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刚 简敏 +2 位作者 王美玲 王贯春 刘晓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0-113,129,共5页
从我国对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需求出发,简述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含硼不锈钢、B4C/Al、硼铝合金、含硼有机聚合物4种含硼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目... 从我国对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需求出发,简述了乏燃料贮运用中子吸收材料的特点、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含硼不锈钢、B4C/Al、硼铝合金、含硼有机聚合物4种含硼中子吸收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目前我国使用的不锈钢包覆金属镉中子吸收材料和国外正在研究的含钆合金中子吸收材料进行了概述。提出了B4C/Al和硼钢两种中子吸收材料应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中子吸收材料 含硼中子吸收材料 含镉 钆中子吸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冷却器材料在化学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瞿小龙 杨盼星 +4 位作者 曾飞祥 刘小龙 康武 谢杨 赵宇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3-146,共4页
通过对反应堆冷却器材料Ti31合金进行三步化学去污(OC1-AP-OC2)实验,研究Ti31合金在不同温度(80~95℃)不同配方(CA配方和CA盐配方)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通过对试样质量变化测定,获得不同条件下的腐蚀量;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通过对反应堆冷却器材料Ti31合金进行三步化学去污(OC1-AP-OC2)实验,研究Ti31合金在不同温度(80~95℃)不同配方(CA配方和CA盐配方)去污液中的腐蚀性能。通过对试样质量变化测定,获得不同条件下的腐蚀量;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腐蚀前后试样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配方对试样形貌结构影响。结果表明,Ti31合金在CA配方中的腐蚀量远高于CA盐配方,且Ti31合金在CA配方中出现点蚀,而在CA盐中未出现。经均匀腐蚀证实,Ti31合金在CA盐配方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选用CA盐配方溶液作为Ti31合金的去污剂。通过研究Ti31合金材料在不同配方溶液中的腐蚀性能,为反应堆一回路冷却器材料的去污液配方的选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冷却器材料 Ti31合金 化学去污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与去污液的相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宇翔 康武 +2 位作者 吴昉赟 文杰 庞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20,共6页
在95℃下采用三步化学去污法对5种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结构材料在去污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二者的相容性,并在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上预制氧化膜,对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5种材料... 在95℃下采用三步化学去污法对5种反应堆一回路结构材料进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结构材料在去污液中的电化学性能以及二者的相容性,并在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上预制氧化膜,对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5种材料在去污液中的腐蚀速率均符合要求,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质量损失与腐蚀速率明显高于06Cr18Ni11Ti、06Cr19Ni10N奥氏体不锈钢和00Cr30Ni59Fe10、00Cr25Ni35AlTi镍基合金的;材料的腐蚀主要由草酸柠檬酸盐溶液引起;浸泡试验后,5种试验材料均无点蚀及晶间腐蚀等现象;该三步化学去污工艺对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氧化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回路 结构材料 去污液 相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瑞泽 王亚强 +3 位作者 张金钰 杨红艳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4,共12页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原理,并总结了其优点与局限性;其次对梯度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塑性、摩擦磨损性能、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调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微观组织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小模块工程结构设计与研制工艺探讨
5
