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两次低涡暴雨过程降水特征和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夕迪 胡艺 +4 位作者 张芳 靳双龙 符娇兰 郝莹 张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3-1610,共18页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7月11~13日(过程1)和2016年7月19~21日(过程2)华北地区两次低涡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纬... 本文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7月11~13日(过程1)和2016年7月19~21日(过程2)华北地区两次低涡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亚高压东伸加强、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中纬度西风带低涡系统东移北上发展、下游高压坝稳定维持的环流背景下,但过程1的累计雨量、降雨强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极端性均不及过程2。两次过程的低空急流差异明显,过程1以低涡南侧的西南急流为主,过程2不仅西南急流更强,低涡北侧的偏东风急流同样显著,低层偏东风在太行山东麓地形的作用下产生了更明显的强降水。两次过程的低涡强度、结构及路径存在明显差别,过程1的低涡发展较为浅薄,仅在对流层中低层存在明显的正涡度,且在过程后期移动速度较快,一路沿太行山北上并最终在河北北部消散;而过程2的低涡更为深厚,后期在河北西南部稳定少动直至消散。两次过程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第一阶段,过程1的低层辐合主要出现在低涡中心附近的山西南部至河南北部,而过程2的辐合主要出现在低涡北侧偏东风急流与地形交界处的河北西部地区;在第二阶段中,两次过程均出现了类似于台风螺旋雨带结构的低涡螺旋型对流雨带,但过程1主要出现在低涡东侧,而过程2主要发生在低涡北侧,这可能是由于水平涡度旋度、差动垂直涡度平流、暖平流以及非绝热加热的分布差异导致的;在第三阶段,过程1的低涡已移至华北北部,低涡中心附近的强辐合配合不稳定层结和地形抬升产生了较强降雨;而过程2的低涡仍然位于河北西部,低涡东北侧的暖切变辐合不及过程1,但对流不稳定层结更深厚,从而产生了更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及更强的降雨。上述结论有助于理解两次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和强度差异及可能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低涡暴雨 低涡结构 地形降水 螺旋型对流雨带 对流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Seq2Seq模型的终端区航空器航迹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卢婷婷 刘博 李纯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82-3895,共14页
为充分挖掘机场终端区航空器航迹时间依赖性,解决中长期、多步长航迹预测精度不稳定的问题,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和教师监督(teacher forcing)中的指数衰减(exponential decay)采样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到序列框架的... 为充分挖掘机场终端区航空器航迹时间依赖性,解决中长期、多步长航迹预测精度不稳定的问题,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和教师监督(teacher forcing)中的指数衰减(exponential decay)采样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到序列框架的机场终端区航迹预测模型(Seq2Seq-attention mechanism-exponential decay,SAE)。序列到序列框架实现了多步长预测,注意力机制提高解码器预测精度,指数衰减采样方法加速了训练阶段模型收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泛化性。最后,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天津终端区28架次、90 d ADS-B航迹数据构建原始数据集,以平均绝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航迹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高度、经度和纬度在序列到序列框架中的循环神经网络分别采用LSTM、GRU和LSTM可以获得最好预测性能;以4种预测长度1、3、5和10 min进行建模,与基线模型中预测性能最好的结果比较,所提出方法在验证集上的高度、经度和纬度指标表现最优,10 min预测窗口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66.30%、54.62%和36.59%,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65.45%、38.16%和20.57%,同时,上述4种预测时长下所提出方法预测结果的均值和方差最小,表明随着预测时长的增加,模型预测结果的稳定性最好。此外,引入的注意力机制与指数衰减采样方法对有效捕捉航迹时间依赖性、提高模型泛化性均具有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航迹预测 终端区 序列到序列框架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曼 戴福青 +2 位作者 田佳 吴雪涛 刘赛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从系统效能输出的角度评估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水平对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建设和各地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目标分析法和输出分析法对影响空管设施、设备可用性、设备维护可靠性、设备容量饱和度的因素进行了深... 从系统效能输出的角度评估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水平对民航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建设和各地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目标分析法和输出分析法对影响空管设施、设备可用性、设备维护可靠性、设备容量饱和度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群组决策进行一致性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最新的全国民航7大地区空管局的统计数据,通过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对"十一五"期间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华东、中南地区评估值比全国评估值分别高11.26%、11.02%和12.75%,而西南、西北、东北、新疆地区评估值比全国评估值分别低10.77%、12.53%、8.74%和21.34%。相比较而言,中南地区的安全水平最好。"十二五"期间,管理层需要重点对新疆地区加大设备建设投入,同时加大对偏远地区设施、设备系统安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空中交通管理 系统综合评价 设施、设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机场一次极端雷暴大风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4
