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用航空材料适航审定 被引量:16
1
作者 沈小明 陈挺 张迎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以适航规章研究为基础,结合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的经验,分析适航规章对材料的适航条款,总结出对材料的核心适航要求是:材料应符合某种材料规范,材料规范保证材料具有设计资料所采用的强度性能和其他性能。分析国内民用航空材料适航管理方... 以适航规章研究为基础,结合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的经验,分析适航规章对材料的适航条款,总结出对材料的核心适航要求是:材料应符合某种材料规范,材料规范保证材料具有设计资料所采用的强度性能和其他性能。分析国内民用航空材料适航管理方法,提出改进建议:(1)依据CCAR21.351至371条和CCAR 37的有关规定,对民用航空材料开展单独适航管理;(2)研究并推广基于统计的材料规范制定方法,用于建立能够保证材料具有设计资料所采用的强度性能和其他性能的材料规范;(3)建立民用航空材料协作机制,基于统计建立民用航空材料设计值手册,降低适航取证成本。最后给出材料规范建立过程中可采用的统计方法,为材料规范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航空 适航审定 材料规范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鸟情的鸟撞适航条款充分性和适宜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晓华 蔡景 +1 位作者 张柱国 张迎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0-2818,共9页
以中国民航近十余年运输类飞机鸟撞信息为数据源,利用混合威布尔函数拟合鸟撞能量分布,并应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寻优算法得到更为精确的拟合分布参数估计值。对照安全性指标,通过鸟撞能量分布函数评估出现有鸟撞适航条款对机翼而... 以中国民航近十余年运输类飞机鸟撞信息为数据源,利用混合威布尔函数拟合鸟撞能量分布,并应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寻优算法得到更为精确的拟合分布参数估计值。对照安全性指标,通过鸟撞能量分布函数评估出现有鸟撞适航条款对机翼而言是具有充分性和适宜性的,对尾翼而言具有充分性但过于保守。以发生灾难性事故的安全性指标为依据,中国鸟情环境下机翼结构抗鸟撞鸟体质量最低适航要求为1.218 kg;同时验证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在美国鸟情环境下提高机翼结构抗鸟撞鸟体质量最低适航要求的愿景(约3.6 kg),证明了基于两重两参数混合威布尔分布的鸟撞冲击能量统计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结果的可信度,为中国民航自主修订相关适航条款修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情环境 适航条款 鸟撞能量分布 评估 充分性 适宜性 安全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飞行状态噪声修正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涛 马晓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在适航审定实践中,通过结合基本型航空器飞行噪声数据和衍生型发动机噪声数据,同时从地面噪声向飞行状态噪声修正,以规避复杂大气条件等因素为试验带来的不确定性,最终评估整机噪声水平。为有效判断衍生型航空器的适航符合性,系统梳理... 在适航审定实践中,通过结合基本型航空器飞行噪声数据和衍生型发动机噪声数据,同时从地面噪声向飞行状态噪声修正,以规避复杂大气条件等因素为试验带来的不确定性,最终评估整机噪声水平。为有效判断衍生型航空器的适航符合性,系统梳理了导致发动机地面与飞行状态噪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面噪声向飞行状态噪声修正的方法。采用声线法消除大气不均匀性对远场声传播造成的影响,相比将大气视为均匀的传统修正方法提高了准确度。基于国际民航组织推荐方法的框架编写幅值、指向性变动和声衰减等影响因素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CF34-10A发动机不同工况的地面风扇噪声和喷流噪声数据,采用该修正方法对不同起飞航迹下的飞越、横侧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测点处的有效感觉噪声级进行了修正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修正方法能够利用发动机地面静态试验噪声评估飞行状态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航 衍生型航空器 飞行状态 噪声修正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中冰晶结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浩 韩冰冰 张丽芬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一般认为经过风扇压缩后空气温度高于冰点,压气机内不会发生结冰。然而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若干起发动机推力损失故障的研究表明冰晶能够引起压气机内部结冰,并在试验室中再现了温度高于冰点时压气机内结冰这一现象。我国在航空发动机... 一般认为经过风扇压缩后空气温度高于冰点,压气机内不会发生结冰。然而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若干起发动机推力损失故障的研究表明冰晶能够引起压气机内部结冰,并在试验室中再现了温度高于冰点时压气机内结冰这一现象。我国在航空发动机冰晶结冰研究方面刚刚起步,为准确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数值和试验两方面对国内外已开展的压气机内结冰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讨论了当前冰晶结冰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开展冰晶结冰研究需重点关注的方向,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冰晶摄入结冰研究和适航审定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结冰 冰晶 航空发动机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在线校准技术研究
