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原创性及国际话语权的思考——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原副理事长张继焦教授访谈
1
作者 张继焦 周子翔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F0003,共6页
访谈围绕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及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展开讨论,聚焦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AES)原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继... 访谈围绕中国社会科学的自主性、原创性及其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展开讨论,聚焦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AES)原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继焦的学术经历与国际学术交流经历。访谈回顾了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界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9年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IUAES世界大会对中国学界的重要意义。结合张继焦研究员自2013年起在IUAES领导层任职10年的经历,阐述了其带领团队在国际会议、刊物创办以及相关专委会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成果,强调了中国学者在海外平台“发声”、构建学科自主性与原创理论的必要性。通过推动企业人类学等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打造英文刊物并积极参与全球学术交流,中国学界在拓展国际话语权、引领发展中国家以及与西方学界“平视”对话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中国社科界仍需持续深化学术概念、理论与方法创新,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IUAES 自主性 原创性 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学:构建“何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基于西方东方学的反思
2
作者 杨文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53,共9页
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历史变迁的晴雨表,作为思想史的学术又是权力的话语,是一种文明之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其创造性的重要指标。在反思、对话西方关涉“中国性”的东方学话语的同时,... 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历史变迁的晴雨表,作为思想史的学术又是权力的话语,是一种文明之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其创造性的重要指标。在反思、对话西方关涉“中国性”的东方学话语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西方东方学的话语体系里无法讲清楚“何为中国”的故事,在东方学的民族主义的学术逻辑与认知理路里无法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从东方学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无法看清被边缘化的中国“何来、何在、何去”的整体历史、文明突出特性及其现代性的必然势向。因此,在保持与西方东方学的开放、交流、对话的同时,中国民族学界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要有学术的文化自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视野,以民族学-中华民族学的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根基,构建“何为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国民族学的智慧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 中华民族学 自主知识体系 东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的自主知识生产——“二元社会结构论”及其分析法
3
作者 张继焦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6,共9页
“社会”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和基础概念。欧洲学者曾对社会结构进行了“‘传统—现代’的二元分析”,而东亚学者也曾对社会结构进行了“本体的一元分析”。文章综合前人视角,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本体的二... “社会”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和基础概念。欧洲学者曾对社会结构进行了“‘传统—现代’的二元分析”,而东亚学者也曾对社会结构进行了“本体的一元分析”。文章综合前人视角,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本体的二元分析”,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一对概念,也就是“二元社会结构论”。该理论解释了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两大力量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互动机制,并在古代社会、群体组织、文化遗产、现代产业等不同领域具有适用性和解释力,形成了“二元社会结构分析法”。“二元社会结构论”指出,政府的“伞式”支持与民间的“蜂窝式”组织共同推动了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有效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二元社会结构论”与“二元社会结构分析法”的提出,为理解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贡献了新的理论视角,增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和学术话语权,推动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自主知识生产,促成了人类学第四次革命以及第五种学术传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社会结构论” 伞式社会 蜂窝式社会 自主知识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结构转型 第四次革命 第五种学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性建设与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路径设计的反思 被引量:8
4
作者 常士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政治整合是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治整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制度路径和国家性路径。就前者而言,... 政治整合是当代多民族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政治整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代学者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主要存在两大方面:制度路径和国家性路径。就前者而言,涉及威权主义政治整合和民主政治整合路径;就后者而言,主要涉及国家的合法性、治理能力和重叠共识的形成与引力作用。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不仅需要制度建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国家建设。也就是多民族国家在制度建构的同时,要从国家性,也即国家能力和内涵性关系建构上夯实制度存在的基础,从而保证国家的政治整合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建设,并不是否定民主建设。国家性建设只有和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性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选择 威权政治 民主政治 国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术创新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星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近年来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学术界有了对话的平台,但学术创新仍是这一学科中国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创新,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包括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中国人类... 近年来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学术界有了对话的平台,但学术创新仍是这一学科中国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创新,要有所创新就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包括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中国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主要目的是对世界学术提供独特的贡献。建构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既要适合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同时也要能够适合全人类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术创新 创新过程 创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空热”:数字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子翔 张继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4,共13页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 文化赋能论视角下,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外在结构下并非被动适应,而是能主动适应新媒介和技术实现“两创”与国际传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游戏改编,《黑神话:悟空》承载的中华文化借助游戏媒介实现“对外而通”“对内而生”的文明交流互鉴过程。借助政府引领的“伞式效应”和社群式、价值链式、跨产业式蜂窝等民间社会发挥的“蜂窝式效应”的协同作用,《黑神话:悟空》在国内外引发“悟空热”,并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出数字时代中华文化“自生结构”的强大适应性和生命力,也为中国游戏产业及文化产品的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数字时代 文化赋能论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视野中的城市社区治理和多民族参与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大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民族问题 多民族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民族主义动态与走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0-41,共2页
