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郝继祥 邹荣松 +2 位作者 张华新 乔来秋 刘向冶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第3期79-83,共5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应用种植情况,认为竹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生态及经济价值,在滨海盐碱地有种植先例和研究报告,种植技术成熟,可以通过筛选、引种、驯化耐盐碱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生态修复 竹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郝继祥 王一帆 +2 位作者 邹荣松 张华新 乔来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第17期22-24,共3页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 目的是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地经过整理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区域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已完成土地整理改良,并铺设排盐暗管,暗管平均铺设深度为1 m,密度根据土壤质地设置,8~20 m不等。本研究设置地下水观测井7口,土地整理改良试验区域内设置4口,试验区域外对照3口。在冬季枯水期(2020年12月)和春季土壤返盐期(2021年3月)2次调查地下水埋深,检测地下水矿化度情况。结果:土地整理改良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在冬季枯水期与试验区外对照无差异,在春季土壤返盐期,试验区的地下水埋深普遍大于对照组,矿化度差异不大。结论: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地整理改良,结合暗管排盐,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埋深,防止土壤盐渍化反复,保障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地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高产高氮利用效率无性系筛选及G×E互作分析
3
作者 王智勇 周梦岩 +6 位作者 陈文义 麻文俊 王军辉 张一 吴创业 罗志斌 周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 【目的】研究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土壤含氮量下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变异规律,结合无性系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筛选可以推广的高生产力且高氮利用效率的优良无性系,为楸树养分资源高效无性系的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试验地点6年生13个楸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异速生长模型计算其生物量,通过对氮含量的测定,计算氮素利用效率,并对无性系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利用ASReml-R程序包拟合混合效应模型,得到3个试验地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BLUP数据,使用可视化BLUP-GGE双标图对其进行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3个试验地点土壤含氮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曹县、永城和牡丹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同一地点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无性系的生物量、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地点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2个指标分别进行排序,发现无性系6-7、008-1、1-3和2-8的生物量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无性系8401、6-7、2-8和20-01的氮素利用效率在3个试验地点均较高。对不同无性系的适应性分析发现,无性系2-8在牡丹区和曹县地点适应性最强,无性系1-3在永城地点适应性最强。对不同无性系高生产力与稳定性分析发现,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且在3个试验地点较稳定的优良无性系;无性系1-3为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008-1为生物量较高但氮素利用效率较低且稳定性一般的无性系。【结论】基于不同土壤含氮量下对1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排序结果,结合BULP-GGE双标图中适应性、高生产力和稳定性分析,筛选出无性系6-7和2-8为生物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双高型无性系,可栽植范围较广;无性系1-3为低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牡丹区等土壤含氮量较低的地点;无性系008-1为高氮高效型无性系,可栽植在曹县等土壤含氮量充足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生物量 氮素利用效率 BLUP-GGE 多区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盐生植物适应盐胁迫的生理生长机制及Na^(+)逆向转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佳欣 张会龙 +3 位作者 邹荣松 杨秀艳 朱建峰 张华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71,共13页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 盐生植物是指能在离子浓度至少200 mmol/L以上的生境中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盐生植物可分为稀盐盐生植物、泌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三类。本文从生长形态、生理和分子3个方面总结三类盐生植物响应盐胁迫的不同策略及研究进展,发现盐生植物在分子水平上主要通过Na^(+)转运蛋白和为其提供能量的两类基因应对体内过高Na^(+),这可能是引起盐生植物生理和生长形态异于非盐生植物的重要因素。其中稀盐盐生植物主要通过液泡离子区隔化应对盐胁迫,并表现出肉质化生长形态;泌盐盐生植物通过将体内盐分排出体外应对盐胁迫,并进化出特有的生理结构——盐腺或盐囊泡;拒盐盐生植物通过将盐离子积累在皮层细胞液泡和根部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减少向上运输Na^(+),同时根部多栓质化减少Na^(+)吸收。