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呼吸研究概况
1
作者 邢洪铭 戚建华 +2 位作者 孙永玉 罗燕 赵培仙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2期102-104,共3页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排放及碳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受温湿度、微生物群落、植物根系及土地管理等多因素的共同调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尤为显... 土壤呼吸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排放及碳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受温湿度、微生物群落、植物根系及土地管理等多因素的共同调控。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温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尤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在有机碳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响应各异。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土壤呼吸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呈现复杂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土壤呼吸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常见绿化树种叶片多酚和叶绿素特征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真敏 彭凌霄 +4 位作者 孙泽 李金仙 张春华 孙永玉 戚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20-124,共5页
以昆明市10种常见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分析叶龄、叶位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多酚类物质的影响。... 以昆明市10种常见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DUALEX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植物多酚类物质,分析叶龄、叶位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和植物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叶绿素含量及植物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叶位不显著相关(P>0.05),与叶龄呈显著相关(P<0.05)。证明造成树种间叶绿素、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并非来自叶位的不同,而是与树种叶龄有明显相关,同时树种间叶绿素、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也与树种间的差异相关,这可为昆明地区阔叶林选种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叶绿素 植物多酚类物质 昆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岩柿的地理分布研究概况
3
作者 周沙沙 罗志锋 +1 位作者 孙永玉 华燕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2期66-70,共5页
气候变化影响植被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影响植被地理分布;植被地理分布可以有效表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分布范围的改变,许多物种的生... 气候变化影响植被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影响植被地理分布;植被地理分布可以有效表征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分布范围的改变,许多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气候变化还可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繁衍过程,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影响生物的生存与分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了解岩柿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柿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重楼皂苷含量测定及累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永艳 李昆 +4 位作者 焦蓉 汪琼 王春涛 郁步竹 徐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4,共6页
以7年生普洱景东种源滇重楼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滇重楼不同生长年限根茎,及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各部位的HPLC图谱;应用HPLC法测定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不同生长期滇重楼1年生根茎皂苷... 以7年生普洱景东种源滇重楼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滇重楼不同生长年限根茎,及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建立各部位的HPLC图谱;应用HPLC法测定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不同生长期滇重楼1年生根茎皂苷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根部总皂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皂苷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为根茎2 a龄段、根茎3 a龄段、根茎4~5 a龄段、根茎1 a龄段、叶、种子、芽、茎、须根、果皮、花;非根茎部位中叶片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种子、果皮、茎等组织;不同生长季节总皂苷含量高低变化规律为1月>3月>5月、9月>7月、11月。因此,滇重楼根茎适宜在2 a龄、1—3月休眠季节进行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积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森林生态保护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志霖 王小艺 +7 位作者 张会儒 雷相东 苏建荣 金崑 赵凤君 陈展 樊子豪 肖文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55-62,共8页
