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铀矿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研编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张字龙 庞雅庆 林锦荣 夏宗强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8,共17页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 铀是军民两用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随着我国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铀资源的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基于《中国矿产地质志·铀矿卷》的研编,阐述了中国铀矿百年勘查成果,介绍了中国铀矿床类型及其特征,归纳了中国典型的铀成矿理论。为了进一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保铀矿目标的实现,划分了中国铀成矿系列,分析了中国铀资源的区位优势,总结了中国铀成矿规律;针对中国“四大类型”铀矿床,概述了中国铀矿的禀赋特征,提出了铀矿找矿方向,以期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百年勘查成果 铀矿找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朱鹏飞 蔡煜琦 +7 位作者 郭庆银 刘武生 李建红 张明林 漆富成 张字龙 贾立城 徐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为摸清其资源潜力,科学规划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铀矿与其他25个重要矿种一同开展了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评估工作全面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成果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完成了共49个铀成矿(远景)区带的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并对各区带潜力评价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与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评价了我国铀资源潜力,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和核能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规律 时空分布 铀矿预测类型 铀矿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俊虎 张金带 +4 位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范洪海 李林强 李晓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2-779,共8页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 "十一五"以来,铀矿找矿难度不断加大与铀资源量需求持续上升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抓住铀成矿理论研究这一天然铀产业链的源头,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开展了以中国铀成矿理论集成和创新为导向的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创新与实践,依托铀资源勘查技术与地质工艺创新科技平台,组建了以总指挥和总地质师——"两总"为主控,以资深老专家为核心,中青年骨干和辅助人员为外围的环形科研团队;通过创新地质科技管理方式,实施组织管控扁平化,赋予了科研团队更多的创新自主权;通过实施环境赋能、激励赋能和文化赋能,强化目标任务考核,建立"物质—薪酬,精神—知识传承"的双重激励机制,营造了百花齐放、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学术氛围,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原始理论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成果宣传、出版专著,实现了成果沉淀和经典流传。经多年勘查实践,为我国铀矿大基地和重点勘查区铀资源扩大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效果三方面论述了该项管理创新成果,旨在为同行开展科技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理论 集成和创新 地质科技管理创新 创新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超大型铀矿床的成矿偏在性
4
作者 梅燕雄 郑大瑜 +11 位作者 魏然 邹斌 姚鹏 张金良 马晓旻 叶锦华 何拥军 姚永坚 方平 谭文娟 熊宽 王浩琳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尽管世界铀矿床数量众多,超大型铀矿床却以极少的数量贡献了巨大的铀资源储量,在世界铀矿生产和供应中具有“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超大型铀矿床具有成矿类型偏在性,不整合面型、黑色页岩型和可地浸开采的砂岩型是当前世界铀矿勘查开... 尽管世界铀矿床数量众多,超大型铀矿床却以极少的数量贡献了巨大的铀资源储量,在世界铀矿生产和供应中具有“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超大型铀矿床具有成矿类型偏在性,不整合面型、黑色页岩型和可地浸开采的砂岩型是当前世界铀矿勘查开发的最佳类型。超大型铀矿床在成矿时代、成矿区域、成矿背景等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选择性,元古宙和中新生代是铀矿形成的高峰时期。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纳米比亚、南非是超大型铀矿床的主要分布区和铀矿勘查开发的主要目标区,克拉通则是铀矿勘查开发的首要战略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矿床 铀矿床 成矿偏在性 矿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246
5
作者 蔡煜琦 张金带 +6 位作者 李子颖 郭庆银 宋继叶 范洪海 刘武生 漆富成 张明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1069,共19页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铀矿床类型 铀成矿规律 铀成矿区带 铀成矿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吴伯林 权志高 +6 位作者 魏观辉 彭新建 王金平 李占游 徐高中 刘池阳 张复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3,共10页