近代以来,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较多地体现为对本民族精神的夸饰,甚至是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度诉求,难以摆脱褊狭和狂热的色彩。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日本人 动态 民族优越感 近代以来 民族精神 民族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时期民俗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访谈 被引量:6
9
作者 田兆元 阳玉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共4页
田兆元教授认为过去,大家对民俗学的定位很低、很普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并不符合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现实需要,民俗学应该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民俗学应该面向当下、面向于社会,这就需要重新诠释民俗学,政治民俗学、经济民... 田兆元教授认为过去,大家对民俗学的定位很低、很普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并不符合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现实需要,民俗学应该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民俗学应该面向当下、面向于社会,这就需要重新诠释民俗学,政治民俗学、经济民俗学概念的提出,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政治民俗学和经济民俗学都基于一个前提,即民俗的核心问题是一个认同性问题。民俗是要建构一个认同的体系。目前,中国民俗界对于仪式学的研究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和自主性,仪式美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实际应用,仪式美术概念的提出将是一个新的学术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华彩乐章 政治民俗学 经济民俗学 仪式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民族主义当前发展
10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1,共2页
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仍然难以呈现下降态势,民族主义并非是全球化所能取代的过时的观念2012年的世界,强权的扩张、族裔集团利益的冲突、民族国家之间文化传统的渗透与反渗透……此类影像接唾映入我们的眼帘。作为认同“我们”... 因民族主义而引发的各类问题仍然难以呈现下降态势,民族主义并非是全球化所能取代的过时的观念2012年的世界,强权的扩张、族裔集团利益的冲突、民族国家之间文化传统的渗透与反渗透……此类影像接唾映入我们的眼帘。作为认同“我们”利益、排斥“他者”的社会思潮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民族主义 集团利益 文化传统 民族国家 “我们” 社会思潮 “他者”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应倒退至狭隘民族主义
11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9-9,共1页
在我们迈入21世纪的门槛不到十多年的时间中,亲眼目睹了黑山、科索沃、南苏丹等宣布独立的过程.今天,苏格兰紧随其后又沸沸扬扬地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但关于独立的潜在代价,特别是独立后的经济前景,是目前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未能给... 在我们迈入21世纪的门槛不到十多年的时间中,亲眼目睹了黑山、科索沃、南苏丹等宣布独立的过程.今天,苏格兰紧随其后又沸沸扬扬地走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但关于独立的潜在代价,特别是独立后的经济前景,是目前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未能给出明确答案的尖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隘民族主义 倒退 21世纪 经济前景 苏格兰 科索沃 民族党 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民族主义发展态势
12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5,共3页
美国的国家民族主义披上了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外衣,从而向公众掩盖了它非理性的一而。事实上,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 国家民族主义 市场经济 国家利益 非理性 美国 自由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多元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他者认同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大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37,159+1,共5页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正在以各种诡异的方式进行表达。文化多元性的所谓实存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主要立基于表述者的自我意识,而作为异文化的他者的在场则时常被忽略。因此,重新审视文化多元性的表述方式,增进"自我"与"他者"的相互理解,在强调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正视"他者"的存在,是全球化背景下维系文化多元性存续所需要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元性 “他者”认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与现实:文化记忆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与建构的三个特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焯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 对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建构,如以文化记忆理论视角,可通过物化表现、身体实践、政府力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特性解析。文化遗产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记忆,文字、图像、建筑等媒介,体现了文化记忆的成型性,具有存储、唤醒、回忆的功能;技艺、仪式、组织活动等身体实践体现了文化记忆的能动性,具有沟通、重构、认同的功能;体制机制、政策规划、鼓励培育等体现了文化记忆的约束性,具有规范、引导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企业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泓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35-37,共3页
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时代。同时,"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频繁交锋,全球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从自身治理实践出发,对人类... 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时代。同时,"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频繁交锋,全球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从自身治理实践出发,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提出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判断。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形态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困境:从“分离说”到“配套说”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继焦 党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3,共10页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qu...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研究 分离说 配套说 弗里德曼 民间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星 《语言战略研究》 2017年第4期5-7,共3页
在语言文化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双语或多语者。用文化人类学的说法,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接触'日益频繁,导致出现大面积的双语或多语现象。人们提起某位硕学大儒,往往会艳羡他懂好几国语言;夸一个... 在语言文化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双语或多语者。用文化人类学的说法,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接触'日益频繁,导致出现大面积的双语或多语现象。人们提起某位硕学大儒,往往会艳羡他懂好几国语言;夸一个小孩子聪明,往往也是说他的语文、特别是英语的成绩真棒。我自己的好几位少数民族朋友,平日里,他们的汉语好得你根本不觉得他们跟自己有任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 同学 学校 北京 频道 国语 汉语 学堂 陕西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