解析了我国林业发展阶段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20多年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保护成就、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分析了新时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科学绿... 解析了我国林业发展阶段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20多年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保护成就、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分析了新时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科学绿化等对森林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森林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包括提升森林培育潜力,落实森林经营方案,完善和配套外来入侵病虫害防控、森林火灾防控体系,优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网络,提升森林生态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和条件能力建设,并就森林生态保护适应性政策制度完善、工程项目规划、条件与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保护 森林经营 病虫害防控 森林火灾防控 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孟 马永鹏 +3 位作者 曹毓蓉 刘德团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昆虫访花行为等,并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展开研究。[结果]5月中旬为波叶杜鹃的盛花期;其杂交指数为5,花粉—胚珠比为640.93±65.52;自然对照结实率为56.67%,异株异花传粉结实率为86.67%;主要访花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排蜂(A.dorsata)。[结论]波叶杜鹃的最佳授粉时期为盛花期(开花第3~6天),其繁育系统是倾向于异交的混合交配系统,自然条件下有效传粉者为中华蜜蜂和排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波叶杜鹃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地区主要覆被类型浅层土壤持水量和有机碳关系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付琳玉 孙永玉 +3 位作者 胥汝宇 刘文斗 廖声熙 唐国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824,共7页
为探究若尔盖地区浅层土壤持水量和有机碳关系,以若尔盖地区主要覆被类型(沼泽化草甸、非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浅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碳和水分特征,探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最大持水量关系。结果表明:3种覆被类型浅层土... 为探究若尔盖地区浅层土壤持水量和有机碳关系,以若尔盖地区主要覆被类型(沼泽化草甸、非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浅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有机碳和水分特征,探究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最大持水量关系。结果表明:3种覆被类型浅层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沼泽化草甸土壤最大持水量最高(2592.46 g·kg^(-1)),是非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的4.0和1.9倍;沼泽化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416.11 g·kg^(-1))约为非沼泽化草甸和天然林地的4.2和2.7倍;若尔盖地区浅层土壤最大持水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2,P<0.01),每一种覆被类型土壤水碳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3种覆被类型浅层土壤水碳拟合曲线斜率范围为4.11~7.43,天然林地最大,依次为非沼泽化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研究揭示该地区天然林地土壤最大持水量对有机碳含量变化最敏感,沼泽化草甸土壤水碳关系相对稳定。研究结果对科学判断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碳水功能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地区 土壤持水量 土壤有机碳 拟合曲线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佳成 武妍妍 +4 位作者 朱景乐 孙永玉 冯健 江泽平 史胜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51,共16页
【目的】明确和比较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其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两属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5个省(市)的6个种28个种源栎属和7个种48个种源锥属的橡实,对其形态、营... 【目的】明确和比较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其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两属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5个省(市)的6个种28个种源栎属和7个种48个种源锥属的橡实,对其形态、营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形态特征方面,栎属橡实体型上多为椭球形,而锥属橡实多为近圆球形,前者体型大小和重量分别约为后者的1.5倍和2倍。(2)种仁营养物质方面,栎属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8.31~79.94 mg/g,其中,麻栎、短柄枹栎和蒙古栎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栎属平均值;锥属整体水平上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约为20.16~52.08 mg/g,而苦槠和黧蒴锥等个别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栎属平均水平。栎属淀粉含量为169.33~382.27 mg/g,锥属淀粉含量为130.29~544.12 mg/g,整体高于栎属,但黧蒴锥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各个种。栎属和锥属的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相差较小,但各个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3)种仁功能性成分方面,栎属总多酚含量为54.64~242.90 mg/g,锥属总多酚含量为1.28~138.11 mg/g,前者平均值约是后者的4.5倍。除苦槠和黧蒴锥外,其他锥属总多酚含量极低,为1.28~4.66 mg/g,且总黄酮和可溶性单宁含量变化趋势与总多酚类似。栎属维生素E含量高于锥属平均值,而锥属中除多酚含量高的苦槠和黧蒴锥之外,其他种维生素E含量均较低。两属中25号短柄枹栎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98%。