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飞 丁松滨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7期246-248,共3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指出了安全评价的定义;然后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简述,接着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空中交通预警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参数表征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 首先简单介绍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行原理,指出了安全评价的定义;然后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简述,接着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空中交通预警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参数表征法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按照指定的方式显示出来,为决策者作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 空中交通管理 安全 预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管制训练分类考核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亚青 唐卫贞 罗晓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55-59,共5页
分析当前我国管制员雷达培训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管制培训的考核方法——检查单式考核,根据管制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行状态,对雷达管制培训实施分类考核。并结合一个进近雷达管制考核表的实例,... 分析当前我国管制员雷达培训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管制培训的考核方法——检查单式考核,根据管制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行状态,对雷达管制培训实施分类考核。并结合一个进近雷达管制考核表的实例,分析其检查单式考核表的设计思想,详细说明其考核表记录和考核结果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管制 考核 考核表 工作检查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卫贞 肖伟 石建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空中交通的飞行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对空中飞行碰撞风险问题研究非常必要,旨在建立进近程序间隔评估模型。通过对影响进近间隔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进近间隔的影响程度。应用假设平移法证明了导航台(VOR/NDB)顶空盲区内飞机... 空中交通的飞行冲突问题日益严重,笔者认为对空中飞行碰撞风险问题研究非常必要,旨在建立进近程序间隔评估模型。通过对影响进近间隔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进近间隔的影响程度。应用假设平移法证明了导航台(VOR/NDB)顶空盲区内飞机报告过台位置偏离顶空盲区中心的距离与该距离下报告的飞机数量服从正态分布。应用概率等数学方法计算求得各因素决定的间隔,由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了模型间隔如何满足各因素确定的间隔。建立了进近间隔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近程序间隔 顶空盲区 正态分布 安全评估 间隔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中交通管制员职业素质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4
作者 唐卫贞 贺琪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119,共5页
提出一种管制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构建管制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数据和隶属度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判断矩阵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数据;按照评价模型的程序对权重数据和隶... 提出一种管制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构建管制员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数据和隶属度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判断矩阵进行处理得到指标权重数据;按照评价模型的程序对权重数据和隶属度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管制员综合素质的评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管制员综合素质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员 能力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长度和速度对双车道交通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潘卫军 杨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5-342,共8页
为研究大型车辆转道及敏感驾驶行为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在SDNS(Sensitive Driving Nash)交通流模型基础上,引入长短车辆转道规则,假定双车道上同时存在长度和最大速度均不同的车辆,建立混合交通流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模拟得到当转道... 为研究大型车辆转道及敏感驾驶行为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在SDNS(Sensitive Driving Nash)交通流模型基础上,引入长短车辆转道规则,假定双车道上同时存在长度和最大速度均不同的车辆,建立混合交通流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模拟得到当转道概率、混合比例、减速概率、车辆长度、速度等参数改变时,混合交通流的速度、流量与密度的基本图.仿真结果表明,系统临界密度、最大平均速度、流量随减速概率增加而减小;当慢速长车占总车辆比例大于50%时,更容易产生阻塞,此时车辆转道成功率小于5%;当系统中长车比例为50%时,流量峰值仅为0.42,比全小车的情况减少了20%;长车是造成转道困难的主要因素,当转道概率均为50%时,系统长车比例从25%增加至75%,转道成功率最大值由6.32%减少至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道规则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施ADS-B监视的地面站部署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7-1231,共5页