5
作者 周宁 冯建民 +8 位作者 宋昊 尧建平 赵启迪 张慧君 黄晓龙 尹伟 高战朋 武军 于翀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 在大型客机全机结构静强度试验中,针对多点粘贴式应变测量系统的在线校准问题,提出了通过降低敏感元件分散性建立伪溯源链的技术思路,开展了初步研究并将光纤和应变片的灵敏度分散性分别降低到1%和2.8%。研制了应变标准源,比对光纤、应变片和散斑3种应变测量方式的精度及其在线溯源方法,发现了借助高精度非接触式应变测量手段和低分散性的应变敏感元件特性建立真溯源链的技术途径。针对海量粘贴式应变敏感元件配套电路通道,研发了自动化的校准检测装置,总体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测量 在线校准 溯源方法 粘贴式应变传感器 自动校准 电阻应变片 光纤光栅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民机审定试飞场景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毛志威 屈展文 +3 位作者 张彤 卢艺 傅山 黄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68-1775,共8页
面向适航审定的飞行试验是验证民用飞机满足设计需求、表明适航条款符合性、形成审定证据的高风险、高成本的重要取证活动。定义和设计民机审定试飞场景是进行民机适航审定飞行试验的前提。由此提出了基于适航符合性证据链的审定试飞场... 面向适航审定的飞行试验是验证民用飞机满足设计需求、表明适航条款符合性、形成审定证据的高风险、高成本的重要取证活动。定义和设计民机审定试飞场景是进行民机适航审定飞行试验的前提。由此提出了基于适航符合性证据链的审定试飞场景设计方法及流程。以"符合性证据链"为核心,规划了逻辑严密、可追溯的适航符合性证据。通过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方法,实现了审定试飞场景符合性证据链构建过程的模型化。为提升可操作性,以适航要求"地面航向操纵性"为典型案例,演示了审定试飞场景需求分析、设计与需求确认的过程。最终设计得到的审定试飞场景能够支持民机适航审定飞行试验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符合性证据链 民机适航 审定试飞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位、速度双误差的物流无人机碰撞概率分析
7
作者 靳慧斌 刘希 +1 位作者 黄俊 陈怿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0,共7页
物流无人机(UAV)批量运行会存在一定的碰撞风险,为量化UAV之间在空中的碰撞概率,针对物流UAV空中运行阶段开展建模分析其碰撞风险。基于冲突区域理论,建立定位、速度双误差的UAV碰撞概率模型,分析不同夹角情况下物流UAV碰撞概率变化情... 物流无人机(UAV)批量运行会存在一定的碰撞风险,为量化UAV之间在空中的碰撞概率,针对物流UAV空中运行阶段开展建模分析其碰撞风险。基于冲突区域理论,建立定位、速度双误差的UAV碰撞概率模型,分析不同夹角情况下物流UAV碰撞概率变化情况。分析识别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官网中关于民用小型UAV的事故/事件数据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结合2万飞行小时的物流UAV故障数据建立UAV安全飞行间隔模型,给出可接受安全水平下的最短飞行间隔。探究在给定飞行间隔前提下不同航迹角以及不同风向对UAV之间碰撞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物流UAV之间最短安全间隔大于90.71 m时,所有飞行场景下UAV的风险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当航迹角为30、60、90°时,碰撞概率随风向变化的波动范围较小,其中,航迹夹角为90°时最稳定。而当夹角为140°时,碰撞概率的波动范围较大,UAV安全飞行对环境因素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误差 速度误差 物流无人机(UAV) 碰撞概率 冲突区域 航迹夹角 飞行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燃油管路安装间隙闪电击穿电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亮 刘春阳 姚永杰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闪电击穿电压是飞机遭遇闪电雷击时会否在燃油箱内产生电火花的重要评判指标。为研究飞机燃油箱内典型燃油管路安装间隙下的闪电击穿电压,搭建了闪电击穿电压测试台架,并采用可调冲击电压发生器模拟出符合标准《SAE ARP5412B》要求的闪... 闪电击穿电压是飞机遭遇闪电雷击时会否在燃油箱内产生电火花的重要评判指标。为研究飞机燃油箱内典型燃油管路安装间隙下的闪电击穿电压,搭建了闪电击穿电压测试台架,并采用可调冲击电压发生器模拟出符合标准《SAE ARP5412B》要求的闪电电压波形。