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多种干旱指数在中国北方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初探
被引量:43
- 1
-
-
作者
王素萍
王劲松
张强
李忆平
-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气象局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8-640,共13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重大专项)[GYHY(QX)20150600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5067,41601050)。
-
文摘
利用中国北方(东北、华北、内蒙古、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12个省(区)267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和典型站点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5种干旱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各指数监测结果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干旱监测中,MCI和K指数的监测效果要优于SPI、Pa和SPEI指数。MCI指数对研究区春旱的监测尤具有优越性,K指数对偏东、偏南区域的夏、秋、冬季旱情的监测能力略优于MCI指数,Pa和SPI指数对夏、秋季的旱情监测准确率较高,而SPEI指数对夏旱有较强的监测能力。Pa指数、SPI指数以及SPEI指数监测准确率低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数监测偏轻或漏测的频率较高,而K指数对东北区域的春旱漏测频率也较高,漏测频率高达29%。各类干旱指数的监测能力与各自考虑的干旱影响因子及其时间尺度密切相关,抓住主要因子和主要影响时间尺度是准确监测旱情的关键。
-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
适用性
差异
中国北方
-
Keywords
Drought indices
drought monitoring
applicability
differences
Northern China
-
分类号
P46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东亚夏季风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3
- 2
-
-
作者
郝立生
丁一汇
闵锦忠
-
机构
天津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0-1289,共10页
-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1)
-
文摘
为认识华北夏季降水异常原因及改进气候预测技术,利用华北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等资料,并采用经向风场定义东亚夏季风指数,对东亚夏季风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通常在强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多,在弱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少。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强东亚夏季风年降水偏多(少)的空间分布形势与弱东亚夏季风年降水偏多(少)分布明显不同。(2)无论强东亚夏季风年还是弱东亚夏季风年,华北夏季降水偏多的环流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强夏季风年为西南风水汽输送异常,弱夏季风年为东南风水汽输送异常)和较好的动力上升条件(850 hPa层在华北有辐合环流,500 hPa层中纬度纬向环流突出,华北多低槽过境)。(3)华北夏季降水偏少的环流形势明显不同:在强夏季风年虽然有充足的水汽来源(西南风异常),在弱夏季风年水汽来源不足(偏北风异常),但都缺乏有效的动力上升条件(850 hPa层在华北为辐散环流,500 hPa层中纬度经向环流突出,华北低槽过境偏少)。(4)在强东亚夏季风年,尽管水汽来源充足,但由于动力上升条件不同而造成华北夏季降水量在不同年份有明显差别。如果动力上升条件好,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多,反之,华北夏季降水也会出现异常偏少。(5)在弱东亚夏季风年,西南风水汽来源大量减少,如果又缺乏其它路径水汽补充,加上动力条件弱,华北夏季降水会异常偏少。弱夏季风年西南风水汽来源大量减少,但只要东南风水汽输送加强,华北仍会有足够的水汽来源,这时,如果有较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华北夏季仍然会出现降水异常偏多的情况,如2011-2013年。预测华北夏季降水不能简单认为东亚夏季风强、华北夏季降水就多,东亚夏季风弱、华北夏季降水就少,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只是说明了水汽条件不同,还应结合动力条件变化才能作好华北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华北
降水异常
环流特征
-
Keywords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North China
Rainfall anomalie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