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与前瞻:中国比较文学新视野——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乐黛云先生访谈 被引量:2
1
作者 乐黛云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共5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 邹赞(以下简称邹):乐先生您好,《社会科学家》杂志近年来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编辑部委托我对您进行一次学术访谈,同时借此机会向您请教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学理问题。您曾经担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长期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回顾与前瞻 北京大学 乐黛云 《社会科学家》 学术界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变异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新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曹顺庆 李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又出现了新危机。怎样重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从危机走向转机,是当前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当务之急。中国学者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确立了新的比较文学可比性,实现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在新的学理基础和学术视... 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又出现了新危机。怎样重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从危机走向转机,是当前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当务之急。中国学者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确立了新的比较文学可比性,实现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在新的学理基础和学术视野层面上的重构,不但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而且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研究和跨文明文学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新危机 变异学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学科边界的相对性与文学系统的多元谱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炳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中国现有的学术分科格局中,和其他人文学科或与文学门类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此中文名称的实际内涵相当于国际通行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在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下,同与其含义相交叉的world literature... 在中国现有的学术分科格局中,和其他人文学科或与文学门类下的其他二级学科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此中文名称的实际内涵相当于国际通行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在比较文学学科定义下,同与其含义相交叉的world literature并列组成新词,几乎是一种同义反复)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以国别、时代或者类型意义上的特定文学对象作为学科的本体设定,而是立足于对民族、文化、语言和学科“边界”的跨越和沟通,且总是对既有“边界”的问题化和历史化,以其作为对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阐释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系统 学科边界 文学视野 同义反复 世界文学 人文学科 多元系统 中国文学 文本阐释 二级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天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5-96,共2页
我一直想写一篇讨论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论文,因为我觉得比较文学名称中“比较”这两个字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的“危害”太大了。这决非危言耸听,请看下列事实: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一听说你是搞比较文学的,就立即会问:“你比较什么?... 我一直想写一篇讨论没有“比较”的比较文学论文,因为我觉得比较文学名称中“比较”这两个字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的“危害”太大了。这决非危言耸听,请看下列事实: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一听说你是搞比较文学的,就立即会问:“你比较什么?”,使你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由于“比较”,所以人们在写比较文学论文时便千方百计地从甲文学中找出一个X 来与乙文学中的Y 进行比较,而不管这种比较有无必要;由于“比较”,所以人们便把凡是有某某与某某比较的文章统统归入比较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流派 勃洛克 主题学 诗学研究 论文 学科名称 理论专著 研究领域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小议“X 与 Y”比较文学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景尧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3-94,共2页
对“X 与Y”比较文学模式,应作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一种是前几年常见的“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即将中国文学的某一现象同外国文学的某一现象,或是作相同相异的罗列相加及笼统解说,或是作“过分注重作品表面成份的琐碎比较”。由于其... 对“X 与Y”比较文学模式,应作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一种是前几年常见的“X+Y”式的比较文学论文,即将中国文学的某一现象同外国文学的某一现象,或是作相同相异的罗列相加及笼统解说,或是作“过分注重作品表面成份的琐碎比较”。由于其多的是将中外文学已有研究成果作简单“组装”,而少的是自己独到的创造性研究及理论认识,因而被人称之为低层次的“近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文学现象 作家作品 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 中国文学 具体分析 文学评论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德语文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访谈
6
作者 杨武能 贺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共5页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 创新是我的学术追求,在文学研究领域,我一贯努力求新,努力言人所未言、道人所未道。德语文学是我真正的专业。我从事这门专业的幸运在于,曾先后师从叶逢植、张威廉和冯至等学术大师。尽管如此,我却不对自己的老师亦步亦趋,而是力图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作为比较文学学者,我力求开研究中德文学相互关系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文学 比较文学 博士生导师 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 学术追求 文学研究 学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比较文学新领域:世界华文文学比较
7