(4)综合得分排名发现,16号种源橡实体型最大,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20号种源橡实体型较大,淀粉和多酚类物质较高,可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适中,各方面整体表现平稳;排名前十的橡实分别为16、17、20、14、2、24、28、8、3、19号种源的橡实。【结论】我国栎属和锥属种质资源的橡实形态、营养、功能成分等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筛选出了10份综合排名靠前的优质橡实种源。研究结果为后续富含淀粉和富含多酚类物质的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属 锥属 橡实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1年澳洲坚果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凡迪 杨建荣 +8 位作者 李金才 白海东 樊绍光 李智华 苏建荣 张燕平 吴疆翀 王红颜 雷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本文基于2017—2021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澳洲坚果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WoS自带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分析澳洲坚果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2017—2021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澳洲坚果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WoS自带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分析澳洲坚果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2017—2021年澳洲坚果领域发文量国际发文量呈增长趋势,但增幅变化不大,澳大利亚在WoS占总体发文量的36.86%。Food Science Technology是WoS收录期刊中发文量占比最多(16.99%),其次是Environmental Sciences(11.86%)和Plant Science(10.58%)。国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澳洲坚果的基因组和宏基因组、种仁及油料、栽培种质和杂交种植、种壳剩余物加工利用和种植园管护5个方面。国内期刊发文量在2021年增速显著,此前则逐年下降,研究热点与国际联系紧密,包括澳洲坚果种仁油料和蛋白、品种选育、土壤磷利用、虫害防治和种仁干燥加工等方向。文献计量分析表明澳洲坚果的花枯病是坐果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真菌分离株的腐生或共生能力还未确定,应深入研究,为提高澳洲坚果产量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仁利用 选育与栽培 生产加工 种植园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区段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阮长明 杜寿康 +4 位作者 孙永玉 张春华 欧朝蓉 王猛 唐国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86-2494,共9页
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C、N、P化学计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是该区域生态恢复的重要决策依据.2021年1月通过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及室内分析,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共32个样地表层土壤的C、N、P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 探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C、N、P化学计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是该区域生态恢复的重要决策依据.2021年1月通过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及室内分析,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共32个样地表层土壤的C、N、P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C、N、P元素含量受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其含量均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的特征,而土壤C/N值(含量比)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土壤C/P值(含量比)和N/P值(含量比)均呈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②土壤脲酶(Ure)、β-葡萄糖苷酶(BG)和酸性磷酸酶(AP)的酶活性受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气候以及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活性均表现为上游>下游>中游的特征.③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和酶活性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稀树灌草丛的特征.研究显示: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土壤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土壤酶活性存在空间差异,可能与不同区段的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有关;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植被能增加土壤C、N、P元素含量,提高土壤Ure、BG和AP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区段 元素化学计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阮长明 唐国勇 +6 位作者 杜寿康 张春华 欧朝蓉 罗孔 田瑞杰 王猛 孙永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64-2472,共9页