基于我国对ADS-B监视的发展策略,通过对影响ADS-B地面站覆盖范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ADS-B信号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实施单重覆盖地面站不同的部署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东部空域在不同飞行高度层以上对地面站数量的要求和西部B... 基于我国对ADS-B监视的发展策略,通过对影响ADS-B地面站覆盖范围因素的分析,提出了ADS-B信号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实施单重覆盖地面站不同的部署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东部空域在不同飞行高度层以上对地面站数量的要求和西部B213、B215航路高空6600m以上实现单重覆盖ADS-B地面站的部署情况。证明利用该模型对地面站进行部署,在我国东部空域和西部主要航路将实现ADS-B单重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地面站 最大作用距离 视距波 单重覆盖 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及其在民航发动机损伤类型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波 马昕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32-138,共7页
为提高民航发动机损伤类型识别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度,增强民航发动机的维修保障能力,本文利用颜色矩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来构造基于发动机无损检测图像的特征数据库,同时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 为提高民航发动机损伤类型识别的自动化水平和可靠度,增强民航发动机的维修保障能力,本文利用颜色矩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来构造基于发动机无损检测图像的特征数据库,同时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智能识别算法。为保障SVM可靠稳定的识别性能,提出利用双变异的粒子群优化(Dual Mutation Particles Swarm Optimization,DMPSO)算法对核参数和惩罚因子进行优化,双变异策略提升了PSO的全局寻优能力,一些复杂的测试函数验证了DMPSO的全局寻优能力。最后根据某型发动机的4种损伤类型图像,按照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构造特征数据库,分别利用本文所提的DMPSO优化的SVM、BP(back propagation)网络、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网络以及k-NN(k-nearest neighborhood)算法进行损伤类型识别,识别结果证明了文中所提的特征提取方法更适合发动机损伤识别,有利于提高损伤识别精度。同时比较了4种识别算法的性能,基于DMPSO优化的SVM具有更优、更稳定的识别输出。对比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有利于提升民航发动机损伤类型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矩 灰度共生矩阵 粒子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损伤类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唐卫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6期4100-4104,共5页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国内某地区空管局2004年~2008年实例研究得出,该空管局不安全事件的主要人为失误是管制员与飞行员的沟通原因;该研究对改进和完善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国内某地区空管局2004年~2008年实例研究得出,该空管局不安全事件的主要人为失误是管制员与飞行员的沟通原因;该研究对改进和完善空管系统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空中交通管制 不安全事件 人为因素 管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GRU模型的中欧班列运到时限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祥 谷丽婷 +3 位作者 郭经纬 闫旭 冯涛 钟庆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89-4001,共13页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中欧班列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货运方式。由于中欧班列的运到时限受诸多因素影响,现有模型难以充分捕捉运输时间数据的复杂特征关系,因而无法准确预测列车运到时限,影响中欧班列的调度及沿线运力的安排。提出一...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中欧班列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货运方式。由于中欧班列的运到时限受诸多因素影响,现有模型难以充分捕捉运输时间数据的复杂特征关系,因而无法准确预测列车运到时限,影响中欧班列的调度及沿线运力的安排。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中欧班列运到时限预测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捕捉运到时间序列的空间及时间特征,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所提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中欧班列运到时限历史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再经过最大−最小归一化、多粒度扫描窗及数据划分后,通过一维CNN模块提取输入时间序列的空间特征,GRU模块提取序列的时间特征,最后输出中欧班列运到时限的预测值。在实验部分进行了模型的参数调优、小波变换去噪效果分析及模型对比。结果显示,经小波变换去噪处理后,CNN-GRU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降低了34.18%和26.77%;模型的RMSE和MAE比单一模型中预测效果表现最好的随机森林(RF)分别降低了17.28%和21.67%,比组合模型CNN-LSTM分别降低了5.68%和15.70%。本文所构建的CNN-GRU模型对于小样本复杂数据的预测性能较高,且模型训练参数较少,轻量化程度较高,可解释性较强。基于该模型的中欧班列运到时限预测方法提高了运到时限预测的准确性,能够为缓解中欧班列路网运力不足等现状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中欧班列 列车运到时限预测 CNN-GRU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中的模糊内阻尼算法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杜亚玲 刘建业 +1 位作者 刘瑞华 孙永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4-278,共5页
舒勒周期振荡和傅科周期振荡会影响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本文将传统的平台内阻尼的思想引入到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中,通过设计水平回路中的三阶内阻尼网路,利用系统本身的速度信息来阻尼周期振荡。由于改变了舒拉调整条件,内阻尼算法... 舒勒周期振荡和傅科周期振荡会影响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本文将传统的平台内阻尼的思想引入到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中,通过设计水平回路中的三阶内阻尼网路,利用系统本身的速度信息来阻尼周期振荡。由于改变了舒拉调整条件,内阻尼算法只有在系统加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文中根据模糊理论对三轴加速度计的输出分析系统运动状态,判别是否能够使用内阻尼网路。仿真和实验证明,模糊内阻尼算法明显抑制了舒勒周期振荡和傅科周期振荡,有效提高了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性航姿系统 舒勒周期振荡 傅科周期振荡 阻尼 模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呼叫中心话务量预测 被引量:22
11
作者 牟颖 王俊峰 +1 位作者 谢传柳 夏正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686-4689,4719,共5页
