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秆表面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1
作者 腰希申 梁景森 +1 位作者 麻左力 马乃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44-44,共1页
本文对国产31属66种竹材中部秆表面微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秆表面微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属与属之间或是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Indosasa与Sinobambu... 本文对国产31属66种竹材中部秆表面微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许多在外部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区分的竹种,而在竹秆表面微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论属与属之间或是种与种之间在微观特征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Indosasa与Sinobambusa;Oligostachyum与Pleioblastus;Sinocalamus与Dendrocalamus;Cephalostachum,Schizostachyum与Bambusa,Dendrocalamus,Gigantochloa之间或G.felix与G.nigrocifiata之间)文中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有些竹种比较特殊,如毛竹秆表面微突成网状;毛藤竹秆表面为鱼鳞状;刺黑竹秆表面微突波浪形;泰竹秆表面微突为星散-聚合横向一字形。有些竹种的秆表面微观特征在文中没有描写,但在表格及图片中也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利用这一方面的特点,可以把在营养体和繁殖器官上难以区分的竹种,加以区分开来。这样一来对从事研究竹种系统分类、鉴定竹种又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并为公安、考古、文物保护工作者鉴别竹种增添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秆 表面形态 扫描电镜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旋花胚囊超微结构研究
2
作者 孙福生 任建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本工作对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胚囊受精前发育中的三个时期进行了超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卵细胞、中央细胞和助细胞在受精前的一段时间内,超显微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所观察的发育阶段内,卵细胞核合成大量多聚核糖体,核糖体成... 本工作对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胚囊受精前发育中的三个时期进行了超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卵细胞、中央细胞和助细胞在受精前的一段时间内,超显微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所观察的发育阶段内,卵细胞核合成大量多聚核糖体,核糖体成团分布在细胞质中,周围大多环绕着内质网;中央细胞具传递细胞特征,在花期时,可观察到中央细胞侧壁、与助细胞相邻的壁上长有大量内突,这为中央细胞与助细胞之间存在物质交流、助细胞可从珠心组织获得代谢物质提供了结构证据;花苞期的中央细胞质内,高尔基体非常活跃,而到花期时高尔基体明显减少。助细胞具大量粗糙内质网,在发育中内质网形态与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从细长平行排列断裂成大量直径为3000(?)左右的囊泡群。充满助细胞质中,这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田旋花 胚囊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