作者 王泽明 胡刚 +8 位作者 陈路 陶海燕 陈高詹 叶兴福 王平怀 俞德怀 王世忠 李勇 冯开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部分验证中国固态增殖剂TBM模块中原尺寸模块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研制工艺的可行性,针对性地开展了TBM小模块(仅高度为1/3)研制工作。在前期设计工作基础上,开展TBM小模块结构详细优化设计与分析,提出模块加工、连接及集成装配等工艺方... 为部分验证中国固态增殖剂TBM模块中原尺寸模块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研制工艺的可行性,针对性地开展了TBM小模块(仅高度为1/3)研制工作。在前期设计工作基础上,开展TBM小模块结构详细优化设计与分析,提出模块加工、连接及集成装配等工艺方案,为TBM小模块的工程化试制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包层模块 结构设计 研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韧性评价及韧脆转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饶德林 莫家豪 +2 位作者 高建波 李军 张书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力学性能评价是核电厂延寿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辐照损伤引起的韧脆转变温度上升是影响运行安全和寿命的主要因素。RPV钢的韧脆转变评价通过抽取监督试样进行,但监督试样的短缺迫使材料工作者采用小试样和试样重...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钢的力学性能评价是核电厂延寿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辐照损伤引起的韧脆转变温度上升是影响运行安全和寿命的主要因素。RPV钢的韧脆转变评价通过抽取监督试样进行,但监督试样的短缺迫使材料工作者采用小试样和试样重组等技术研究韧性评价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RPV钢的韧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在RPV钢力学性能检测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近3 a来国内外在RPV钢辐照脆化机理,尤其是强辐照下组织结构演化机理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RPV钢韧性评价和相关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钢 韧脆转变 析出相 辐照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事故燃料包壳用FeCrAl不锈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军 邱绍宇 +2 位作者 杜沛南 孙永铎 王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7-51,共5页
3.11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围绕提高核燃料元件的事故包容能力和固有安全性课题开展了大量的耐事故燃料(ATF)的研发工作,其中性能更先进的包壳材料是ATF研究的前沿和难点。Fe Cr Al合金优良的高温性能结合管材制备工艺的技术成熟度和... 3.11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围绕提高核燃料元件的事故包容能力和固有安全性课题开展了大量的耐事故燃料(ATF)的研发工作,其中性能更先进的包壳材料是ATF研究的前沿和难点。Fe Cr Al合金优良的高温性能结合管材制备工艺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促使该合金包壳成为近期ATF包壳研发的首选目标。简介了国外在ATF包壳候选材料的筛选和Fe Cr Al不锈钢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了ATF包壳用Fe Cr Al不锈钢高温蒸汽氧化性能、力学性能、中子辐照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Fe Cr Al包壳研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向,其中成分优化控制及制备工艺、中子辐照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等工程应用的评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事故燃料 FECRAL 高温蒸汽氧化性能 力学性能 中子辐照性能 应力腐蚀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Ni76CrP粉末钎料的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真空钎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敬凯 王飞 +4 位作者 罗绪珍 李潮伟 田文 杨军 刘晓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且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润湿性呈逐渐增强趋势。在钎焊温度960~980℃下保温5 min时,得到良好的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钎焊接头组织,接头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和气密性能,未见裂纹、气孔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紫铜 异种材料 真空钎焊 BNi76CrP粉末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气泡对燃料颗粒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毅 王晓敏 龙冲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UO2弥散型燃料颗粒受内部多个气泡内压作用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燃料颗粒内部存在多个气泡时的应力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当气泡沿x轴均匀排列时,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气泡... 