实验发现:安装间隙为3 mm时,实验室环境下测得的最小临界耐受击穿电压值为9.0 kV,飞机燃油箱内燃油管路周围部件的种类和燃油管路的安装形式对闪电击穿电压的影响不大,燃油管路的管径大小以及管路表面的油漆层对闪电击穿电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保持3 mm安装间隙不变,在部件表面涂覆1 mm厚密封胶,耐受击穿电压值从9.9 kV跃增至22.5 kV,安装间隙击穿所需的电压幅值大幅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燃油管路表面涂覆密封胶是减缓小间隙处发生闪电击穿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为飞机燃油管路安装间距选取和闪电防护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燃油箱 燃油管路 闪电防护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步滚动预测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宁泊 张程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356-8361,共6页
飞机着陆阶段是各飞行阶段中风险最大的阶段之一,可能会遇到阵风、跑道入侵、硬着陆和跑道超限等不安全事件。较长的着陆距离会增加着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为了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利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 飞机着陆阶段是各飞行阶段中风险最大的阶段之一,可能会遇到阵风、跑道入侵、硬着陆和跑道超限等不安全事件。较长的着陆距离会增加着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风险。为了降低发生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利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捕获时间序列飞行数据对时间的依赖性,研究了一种多步滚动预测策略来预测飞机着陆距离以进行实时预警,飞机着陆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着陆距离。结果表明:与单步预测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飞行参数的时间变化。通过多组仿真实验验证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的多步滚动预测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阶段 着陆距离 LSTM神经网络 滚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2m结冰风洞云雾参数校测方法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梓旭 沈浩 +2 位作者 郭龙 郭向东 倪章松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综合检验结冰风洞的性能,并为飞机适航取证中结冰合格审定工作提供测试依据,依照SAE ARP5905的相关要求,根据冰积聚原理、相位多普勒干涉原理和热线原理,采用格栅、PDI-FPDR、冰刀、LWC-200在3m×2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完成了云雾参... 为综合检验结冰风洞的性能,并为飞机适航取证中结冰合格审定工作提供测试依据,依照SAE ARP5905的相关要求,根据冰积聚原理、相位多普勒干涉原理和热线原理,采用格栅、PDI-FPDR、冰刀、LWC-200在3m×2m结冰风洞主试验段完成了云雾参数校测工作,总结了测试方法与流程以提高校测效率。代表性云雾参数校测结果表明,云雾场均匀区能够覆盖试验段横截面积的60%以上,云雾容积平均直径(MVD)稳定性优于±10%,液态水含量(LWC)稳定性优于±20%,云雾参数满足ARP 5905相关指标要求,能够为3m×2m结冰风洞的标检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风洞 结冰试验 适航 云雾参数 校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的机电作动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白玉轩 杨建忠 +2 位作者 孙晓哲 戴闰志 黄铭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8-194,共7页
机电作动器已经用于民航客机飞控舵面的控制,机电作动系统中传感器输出的正确性对系统正常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对传感器进行快速有效的故障检测非常必要。分析机电作动系统的传感器故障模式,针对当前故障检测在处理液态与非液态故障时所... 机电作动器已经用于民航客机飞控舵面的控制,机电作动系统中传感器输出的正确性对系统正常工作影响较大,因此对传感器进行快速有效的故障检测非常必要。分析机电作动系统的传感器故障模式,针对当前故障检测在处理液态与非液态故障时所需信息多、检测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二级GA-BP神经网络对传感器故障模式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了不同训练方式的神经网络方法,确定使用莱温伯格-马夸特学习方法的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分类结果更加准确,并通过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机电作动系统仿真实验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二级网络架构,快速检测液态故障与非液态故障,有效减少了网络故障检测的所需信息量和故障检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系统 传感器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