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1
作者 王文枝 沈雪梅 +2 位作者 韩璐桃 李立 孙利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缓解食品安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增强消费者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实施,但在标准体系、追溯能力及追溯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作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缓解食品安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增强消费者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实施,但在标准体系、追溯能力及追溯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冷链食品追溯相关政策、标准等方面梳理了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及监管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我国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食品 追溯体系 追溯标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肉中致病菌的三重ERA快速检测
2
作者 杨艳歌 吴占文 +6 位作者 刘通 王帅 魏莹 赵健淞 李红娜 李涛 张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6,共12页
肉类食品因富含营养,常成为微生物滋生的理想环境,即使在低温储存下,多数微生物也依然保持活性和保留部分毒力,故对肉类食品进行致病菌筛查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ERA),开发三重荧光ERA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 肉类食品因富含营养,常成为微生物滋生的理想环境,即使在低温储存下,多数微生物也依然保持活性和保留部分毒力,故对肉类食品进行致病菌筛查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ERA),开发三重荧光ERA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检出限进行性能分析,然后对市售冷藏肉开展方法的适用性验证,并与行业标准SN/T 1870—2016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一种针对冷藏肉类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种关键致病菌的三重荧光ERA快速检测方法;经过优化,该方法能在12 min内通过单次反应同时完成3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最低检出限低至10^(-3)ng/μL;对于人工模拟污染样品,经过6 h的前增菌,采用该方法可同时检出污染量为1 CFU/m L的3种致病菌;对市售冷藏肉品的抽检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9.35%,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2.9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为6.45%,与行业标准SN/T 1870—2016的检测结果吻合,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该研究不仅有助于降低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疾病风险,还可为未来食源性致病菌现场快速检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肉品 食源性致病菌 三重荧光ER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及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帅 杨艳歌 +4 位作者 吴占文 李红娜 李涛 孙冬梅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7-305,共9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生物(微生物)因子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针对生物(微生物)因子的检测技术众多,其中等温扩增技术因不需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生物(微生物)因子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针对生物(微生物)因子的检测技术众多,其中等温扩增技术因不需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生物成分检测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这3种等温扩增技术相对于其他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更温和、引物设计更简单等优点,且检测原理相似,本文对这3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原理、概念以及近年来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概括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RT-ERA技术快速检测贝类食品中诺如病毒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占文 王帅 +6 位作者 康婕 李涛 李红娜 蔡杰 张昊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55-363,共9页
目的:基于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RTERA)技术,以MS2作为模式过程控制病毒,建立一种贝类食品中GI与GII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双重荧光RT-ER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别... 目的:基于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RTERA)技术,以MS2作为模式过程控制病毒,建立一种贝类食品中GI与GII型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双重荧光RT-ER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将GI、GII NoV参考靶序列克隆到带有T7启动子的载体中,通过体外转录的方式获得高纯度NoV RNA参考样品。以设计的MS2噬菌体引物探针,与实验室前期筛选的GI、GII NoV引物探针进行双重荧光RT-ERA实验,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最后,采用建立的方法开展真实样本检测,以GB 4789.4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为参比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对比,确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MS2与GI、MS2与GII两组双重荧光RT-ERA检测方法,最佳引物及探针体积分别为4.1μL与1.8μL,检测时间可缩短至10 min左右,且最低可检出102拷贝/μL的NoV核酸样品。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9份真实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GB 4789.42-2016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RT-ERA检测方法可实现对MS2、GI和GII NoV的同时检测,且灵敏度高、准确性强,为今后NoV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逆转录-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双重荧光 快速检测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温扩增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志伟 王帅 +5 位作者 蔡杰 聂丹丹 李涛 李红娜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5,共7页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了ERA检测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ERA显色法、荧光法、试纸条法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在市售样品检测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对3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有扩增,其他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及其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均无扩增,说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3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2)ng/μL,灵敏度较好。采用建立的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对15份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2份,检出率为13.3%。该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体温扩增技术的显色法、荧光法和试纸条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37℃体温扩增15 min左右即可获取检测结果,且裸眼可视,可为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现场可视化快速筛查提供新型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 酶促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配方乳粉中食源性致病菌双重ER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林志伟 王帅 +5 位作者 王迎春 吴占文 李涛 李红娜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47-354,共8页
