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 被引量:33
1
作者 姜江 张国平 高金兵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9,共12页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 利用北京市道面自动气象站、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等多种观测数据分析北京地区2007—2015年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并挑选两次典型低能见度事件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空间分布看,北京西北地区能见度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和东南大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北京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日间的最低值多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左右,冬季略向后推迟;最高值多出现在16:00前后,冬季略有提前。整体而言,2007—2015年北京地区发生低能见度事件的概率为62.14%,且发生低能见度的事件集中于1~5 km,霾事件中干霾、湿霾的发生频率分别为86.13%和13.87%。能见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风速和PM_(2.5)浓度。其中,能见度与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PM_(2.5)浓度呈反相关。需要指出的是,当相对湿度增加至80%,能见度受PM_(2.5)浓度的影响程度在下降,而主要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基于所选个例,当北京地区出现湿霾事件时,能见度的恶化程度远高于干霾事件,且PM_(2.5)浓度需比干霾事件时下降得更低才能有效改善能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能见度 地面要素 典型霾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