作者 饶芄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2-93,共2页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坛上比较文学的复兴和发展,对文学研究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十分明显,引起了国内外学人的注目。现在,历史的车轮已跨进90年代,我们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这是每个在这一领域里耕耘的人面对着和必...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学坛上比较文学的复兴和发展,对文学研究所起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十分明显,引起了国内外学人的注目。现在,历史的车轮已跨进90年代,我们如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这是每个在这一领域里耕耘的人面对着和必须回答的问题。我思考的是:如何开拓世界华文文学比较研究的新局面。华语在世界上是一个很大的语系,使用的人数众多。用文化眼光对世界各国华文文学进行考察,探索他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意蕴,了解华文文学传播及其融入主流社会之后所产生的变化,认识世界华文文学的过去、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研究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比较研究 融入主流社会 世界文学 文化意识 中国比较文学 民族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话语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顺庆 苗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控制和斗争的历史,而并不是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学家的任意阐释,文学史亦然。不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存在儒家话语霸权,并进而导致诸多怪象:曲解《诗经》的《毛诗序》却成为&qu...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控制和斗争的历史,而并不是新历史主义所提出的历史学家的任意阐释,文学史亦然。不仅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面临西方话语霸权,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存在儒家话语霸权,并进而导致诸多怪象:曲解《诗经》的《毛诗序》却成为"千古宝典";西汉居然没有文人五言诗;《史记》甚至没有"墨子传"。中国文学的承传、嬗变与论争从根本上讲都是围绕话语权展开的,话语权是考察中国文学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维度,而儒家话语霸权地位的兴衰正是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话语霸权 《毛诗序》 文人诗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顺庆 翟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学成就的同时,亦反思了现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撰写的三处“残缺”:其一,缺少中国话语;其二,缺少横向发展;其三,缺乏多民族文学史观。接下来,如何更新与完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话语 横向发展 多民族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跃红教授访谈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跃红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7,共5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 学术方法 教授 现代 范式 文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的新阶段与新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永平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平 赵周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共7页
文学人类学对文学表述的发生、文学意义的生成、原型编码的变异、神话观念在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中经世累代的嬗递等关乎文学价值的基本问题做出历史性阐释。它的效应是多方面的。没有对边界的试探就难有对边界的突破,作为文学"元理... 文学人类学对文学表述的发生、文学意义的生成、原型编码的变异、神话观念在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中经世累代的嬗递等关乎文学价值的基本问题做出历史性阐释。它的效应是多方面的。没有对边界的试探就难有对边界的突破,作为文学"元理论"的文学人类学,通过对禳灾、治疗、通天、追求丰产和永生、创世神话的仪式性重演等论题的多方探源,提供了具有观念史意义的文学发生学原理。由于涉及主题的久远性,这种发生学远远溢出传统文学理论的"历史尺度",因而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学理论"发生学的发生学"。正值中国文学人类学创立40周年之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李永平教授对文学人类学的四重证据、文化大传统等理论命题又有了新的阐发,借机我们相约访谈,希望就文学人类学的一些前沿问题切磋摩荡,获致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学科建设 移民 族群 中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中的共同文学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顺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96-98,共3页
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体系各异,范畴不同,术语概念更是五花八门。人们往往会怀疑:讲“文气”、论“风骨”的中国古代文论,能否与谈“摹仿”、言“迷狂”的西方文论相沟通?谈“味”言“韵”的印度文论,说“技”讲“辞”的阿拉伯文论,喜“... 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体系各异,范畴不同,术语概念更是五花八门。人们往往会怀疑:讲“文气”、论“风骨”的中国古代文论,能否与谈“摹仿”、言“迷狂”的西方文论相沟通?谈“味”言“韵”的印度文论,说“技”讲“辞”的阿拉伯文论,喜“幽玄”论“风雅”的日本文论又能否与说“意境”的中国文论,崇“结构”的西方文论相补充互融合?或者说,世界文学理论中究竟有否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恰恰是比较文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规律 民族文学 互融 文学作品 幽玄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语言 艺术魅力 艺术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顺庆 韩周琨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2期92-97,共6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然而,在现当代中国,西方文论在中国成为强势话语,反衬的是中国本土话语的失落和中国文论的失语。如何建设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重建中国文化自信,是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有自己别具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然而,在现当代中国,西方文论在中国成为强势话语,反衬的是中国本土话语的失落和中国文论的失语。如何建设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重建中国文化自信,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任务。因此,反思当代西方文论话语的弊端,是真正展开中国与西方文论对话,融入国际话语体系,甚至超越西方文论话语体系,建设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一条可行而且必要的路径。当代西方文论话语是中国文论走向国际学术前沿的重要参照系,对其弊端的反思,很可能成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特征,以及重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世界性文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文论 话语规则 话语权 中国话语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幻也有了经典
14
作者 宋炳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共1页