作者 孙一昕 张楠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1-1112,共12页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3年8月4日天津机场发生的强雷暴大风(最大风速为31.5 m·s^(-1))过程进行分析,着重讨论环流背景、风暴结构特征以及强风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后的不稳定大气中,对流层中层存在显著干层...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3年8月4日天津机场发生的强雷暴大风(最大风速为31.5 m·s^(-1))过程进行分析,着重讨论环流背景、风暴结构特征以及强风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后的不稳定大气中,对流层中层存在显著干层,水汽主要集中于925 hPa及以下,对流有效位能超过3000 J·kg^(-1),配合较强的0~6 km垂直风切变以及边界层内较大的温度直减率,形成了有利于雷暴大风出现的环境条件。天津机场强风是由一个自西北向东南快速传播的飑线导致的,飑线前方的阵风锋过境造成了第一阶段大风的出现,随着飑线临近,其前沿一个快速发展的多单体强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又导致了第二阶段极端强风的发生。该过程中飑线和下击暴流都表现出明显的移动性,而降水的相变冷却和下沉拖曳以及中层气流辐合则是导致下击暴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多尺度特征 下击暴流 阵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秋季大气黑碳分布和来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影 朱彬 +1 位作者 王媛敏 钤伟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65-4474,共10页
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μg/m^(3)),BC高值区(>4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及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 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μg/m^(3)),BC高值区(>4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及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源、居民生活源、交通源是BC的主要排放源,其中工业源会造成近地层BC分布呈点状高值,地形及气象条件也是影响BC累积和传输的重要因素.BC浓度较高的京津冀BC以本地源贡献为主,在不同的风场及大气扩散条件下,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占比的变化较大.BC来源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传输型:地面风速较大,外来源贡献占比达35.1%;二是静稳型:地面风速小,大气条件静稳,以本地贡献(80.1%)为主,来自京津冀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贡献较少(6.9%).本地源与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比呈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傍晚~早上,本地贡献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本地贡献占比减小,外来输送明显增强.当京津冀地区受外来输送影响更大时,日变化特征更明显,外来贡献在午后占比可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WRF-Chem 源示踪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华北空管两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晨璐 袁慧玲 +1 位作者 吴玲芳 柳贵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民航华北空管气象中心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RAP)和更新的第二代快速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HRRR)。针对2020年和2021年6~8月华北区域3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反射率的预报结果,从雷达回波的空间分... 民航华北空管气象中心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RAP)和更新的第二代快速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HRRR)。针对2020年和2021年6~8月华北区域3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反射率的预报结果,从雷达回波的空间分布、航空雷暴临近预报系统(Aviation Thunderstorm Nowcasting System,ATNS)评分、主要机场对流预警的预报效果等角度,对两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代系统均能较好体现雷达回波的空间分布特征,回波强度也与区域雷达拼图实况资料比较接近。对于强回波中心落区这样的关键预报,NMC-HRRR总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与实况更吻合。2)两代系统的弱回波预报的ATNS评分均优于强回波。其中,NMC-HRRR 0~9 h内预报的强、弱回波评分整体较高,特别是0~360 min和第540分钟的强回波预报,显著优于NMC-RAP。3)NMC-HRRR在预报对飞行有影响的回波开始出现的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对5个主要机场强对流预警的整体评估,定量证明了NMC-HRRR相较NMC-RAP,在强、弱回波的定时、定点预报准确率及其时空分布的改进都是有显著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气象 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 雷达反射率 航空雷暴临近预报系统(ATN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地区“7·25”强降水过程之溃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鹏洲 张艳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1期269-270,共2页
论述了溃变理论之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用此方法分析了京津地区一次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并利用实况雷达监测数据对其验证。结果表明:溃变理论能够准确地预测暴雨天气,V-3θ图结构分析法可作为预测暴雨天气的新方法,是传统暴雨天气预... 论述了溃变理论之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用此方法分析了京津地区一次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并利用实况雷达监测数据对其验证。结果表明:溃变理论能够准确地预测暴雨天气,V-3θ图结构分析法可作为预测暴雨天气的新方法,是传统暴雨天气预测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为气象预报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过程 溃变理论 京津地区 2012年7月25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迹运行模式的航空器航迹优化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萌 初建宇 +3 位作者 李印凤 苗亚 傅航 傅子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83-2591,共9页