利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UO2弥散型燃料颗粒受内部多个气泡内压作用的模型,计算得到了燃料颗粒内部存在多个气泡时的应力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当气泡沿x轴均匀排列时,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数量的增多而增大,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气泡对燃料颗粒内部最大正应力的影响存在极限;当存在多行气泡时,燃料颗粒内部x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行数的增加而增大,y方向的最大正应力随气泡行数的增加而减小;气泡造成的燃料颗粒内部的应力集中效应随距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燃料 UO2 燃料颗粒 多气泡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铀钼合金燃料中选择性分离铀、钼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萌 李佳 +1 位作者 朱常桂 刘锦洪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39,251,共4页
研究了以硝酸溶液为沉淀剂,从U-10%Mo合金中选择性沉淀分离铀和钼,考察了硝酸浓度、硝酸过量系数对铀、钼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HNO3)/n(Mo)一定条件下,硝酸浓度对铀溶解率影响较小;随n(HNO3)/n(Mo)增大,铀溶解率增大至95.2%,... 研究了以硝酸溶液为沉淀剂,从U-10%Mo合金中选择性沉淀分离铀和钼,考察了硝酸浓度、硝酸过量系数对铀、钼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HNO3)/n(Mo)一定条件下,硝酸浓度对铀溶解率影响较小;随n(HNO3)/n(Mo)增大,铀溶解率增大至95.2%,钼沉淀率先降低后升高,铀钼分离系数(β)先减小后增大;[HNO3]≥12 mol/L时,n(HNO3)/n(Mo)≥94有利于铀钼分离,且工艺上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钼合金 水合MoO3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冶金法烧结制备SiC/Zr耐事故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慧芳 冯可芹 +5 位作者 庞华 张瑞谦 李垣明 吕亮亮 赵艳丽 袁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321-325,共5页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 以SiC粉和ZrH2粉为原料,利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耐事故SiC/Zr复合材料。通过对SiC-Zr烧结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对SiC和ZrH2混合粉末的加热过程进行TGA和DSC分析,制定了较合理的烧结工艺,并对SiC与Zr之间的界面反应进行了研究,对SiC/Zr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出致密度为96%的SiC/Zr复合材料,烧结温度为1100℃,烧结时间为90min。SiC与Zr在界面处发生了界面反应,产物为ZrC和Zr2Si,且界面呈多层结构,从SiC到Zr基体,界面层的相分布次序为ZrC/ZrC+Zr2Si/ZrC。与锆合金相比,SiC/Zr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Zr复合材料 烧结工艺 界面反应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堆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荣先 解怀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7-851,共5页
在过去33年中,国际降低研究和试验堆铀浓度计划已成功开发和应用了U3Si2-Al弥散型燃料。但由于U3Si2的抗辐照性能限制了它可能承受的运行温度与裂变密度,所以该燃料只适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堆。U7Mo-Al弥散型燃料中的UMo颗粒与Al基体... 在过去33年中,国际降低研究和试验堆铀浓度计划已成功开发和应用了U3Si2-Al弥散型燃料。但由于U3Si2的抗辐照性能限制了它可能承受的运行温度与裂变密度,所以该燃料只适用于低功率密度的研究堆。U7Mo-Al弥散型燃料中的UMo颗粒与Al基体发生广泛的化学反应,将引起严重的肿胀与起泡问题。近年来,给U7Mo颗粒表面涂敷ZrN隔离层,获得防止反应的显著效果,使U7Mo-Al弥散型燃料有望应用于实践。U10Mo单片型燃料的芯体铀密度可达16g/cm3,辐照性能良好,但制造方法需进一步完善;应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改进的框架结构与轧制方法,能够控制UMo芯体与Al包壳具有相近的延伸率,从而可成功地轧制出合格的U10Mo合金单片型燃料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堆 燃料元件 U3Si2 UMo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Fe-17Mn-5Cr-1.5Al/聚氨酯高阻尼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松岭 高云霞 +4 位作者 王辉 李刚 王先平 蒋卫斌 方前锋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
采用胶结法制备了Fe-17Mn-5Cr-1.5Al/聚氨酯高阻尼复合材料,成功实现了材料内部聚氨酯阻尼层的均匀可控分布以及与Fe-17Mn-5Cr-1.5Al合金层的紧密结合。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试了Fe-17Mn-5Cr-1.5Al/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内耗特性,发现其内耗... 采用胶结法制备了Fe-17Mn-5Cr-1.5Al/聚氨酯高阻尼复合材料,成功实现了材料内部聚氨酯阻尼层的均匀可控分布以及与Fe-17Mn-5Cr-1.5Al合金层的紧密结合。采用多功能内耗仪测试了Fe-17Mn-5Cr-1.5Al/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内耗特性,发现其内耗峰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向高温方向移动,表现出典型的弛豫特性。