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梓树属4个种种子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赵曦阳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马建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梓树属4个种16个系号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 h)和温度、光照时间(30℃光照8 h/20℃黑暗16 h,30℃光照12 h/20℃黑暗12 h,)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29.322 2 mm)、宽度(5.023 4 mm)、千粒重(27.073 6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滇楸的平均发芽率较高(>82.71%),灰楸发芽率(40.75%)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发芽比较迅速,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较高,而滇楸和灰楸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很低。梓树属种子室温浸种24 h比浸种12和48 h容易发芽,30℃光照8 h/20℃黑暗16 h变温条件较30℃光照12 h/20℃黑暗12 h更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梓树属不同种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树属 种子 表型 发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曦阳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赵鲲 焦云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65-1671,共7页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楸树所有无性系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PAR)单一生态因... 以10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楸树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的主要调节因素。楸树所有无性系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PAR)单一生态因子水平的响应均可以用二次方程描述。楸树的光补偿点(LCP,11.37~57.4μmol.m-2.s-1)和CO2补偿点(CCP,57.73~77.06μmol.mol-1)在10个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10个楸树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光饱和点(LSP)条件下,10个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处于18.8~24.4μmol.m-2.s-1之间。环境因子与光合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AR和空气湿度(RH)对楸树无性系瞬时Pn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态因子 光合特性 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春光 崔丽娟 +2 位作者 盛连喜 赵俊 邹丽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4,共7页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极其敏感的指标。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半干旱区,受气候和人为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极为剧烈,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易行的鸟类多样性评价手段,对于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信息,提出...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极其敏感的指标。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半干旱区,受气候和人为影响,生态环境变化极为剧烈,因此,寻求一种行之有效且简单易行的鸟类多样性评价手段,对于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信息,提出湿地和鸟类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对策至关重要。稀疏标准化法是一种建立在物种-面积关系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区域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评估。运用改进的稀疏标准化程序,利用多年调查和收集的鸟类数据,来评价和分析向海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变化,结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两种方法获取结果的相关性。评估结果表明:稀疏标准化法获取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信息与传统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于鸟类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评价,且具有科学、直观、运算简捷、快速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稀疏标准化法 向海自然保护区 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学军 韩蕾 +2 位作者 孙振元 巨关升 毛炳泉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了耐荫地被植物山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山麦冬光合日进程有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2μmol CO2.m-2.s-1,光饱和点为648μmol.m-2.s-1,光补偿点为3.2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1389,CO2饱和点为1868μmol.mol-1,补偿点为61μmol.mol-1,最大蒸腾速率为2.2 mmol H2O.m-2.s-1,最大气孔导度为0.100 mmol.m-2.s-1。因此认为山麦冬是具有耐荫和抗旱节水特性的优良地被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麦冬 光合特性 耐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楸树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菊兰 麻文俊 +3 位作者 王军辉 尚千涵 马建伟 李平英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用沙培法培养楸树无性系I-4幼苗,进行4种供氮量(1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处理,对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性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供氮量下苗木生长相比较,随着供氮量的增大,苗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径、叶片数... 用沙培法培养楸树无性系I-4幼苗,进行4种供氮量(1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处理,对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性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不同供氮量下苗木生长相比较,随着供氮量的增大,苗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的生物量呈增大的趋势,而根冠比不断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却不断降低。通过综合分析苗高、地径和生物量3个性状,确定楸树无性系I-4幼苗生长的最适氮浓度为16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无性系 氮素 生长 性状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分析及补水对策 被引量:21
