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长抑素受体靶向的放射性金属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秦祥宇 沈浪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32,I0003,共15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它们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消化道、胰腺和肺。近年来NET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均在逐年上升。NET的早期诊断一直很困难。生长抑素受体(som...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它们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消化道、胰腺和肺。近年来NET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均在逐年上升。NET的早期诊断一直很困难。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作为NET中最常见的肽激素受体,已成为NET药物研发中的重要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与NET细胞表面过表达的SSTR特异性结合,因此,此类放射性药物可用于NET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SSTR靶向放射性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监局(EMA)等机构批准上市,但在中国还没有此类上市的放射性药物。本文介绍了神经内分泌肿瘤与SSTR的关系以及生长抑素类放射性金属药物的研发历史,总结了已被FDA等各国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放射性诊断和治疗药物,然后介绍了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药物的不同特点,评述了SSTR拮抗剂在放射性诊断和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基于SSTR拮抗剂的放射性金属药物已初步显示了比激动剂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受体 神经内分泌肿瘤 拮抗剂 放射性金属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用同位素的制备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温凯 宋志浩 +5 位作者 赵紫宇 马承伟 段菲 褚浩淼 李洪玉 杜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5,共12页
医用同位素是指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的基石,在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诊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医用同位素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从^(131)I、^(32)P、^(99)Mo到... 医用同位素是指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及医学研究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的基石,在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临床诊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医用同位素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从^(131)I、^(32)P、^(99)Mo到^(18)F、^(68)Ga、^(225)Ac,研发出数十种同位素满足了临床使用需求。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我国医用同位素的未来发展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医用同位素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医用同位素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医用同位素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同位素 反应堆 加速器 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30加速器的^(103)Pd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温凯 马承伟 +7 位作者 褚浩淼 段菲 王晓明 李光 李超 赵紫宇 王成志 王春林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67,I0002,共7页
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可以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103)Pd的半衰期为16.96 d,因其独特的衰变性质,在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了实现^(103)Pd的规模化生产,基于Cyc... 组织间近距离治疗可以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103)Pd的半衰期为16.96 d,因其独特的衰变性质,在近距离放射治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了实现^(103)Pd的规模化生产,基于Cyclone-30(C30)加速器对^(103)Pd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铜为靶基底,利用脉冲电镀法在铜靶托上电镀铑金属。将镀铑靶片转移至C30固体靶站进行辐照,束流能量为16~18 MeV,束流强度为200μA。为获得居里级^(103)Pd,束流积分值应大于10000μA·h。辐照结束后将靶片转移至分离纯化热室,采用硫酸氢钾高温熔融法溶解,将金属铑转化为可溶性硫酸铑,再使用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用6 mol/L盐酸和0.03 mol/L盐酸分别淋洗Rh、Fe、Cu和Zn。最后用氯化铵-氨水(体积比1∶1)混合溶液解吸^(103)Pd。分别测定^(103)Pd的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核纯度以及比活度。同时,利用制备的^(103)Pd料液,对密封籽源制备进行了研究。检验结果显示,制得的铑靶镀层平整致密、与铜基底结合牢固,铑镀层质量厚度大于150 mg/cm^(2)。^(103)Pd产能大于37 GBq,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比活度可大于875 GBq/mg,活度浓度大于6.2 GBq/mL,能够满足密封籽源制备的要求。^(103)Pd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达到了规模化生产能力,为未来^(103)Pd密封籽源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核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Pd Cyclone-30加速器 铑靶制备 加速器核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30加速器的^(89)Zr制备工艺研究
4
作者 温凯 段菲 +7 位作者 李光 马承伟 王晓明 赵紫宇 褚浩淼 李超 王成志 王春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5-1151,共7页