研究了内耗峰高与阻尼层厚度、阻尼层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发现当阻尼层厚度增加至2.0 mm时,或者阻尼层数增加至2层时,内耗峰高达到最大。相较而言,抗弯性能则随着阻尼层厚度和层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Fe-17Mn-5Cr-1.5Al/聚氨酯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主要来源于聚氨酯阻尼层的贡献,而抗弯性能则主要来源于Fe-17Mn-5Cr-1.5Al合金层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基合金 聚氨酯 高阻尼复合材料 弛豫型内耗峰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Gd_2O_3-UO_2燃料中萃取分离铀、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佳 朱常桂 +1 位作者 任萌 刘锦洪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研究了以TBP-煤油为萃取剂,从可燃毒性燃料Gd2O3-UO2的HNO3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钆和铀,考察了铀质量浓度、HNO3浓度、相比、有机相中TBP体积分数、温度对铀、钆萃取率及铀、钆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钆萃合物以Gd(NO3)3.3TBP形式为主;... 研究了以TBP-煤油为萃取剂,从可燃毒性燃料Gd2O3-UO2的HNO3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钆和铀,考察了铀质量浓度、HNO3浓度、相比、有机相中TBP体积分数、温度对铀、钆萃取率及铀、钆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钆萃合物以Gd(NO3)3.3TBP形式为主;在铀质量浓度80~100g/L、HNO3浓度4mol/L、相比Vo/Va=1.5/1、有机相中TBP体积分数40%、室温最佳条件下,体系具有较大铀、钆分离系数和铀分配系数;工艺稳定,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2O3-UO2燃料 TBP 溶剂萃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绝缘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贯春 李瑶 +4 位作者 李吉祥 周生态 梁梅 邹华维 邱邵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文中采用片层状绝缘导热六方氮化硼(h-BN)和高导热导电铜粉(Cu)复配填充来提升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导热性能。控制导热填料总体积分数为30%,通过改变h-BN和Cu在HDPE中的复配比例,实现复合材料中导热网络通路的构建。扫描电镜结果表明,h... 文中采用片层状绝缘导热六方氮化硼(h-BN)和高导热导电铜粉(Cu)复配填充来提升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导热性能。控制导热填料总体积分数为30%,通过改变h-BN和Cu在HDPE中的复配比例,实现复合材料中导热网络通路的构建。扫描电镜结果表明,h-BN进入Cu粉无法占据的HDPE基体,起到桥梁作用。h-BN通过连接其周围的Cu粒子,促进了HDPE内部导热网络的形成与构筑。Hot Disk测试结果表明,随着h-BN/Cu比值增加,HDPE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增大。当V(h-BN):V(Cu)≤1时,大片径h-BN_(30)/Cu体系的热导率高于小片径h-BN_(05)/Cu改性体系;与之相反,当V(h-BN):V(Cu)>1时,相对于大片径h-BN_(30),小片径h-BN_(05)对复合体系热导率的贡献更明显。通过调控h-BN与Cu的含量,实现了在抑制导电网络形成的前提下大幅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其研究工作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氮化硼 铜粒子 导热网络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含量对锆合金蠕变-疲劳行为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乐 许江涛 +3 位作者 王朋飞 李顺平 戴训 刘肖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针对反应堆用锆合金渗氢后易发生蠕变-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频率修正应变寿命法和频率修正滞回能法研究了再结晶状态的锆合金在320oC、不同渗氢含量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结果表明:随保持时间增加,无渗氢试样的抗蠕变-疲劳性能降低,但保持时... 针对反应堆用锆合金渗氢后易发生蠕变-疲劳失效问题,采用频率修正应变寿命法和频率修正滞回能法研究了再结晶状态的锆合金在320oC、不同渗氢含量下的蠕变-疲劳行为。结果表明:随保持时间增加,无渗氢试样的抗蠕变-疲劳性能降低,但保持时间30 s以上时无明显影响;保持时间对渗氢试样的抗蠕变-疲劳性能无影响。不同保持时间下,未渗氢试样的抗蠕变-疲劳性能最好,0.04%氢含量试样的性能最差,0.005%氢含量在高应变水平(高滞回能)下的抗蠕变-疲劳性能弱于0.02%氢含量试样,而在低应变水平区域优于0.02%氢含量试样。氢含量的影响机理为:固溶氢可提高蠕变-疲劳寿命,氢化物可降低蠕变-疲劳寿命;0.04%氢含量试样中氢化物起主导作用,导致其蠕变-疲劳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蠕变-疲劳 渗氢 滞回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事故燃料用碳化硅包壳材料的热扩散连接技术
17
作者 赵毅 商佳程 +2 位作者 廖志海 祝鑫 颜家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7-50,共4页
