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卫国
刘奇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地形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地形云的发展状况、动力场特征、降水特征以及...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地形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地形云的发展状况、动力场特征、降水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形云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地形的抬升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地形的作用也改变了地面降水特征,使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PS
云微物理
祁连山
地形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I):云微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
被引量:
34
2
作者
刘卫国
刘奇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9,共14页
本文是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模拟的第II部分。文中利用第I部分中祁连山夏季两个地形云降水个例的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地形云及其降水发展期间云微物理过程的特征及变化,并通过与平坦地面条件下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云发展...
本文是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模拟的第II部分。文中利用第I部分中祁连山夏季两个地形云降水个例的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地形云及其降水发展期间云微物理过程的特征及变化,并通过与平坦地面条件下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云发展过程中的地形影响。研究表明,地形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冰相微物理过程明显增强;地形影响下云的主要降水机制也受到影响甚至被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微物理过程
地形云
降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
40
3
作者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
被引量:
37
1
作者
刘卫国
刘奇俊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国家
气象
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共15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2001BA610A-06)"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16)共同资助
文摘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地形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地形云的发展状况、动力场特征、降水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形云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地形的抬升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地形的作用也改变了地面降水特征,使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关键词
ARPS
云微物理
祁连山
地形云
Keywords
ARPS model
Cloud microphysics
Qilian mountains
Orographic cloud
分类号
P426.5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I):云微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
被引量:
34
2
作者
刘卫国
刘奇俊
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
国家
气象
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9,共14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2001BA610-06)"
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16)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是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微物理过程模拟的第II部分。文中利用第I部分中祁连山夏季两个地形云降水个例的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地形云及其降水发展期间云微物理过程的特征及变化,并通过与平坦地面条件下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了云发展过程中的地形影响。研究表明,地形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冰相微物理过程明显增强;地形影响下云的主要降水机制也受到影响甚至被改变。
关键词
祁连山
微物理过程
地形云
降水机制
Keywords
Microphysical process
Orographic cloud
Qilian mountains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426.5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被引量:
40
3
作者
王婉
姚展予
机构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气象局
云雾
物理
重点
开放实验室
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混合云人工增雨技术研究”(2006BAC12B02)
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京津经济区及华北区域气溶胶对云的改变导致的降水变化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关键词
北京市
人工增雨
效果检验
区域历史回归
Keywords
Beijing
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Effectiveness test
Historical regression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
刘卫国
刘奇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I):云微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
刘卫国
刘奇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