^(89)Zr具有良好的衰变特性和适宜的半衰期,在PET免疫显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设计开发了新型硬币靶,同时对^(89)Zr核素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将钇箔装配于硬币靶后转移至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辐照2~4 h... ^(89)Zr具有良好的衰变特性和适宜的半衰期,在PET免疫显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设计开发了新型硬币靶,同时对^(89)Zr核素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将钇箔装配于硬币靶后转移至C30加速器固体靶系统辐照2~4 h,初始质子能量为16.5 MeV,采用质子束流降能器装载0.4 mm厚碳膜进行衰变处理,获得约13.8 MeV的次级束流辐照在靶片上。将辐照后的靶片装入溶靶槽,采用自主开发的自动化分离装置装载羟肟酸树脂进行靶片溶解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89)Zr核素。分析测定了^(89)Zr的放射性核纯度、放射化学纯度及元素杂质含量等质量指标。检验结果显示,^(89)Zr核素批产能可达到5 GBq,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主要元素杂质含量均低于2.5μg/GBq。通过自主设计的直冷型硬币靶系统成功制备了质量可控的^(89)Zr核素,实现了^(89)Zr核素的规模化国内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9)Zr ^(89)Y固体靶 质子回旋加速器 核素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中两种稳定剂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梁塑 +8 位作者 孔祥瑞 李英 范振亚 罗田伟 王宁 付博 马红利 杨柳 李洪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2,I0004,共8页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中稳定剂(龙胆酸、维生素C)的含量,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有机杂化硅胶填充的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82 g/L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pH至3.50)和甲醇为流动相...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中稳定剂(龙胆酸、维生素C)的含量,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有机杂化硅胶填充的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82 g/L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pH至3.50)和甲醇为流动相,串联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5 nm)与放射性流量检测器,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5μL,运行20.0 min,1.00 mL/min进行梯度淋洗,可有效地将龙胆酸和维生素C分离。龙胆酸和维生素C分别在0~1.50 g/L和0~30.0 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1.000和0.998;改变柱温、流速、流动相pH值等色谱条件时,样品溶液中维生素C和龙胆酸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满足≤2.0%的要求;龙胆酸的回收率满足90%~108%的要求,维生素C回收率满足92%~105%的要求。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中龙胆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准确测定,为该类药物的工艺过程优化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 稳定剂 龙胆酸 维生素C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白蛋白结合的PSMA靶向分子[^(177)Lu]Lu-DOTA-CPN-PSMA的制备及初步显像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田伟 孙明月 +5 位作者 张文辉 高菲 王宁 黄旭虎 陈欢 李洪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3-582,I0005,共11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与白蛋白结合并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高摄取和滞留的新型^(177)Lu标记放射性药物分子[^(177)Lu]Lu-DOTA-CPN-PSMA,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为双功能螯合剂,谷氨酸-脲-赖氨酸(Glu-Urea-Lys)为靶...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与白蛋白结合并在前列腺癌中具有高摄取和滞留的新型^(177)Lu标记放射性药物分子[^(177)Lu]Lu-DOTA-CPN-PSMA,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为双功能螯合剂,谷氨酸-脲-赖氨酸(Glu-Urea-Lys)为靶向基团,在小分子抑制剂的连接部位引入白蛋白结合基团4-(对-甲苯基)丁酸(CP)和喹啉环。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前体小分子化合物DOTA-CPN-PSMA;采用无载体的^(177)Lu核素进行标记,分别考察反应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投料比等因素对放射化学纯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测定标记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和体外稳定性;采用22RV1荷瘤小鼠为模型动物进行初步的SPECT/CT显像,并以[^(177)Lu]Lu-PSMA-I&T为对照进行了相关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在加入稳定剂龙胆酸的情况下,^(177)Lu/PSMA(mCi/μg,1 Ci=3.7×10^(10)Bq)投料比为1∶1~2∶1、反应pH值为3.5~5.5、反应温度为60~94℃、反应时间为5~15 min时,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95%,最高可达99%,标记物无需进行进一步纯化;标记物在生理盐水和小牛血清中于37℃放置24 h后放射化学纯度≥95%,体外稳定性良好;脂水分配系数为-2.02,与[^(177)Lu]Lu-PSMA-I&T相比更为亲脂。初步的SPECT/CT研究表明,引入白蛋白结合基团后的[^(177)Lu]Lu-DOTA-CPN-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摄取高于[^(177)Lu]Lu-PSMA-I&T且滞留时间长,72 h后在肿瘤中仍有较高摄取,与此同时,在肾脏中的摄取低于[^(177)Lu]Lu-PSMA-I&T。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标记物值得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候选放射性药物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7)Lu]Lu-DOTA-CPN-PSMA 前列腺癌 PSMA 标记条件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