文章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及其渗透性的分析、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及部分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如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三价铁和二价铁比值的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的测试,配合铀、铅、碳、氧、硫同位素的分析等... 文章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及其渗透性的分析、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及部分特征性地球化学指标如有机碳含量、全硫含量、三价铁和二价铁比值的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物理化学参数的测试,配合铀、铅、碳、氧、硫同位素的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砂岩型铀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基本特征,认为吐哈盆地西南缘砂泥岩互层地层结构完整且延伸稳定,属弱渗透_渗透性地层,对砂岩型铀矿成矿比较有利。据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认为铀成矿存在着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其中,氧化带以有机碳和全硫(∑S)含量低、Th/U和Fe2O3/FeO及Ra/U比值高为特征;过渡带(成矿带)以Th/U比值低、∑S、Mo、Re含量高为特征;还原带则以明显的低Fe2O3/FeO、Ra/U比值,高有机碳含量为其特征。其他微量元素如Cu、Pb、Zn、Cr、Co、Ni、Zr等及稀土元素在成矿过程中并未得到明显富集。经对相关岩石的铀_镭平衡、气液包裹体及相关同位素的研究,认为铀成矿具有多期次、年代新且集中于第三纪的特点;含矿目的层煤成气提供了成矿所需的还原环境;成矿作用铀源主要来自于含矿目的层本身;铀成矿古流体属低温浅成热液且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铀成矿 地球化学分带 古流体 同位素 渗透性 煤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95
7
作者 邓平 舒良树 谭正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6-494,共9页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贵东地区 铀矿聚集区 成矿条件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与主沉积物体系归属 被引量:13
8
作者 祝民强 吴仁贵 +2 位作者 余达淦 陈安平 申科峰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08-216,共9页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塔拉盆地 辫状河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底河道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对铀资源潜力的提示 被引量:138
9
作者 张金带 徐高中 +2 位作者 林锦荣 彭云彪 王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4-1449,共16页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地质和控矿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成矿演化基本特点是:伊犁式、吐哈式都是典型的层间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但前者在单斜整体抬升和差异升降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不断叠加富集为重要特征,后者则在斜坡带隆升加断层及小型背斜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在断裂南北两侧分带成矿;东胜式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并接受后期还原改造再富集;乌兰察布式最新研究认为是重要的沉积成岩型铀矿,与湖泛事件演变密切相关;马尼特式是潜水氧化-还原作用与层间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转化形成的古河谷型铀矿床;通辽式是"构造剥蚀天窗+断裂活动+深部还原物质"控矿,也可能还与基性岩脉(热源)有关。上述6种式样铀矿的另一规律是从西部向东部,西部(前三种)均产于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东部(后三种)均产于上白垩统泥质砂岩和细砂岩。笔者指出,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探明的本身增强了中国铀资源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国铀资源潜力及今后找矿方针、勘查部署等多方面的重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砂岩型铀矿 铀资源潜力 提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和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夏林 师志龙 +5 位作者 吴冲龙 张明林 周琦 袁良军 胡郑斌 杨炳南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8,共8页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 野外地质数据来源繁多、类型繁杂、数量巨大,但数据采集手段数字化程度不高、效率低,导致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成为地学大数据获取的一个瓶颈。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数据采集是一个趋势。基于移动设备的野外地质大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搭载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利用传感器辅助编录、语音识别辅助编录、可定制字典辅助编录、界面自定义、相关联数据辅助编录等手段辅助野外数据快捷及智能化采集工作,并在野外利用采集的数据直接在Android设备上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实现数据的现场制图及可视化表达。重点针对野外钻孔数据在该系统上进行了数据采集测试和地质编录本的绘制,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可以在现场直接进行地质图件的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ANDROID系统 数据采集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喻翔 孙立强 +2 位作者 欧阳平宁 陈琪 王凯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25-336,共12页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M...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Ma和(223±5)Ma。相较于香草坪岩体,豆乍山岩体的锆石具有较低的Ti饱和温度和较高的U、Th含量以及较低的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等。花岗岩中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受到岩体中矿物组合的影响,因此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可以作为区分产铀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标志。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圈定铀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量元素 产铀潜力 豆乍山岩体 香草坪岩体 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铀矿地质勘探工程退役后放射性废渣石治理的对策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清衍 宋兰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31,共5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主要类型铀矿床放射性废渣石的特征 ,以及治理区的自然条件、源项特征。根据国外资料和国内的实践经验 ,概述了放射性废渣石治理的基本原则、治理方法。