针对密集航空器流量与有限空域资源间的矛盾,为应对空域扇区内的容流冲突,研究航空器四维航迹规划问题。以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为背景,以航迹规划为核心,以总延误时长最小和总燃油消耗量最少为目标,在满足容流限制、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的... 针对密集航空器流量与有限空域资源间的矛盾,为应对空域扇区内的容流冲突,研究航空器四维航迹规划问题。以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为背景,以航迹规划为核心,以总延误时长最小和总燃油消耗量最少为目标,在满足容流限制、安全间隔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航迹运行模式下巡航阶段的航空器四维航迹的双目标规划模型。为求解模型,使用更加符合二倍体生物特性的双链染色体结构和指导种群进化的先验知识来改进标准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以华北地区05扇区为基础,结合航空器飞行计划数据进行实例验证与算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效果方面,总延误时长与燃油消耗较对比算法分别减少了54.79%和23.65%;在计算效率方面,较对比算法提升了56.58%。模型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兼顾时效性与经济性并满足管制规则的航迹规划策略,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航迹规划,优化了航空器流过关键航路点的时间,在保障运行的同时提高了效益,减少了拥堵及冲突的概率,提高了空域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航迹 航迹规划 双目标优化 双染色体 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波法在输油管道上的可检测泄漏率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郎宪明 朱永强 +2 位作者 袁文强 孟强 蔡泽枫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198,共8页
为了确保输油管道出现泄漏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泄漏,对声波法在输油管道上的可检测泄漏率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声波产生和传播衰减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声波在管道内的衰减性,得到管道两端声波衰减幅值的计算方法;其次,采用基于互信息优... 为了确保输油管道出现泄漏时能够及时检测到泄漏,对声波法在输油管道上的可检测泄漏率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声波产生和传播衰减模型,根据模型分析了声波在管道内的衰减性,得到管道两端声波衰减幅值的计算方法;其次,采用基于互信息优化的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简称CEEMDAN)和互谱分析相结合的去噪算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去噪,并实验验证了衰减模型可准确估计声波的衰减幅值,去噪算法可以有效消除信号中的噪声;最后,分析了管道特性与声波法在输油管道上的可检测泄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管道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声波法的可检测泄漏率,声波法在输油管道上的最小可检测泄漏率可达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法 输油管道 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互信息 互谱分析 可检测泄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港秋冬季低能见度数值释用预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彬贵 张建春 +6 位作者 李英华 王亚男 徐梅 陈靖 王雪莲 郭晓军 邱晓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3-871,共9页
本文利用近5年(2009—2013年)天津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分级特征。采用7年秋、冬季NCEP(2006—2012年)和地面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给出了对港口低能见度天气有高影响的高、低空物理量因子;排除沙尘和降水天气,针对不同区间的能... 本文利用近5年(2009—2013年)天津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分级特征。采用7年秋、冬季NCEP(2006—2012年)和地面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给出了对港口低能见度天气有高影响的高、低空物理量因子;排除沙尘和降水天气,针对不同区间的能见度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类训练了3个统计模型;并与WRF天气模式产品对接,采用分步筛选法,研发了天津港秋、冬季72 h时效的逐时能见度BP释用预报产品。经过3年业务运行,检验结果表明:对逐时能见度而言,BP释用预报对10 km以下低能见度比WRF模式的预报技巧显著提高,达到10.5%~35.4%;其中对<0.5 km大雾的预报技巧总体相当,但当WRF预报有降水时,WRF模式预报结果略优;对0.5~1 km的大雾预报,WRF模式的预报技巧<1%,BP释用预报提高到了14%~21%。日最低能见度的检验表明:对小于1 km的大雾过程,BP释用预报的TS评分平均达到75%,比WRF预报技巧提高了24%;对1~10 km的低能见度过程,比WRF的预报技巧平均提高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人工神经网络 数值释用 分步筛选法 天津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kip-LSTM的机场群延误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屈景怡 渠星 +2 位作者 杨俊 刘芳 张雄威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4-592,共9页
针对目前机场群发展不平衡,国际枢纽机场的延误率居高不下,航班时刻短缺,资源紧张,而区域枢纽机场却存在资源空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跳过门的长短时记忆网络(Skip-LSTM,Skip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机场群延误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 针对目前机场群发展不平衡,国际枢纽机场的延误率居高不下,航班时刻短缺,资源紧张,而区域枢纽机场却存在资源空闲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跳过门的长短时记忆网络(Skip-LSTM,Skip 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机场群延误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将机场群中各个机场的信息,机场群航班信息以及机场群地区的气象信息进行融合及处理,然后搭建Skip-LSTM网络对融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Softmax分类器对机场群的延误状况进行分类预测。Skip-LSTM网络在传统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的基础上增加了Skip门,能更加充分地提取机场群数据信息的时间相关性,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kip-LSTM的机场群延误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可达95.35%,预测性能优于传统的网络模型,能对机场群的延误状况进行有效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群延误预测 跳过门的长短时记忆网络 时间相关性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序列的Conv-LSTM航班延误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屈景怡 杨柳 +1 位作者 陈旭阳 王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75-3282,共8页
