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视域——以国际民航组织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万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视域强调充分发挥国际民航组织的领导作用。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大会制定了关涉国际航空排放的系列决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推动了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的稳步解决。国际民航组织因其诸多的内在限制又使国际... 国际航空排放全球治理的国际视域强调充分发挥国际民航组织的领导作用。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大会制定了关涉国际航空排放的系列决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目标,推动了国际航空排放问题的稳步解决。国际民航组织因其诸多的内在限制又使国际航空排放问题变得步履维艰,这些内在限制包括国际民航组织立法缺乏强制力、立法程序存在缺陷、目的和目标有待修订等等。国际民航组织未来在主导国际航空谈判、引领技术升级、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彰显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航空排放 国际民航组织 全球治理 内在限制 未来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惠 张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28-135,共8页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量急剧增长,航空旅客安检对公共安全检查的严格要求与安检效率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旅客登机效率,也会给航空安全造成隐患。设立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具有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也是民航安...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量急剧增长,航空旅客安检对公共安全检查的严格要求与安检效率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旅客登机效率,也会给航空安全造成隐患。设立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具有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也是民航安全运营的需求。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国内实践,构建并且完善航空旅客安检黑名单制度,切实为国家空防安全和航空运输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检查 黑名单制度 航空旅客 法律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航强国战略下航空法学职业化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包姝妹 杨惠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97,共2页
文章指出民航院校应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民航强国发展战略背景下改革民航院校法学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剖析现有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途径,促进民航院校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航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此发展航空... 文章指出民航院校应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民航强国发展战略背景下改革民航院校法学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剖析现有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途径,促进民航院校航空法学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增强航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此发展航空法学教育,拓宽航空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实现民航强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强国 航空法学 民航院校 职业化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域下航空法独立性之辩 被引量:4
4
作者 郝秀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8-114,共7页
航空法应否成为独立的部门法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是国际法的新分支。航空法有天然的国际性,但不等同于航空法即是国际法的分支。航空法内容的综合性、多学科性、较多技术规范性和国际航空公约适用的条件限制性,决定国际航空法无法包... 航空法应否成为独立的部门法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是国际法的新分支。航空法有天然的国际性,但不等同于航空法即是国际法的分支。航空法内容的综合性、多学科性、较多技术规范性和国际航空公约适用的条件限制性,决定国际航空法无法包容航空法的全部内容和特性。航空法成为独立的部门法,不仅可从航空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法规数量上寻求到自证自洽的缘由,而且中国民航强国战略、低空开放、航空立法新变化和海峡两岸直航也都是巨大的驱动因素。应该从夯实航空法学自身理论根基、加强航空法学与各学科知识的融通、修改法学学科分类办法等方面推动航空法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法 独立性 部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航空区际法律适用制度比较论纲
5
作者 王立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111-118,共8页
航空直航是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两岸航空法律冲突的存在导致航空直航中当事人利益保护的不确定性。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无法确定准据法,难以确定其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效力。两岸航空法律适用制度的冲突加剧了实体法冲突的消极... 航空直航是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两岸航空法律冲突的存在导致航空直航中当事人利益保护的不确定性。当事人在发生纠纷时无法确定准据法,难以确定其权利义务分配的法律效力。两岸航空法律适用制度的冲突加剧了实体法冲突的消极影响。两岸航空直航运输合同法律适用制度、航空器权利法律适用制度、旅客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律适用制度及侵权法律适用制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准据法的连接点、法律选择方法与价值考量迥异。两岸航空私法冲突属于区际法律冲突,与国际私法冲突存在一定差别。应当制定区际私法,以解决两岸航空法律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直航 航空法律冲突 区际法律适用 冲突性质 法律选择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论视域下的公诉权属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晓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是中国检察监督制度中最有争议的问题。由于我国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是通过公诉职能的行使而得以实现的,只有对公诉属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能对公诉职能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才能厘清公诉与法律监督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公诉权 语境 法律监督 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三大左翼学派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研究述评