为进行呼叫中心的坐席数估计和后续的排班工作,分析了历史话务量数据的特点,总结出影响大型呼叫中心话务量的因素,并用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来预测话务量,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对最优的话务量预测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B... 为进行呼叫中心的坐席数估计和后续的排班工作,分析了历史话务量数据的特点,总结出影响大型呼叫中心话务量的因素,并用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来预测话务量,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对最优的话务量预测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LS-SVM)对话务量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比支持向量机算法更适合对大型呼叫中心话务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叫中心 坐席数 话务量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a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34
12
作者 毛文书 王谦谦 +1 位作者 王永忠 徐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0,共8页
利用江淮地区44个站1954—2003年近50 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梅雨期暴雨量具有显著的候际、月... 利用江淮地区44个站1954—2003年近50 a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期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梅雨期暴雨量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梅雨期暴雨量具有显著的候际、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区暴雨量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北区峰值出现在6月第5候和7月第1候;南区暴雨贡献率大于北区,而北区暴雨集中率大于南区;南区暴雨量长期变化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北区变化不明显;南北两区暴雨量均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暴雨 模糊聚类 EOF 长期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层-平流层之间过渡层中臭氧含量及其加热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卫国 袁敏 +4 位作者 王颢樾 孙绩华 谢应齐 樊雯璇 陈新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9-1320,共12页
利用1958~2001年共44年的ECMWF资料及参数化方法,计算了对流层顶上、下3km气层间的臭氧含量及其吸收太阳辐射加热率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臭氧分布的空间梯度从赤道指向两极,而加热率则是分别由高纬和低纬指向副热带,这样的经向梯度... 利用1958~2001年共44年的ECMWF资料及参数化方法,计算了对流层顶上、下3km气层间的臭氧含量及其吸收太阳辐射加热率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臭氧分布的空间梯度从赤道指向两极,而加热率则是分别由高纬和低纬指向副热带,这样的经向梯度可能是驱动对流层顶结构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两者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显著,但其对应关系并不完全一致,1月和4月的空间结构与7月和10月的相反,随季节调整具有突变现象;东亚及青藏高原是季节变化相对稳定的区域.(2)在热带对流层顶控制区加热率与臭氧含量呈正相关,而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各季节有所不同,还与太阳赤纬变化相关联;各纬度间加热率季节变化的位相和变率都存在差异,但南半球相对较为一致,最大距平为±2×10-4K.d-1,北半球则较复杂,最大正距平为4×10-4K.d-1;两半球的季节周期位相趋于相反.(3)除赤道外,臭氧距平的季节变化位相超前于加热率距平2~3月,并且发生在季节变化的调整期;最大距平出现在南极的8月大于0.4DU,3~4月则小于-0.2DU,而北极为±0.2DU.(4)臭氧含量和加热率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关系对应一致,并具有多尺度的结构特征;但两半球及赤道的时空演变差异明显,30°S~30°N间副热带控制区的加热率变幅剧烈,最大距平为±2.5×10-4K.d-1,高纬和两极的变幅在不同演变期各不相同;臭氧的变幅结构与之相反,北极的最大距平分别大于0.25DU和小于-0.35DU.(5)20世纪70年代以前及70年代中期,两半球的正负距平具有相反的演变结构,而90年代是负距平演变最剧烈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顶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 臭氧 太阳辐射通量吸收率 加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呼叫中心排班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谢传柳 王俊峰 +1 位作者 夏正洪 牟颖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5108-5112,共5页
为了实现对大型呼叫中心系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极大提升呼叫中心生产力并使得运营成本得到最小化,提出了智能排班算法并实现了大型呼叫中心智能排班系统。分析了排班的本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利用外点法抽象除了拟合坐席预测曲线... 为了实现对大型呼叫中心系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极大提升呼叫中心生产力并使得运营成本得到最小化,提出了智能排班算法并实现了大型呼叫中心智能排班系统。分析了排班的本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利用外点法抽象除了拟合坐席预测曲线的数学模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机制对坐席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段自适应的拟合,最后采用队列轮循法生成了班表。实践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所生成的班表规律高,能很好地适应呼叫中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叫中心 排班 外点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队列轮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晓芳 周亚建 +1 位作者 赖欣 杨义先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8-159,162,共3页