精准的航班延误预测结果可以为大面积航班延误的预防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航班延误预测是在特定空间下做时间序列预测,然而目前已有预测方法多为两种或多种算法的结合,存在算法间的融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时空序列... 精准的航班延误预测结果可以为大面积航班延误的预防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航班延误预测是在特定空间下做时间序列预测,然而目前已有预测方法多为两种或多种算法的结合,存在算法间的融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时空序列的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网络航班延误预测模型。所提模型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提取时间特征的基础上,将网络的输入和权重矩阵进行卷积来提取空间特征,从而充分利用数据集包含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仅考虑空间信息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相比,Conv-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65个百分点和2.3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同时考虑时空特性可以在航班延误问题中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此外,基于所提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航班延误分析系统,并且该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局流量控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班延误预测 时空序列 深度学习 卷积长短时记忆网络 气象信息 航班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制移交的多机场终端区离港航班时刻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向征 张义朋 +1 位作者 张文军 李呈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628-9633,共6页
针对多机场终端区飞行流量大,空域资源紧张的现状,结合基于航迹运行理论,提出基于管制移交间隔优化离港航班时刻的模型。模型以时刻调整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使离港航班在出港点处能够建立符合移交条件的纵向间隔,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利用北... 针对多机场终端区飞行流量大,空域资源紧张的现状,结合基于航迹运行理论,提出基于管制移交间隔优化离港航班时刻的模型。模型以时刻调整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使离港航班在出港点处能够建立符合移交条件的纵向间隔,使用遗传算法求解,利用北京终端区下辖三座机场的历史运行数据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时刻表可使98.15%的离港航班在出港点处建立符合移交条件的间隔,有效降低因不满足移交间隔造成的飞行冲突,提高航班流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时刻优化 遗传算法 多机场终端区 基于航迹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稳定性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兴隆 许晏丰 薛依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1-1341,共11页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机场群航班时刻资源日益稀缺、航班延误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有必要深入研究机场群的航班时刻优化问题。在明确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稳定性概念基础上,提出离港航班延误率、平均延误时间等共6项机场群离港... 随着中国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机场群航班时刻资源日益稀缺、航班延误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有必要深入研究机场群的航班时刻优化问题。在明确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稳定性概念基础上,提出离港航班延误率、平均延误时间等共6项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稳定性评估指标,并运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稳定性进行质量评估。建立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优化模型,选择改进粒子群算法来实现对该模型的优化,并以稳定性质量为标准对优化前后航班计划进行比较。以京津冀机场群为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降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离港航班平均延误时间18.8 s,降低平均延误率9.9%;繁忙航线平均延误时间降低12.7 s,平均延误率降低3.0%;有效降低了京津冀机场群整体延误水平,提高机场群离港航班时刻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群 稳定性评估 逼近理想解排序 离港航班时刻优化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感者-染病者-易感者的时变机场网络延误传播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兴隆 朱丽纳 张淑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414-419,共6页