6
作者 崔丽娟 鲍达明 +2 位作者 肖红 张曼胤 何春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量,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补水量下限的问题.通过相关方法计算出扎龙湿地每年平均适宜生态需水量约为15.4亿m3,其中蒸散发量约为12.0亿m3,渗漏量为3.4亿m3,考虑到区域内天然降水量为6.6亿m3,得出每年需向扎龙湿地补水至少8.8亿m3才能维持湿地需水量.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问题,雨量大的季节,可考虑少补或不补水;对阻挡水流进入湿地的不合理水利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除;适当减少区内工农业用水,防止用水浪费现象发生;在上游支流修建系列水利工程,拦蓄汛期洪水,在枯水期开闸向扎龙干流补水,实现洪水资源化;采取扎龙湿地水资源敞开式向封闭式管理的转变,以工程手段促进扎龙湿地水源的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湿地补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需水 蒸散发 渗漏 生态补水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19
7
作者 朱登强 王军辉 +4 位作者 张守攻 张建国 茹广欣 罗大庆 潘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共7页
沿海拔梯度3600~4300m设置8个样地,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 沿海拔梯度3600~4300m设置8个样地,对西藏色季拉山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8个急尖长苞冷杉林样地内共有植物58种,分属于36科53属,其中植物较多的科有蔷薇科8种、百合科5种、杜鹃花科5种、毛茛科3种、菊科3种、柏科2种、忍冬科2种、伞形科2种,其余的28科各只有1个种;(2)物种科、属、种数、Margalef指数(DM)与海拔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在分布急尖长苞冷杉最低海拔3600m处出现物种丰富度的最大值;(3)多样性指数(H′)与海拔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并且在3700~4100m之间多样性指数(H′)保持稳定;均匀度指数(E)与海拔梯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4)Jaccard指数(Cj)在海拔3600~4100m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生境过渡带的4100~4200m之间Jaccard指数(Cj)较低;Cody指数(βc)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但在4000~4100m和4200~4300m海拔区间出现2个低谷;(5)最大树高(Hmax)和最大胸径(DBHmax)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胸高断面积之和(BA)和立木密度(N)与海拔之间存在负相关性,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物种丰富度 α多样 Β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9
8
作者 茹广欣 朱登强 +3 位作者 王军辉 朱秀红 罗大庆 张朵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5,共5页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东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15个样方的数据,对该林分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坡土壤pH值呈酸性,西坡不同海拔的土壤pH值变化大于东坡,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含量也大于东坡,东西坡有效钙含... 利用西藏色季拉山东西坡急尖长苞冷杉林15个样方的数据,对该林分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坡土壤pH值呈酸性,西坡不同海拔的土壤pH值变化大于东坡,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含量也大于东坡,东西坡有效钙含量均远远大于其它有效元素含量,但两坡有效钙平均值有较大的差异.对西坡多样性指数H′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而对东坡均匀度指数E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物种多样性 有效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属7个种针叶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勐鸿 贾子瑞 +3 位作者 李青粉 王军辉 雷曙光 王海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9-2536,共8页
以沙坝国家云杉/落叶松良种基地苗圃的云杉属7个种(2007年移栽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红皮云杉、黑云杉、蓝云杉、白云杉和恩氏云杉)实生苗1a针叶为对象,研究种间和种内针叶性状的遗传差异,为云杉苗期识别和进行适应性评价提供依... 以沙坝国家云杉/落叶松良种基地苗圃的云杉属7个种(2007年移栽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红皮云杉、黑云杉、蓝云杉、白云杉和恩氏云杉)实生苗1a针叶为对象,研究种间和种内针叶性状的遗传差异,为云杉苗期识别和进行适应性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云杉种间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且云杉针叶性状种间和种内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2)7个云杉种间针叶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鲜重(47.65%)〉干重(40.94%)〉宽(24.98%)〉长(22.39%)〉长/宽(21.32%)〉冬季含水率(12.75%),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冬季含水率是最稳定的性状。(3)种内白云杉的鲜重、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0.85%和38.01%,蓝云杉针叶冬季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小,为2.11%。