方96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Clayton、Frank、Galambos、Gumbel以及Plackett Copula函数,建立了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干旱历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干... 为了准确认识和分析与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相关的干旱特征变量,利用中国南方96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基于Clayton、Frank、Galambos、Gumbel以及Plackett Copula函数,建立了服从威布尔分布的干旱历时、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干旱严重程度两个相关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择优使用Frank Copula函数计算了中国南方干旱条件概率与条件重现期,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干旱事件第1、第2联合重现期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历时)的条件概率分布随着干旱历时(干旱严重程度)阈值的增大而减小;干旱严重程度(干旱历时)的条件重现期与干旱历时(干旱严重程度)阈值成正比。当干旱历时阈值为6个月、干旱严重程度阈值为6时,中国南方整体存在较大的干旱风险,研究区整体第1"且"(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程度均超过给定阈值)联合重现期平均为4.8 a,第1"或"(干旱历时和干旱严重程度有一个超过给定阈值)联合重现期平均为2.6 a,第2"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3.5 a。当干旱历时阈值为9个月、干旱严重程度阈值为13.5时,研究区整体第1"且"联合重现期平均为12.6 a,第1"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4.7 a,第2"或"联合重现期平均为7.7 a。中国南方的干旱高风险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贵州东北部、广西北部、广东西部以及云南大部分地区;低风险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西北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汇区以及广东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干旱 COPULA函数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玛曲草原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兰芳 李宗义 王劲松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14-21,共8页
采用甘肃省玛曲县1967年至2005年的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等气候资料和1997~2005年卫星数据资料(NOAA14-AVHRR和EOS—MODISD),分析了玛曲草原38年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近10年来的草地植被月及年与相同时相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采用甘肃省玛曲县1967年至2005年的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等气候资料和1997~2005年卫星数据资料(NOAA14-AVHRR和EOS—MODISD),分析了玛曲草原38年来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近10年来的草地植被月及年与相同时相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曲在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的气候条件下,大风沙尘天气却显著减少;秋季降水出现明显转型信号,从90年代中期转入连续增加;近10年中,草原植被1997~2001年逐年显著减少(除个别年份随年降水波动外),2000年最差,草原沙漠化占总面积的5%,退化面积高达45%;2001~2005年间牧草植被缓慢恢复,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的变幅总体小于减少的变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 草原 气候变化趋势 遥感数据 生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东苹果春季生长对终霜冻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位泰 张天峰 +3 位作者 蒲金涌 焦美龄 车向军 黄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7-230,共4页
使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苹果观测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终霜冻和苹果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春季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 d·10a-1,终霜日地面... 使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苹果观测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终霜冻和苹果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春季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 d·10a-1,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1984年以来苹果开花盛期以5.9 d·10a-1的速率极显著提前,1998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8—2012年平均开花盛期比1984—1997年提前10 d。气候持续变暖,苹果开花盛期提前的速率明显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苹果花蕾出现至开花盛期遭受春季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终霜冻 苹果生长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继帮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65-68,共4页
为充分利用陇东地区日照资源发展当地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源及建设宜居城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代表性的西峰区、崆峒区及环县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日照时数的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 为充分利用陇东地区日照资源发展当地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源及建设宜居城镇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代表性的西峰区、崆峒区及环县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日照时数的突变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陇东地区日照时数变化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崆峒区>西峰区>环县,崆峒区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但各地的日照时数减少速率均小于全国平均值。各地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各具特点,近10年年日照时数均偏少,夏季、秋季、冬季亦偏少。各地的日照时数突变期不尽相同,崆峒区发生了2次明显的突变,突变时间最早,西峰区突变时间最迟。总体来看,陇东地区日照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能、发展特色农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结合作物生长的光特性,适当引种,合理布局,充分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业,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影响分析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区春季积雪对河西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江勇 王劲松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利用祁连山区14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春季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最大平均积雪深度和河西6地春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时间变化规律和积雪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的三阶曲线总体呈... 利用祁连山区14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春季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最大平均积雪深度和河西6地春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了时间变化规律和积雪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的三阶曲线总体呈"高—低—高—低"的趋势,60、80年代增加,70、90年代减小。河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趋势最明显的是抽穗期,其次是拔节期和成熟期。极端最大、极端最大平均和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河西春小麦多数生育期为正相关。极端最大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播种期,其次是3叶期;与张掖春小麦生育期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极端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武威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和成熟期。最大平均积雪深度与敦煌春小麦播种期和3叶期为正相关;与张掖春小麦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期,其次是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与武威春小麦相关较显著的是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积雪深度 河西春小麦 时间变化 生育期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温条件下草莓果实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艳艳 赵玮 +2 位作者 石茗化 周鹏 尹立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90-94,共5页
利用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生长期内的气温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草莓果实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昼夜温差、日... 利用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生长期内的气温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草莓果实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昼夜温差、日平均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相关性。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昼夜温差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草莓果实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重要因素,日平均最低气温是非重要因素。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昼夜温差与草莓果实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负相关;日照时数与果实鲜重及硬度均呈多项式关系。较高的气温和较长的日照时数使草莓横径增长速度加快,较早达到最大值。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草莓果实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其中果形指数的模拟结果最好,NRMSE仅为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 果实特征 气温 日照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