【目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恶劣,植被生长发育差,探明该区域内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特征,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海拔800~2000 m内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目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恶劣,植被生长发育差,探明该区域内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和酶活性特征,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海拔800~2000 m内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土壤采集和室内分析,对该区域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碳氮磷元素含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下,上、中、下游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金沙江干热河谷环境因子恶劣,导致土壤C/N、C/P、N/P值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气候、土壤、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下,上、中、下游的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的土壤碳、氮、磷元素含量与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者相互联系能更客观地反映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质量及变化特征。【结论】金沙江干热河谷上、中、下游800~2000 m海拔内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海拔越高,土壤碳、氮、磷元素含量和酶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海拔 土壤 化学计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次适宜区本地蚂蚁群落研究——以昆明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舒桐 王思铭 +3 位作者 张翔 沈丹 卢志兴 陈又清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9,共10页
[目的]红火蚁入侵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温度是制约红火蚁入侵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不同生境调查蚂蚁群落,旨在揭示红火蚁在次适宜区对本地蚂蚁群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和8月,选择云南省昆明市虹桥路和沙朗乡... [目的]红火蚁入侵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温度是制约红火蚁入侵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云南省昆明市不同生境调查蚂蚁群落,旨在揭示红火蚁在次适宜区对本地蚂蚁群落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6月和8月,选择云南省昆明市虹桥路和沙朗乡区域5种生境作为研究样地,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不同样地蚂蚁群落,分析不同生境蚂蚁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以及本地蚂蚁群落与红火蚁发生情况关系。[结果]5种生境基于蚂蚁个体数的物种稀疏和预测曲线较平缓,抽样充分;5种生境中共采集蚂蚁2748头,隶属于4亚科19属34种,其中红火蚁1920头;桉树林中采集到红火蚁个体数最多(99.2%),其次为荒地(高红火蚁蚁巢密度HW 94.2%,低红火蚁蚁巢密度LW 90.7%),云南松次生林与荒地交错区最少(44.7%);云南松次生林中未采集到红火蚁;桉树林中仅采集到1种本地蚂蚁,荒地中分别采集到3种(HW)和7种(LW),交错区中采集到15种,云南松次生林中采集到18种;云南松次生林和交错区蚂蚁物种丰富度和Chao-1估计值显著高于桉树林,而二者优势度指数则显著低于桉树林;5种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相似性有显著差异,有红火蚁发生的生境的蚂蚁群落结构与云南松次生林不相似;红火蚁蚁巢密度与红火蚁工蚁多度、本地蚂蚁多度、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关联;随着红火蚁工蚁多度的增加,本地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呈显著线性下降。[结论]在昆明红火蚁次适宜区,红火蚁多发生于受干扰的开阔生境,特别是稀疏的桉树林,而很少入侵郁闭度高的生境;红火蚁入侵后导致本地蚂蚁群落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改变蚂蚁群落结构;红火蚁入侵后,需要种群发展至较大规模才表现出种群数量优势,进而对本地蚂蚁产生显著影响;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境,对适宜生境加强巡查,及时对中大型蚁巢开展药剂治理将有利于降低红火蚁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次适宜区 本地蚂蚁群落 适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市不同主栽区鼓槌石斛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汝宇 马长乐 +1 位作者 唐国勇 孙永玉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5期170-174,共5页
为更精准地筛选适宜的鼓槌石斛主栽区,对普洱市3个主栽区(孟连、景谷和澜沧县)6a生鼓槌石斛生长特征、繁育性状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主栽区的鼓槌石斛生长指标中:茎条数量、茎长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孟连县主栽区... 为更精准地筛选适宜的鼓槌石斛主栽区,对普洱市3个主栽区(孟连、景谷和澜沧县)6a生鼓槌石斛生长特征、繁育性状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主栽区的鼓槌石斛生长指标中:茎条数量、茎长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孟连县主栽区茎条数量约为景谷县主栽区的2倍,每丛叶片数是澜沧和景谷县主栽区的2.1和3.7倍、平均茎长为澜沧和景谷县主栽区的1.9和2.8倍。繁育性状分析发现,孟连和澜沧县主栽区每丛茎节数分别是景谷县主栽区的2.6倍和1.7倍,高位芽数是澜沧和景谷县主栽区的2倍和3倍,花序数、每个花序中的小花数与澜沧县主栽区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景谷县主栽区;孟连县主栽区整丛生物量分别为澜沧和景谷县主栽区的2.2和5.7倍。研究表明,在普洱市3个鼓槌石斛主栽区,孟连县主栽区鼓槌石斛生长性状良好、石斛花产量高、单位面积内生物量高,较普洱市其他主栽区更适宜发展鼓槌石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槌石斛 生长特征 繁育性状 生物量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代荣萱 王丽娟 +7 位作者 何云琼 万晓丽 铁学江 吴疆翀 唐永奉 杨玉春 李昊洋 郑益兴 《绿色科技》 2023年第9期89-96,102,共9页
