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火干扰对寒温带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郑鑫 丛日征 +1 位作者 王剑南 张吉利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
北方针叶林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林火干扰,这对于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林火发生后的土壤养分特征,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火烧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林龄、坡位相近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样地采集土样,测定并... 北方针叶林长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林火干扰,这对于森林土壤养分循环起到关键作用。为探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林火发生后的土壤养分特征,以大兴安岭呼中地区火烧迹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林龄、坡位相近和立地条件不同的4块样地采集土样,测定并分析火烧迹地不同区域(核心区、边缘区和未过火林分)土壤pH、全碳(Total carbon,T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等主要化学性质以及2种土壤酶活性(纤维素酶(CBH)、β-葡萄糖苷酶(βG))。结果表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养分条件最为丰富,且火后土壤养分含量仍优于其余3组样地。相较于未过火区,各林型边缘区TC和SOC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水解酶CBH、βG活性总体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而相较于边缘区,以落叶松为主的落叶松-偃松混交林核心区TC、TN和SOC显著降低(P<0.05),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核心区土壤TC、TN和SOC含量显著升高(P<0.05),核心区土壤CBH和βG活性相较于边缘区主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核心区酶活性相较于边缘区显著回升(P<0.05)。火干扰对各林型土壤pH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判别分析表明,以过火区域为因变量比以林型为因变量建立的判别函数整体区分度差。综上所述,林火可以显著影响当地4种林型(以偃松为主的落叶松-偃松混交林、以落叶松为主的落叶松-偃松混交林、塔头-落叶松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中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相关土壤酶活性,而对土壤pH影响较小,林型间的土壤养分差异大于不同火烧区域土壤养分差异,在火后恢复初期应结合火烧迹地养分情况及立地条件分别施策人工促进恢复。该研究可为评估火干扰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为北方针叶林火后恢复营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火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森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大兴安岭雷击火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晓红 黄艳 +4 位作者 张吉利 韦睿 刘灵 张明远 陈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8,共5页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火呈上升趋势;集中发生于5—6月,与云地闪电发生频数相关不显著(P>0.05)。经似然比检验,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前7 d FFMC平均值、前3 d地闪次数、前7 d平均降水量。用于模型评价的ROC曲线比较凸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雷击火 闪电定位数据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偃松林火灾损失评估及案例分析
3
作者 张国强 蔡慧颖 +4 位作者 张吉利 郑鑫 王烁 杜阳 黄艳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4期40-45,共6页
【目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森林损失评估方法,有助于科学配置防火资源,同时还可以为灾后火烧区域恢复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利用火灾前后卫星资料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201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一起森林雷击火灾为例,精确界定... 【目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森林损失评估方法,有助于科学配置防火资源,同时还可以为灾后火烧区域恢复更新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利用火灾前后卫星资料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201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一起森林雷击火灾为例,精确界定过火面积;运用价值评估法,建立森林雷击火灾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全面评估雷击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为森林雷击火灾后的生态修复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此次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为494.43万元,生态损失合计为394.57万元,此次火灾损失合计约为889万元。【结论】我国对森林火灾的调查评估还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使得调查和评估结果愈发符合实际情况,达到真正能为森林防火与火后生态修复提供可靠实用的方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火灾 损失评估 直接经济损失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楸种源家系幼龄期生长变异及选择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芦贤博 徐连峰 +6 位作者 庞忠义 刘继锋 温宝阳 裴晓娜 赵岭 王学刚 赵曦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0,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4.049%~41.519%和8.754%~23.873%;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84~0.797和0.110~0.8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尖削度与分枝角、尖削度与侧枝数以及通直度与冠幅之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以20%的入选率,每个性状均筛选出6个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3.264%,表明3个主成分包含了大部分测定性状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选出1个优良种源(万人欢)与3个优良家系(WRH3、WRH5、QTH2)及10个优良单株,入选种源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及冠幅现实增益分别为3.109%、5.014%、2.193%、1.040%;入选家系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835%、5.410%、7.908%、6.069%,入选单株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74%、24.11%、23.91%和26.53%。[结论]胡桃楸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初步筛选的优良种源、亲本及家系和单株可以为胡桃楸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半同胞家系 种源选择 家系选择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对蒙古栎林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剑南 崔嵘 +2 位作者 池成林 董立本 张吉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67-10376,共10页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蒙古栎林土壤碳排放的潜在影响,以三江平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11月土壤呼吸组分对增温(1℃)和断根交互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使未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1.35℃,断根组表层土壤平均升高0.65℃,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升高0.02m^(3)/m^(3)(P<0.05),土壤总呼吸速率增加11.9%(P<0.05),土壤异养呼吸无显著变化(P>0.05)。