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区域一次飞行严重颠簸事件的成因分析
1
作者 梁秋枫 郑辉 +2 位作者 苏蕾 包晓军 黄辉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利用航空器颠簸报告、福建省厦门空中交通管理站通信导航监视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和厦门市气象局布设的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对2023年6月23日08:48(北京时,下同)发生在厦门管制区内2700 m高度的一起严重颠簸事件进行分析。(1)本... 利用航空器颠簸报告、福建省厦门空中交通管理站通信导航监视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和厦门市气象局布设的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天气雷达对2023年6月23日08:48(北京时,下同)发生在厦门管制区内2700 m高度的一起严重颠簸事件进行分析。(1)本次颠簸事件发生在急流区右侧的西南气流控制中,低层水汽充沛、风场辐合,中层弱冷中心侵入,配合200 hPa辐散,层结不稳定、对流潜在能量高,但垂直风切变小,在地面辐合抬升条件下,有利于出现以脉冲风暴为主的对流天气。颠簸区域位于垂直速度大值区边缘,周边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多散度对出现,低层为正涡度气旋式环流,中高层配合反气旋式环流,物理量场的垂直分布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该航班穿越正在强烈发展的脉冲风暴是此次严重颠簸事件的直接原因。对流单体组合反射率较低,但云中风场有强烈的切变和旋转、空间尺度小,气流条件复杂。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探测反演的垂直速度与航空器飞行数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云中气流变化导致航空器遭遇严重颠簸。(3)ZDR大值区与强烈的上升气流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其后侧存在下沉扰动气流,K_(DP)受粒子密度影响,雷达特征不明显,局部大值区与下沉气流相对应。(4)X波段相控阵雷达组网切变产品(CS、AS、RS)能够反映出小尺度对流单体气流的变化,较对流回波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警提前量,若切变较强则对流云团后续将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颠簸 X波段 相控阵天气雷达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3月26日闽南地区冰雹过程多源雷达特征分析
2
作者 梁秋枫 郑辉 +1 位作者 苏蕾 郭秀凤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8,共15页
利用福建厦门海沧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S波段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和福建泉州S波段多普勒单偏振天气雷达,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3月26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三部雷达对冰雹超级单体... 利用福建厦门海沧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S波段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和福建泉州S波段多普勒单偏振天气雷达,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3月26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三部雷达对冰雹超级单体进行协同观测,可获得更加全面的雷达冰雹特征,有利于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2)厦门海沧X波段相控阵雷达完整观测到10 min内钩状回波演变形成的过程,Z_(DR)弧、K_(DP)足、Z_(DR)环、CC环等双偏振特征体现出超级单体内粒子相态的变化。强回波后侧受衰减影响出现“V”型缺口甚至回波缺失,强回波区域内出现K_(DP)洞表明该区域存在大冰雹。冰雹增长时,回波强度增强、Z_(DR)和K_(DP)大值区减少、CC降低;冰雹降落时,融化层附近Z_(DR)增大、K_(DP)显著增加、CC降低。(3)泉州S波段雷达观测到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三体散射、风暴顶辐散等经典冰雹特征;HT和VIL快速下降体现出冰雹降落的特征;中气旋的增强和减弱对于判断超级单体的强弱变化有较好的指示意义。(4)X波段相控阵雷达探测细腻程度优于海沧S波段雷达,在有效回波内K_(DP)表现优于S波段雷达,在液态粒子探测方面X波段相控阵雷达更有优势。X波段相控阵雷达对15 dBZ以下和70 dBZ以上的回波探测能力低于S波段雷达,未探测到超级单体前侧的阵风锋,其探测强度较S波段雷达偏低约5~20 dB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 协同观测 Z_(DR) K_(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陆空通信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洁宁 周沅 黄俊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8-516,共9页
陆空通信是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航空管运行中造成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针对陆空通信危险识别与分析的系统参量和引导词,应用BPMN和HAZOP模型识别与分析陆空通信危险偏差。建立陆空通信风险识别与分析本体模型... 陆空通信是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航空管运行中造成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出针对陆空通信危险识别与分析的系统参量和引导词,应用BPMN和HAZOP模型识别与分析陆空通信危险偏差。建立陆空通信风险识别与分析本体模型。构建概念之间的TBox描述逻辑关系和推理,案例推理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实现规范化、术语化风险描述和归类,避免通过自然语言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缺点,为更有效地进行风险项分析提供科学分类和统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 陆空通信 风险识别与分析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标准和改进Siamese网络的相似航班号判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禾 陈一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合理区分和有效识别不同航班号,首先提出基于多标准的判断准则,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得到统一的相似度;其次建立改进的Siamese网络模型,获得文本的语义信息;最后采用文本之间的Jaro-Winkler距离客观修正网络对比损失函数,综合网络... 为了合理区分和有效识别不同航班号,首先提出基于多标准的判断准则,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量化得到统一的相似度;其次建立改进的Siamese网络模型,获得文本的语义信息;最后采用文本之间的Jaro-Winkler距离客观修正网络对比损失函数,综合网络输出判定2个航班号的相似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多标准准则判定方法速度快且通用性强,改进后的Siamese网络虽受到训练样本的直接影响,但收敛速度明显提高,识别率比原网络平均提高约2.7%,比多标准判断准则提高约3%。研究结果可为相似航班号识别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交通管理 主成分分析法 Siamese网络 航班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