本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盐生植物及其耐盐机制提供相关依据,为植物耐盐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Na^(+)逆向转运 耐盐生理机制 耐盐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一帆 邹荣松 +2 位作者 孙向阳 李素艳 张华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5,共10页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和林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有机基质发展及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应用现状、基质的水分调制、基质对土壤的改良情况,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栽培基质的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有机栽培基质 发展趋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白刺盐胁迫响应NsCIPKs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6
作者 黄安瀛 燕青 +2 位作者 杨秀艳 张会龙 张华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7-2346,共10页
钙离子作为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能够将外界胁迫快速转化为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使植物对胁迫做出响应,而钙调磷酸酶B互作蛋白激酶(CBL interactingprotein kinase,CIPKs)是钙离子信号传导途径的核心和关键之一。本研究以盐生植物西伯利亚白... 钙离子作为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能够将外界胁迫快速转化为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使植物对胁迫做出响应,而钙调磷酸酶B互作蛋白激酶(CBL interactingprotein kinase,CIPKs)是钙离子信号传导途径的核心和关键之一。本研究以盐生植物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作为试验材料,基于盐胁迫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sCIPKs家族盐胁迫相关基因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盐胁迫响应NsCIPKs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8个响应盐胁迫的NsCIPKs成员,均编码碱性亲水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核,不同基因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但结构保守。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8个NsCIPKs可分为4组,存在于6个亚族中,基因分化均出现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后。qRT-PCR结果显示:NsCIPKs各成员均对不同盐浓度处理的盐胁迫有响应,且集中于根部与茎部表达,根中对盐胁迫响应持久、迅速且高表达的基因为NsCIPK1与NsCIPK7,茎中为NsCIPK3、NsCIPK7与NsCIPK8,叶中为NsCIPK3。综上,NsCIPK1、NsCIPK3、NsCIPK7与NsCIPK8可能在盐胁迫下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西伯利亚白刺耐盐分子机制探索及转基因新品种创制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CIPK 西伯利亚白刺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促进宿主灰杨氮吸收利用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玲玉 石文广 罗志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目的】分析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对灰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同化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卷边桩菇促进灰杨氮吸收利用的生理特征。【方法】对砂培灰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以正常根、菌根和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 【目的】分析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对灰杨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同化和代谢的影响,揭示卷边桩菇促进灰杨氮吸收利用的生理特征。【方法】对砂培灰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以正常根、菌根和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NH_(4)^(+)与NO_(3)^(-)吸收速率,利用qRT-PCR分析氮转运基因的转录水平,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NH_(4)^(+)与NO_(3)^(-)含量以及氮同化酶活性,使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和总氮。【结果】接种卷边桩菇16周后,灰杨根系形成明显的外生菌根结构,菌根定殖率达55.5%。菌根灰杨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生物量没有明显变化。菌根灰杨根尖的NH_(4)^(+)和NO_(3)^(-)吸收速率相较非菌根灰杨显著提高。接种卷边桩菇改变灰杨根尖吸收NO_(3)^(-)的空间特征,使最大吸收点从900μm前移至300μm。与氮的吸收速率一致,菌根灰杨根中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AMT1;1、AMT2;1和AMT3;2等)和NO_(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如NPF1.2F、NPF2.11A和NPF6.3等)的转录表达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且菌根灰杨根中NH_(4)^(+)转运蛋白编码基因的上调程度强于NO_(3)^(-)转运蛋白编码基因,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NH_(4)^(+)以及根中的NO_(3)^(-)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灰杨。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等NH_(4)^(+)氮同化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卷边桩菇引起灰杨根中的总氮含量显著升高,叶中的总碳含量显著降低,菌根灰杨根和叶中的碳/氮显著低于非菌根灰杨。【结论】外生菌根真菌卷边桩菇主要通过提高铵态氮的吸收、同化和代谢,增强宿主灰杨的氮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外生菌根 氮吸收 非损伤微测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