经典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经典也非天生,而是经不断阅读和解释的循环中逐步生长而成。文学经典凝聚了民族智慧、文化记忆和审美创造,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不过正因累积了太多的阐释经验,每部... 经典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内涵,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经典也非天生,而是经不断阅读和解释的循环中逐步生长而成。文学经典凝聚了民族智慧、文化记忆和审美创造,通过阅读经典,文化艺术传统得以代代相传。不过正因累积了太多的阐释经验,每部经典都跟随了一篇篇、一部部高头讲章。教师往往没有太多发挥余地不说,学生有时也难免有畏难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语文教学 阅读经典 审美创造 民族智慧 高头讲章 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风骨”与“崇高”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顺庆 马智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197,共7页
"风骨"与"崇高"是中西古典文论与美学中有相似内涵的重要概念。"风骨"作为一种清刚雄健的力量与雄浑之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人物品评、书画艺术等方面;"崇高"作为刚健的力量与巨大气势的美,主... "风骨"与"崇高"是中西古典文论与美学中有相似内涵的重要概念。"风骨"作为一种清刚雄健的力量与雄浑之美,体现在文学作品、人物品评、书画艺术等方面;"崇高"作为刚健的力量与巨大气势的美,主体由超越痛感、奔向自由之道的途中获得的独特体验,亦表现在风格、形态、道德、审美诸方面。在澄清各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两者的比较互证,能够进一步深入认识中西文论关键词的汇通以及独特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崇高 力量 气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文论建设的几个所谓“共识”与“常识”的质疑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顺庆 曹美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发表过重写中国文学史的看法和观点、提出反思中国文论研究"失语"现状的论文,提出了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却收效不大,基本上仍然无法确实地推进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与发展,无...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发表过重写中国文学史的看法和观点、提出反思中国文论研究"失语"现状的论文,提出了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却收效不大,基本上仍然无法确实地推进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重写与发展,无法推进中国文论的重建进程。可见当下仍存在着一些严重困扰着文学史与文论界的问题。其中一个常常被人们忽略而又十分重要的困扰是,很多当代人形成了所谓的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共识"与"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不应该收录古体诗词、中国古代文论没有体系、古代没有白话诗、中国文学史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学,并视其为理所当然。其实这些"共识"与"常识"是很有问题的,恰恰是这些"共识"与"常识",阻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论重建 “共识”与“常识”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石神话信仰:文明探源新视野——叶舒宪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舒宪 唐启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共5页
2011年4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 2011年4月2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历史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中英审美现代性的差异”。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探源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信仰 神话 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的话
18
作者 姚君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37,共1页
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爱默生与中国"是一个跨越中美文化的当代研究课题。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建构于19世纪,其基本观点是人能够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精神或"超灵"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元素。在超验主义的思想体系里,也包含了... 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爱默生与中国"是一个跨越中美文化的当代研究课题。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建构于19世纪,其基本观点是人能够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精神或"超灵"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元素。在超验主义的思想体系里,也包含了对个人重要性的强调。爱默生认为,个人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身上存在着神性,而社会的发展正需要通过个人的修为和完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超验主义 全球化时代 爱默生 中美文化 19世纪 思想体系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九十年代的省思与西方的生态神学
19
作者 杨慧林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自200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每年就学界关注的前沿话题约请北京著名高校、科研院馆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切磋交流、剖析畅谈,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次。此组笔谈即高旭东教授主... "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自200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每年就学界关注的前沿话题约请北京著名高校、科研院馆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切磋交流、剖析畅谈,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次。此组笔谈即高旭东教授主持的第六次文化论坛的部分发言摘要,由央泉、田列朋、杨蕾、杜旭静、刘杰等博士与硕士生整理,文章顺序依发言先后而定,题目系整理者所加。限于篇幅,一些著名中青年学者的发言仍未被整理到本次笔谈中,特此致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神学 九十年代 西方 基督教神学 施莱尔马赫 浪漫派 浪漫主义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的思想学术建构与生态批评
20
作者 高旭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105,共2页
"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自200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每年就学界关注的前沿话题约请北京著名高校、科研院馆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切磋交流、剖析畅谈,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次。此组笔谈即高旭东教授主... "北京中青年学者文化论坛"自2004年由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每年就学界关注的前沿话题约请北京著名高校、科研院馆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切磋交流、剖析畅谈,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次。此组笔谈即高旭东教授主持的第六次文化论坛的部分发言摘要,由央泉、田列朋、杨蕾、杜旭静、刘杰等博士与硕士生整理,文章顺序依发言先后而定,题目系整理者所加。限于篇幅,一些著名中青年学者的发言仍未被整理到本次笔谈中,特此致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新世纪 思想学术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