各月份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占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土壤温度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均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增温会导致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降低,其中土壤总呼吸Q_(10)值降低0.45,土壤异养呼吸Q_(10)值降低0.39。不同月份Q_(10)存在差异,其中9月份最高,其次为8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最低。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以增温、断根为自变量时主效应存在(P<0.05),二者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模拟气候变暖初期蒙古栎林土壤总呼吸速率会显著升高,增加的土壤碳排放会进一步促进气候变暖,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升高幅度存在差异,夏季土壤碳排放要高于其它季节,而Q_(10)则是于夏季和秋季的过渡时段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蒙古栎林 增温实验 土壤呼吸敏感性 土壤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远地区三种林型叶面积指数的估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红 申方圆 +4 位作者 周鑫 叶天一 丛日征 杨兰 黄艳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半球摄影法(间接法)和凋落物法(直接法),测定了抚远地区蒙古栎林、山杨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叶面积指数(LAI),对半球摄影法参数?、?E进行了计算,并对该方法获得的叶面积指数值进行了校正。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半球摄影法和凋落物法测定... 利用半球摄影法(间接法)和凋落物法(直接法),测定了抚远地区蒙古栎林、山杨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叶面积指数(LAI),对半球摄影法参数?、?E进行了计算,并对该方法获得的叶面积指数值进行了校正。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半球摄影法和凋落物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值范围为4.2%~15.36%之间;山杨林的平均?E最高(0.75),其次是落叶阔叶林(0.72),蒙古栎林最低(0.71);样点?E的最大值出现在山杨林,最小值是蒙古栎林,3种林型?E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相差较大;3种林型DHP获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整体趋势是相同的,最大值都出现在8月,获得的LAIe的平均值依次为:蒙古栎林(1.15)>落叶阔叶林(1.04)>山杨林(0.89);凋落物法获得的LAIt,蒙古栎林、山杨林、落叶阔叶林分别为3.67、4.28和3.17,最小值分别为0.33、0.68、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凋落物法 半球摄影法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火烈度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烁 韩大校 +5 位作者 王千雪 丛日征 王晓红 杨光 王立中 张吉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5,共9页
【目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对于评估森林是否需要经营至关重要,判断林木处于哪种分布状态(聚集分布、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是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的前提。中重度林火会直接导致林木大量死亡,进而改变林分直径分布特征及林木空间分布... 【目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对于评估森林是否需要经营至关重要,判断林木处于哪种分布状态(聚集分布、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是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的前提。中重度林火会直接导致林木大量死亡,进而改变林分直径分布特征及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主要研究了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林火发生一年后,不同火烧烈度下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分状态。【方法】通过比较林分直径分布、不同类别树木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分析林火对林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火烧烈度高的区域,小径级林木存活数量少,小死树的聚集半径相对小。与未过火样地相比,发生火烧的区域,中活树均出现中等尺度的聚集。中度火烧样地内的中树和小树存在关联性,中死树与周围的小死树在4~8 m范围内呈正相关,中活树与周围的小死树在8~20 m范围内呈负相关。【结论】火烧烈度会影响树木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大小不同存活状态树木之间的关联性。针对不同火烧烈度下林木的聚集尺度选择适合的抚育措施对火后森林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兴安落叶松林的火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格局 兴安落叶松 火烈度 O-ring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激素处理对偃松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闫晓娜 周鑫 +2 位作者 王福德 于宏影 王思瑶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4期25-30,51,共7页
【目的】为筛选偃松种子催芽的最佳方式,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偃松种子,提高种子活力和繁殖效率,为培育整齐健壮的苗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采用100 mg·L-1 GA3、10 mg·L-1 GA3、100 mg·L-1 IA... 【目的】为筛选偃松种子催芽的最佳方式,在前期试验基础上,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偃松种子,提高种子活力和繁殖效率,为培育整齐健壮的苗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采用100 mg·L-1 GA3、10 mg·L-1 GA3、100 mg·L-1 IAA、300 mg·L-1 ABA浸种处理偃松种子,统计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黄白胚期、黄绿胚期、萌发期的种胚为样品,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采用BCA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种子初始发芽时间出现在播种后第6天,在播种后第11天出现发芽最高值,播种14天后种子发芽能力降低。10 mg·L-1 GA3处理后的偃松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100 mg·L-1 GA3处理后种子发芽势最高,两种浓度的GA3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偃松种子萌发过程中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在黄白胚期和黄绿胚期,种子萌发期趋于稳定。【结论】10 mg·L-1和100 mg·L-1 GA3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100 mg·L-1 IAA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300 mg·L-1 ABA显著抑制偃松种子萌发。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的10 mg·L-1 GA3处理在萌发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种子萌发 激素处理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