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疆一次强沙尘暴前后塔中近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祥余 何清 +6 位作者 黄少鹏 李帅 吴新萍 薛福民 田宏强 康国胜 郑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尘暴 气象要素 廓线 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春季晴天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风速廓线特征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祥余 何清 +4 位作者 艾力.买买提明 李帅 李红军 吴新萍 郑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9-396,共8页
利用最新安装的塔中“80m观测塔梯度探测系统”资料,详细分析了塔中春季晴天近地层80m高度内平均温度、湿度和风速廓线日变化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一些结果:(1)温度廓线有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四种。夜间... 利用最新安装的塔中“80m观测塔梯度探测系统”资料,详细分析了塔中春季晴天近地层80m高度内平均温度、湿度和风速廓线日变化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一些结果:(1)温度廓线有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四种。夜间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呈逆温特征;最强逆温出现在凌晨06时,此时,80m高度温差为11.1℃。白天,近地层80m内温度递减率在2.7—5.2℃/100m之间,大气一直处于超绝热不稳定状态。(2)湿度廓线有日夜之分。夜间,30m以下比湿随高度增高急剧变小,30m以上比湿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大气呈逆湿特征。白天,比湿随时间一直逐渐变小。在近地层30—50m之间有一个厚度约20m的逆湿层,全天都存在。(3)风速廓线也有日夜之分。夜间稳定层结,廓线风速值以比对数关系更快的速度向上递增,曲线弯向风速轴。白天不稳定层结,廓线风速值以比对数关系较慢的速度向上递增,曲线弯向高度轴。只有在10m以下高度,日夜间的风廓线近似遵循对数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大气边界层 逆温 逆湿 对数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连成 胡列群 +1 位作者 李帅 侯小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3,352,共5页
利用2002—2013年7—9月份的MOD10A1、2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以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对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坡雪线稀疏,空间梯度变化小... 利用2002—2013年7—9月份的MOD10A1、2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以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对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坡雪线稀疏,空间梯度变化小,北坡的中部雪线密集,空间梯度变化大。从整个研究区分析,雪线高度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159,偏相关系数为-0.212;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668,偏相关系数为-0.676。降水量是影响整个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的主控因素。从小尺度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得出天山北坡中段、天山北坡西段和天山南坡东段的雪线分布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天山南坡西段的雪线分布温度占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北坡 雪线 相关系数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雪线高程提取方法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连成 胡列群 +2 位作者 李帅 郑照军 侯小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6,共9页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最为接近;基于混淆矩阵法,以目视解译得到的HJ-1/CCD积雪面积为"真值",分析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积雪面积的总体精度较高,为98.59%,khat系数为0.90,最大值合成法的总体精度仅为85.29%,khat系数为0.70;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7,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低;最大值合成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54,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结果优于最大值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 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 最大值合成法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