在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该方案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在交易过程中采用"一次一密"的密钥分配机制,改善了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的缺陷,在安全性上实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不... 在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第三方的安全移动支付方案。该方案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基础,在交易过程中采用"一次一密"的密钥分配机制,改善了现有移动支付方案的缺陷,在安全性上实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不可伪造性及不可否认性等特性,并利用串空间模型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对相关协议进行安全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一次一密 协议形式化分析 串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分组列车在编成站的集结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崇双 王慈光 +1 位作者 杨运贵 薛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分组列车与单组列车是我国铁路车流组织的两种形式,对其编组方案综合优化需要的集结参数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车组重量不固定的分组列车在编成站的集结消耗与单组列车相同,而车组重量固定的分组列车的集结消耗包含固有和附加两类。... 分组列车与单组列车是我国铁路车流组织的两种形式,对其编组方案综合优化需要的集结参数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车组重量不固定的分组列车在编成站的集结消耗与单组列车相同,而车组重量固定的分组列车的集结消耗包含固有和附加两类。根据集结的动态特性和车组到达的不确定性,将到达车组的车辆数和到达间隔时间都视为随机变量,在合理假定其分布的基础上,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并考虑改编作业当量因素,构建固定车组重量分组列车的集结参数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特点,应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72%;当两去向的车流到达强度与固定车组重量成比例时,分组列车的集结耗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列车 集结参数 不确定性 随机过程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卫国 樊雯璇 +5 位作者 金建德 孙绩华 谢应齐 袁敏 王颢樾 刘晓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0-920,共11页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 利用1958—2001年44年的ECMWF再分析值资料,采用Euler算法的Wei诊断模型,计算估计了全球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穿越对流层顶的质量通量(cross-tropopause flux,即CTF),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CTF的空间分布呈纬向型,且基本与全球经向环流相配合,其中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通量形势较复杂,南半球通量交换的空间变化较均匀,北半球有多峰结构的空间变化,东亚在全球的CTF中有重要作用。(2)南北半球热带对流层顶纬向平均向上的净通量极值分别在5°S为0.873×10-4kg.m-2.s-1和10°N为0.155×10-3kg.m-2.s-1;极地对流层顶向上和向下的通量极值对应在62.5°S为0.510×10-3kg.m-2.s-1,75°S是-0.365×10-3kg.m-2.s-1,55°N为0.257×10-3kg.m-2.s-1,75°N是-0.234×10-3kg.m-2.s-1,两极向上的通量极值在87.5°S为0.355×10-3kg.m-2.s-1,90°N为0.300×10-3kg.m-2.s-1;对流层顶断裂带中向下的净通量极值在35°S是-0.416×10-3kg.m-2.s-1,35°N为-0.333×10-3kg.m-2.s-1。(3)全球的净通量变化出现非对称性的季节波动,南半球和北半球净通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全球极地对流层顶控制区域的半球年平均质量交换量为-3.55×108Tg.a-1。(4)全球平均的CTF有显著的QBO特征,南北半球的年代际变化明显,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出现了质量通量振幅的异常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对流层顶 穿越对流层顶质量通量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郭孜政 陈崇双 陈亚青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1-546,共6页
为研究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转移规律,应用更新过程理论构建了短时段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并给出了近似求解方法.对于长时间连续驾驶,该模型在状态转移点处难以满足齐次性特征要求,可用时段分割法处理.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 为研究高负荷驾驶任务下驾驶员注意力状态转移规律,应用更新过程理论构建了短时段注意力状态概率模型,并给出了近似求解方法.对于长时间连续驾驶,该模型在状态转移点处难以满足齐次性特征要求,可用时段分割法处理.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误差为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 注意力 概率模型 马尔科夫过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和改进TOPSIS方法的跑道侵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19
作者 罗军 林雪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为预防民航机场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减轻塔台管制员面临的跑道运行安全的压力,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颁布的《防止跑道侵入手册》描述的空中交通管制(ATC)因素,建立影响跑道侵入的ATC指标评价体系。首先运用模糊集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 为预防民航机场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减轻塔台管制员面临的跑道运行安全的压力,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颁布的《防止跑道侵入手册》描述的空中交通管制(ATC)因素,建立影响跑道侵入的ATC指标评价体系。首先运用模糊集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计算子指标的模糊可能性值,其值反映所论子指标风险概率。其次,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进行验证,并计算子指标的信度效度值。结果表明,得出的子指标风险值与模糊可能性值的排序一致。最后,根据子指标风险值的大小提出防止跑道侵入事件发生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安全 跑道侵入 空中交通管制(ATC) 模糊集理论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早预达时刻的进近排序模型及算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波 张飞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2,共4页
为解决空中交通流量的高速增长造成了进近冲突,合理安排飞机着陆顺序,充分利用跑道容量,对现有排序模型进行简化.讨论了相邻飞机之间安全间隔的标准.通过分析相邻飞机速度对安全间隔的影响、飞机预计到达时刻、飞机优先权,提出了基于最... 为解决空中交通流量的高速增长造成了进近冲突,合理安排飞机着陆顺序,充分利用跑道容量,对现有排序模型进行简化.讨论了相邻飞机之间安全间隔的标准.通过分析相邻飞机速度对安全间隔的影响、飞机预计到达时刻、飞机优先权,提出了基于最早预达时刻的排序模型及算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计算量较小,排序结果优于传统排序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近 排序 空中交通流量 管理 最早预达时刻 安全间隔 优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