关键词 铀矿 地质勘探工程 放射性废渣石 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东部火山岩型铀成矿规律及远景预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志东 赵忠华 蔡昌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170-175,共6页
半个世纪来,在中国北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了433、434、460、470等大型铀矿床。通过对铀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铀成矿地质规律,建立了火山岩型铀成矿综合预测模型,选出了铀成矿远景区。
关键词 中国北东部 铀成矿规律 地质因素 预测模型 铀成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煤层气开发意义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馨悦 韦波 +7 位作者 袁亮 葛燕燕 胡永 李鑫 王毛毛 贾超 玛依拉·艾山 田继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煤储层水的演化过程及其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阐明了煤储层水的组成、性质、来源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分析了煤储层水运移过程中压降漏斗的扩展规律... 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煤储层水的演化过程及其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的富集和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阐明了煤储层水的组成、性质、来源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分析了煤储层水运移过程中压降漏斗的扩展规律和井间干扰机理,探讨了煤储层水运移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储层伤害,并根据煤储层水的演化过程及其在煤层气开发中的运移规律,对煤层气开发提出几点建议。研究总结表明:(1)煤储层水来源于原始沉积水、渗入水、深成水以及成岩水,原始沉积水的钠氯系数(r_(Na)^(+)/r_(Cl)^(-))<0.5,肖勒系数IBE>0.129,矿化度>10000 mg/L;渗入水则与原始沉积水相反,深层水的δD介于-80‰~+40‰,δ^(18)O介于+7‰~+9.5‰,成岩水δD介于-65‰~-20‰,δ^(18)O介于+5‰~+25‰;(2)煤储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对煤层气的富集、开发有重要指示意义,煤层气高含气区通常具有钠氯系数、脱硫系数、镁钙系数小,变质程度高的特点,低含气区反之;(3)煤储层水运移过程中形成的压降漏斗以及井间干扰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我国煤层气井大多采用矩形或菱形井网部署,最优井距通常在250~400 m;(4)煤储层水运移会引起水锁伤害、水敏伤害及速敏伤害等,通过实施合理排采强度、开展井网优化以及向入井流体中加入防水锁剂和煤粉分散剂方式等降低储层伤害。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我国煤层气勘探效率和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水 水运移 储层伤害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被引量:111
15
作者 焦养泉 陈安平 +5 位作者 王敏芳 吴立群 原海涛 杨琴 张承泽 徐志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1-379,共9页
砂体的结构和规模因沉积体系的不同而异,它们对铀成矿贡献的差别很大。作者通过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直罗组底部砂体并非传统认识上的辫状河成因。实际上,... 砂体的结构和规模因沉积体系的不同而异,它们对铀成矿贡献的差别很大。作者通过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直罗组底部砂体并非传统认识上的辫状河成因。实际上,它可以分为上、下两个亚段。虽然两个亚段的物源和砂分散方向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北西—南东向),但成因完全不同。下亚段主要由辫状河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构成,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构成了研究区的主体。上亚段主要由曲流河体系和(曲流河)三角洲体系构成,虽然(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也是研究区的主体构成部分,但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却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这是湖泊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结果。正是由于上、下亚段成因的不同,导致了下亚段砂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连通性,而上亚段砂体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增强。砂岩型铀矿勘探的实践证明,矿体主要聚集于下亚段砂体中。因此看来,上述认识可以用于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铀成矿空间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砂体成因 砂岩型铀矿床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被引量:32
16
