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赖欣 范广洲 +1 位作者 华维 丁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3-1277,共15页
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区域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原植被及热力作用的气候效应是高原陆气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高原植被和陆-气水热交换的变化特征,高原植被及热力作用对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东亚区域气候影响... 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区域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其中高原植被及热力作用的气候效应是高原陆气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高原植被和陆-气水热交换的变化特征,高原植被及热力作用对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1)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呈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近几十年,高原NDVI、植被覆盖度和NP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西藏东南部年平均和生长季平均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均呈增加趋势。(2)高原感热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显著减弱趋势,夏季高原大部分地区地表潜热通量呈增加趋势。(3)高原植被与高原地表热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高原植被退化成荒漠,会减少地表吸收的净辐射,减弱地表热源,导致南亚高压位置偏西,西太平洋副高减弱,中国南方和东北地区降水增加,北方地区降水减少。(4)当高原大气热源偏强(弱)时,高原夏季风偏强(弱)。高原大气热源与东亚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密切相关。4-5月中旬高原加热效应使大气柱增温,有利于四周大气向高原汇合及热带暖湿气流北上,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高原加热作用也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维持。近几十年高原春季感热减弱,造成我国东部降水北方异常偏少、南方异常偏多。高原上空各层年平均大气温度与高原夏季风显著相关。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当高原对流层低层至中上部升温而对流层上部降温时,我国江南和华南夏季降水显著偏多,东北降水显著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 热源 区域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旭 赖欣 范广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4,共11页
利用197-2014年GLDAS-CLM(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the Community Land Model)地表参量数据集、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格点化数据集(CN05.1)和ERA-nterim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研究青藏高原5月(春季)土壤湿度的异常变化特征... 利用197-2014年GLDAS-CLM(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the Community Land Model)地表参量数据集、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格点化数据集(CN05.1)和ERA-nterim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研究青藏高原5月(春季)土壤湿度的异常变化特征与6月高原地表热通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土壤湿度异常与我国夏季(7月)降水的联系和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1979-2014年5月青藏高原0~10 cm区域平均土壤湿度异常偏高年有2000,2001,2004,2005,2006和2013年;异常偏低年有1994,1995,1996,1998和1999年。高原整体土壤湿度2000年前较2000年后干燥。从空间分布来看,藏北高原、三江源地区以及藏南谷地土壤湿度偏高年较偏低年有明显增加,且结果通过了90%的置信度检验。(2)高原5月土壤湿度的异常变化与中国夏季的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当青藏高原土壤较为湿润(干燥)时,从高纬至低纬地区,相关区呈现"正负正负"("负正负正")带状分布特点。(3)5月高原土壤异常湿润时,6月高原东部感热通量和西部的潜热通量异常增加,其共同作用会加强其大气低层辐合环流和大气高层辐散环流,使整个东亚中高纬地区850 hPa以上受强反气旋环流控制;高原东北部500 hPa及以上为反气旋环流,南部和西部为气旋性环流,环流场配置会使南亚高压加强东移,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4)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侧黄淮地区伴有垂直上升运动,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西侧南下的干冷气流汇合,高层辐散配合低层辐合有利于黄淮地区降水。西北东部和华北区域由反气旋性环流控制,伴有较强的下沉运动,空气干冷,无充足的水汽输送,不利降水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湿度 地表热力状况 大气环流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原一次局地暴雨触发机制分析
3
作者 付文睿 王成福 刘倩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79-180,186,共3页
结合环流形势、探空诊断以及云图资料,对2020年8月10日出现在甘南迭部、舟曲的局地暴雨触发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低层大气饱和度高、水汽集中程度高,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低压、西太平洋... 结合环流形势、探空诊断以及云图资料,对2020年8月10日出现在甘南迭部、舟曲的局地暴雨触发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低层大气饱和度高、水汽集中程度高,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700 h Pa切变、地面辐合线以及地形的共同作用造成此次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触发机制 预报 甘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TPB理论的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影响因素与路径分析
4
作者 张丽霞 张兴俭 +1 位作者 许丹伟 赵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68-175,共8页
为探究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在原有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单位查处、组织文化、规章认同、外部环境4个扩展变量,构建包含多因素的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扩展TPB模型。通过34项潜变量的结构化问卷收集41... 为探究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在原有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单位查处、组织文化、规章认同、外部环境4个扩展变量,构建包含多因素的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扩展TPB模型。通过34项潜变量的结构化问卷收集417份管制员数据,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信效度,通过路径分析探究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管制员陆空通话违章行为受多维因素影响,其中各项基础TPB变量之间的关系与经典模型假设基本一致;单位查处、组织文化、规章认同、外部环境4个扩展变量均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间接影响管制员的陆空通话。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管制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 陆空通话违章行为 管制员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