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是最可能用于核电耐事故燃料的包壳材料。从核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的需求出发,利用钛箔作为连接介质,采用热扩散连接技术对碳化硅的密封连接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扩散温度为1500℃,压力为10 MPa,连接时间1h,能够获... 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是最可能用于核电耐事故燃料的包壳材料。从核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的需求出发,利用钛箔作为连接介质,采用热扩散连接技术对碳化硅的密封连接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扩散温度为1500℃,压力为10 MPa,连接时间1h,能够获得稳定的碳化硅连接样品。连接样品的平均剪切强度为88.63 MPa。显微分析表明C和Si元素在Ti箔中发生扩散,并与Ti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连接界面,连接层边缘主要为Ti3SiC2相,连接层中心由Ti和TiC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事故燃料 碳化硅 热扩散 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型燃料中Zr与Gd_2O_3的相容性研究
18
作者 唐明国 刘云明 +4 位作者 王鹏 吴世洪 段盼盼 杨静 张雨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7-332,共6页
采用包覆热轧法制备了Zr/Gd_2O_3扩散偶,分别在673K和1 073K温度下对Zr/Gd_2O_3扩散偶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扩散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初步观察Zr/Gd_2O_3界面特征,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Zr/Gd_2O_3界面形貌,用能谱仪(EDS)分... 采用包覆热轧法制备了Zr/Gd_2O_3扩散偶,分别在673K和1 073K温度下对Zr/Gd_2O_3扩散偶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扩散热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OM)初步观察Zr/Gd_2O_3界面特征,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Zr/Gd_2O_3界面形貌,用能谱仪(EDS)分析Zr/Gd_2O_3界面附近元素分布情况,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Zr与Gd_2O_3的相容性。结果表明:2种温度下Zr与Gd_2O_3的相容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ZR GD2O3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Stellite 6合金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乐 洪晓峰 +3 位作者 魏光强 丁睿智 古博 宁方强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14,共5页
为提高阀杆用SUS630不锈钢的耐磨耐蚀性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Stellite 6钴基合金涂层,随后对比研究了Stellite 6合金涂层和SUS630不锈钢基体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SUS630不锈钢,Stellite 6合... 为提高阀杆用SUS630不锈钢的耐磨耐蚀性能,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Stellite 6钴基合金涂层,随后对比研究了Stellite 6合金涂层和SUS630不锈钢基体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SUS630不锈钢,Stellite 6合金涂层的硬度提高了25%,磨损体积减少了50%,说明Stellite 6合金涂层的耐磨性能优于SUS630不锈钢基体;此外,在3.5%NaCl溶液中,Stellite 6合金涂层的腐蚀电位(-0.18 V)和钝化膜的阻抗值(367 kΩcm^(2))均高于SUS630不锈钢基体的腐蚀电位(-0.35 V)和钝化膜的阻抗值(129 kΩcm^(2)),而其钝化电流密度(10^(-7)-10^(-6)A/cm^(2))小于SUS630不锈钢基体的钝化电流密度(10^(-6)-10^(-5)A/cm^(2)),说明Stellite 6合金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US630不锈钢基体。因此,激光熔覆Stellite 6合金涂层可提高SUS630不锈钢的耐磨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SUS630不锈钢 Stellite 6合金 耐磨性能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35140钢的超低碳成分设计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琦 郑继云 +1 位作者 唐睿 周张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5,共10页
S35140钢是一种基于25Ni-20Cr的奥氏体耐热钢,为了获得高强度,通常会提高碳含量,但碳含量较高不利于高温时效稳定性和长期耐腐蚀性能。本文在S35140钢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碳含量,并通过调控N和Nb等微合金元素含量,以及加入Ti元素,促使... S35140钢是一种基于25Ni-20Cr的奥氏体耐热钢,为了获得高强度,通常会提高碳含量,但碳含量较高不利于高温时效稳定性和长期耐腐蚀性能。本文在S35140钢的基础上,大幅度降低碳含量,并通过调控N和Nb等微合金元素含量,以及加入Ti元素,促使析出新的强化相,弥补减少碳含量所导致的强度降低。同时引入一定量的Al元素,增强S35140钢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研究表明,加入微量Nb, N,Ti元素的热轧态实验钢析出了氮化物和细小的Laves相,这些析出相具有较强的强化作用,使其拉伸性能不亚于具有较高碳含量的S35140钢;加入4.7%Al(质量分数)元素后,实验钢的基体中出现了铁素体和奥氏体双相组织,同时析出大量B2-NiAl相,使其室温和高温拉伸强度以及室温韧性均高于其它成分的实验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5140奥氏体钢 新型含铝奥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