为快速多重筛查婴儿配方乳粉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建立克罗诺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筛选确定对4种食源性... 为快速多重筛查婴儿配方乳粉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建立克罗诺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通过筛选确定对4种食源性致病菌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的引物探针。经过优化建立两组双重ERA检测体系可快速筛查4种食源性致病菌。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均为10^(-2) ng/μL;对克罗诺杆菌的检出限为1 ng/μL。模拟污染实验显示,污染量为1 CFU/mL的样品增菌培养6 h后,可检出4种致病菌。应用该方法对市售婴儿配方乳粉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行业标准规定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一致,证实了本研究建立的双重ERA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本方法仅需20 min左右即可一次性检出4种致病菌,相较于传统的“金标准”方法以及实时荧光PCR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对于推进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等温扩增技术 克罗诺杆菌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和GII诺如病毒ERA的可视化快速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艳歌 吴占文 +4 位作者 李涛 王帅 李红娜 孙冬梅 袁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151,共12页
诺如病毒(NoV)是常见的食源性病毒之一,只要极少数量的NoV就可以导致机体感染发病,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NoV进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装甲RNA技术将GB 4789.42规定的GI和GII No... 诺如病毒(NoV)是常见的食源性病毒之一,只要极少数量的NoV就可以导致机体感染发病,但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NoV进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通过装甲RNA技术将GB 4789.42规定的GI和GII NoV的靶标基因包裹到MS2噬菌体的衣壳蛋白中,制成内含GI和GII NoV两联检测靶标的重组质粒参考样品,其次基于酶促等温扩增(ERA)技术,分别设计了GI和GII NoV基础型ERA和荧光型ERA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并通过试验筛选确定了最佳的引物探针组合。从而建立了GI和GII NoV检测ERA显色法和荧光法两种可视化方法,通过肉眼可直接观测结果。进一步对反应程序进行了优化,将ERA显色法和荧光法的扩增时间分别缩短至5min和8min。并通过对反应体系的优化,将体系减半,从而降低了检测成本。在此情况下,对核酸参考样品检测的最低灵敏度分别可达10^(-2)、10^(-3)ng/μL。最后将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真实的GI和GIINoV粪便样本检测,并对方法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GI和GII NoV ERA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对其他食源性病毒无交叉扩增,最低可检出10拷贝/μL的NoV,可以满足GI和GII NoV可视化快速筛查的需求。本研究方法的建立为NoV的快速筛查和风险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对于控制NoV爆发、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重组质粒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筛查热带水果中3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杀菌剂 被引量:34
8
作者 门雪 吴兴强 +7 位作者 仝凯旋 谢瑜杰 李备 李建勋 魏静 王永丽 范春林 陈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0-826,共7页
该文采用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建立了一种检测4种热带水果(芒果、香蕉、释迦和莲雾)中33种农药(包括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25种杀菌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比较萃取溶剂体积、萃取盐种类以及净化... 该文采用改进的QuEChERS法结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建立了一种检测4种热带水果(芒果、香蕉、释迦和莲雾)中33种农药(包括8种新烟碱类杀虫剂、25种杀菌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比较萃取溶剂体积、萃取盐种类以及净化剂种类和用量对样品提取与净化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采用LC-Q-TOF MS对样品进行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分析。该方法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33种农药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种热带水果的筛查限(SDL)为0.5~20μg/kg,定量下限(LOQ)为0.5~50μg/kg。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通过芒果基质的加标回收实验进行验证,在1、2、10倍定量下限的加标水平下,33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0.5%~116%,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不大于20%。方法成功用于102批热带水果实际样品的筛查。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适用于热带水果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杀菌剂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果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 QUECHERS 新烟碱类杀虫剂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式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同时筛查与分析生牛乳中153种兽药残留 被引量:14
9
作者 仝凯旋 常巧英 +3 位作者 谢瑜杰 吴兴强 范春林 陈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9-1290,共12页
该文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Q Orbitrap HRMS)同时筛查与定量生牛乳基质中15类153种兽药的方法。生牛乳样品加入6 mL 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经10 mL 1%(体积分数)乙酸酸化乙腈提取,30 mg PSA和90 mg C_(18... 该文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Q Orbitrap HRMS)同时筛查与定量生牛乳基质中15类153种兽药的方法。生牛乳样品加入6 mL Na2EDTA-McIlvaine缓冲液,经10 mL 1%(体积分数)乙酸酸化乙腈提取,30 mg PSA和90 mg C_(18)净化后,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柱分离,分别在Full MS/dd-MS^(2)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在最优条件下对方法学参数进行验证,各类兽药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r^(2))在0.99以上,所有兽药的筛查限(SDL)为0.1~20µg/kg,定量下限(LOQ)为0.1~20µg/kg,在1倍LOQ、2倍LOQ和10倍LOQ 3个加标水平下进行回收率实验,目标兽药的回收率为70%~120%,且相对标准偏差(RSD)≤20%的占比分别为92.8%、94.1%和94.8%。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耗时短且灵敏度高,适用于生牛乳中多类兽药的快速筛查与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牛乳 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Q Orbitrap HRMS) 兽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选择性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快速检测莠灭净和莠去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洪悦 杨敏莉 +2 位作者 张峰 杨丙成 章飞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7-323,共7页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铁片(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odified iron sheet,MIPIS)制备了一种选择性的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构建一种快速检测食品基质中莠灭净和莠去津痕量残留的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氰草津...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铁片(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odified iron sheet,MIPIS)制备了一种选择性的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构建一种快速检测食品基质中莠灭净和莠去津痕量残留的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以氰草津为模板,使用甲基丙烯酸和苯胺在水溶液中聚合而成。将MIPIS作为萃取尖端对豆奶粉、小麦和牛奶中的莠灭净和莠去津进行富集,随后作为敞开式质谱离子源结合电喷雾电离质谱直接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0.2~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2和0.9997,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0.5μg/kg和0.6~1.5μg/kg,在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81.05%~109.6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省时高效,无需长时间的色谱分离,适用于食品中痕量三嗪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灭净 莠去津 分子印迹聚合物 敞开式质谱离子源 电喷雾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