为宏观角度分析机场网络延误传播机理,基于复杂网络易感者-染病者-易感者(susceptible-infective-susceptible,SIS)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延误传播模型。从机场网络延误传播的时变性和与SIS传染病模型的相似性入手,以机场为节点,定义了其在... 为宏观角度分析机场网络延误传播机理,基于复杂网络易感者-染病者-易感者(susceptible-infective-susceptible,SIS)传染病模型建立了延误传播模型。从机场网络延误传播的时变性和与SIS传染病模型的相似性入手,以机场为节点,定义了其在机场网络延误传播过程里存在的不同状态,依据节点状态间的转变机理,建立机场网络延误传播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航班时刻规划航班流运输路径。以全国153个机场为例,采集航班延误数据,进行模型仿真并分析实验参数。结果表明:机场网络延误节点的延误影响范围有限,且网络对延误的传播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性,很少出现全网的崩溃现象;该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以较好地仿真实际延误的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延误 易感者-染病者-易感者模型 机场网络 传播模型 时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艳 张鹏洲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3期242-244,共3页
采用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39个台站1960—2003年的雪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近44年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青海境内、唐古拉山及川西高原一带,是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小波... 采用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39个台站1960—2003年的雪深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近44年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青海境内、唐古拉山及川西高原一带,是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小波分析揭示出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具有16.0年和5.14年的显著周期变化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时间分布 EOF分析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旅客列车客座率分类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永 朱建生 +3 位作者 冯梅 吕晓艳 贾新茹 王炜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铁路旅客列车分类,对于分配旅客运输能力、提高列车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以客座率最优为目标的列车分类和预测模型,通过数据预处理、分类结果中最优客座率选取和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预测3个模块展开分析,利用谱聚类-CACC模型和CAC... 铁路旅客列车分类,对于分配旅客运输能力、提高列车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以客座率最优为目标的列车分类和预测模型,通过数据预处理、分类结果中最优客座率选取和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预测3个模块展开分析,利用谱聚类-CACC模型和CACC算法对目标和因素变量进行离散化处理,设计基于误差区间交集和样本密度的最优客座率选取算法,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客座率进行分类。最后,通过Kappa指数和百分误差对分类和预测精度进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客座率分类 客座率预测 随机森林 谱聚类-CACC 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不同成因类型的低空风切变观测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晓英 吴松华 +4 位作者 张洪玮 何志强 张建军 王筱晔 陈晓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504,共14页
为实现不同成因类型的低空风切变观测,利用两台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展开试验观测。针对干性雷暴和地形引起的两类风切变,分别采用多普勒波束摆动(Doppler Beam Swing,简称DBS)和下滑道两种扫描模式进行风切变的探... 为实现不同成因类型的低空风切变观测,利用两台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展开试验观测。针对干性雷暴和地形引起的两类风切变,分别采用多普勒波束摆动(Doppler Beam Swing,简称DBS)和下滑道两种扫描模式进行风切变的探测与识别。结果表明,DBS模式风切变识别方法可有效识别干性雷暴引起的水平低空风切变,下滑道模式可有效识别地形诱导的下滑道顺风和逆风风切变。干性雷暴造成的风速骤增、风向突变和上升下降气流的强烈对流是引发低空风切变的主要原因。地形诱导风切变主要由高速气流和复杂下垫面相互作用产生,具有偶发性和瞬变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航空安全 低空风切变识别 干性雷暴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强对流天气监测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曦 黄兴友 +4 位作者 刘新安 陆建兵 耿利宁 黄浩 甄广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204,共13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发新对流单体并加强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才探测到该弱回波,时间上比相控阵雷达晚24 min;2020年6月25日的强对流雹暴过程,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涡旋结构比S波段雷达清晰,垂直气流悬垂回波及雷暴形态与强雷暴的理论模型更吻合,S波段雷达垂直结构不典型;相控阵雷达的回波强度空间变化层次丰富,S波段雷达空间分布显得粗糙;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冰雹三体散射回波及旁瓣回波比S波段雷达显著。因此相控阵雷达具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弱回波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监测冰雹、外流边界等中小尺度灾害性飞行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强对流天气 监测能力 冰雹 外流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机场雷暴大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志强 卢新平 王丙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8-1413,共6页
雷暴大风是航空飞行的主要威胁之一。气象预报员预报雷暴引发的突如其来的短时强阵风难度较大。文章把McCann提出的WINDEX经验方程应用在首都机场地区,利用2006—2010年54511台站的探空资料计算经验指数WINDEX,并与首都机场地区雷暴引... 雷暴大风是航空飞行的主要威胁之一。气象预报员预报雷暴引发的突如其来的短时强阵风难度较大。文章把McCann提出的WINDEX经验方程应用在首都机场地区,利用2006—2010年54511台站的探空资料计算经验指数WINDEX,并与首都机场地区雷暴引发的强阵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雷暴强阵风的预报工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WINDEX 强阵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