(4)针叶性状间除长/宽与鲜重、干重、冬季含水率不相关外,其余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针叶长/宽与苗高、当年高生长量不相关外,其余针叶性状与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5)种间针叶干重与针叶长、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793~0.993间,根据针叶长指标将7个云杉种划分为3类,并可根据云杉针叶长、宽、长/宽、鲜重、干重、颜色和气孔带等性状进行苗期识别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属 种间 种内 针叶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体冲击处理对草莓品质影响的多变量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永国 蔡琦玮 +4 位作者 杨宏伟 张成金 李健 王贵禧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4-328,共5页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3种气体冲击处理对草莓常温及低温条件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氮气处理可抑制草莓品质、甜/酸、坚硬度、色泽、香气、风味下降;低温条件下臭氧处理减缓草莓品质的劣变,甜/酸、坚硬度、酸度、香... 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了3种气体冲击处理对草莓常温及低温条件下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氮气处理可抑制草莓品质、甜/酸、坚硬度、色泽、香气、风味下降;低温条件下臭氧处理减缓草莓品质的劣变,甜/酸、坚硬度、酸度、香气的下降;二氧化碳处理的草莓品质显著劣变,且甜度、坚硬度、香气、风味、总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由主成分分析得,常温贮藏4d时,pH值、L*值、b*值、且溶性固形物(SSC)、甜度、硬度、a*值的变化主要受二氧化碳处理的影响,而酸度、蛋白质含量、色泽的变化主要受到氮气处理的影响;低温贮藏8d时,二氧化碳处理对固酸比、品质、风味、香气、甜/酸、总酸含量变化影响较明显;且二氧化碳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品质的保鲜效果最差。结合偏最小二乘和通径分析数据表明,风味与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风味是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风味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坚硬度、蛋白质含量的间接效应达到的;且品质主要通过影响SSC、总酸含量、固酸比间接作用于草莓果实的风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气体冲击处理 品质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云杉属树种花粉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的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子瑞 张守攻 王军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7-264,共8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云杉属7个种的花粉形态,运用数据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云杉属7个种的花粉大小变动范围为84.59~103.18μm,均属于两气囊松科花粉;花粉体近极面与气囊过渡明显,形成帽沿;气囊表面纹...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云杉属7个种的花粉形态,运用数据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云杉属7个种的花粉大小变动范围为84.59~103.18μm,均属于两气囊松科花粉;花粉体近极面与气囊过渡明显,形成帽沿;气囊表面纹理较平滑,在种间变异不显著。萌发沟位于花粉体远极面两气囊之间,呈现沟痕的形式。根据聚类分析可以把7种云杉分成两组:丽江云杉组和云杉组;根据花粉体表面疣状颗粒的分布情况又可把云杉组划分成红皮云杉亚组、粗枝云杉亚组和欧洲云杉亚组。其进化演替规律是云杉组→丽江云杉组进化;云杉组三个亚组的进化关系为欧洲云杉亚组→粗枝云杉亚组→红皮云杉亚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属 花粉形态 扫面电镜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种子和SP_1代植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学军 滕文军 +3 位作者 袁小环 晁公平 张建方 孙振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8-712,共5页
利用我国第21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须苞石竹种子,返回地面后进行种植,并观测种子活力、出苗率,植株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结果表明:航天搭载造成须苞石竹种子活力和出苗率显著下降;株高显著变矮,花茎长度显著变短,小花花径花茎显著变大;... 利用我国第21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须苞石竹种子,返回地面后进行种植,并观测种子活力、出苗率,植株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结果表明:航天搭载造成须苞石竹种子活力和出苗率显著下降;株高显著变矮,花茎长度显著变短,小花花径花茎显著变大;叶宽、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有减小的趋势,冠幅和小花数有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苞石竹 航天诱变 生长特性 S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龙 王军辉 +1 位作者 麻文俊 赵曦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对楸树30个无性系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和树高、地径进行测定,并对各元素含量之间以及与树高、地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楸树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Fe>Mn>Na>Cu>... 对楸树30个无性系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和树高、地径进行测定,并对各元素含量之间以及与树高、地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楸树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为Fe>Mn>Na>Cu>Zn;通过相关性分析,部分营养元素与树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负相关性,N元素与树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的元素有Ca、Mg、Mn,表明N素的多少直接影响楸树幼树的生长,楸树的生长又受Ca、Mg、Mn元素的制约。营养元素中的P与Mg、Zn之间,Ca与Mg、Mn之间,Zn与Mn、Fe之间,Mg与Mn之间,K与Fe之间,Na与Zn之间,Fe与Mn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P与树高和地径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0个无性系的平均N/P为16.51,可以作为辅助选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营养元素 叶片N/P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