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风条件下海面拖曳系数和粗糙长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荣智 高志球 沈新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4,共9页
进一步研究强风条件下海-气湍流动量交换以及海浪特征,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模式对台风强度演变、移动路径以及恶劣海况的预报能力。依照前人的方法将台风分为风向与浪向(1)相同,(2)相反,和(3)交叉3个扇形区,并结合台风路径数据,得到了浮... 进一步研究强风条件下海-气湍流动量交换以及海浪特征,有助于提高数值天气模式对台风强度演变、移动路径以及恶劣海况的预报能力。依照前人的方法将台风分为风向与浪向(1)相同,(2)相反,和(3)交叉3个扇形区,并结合台风路径数据,得到了浮标数据相对于台风的方位。分别对3种类型的浮标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了波浪高度和相速度随风速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GWW参数化方案计算出摩擦速度(u*)、拖曳系数(CDN)和粗糙长度(z0)。将这些结果与前人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中所用观测数据和所得研究结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有较强的一致性。该研究证明GWW参数化方案在强风条件下依然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GWW方案 浪高 相速度 拖曳系数 粗糙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3月18-19日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2
作者 刘季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208-212,242,共6页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选取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观测站和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18~19日发生的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架雷暴为高低空急流、850 h Pa切变...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选取常规天气图资料、自动观测站和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3月18~19日发生的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架雷暴为高低空急流、850 h Pa切变、地面倒槽和冷空气渗透共同影响所致;近地层和高层较为干冷,而中低层暖湿,为"夹心"层结,对流始终发生在逆温层以上;有较强的暖湿输送和持续的垂直上升运动;西风槽东移过境和强的垂直风切变触发了此次雷暴天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逆温层 环流背景 物理量 卫星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