7
作者 王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58-60,共3页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左翼学派对危机的根源、影响和如何应对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角度的理论观点。本文分析了它们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和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以及坚持和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左翼学派对危机的根源、影响和如何应对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几种不同角度的理论观点。本文分析了它们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和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左翼学派 世界金融 危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及其与我国刑法理论之贯通
8
作者 刘晓山 杨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9,共7页
由于立法体例与司法传统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共谋犯的定性与处罚并不相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在立法对共谋性质做出明确规定之外,其之理论争议主要表现为共谋是否具有共同正犯的性质;在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共谋是一种不完整罪... 由于立法体例与司法传统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共谋犯的定性与处罚并不相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在立法对共谋性质做出明确规定之外,其之理论争议主要表现为共谋是否具有共同正犯的性质;在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共谋是一种不完整罪,其更多地关注与共谋所达成的协议。由此可见,大陆法系讨论的所谓"共谋共同正犯"中的共谋和英美法系中的"共谋罪"的共谋并不是一个概念,那么,对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的处理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的立法规定。而在我国,刑事立法虽规定某些共谋行为单独成罪,但并没有对共谋犯中"共谋而未共行"的犯罪类型做出明确规定,而"共谋而未共行"的核心在于讨论"共谋而未共行"是否构成共犯和如果构成共犯的话是否构成共谋共同正犯。基于此,航空安保公约中的共谋犯尤其是"共谋而未共行"是一种共犯,并不主张"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应根据个案中共谋者的犯罪支配状况进行具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保 共谋共同正犯 共谋罪 犯罪事实支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9年中国经济的回顾与反思——两次宏观调控的认识、比较和对策建议
9
作者 王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10,共3页
1999-2009年的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5个经济周期。这10年有值得认真总结的成功经验,也有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和教训。同时,1999年和2009年都是在地区或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重要时间点,也都是分别对前期经济过热形势进行了较... 1999-2009年的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5个经济周期。这10年有值得认真总结的成功经验,也有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和教训。同时,1999年和2009年都是在地区或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重要时间点,也都是分别对前期经济过热形势进行了较大力度调控之后的重要时间点。对于这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势加以回顾,特别是深刻反思我们曾经采取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有助于今后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彻底改变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 调控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前羁押问题中社会危险性与羁押必要性的整体性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晓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7,共6页
依语义与体系解释,2012年刑诉法修改意将审前羁押弱化为一种例外。然而,实践中对审前羁押的依赖仍未明显消减。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纾缓侦查惯性冲击,消解不当羁押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与逮捕前社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应以审前... 依语义与体系解释,2012年刑诉法修改意将审前羁押弱化为一种例外。然而,实践中对审前羁押的依赖仍未明显消减。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作为纾缓侦查惯性冲击,消解不当羁押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与逮捕前社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应以审前阶段为整体视角,对社会危险性和羁押必要性进行整体性研究,藉以域外经验启发,从统一认识、分设独立调查机构,以及通过合理证明标准并藉以推定规定的导入实现社会危险性与羁押必要性衔接等角度入手,破解中国式审前羁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羁押 社会危险性 羁押必要性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犯与连续犯新界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莉琼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集合犯与连续犯在客观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连续犯是司法现象,其数次行为出于行为人的一次犯罪决意,既表明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说明行为人罪责减少。刑法分则中的犯罪基本上都可以连续... 集合犯与连续犯在客观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连续犯是司法现象,其数次行为出于行为人的一次犯罪决意,既表明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说明行为人罪责减少。刑法分则中的犯罪基本上都可以连续犯的方式实施。集合犯是立法现象,立法者基于实践经验,将多次行为规定为一罪,是因为这类行为表征了行为人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从社会防卫角度出发,必须加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从立法上对行为人进行否定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犯 连续犯 界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