作者 邱爱金 郭令智 +1 位作者 郑大瑜 舒良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8-425,共8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 ,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式 :成矿前的走滑剪切 ;成矿期的伸展拉张 ;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 ,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式 :成矿前的走滑剪切 ;成矿期的伸展拉张 ;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新生代 铀矿床 形成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陈正乐 刘健 +3 位作者 宫红良 郑恩玖 王新华 潘锦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是我国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段之一。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发现本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基底逆冲断裂的复活,致使地表呈现张性破裂,形成了洼地、峡谷等特殊的构造一地... 准噶尔盆地北部顶山地区是我国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远景区段之一。本文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卫片解译分析,发现本区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基底逆冲断裂的复活,致使地表呈现张性破裂,形成了洼地、峡谷等特殊的构造一地貌形态;并根据擦痕、节理的测量统计。结合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分析,推断本区在上新世-更新世期间存在两期构造活动:早期为近似南北向的挤压作用为主,晚期(0.14~0.43Ma)为北东-北东东的挤压作用;根据盆地新生代沉积物质充填规律和新生代构造特征,结合区域资料分析,恢复了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认为新生代构造活动控制了区域的构造-地貌演化和地下水流向的改变,进而控制了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并由此指出了三个泉斜坡带为有利的区域找矿远景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新生代构造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APGIS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希清 杨晓君 +1 位作者 陈富文 高立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较多,各种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不同。笔者详细介绍了应用MAPGIS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异常圈定前不需对原始数据作过多预处理,圈定时可不考虑地质背景划分、地球化学景...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较多,各种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不同。笔者详细介绍了应用MAPGIS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异常圈定前不需对原始数据作过多预处理,圈定时可不考虑地质背景划分、地球化学景观的不同,不受工作区研究程度及研究人员专业影响,方法适应性强,简单、快速,并能客观反映矿化情况,较好地体现地球化学元素的空间变化,对地球化学分区研究和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 异常信息提取 MAPGIS 数字高程模型 地球物化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信息组织与存储模型研究及其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金 李昊倩 +2 位作者 朱吉才 姜晓轶 张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0,共8页
基于中国数字海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制定了海洋数据要素的分类方案,将海洋信息分为5大类:海洋点要素、海洋线要素、海洋面要素、海洋网格要素、海洋动态要素。采用基于特征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了适合数字海洋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建... 基于中国数字海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制定了海洋数据要素的分类方案,将海洋信息分为5大类:海洋点要素、海洋线要素、海洋面要素、海洋网格要素、海洋动态要素。采用基于特征的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技术设计了适合数字海洋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时空数据模型,探讨了海洋空间数据模型、海洋立体格网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在数字海洋数据仓库建设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海洋 球体模型 数据仓库 海洋要素 数据组织与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中部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综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曲波 陈聪 +6 位作者 杨龙泉 喻翔 高玲举 周俊杰 李必红 汪硕 刘武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21-2536,共16页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近年来盆地中部相继发现一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预示该区域具有明显的找铀前景。结合该区铀成矿与地层结构、断裂、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地质认识,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成矿地质... 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近年来盆地中部相继发现一批古河道型砂岩铀矿床,预示该区域具有明显的找铀前景。结合该区铀成矿与地层结构、断裂、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地质认识,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成矿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分析研究成矿有利区平面上的重力异常、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特征,以及剖面上的地震响应特征,半定量地建立了成矿有利区的综合地球物理预测模型:平面上,矿(化)体主要位于剩余重力异常的梯度带及附近,异常范围主要于-1×10^(-5)~1×10^(-5)m/s^(2),位于"两高夹一低""U"型和"高、低"半"U"型土壤氡浓度异常带上,位于"高、低"半"U"型剩余磁异常的过渡带部位。剖面上,矿区主要位于宽缓"U"型充填状河道地震相体内,"U"型河道的两侧及内部多出现弯曲、间断、陡立等类似断层的同相轴特征,"U"型河道内部矿(化)体多呈中弱振幅、中低频率、低连续性的杂乱状地震反射特征。利用该模型在二连盆地中部预测了1片铀成矿有利区,后期通过调研分析预测区内钻孔资料,验证了该预测结果是有效的。表明本文建立的"重力+地震+测氡+磁测"组合找矿方法和预测模型,可提升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预测效果,可为类似地区铀矿勘查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古河道砂岩型铀矿 综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