基于1986~2022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魔芋软腐病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NKI和WoS自带分析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6,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魔芋软腐... 基于1986~2022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魔芋软腐病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NKI和WoS自带分析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6,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领域国内外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2010年间发文量增长明显,2010年后研究热度不减,总体发文量较稳定。研究领域内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机构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抗病品种选育以及病害防治等三大方面。文献计量分析表明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仍存在防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优良抗病性品种培育亟待加强,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CITESPACE 防治 抗病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细尤犀金龟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鸿辉 舒旭 +4 位作者 余新林 朱恩骄 和秋菊 赵敏 易传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1610,共10页
[目的]对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地理分布记录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利用27个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借助ArcGIS软件模拟细尤犀金龟在中国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2050s,2070s)RCP... [目的]对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地理分布记录和环境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利用27个有效分布点和19个环境因子,借助ArcGIS软件模拟细尤犀金龟在中国当前气候条件和未来(2050s,2070s)RCP2.6与RCP8.5此2种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分布区,并筛选出影响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对19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进行10次重复运算,计算出AUC值为0.986,表明MaxEnt模型精度高,同时去除掉贡献率和置换重要值较低的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中的“刀切法”筛选得到6个环境因子并进行分析,最终根据贡献率得出影响细尤犀金龟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前4位依次为温度季节性(BIO4,53.7%)、最热季度的降水(BIO18,13.5%)、年降水量(BIO12,12.2%)和等温性(BIO3,11.8%)。在当前气候条件下,细尤犀金龟高适生区主要位于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区域以及台湾地区中部零星区域。在2050年RCP2.6与2070年RCP8.5排放情景下,高适生区面积在台湾地区、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虽有小幅度增加,但其它排放情景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结论]温度季节性、最热季度的降水、年降水量、等温性、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和年温差是影响细尤犀金龟在中国潜在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细尤犀金龟适生区的预测结果与其当前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由于栖息地丧失、破碎化、退化以及生境的严重破坏,其未来的实际适生分布区存在进一步缩小和破碎化的趋势,濒危物种细尤犀金龟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尤犀金龟 潜在适生区 濒危 MAXENT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凤蝶成虫虫体挥发物的主要成分与变化动态研究
16
作者 刘杰 李明涛 +3 位作者 陈顺安 姚俊 石雷 陈晓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9-688,共10页
挥发物在蝴蝶种内识别、交配繁衍等过程中作用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美凤蝶Papilio memnon成虫虫体挥发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探索蝴蝶虫体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的组成成分在求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美凤... 挥发物在蝴蝶种内识别、交配繁衍等过程中作用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美凤蝶Papilio memnon成虫虫体挥发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探索蝴蝶虫体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的组成成分在求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美凤蝶雌雄成虫的虫体挥发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羽化后的雌雄蝶可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炔烃类、芳香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等12类挥发物,其中芳香类、酯类、酸类在羽化后均有出现。交配前,雌雄蝶挥发物分别有14种和16种,其中14种为共有,而以反-2-辛烯醛(雌:59.88%,雄:77.99%)和2-甲基烯丙醇(雌:14.47%,雄:8.42%)相对含量较高。交配时,雌雄蝶挥发物分别增加到24种和21种,其中20种为共有,优势挥发物除反-2-辛烯醛(雌:53.75%,雄:39.62%)和2-甲基烯丙醇(雌:9.36%,雄:11.04%)外,还包括1-二十醇(雌:10.46%,雄:21.13%)。另外,雌蝶交配时有4种特有挥发物(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而雄蝶仅1种(β-石竹烯)。然而,一旦交配后,以上优势挥发物与交配时雌雄蝶特有挥发物均未检测到。推测2-甲基烯丙醇、反-2-辛烯醛和1-二十醇可能在美凤蝶种内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而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和β-石竹烯则可能在求偶交配期间具有增强雌雄个体识别或相互吸引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凤蝶 成虫 交配 挥发物 变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胶皂化废液中回收紫胶桐酸工艺研究
17
作者 王世贤 唐保山 +3 位作者 张弘 马金菊 刘兰香 徐涓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2,共7页
为提高紫胶桐酸得率,以工厂制备紫胶桐酸所残留的紫胶皂化废液为原料,通过构型转化法经盐析、酸析、脱色、重结晶等步骤回收紫胶桐酸,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紫胶桐酸构型转化工艺,采用核磁、质谱、红外、热重对制备的紫胶桐酸结构进行分析... 为提高紫胶桐酸得率,以工厂制备紫胶桐酸所残留的紫胶皂化废液为原料,通过构型转化法经盐析、酸析、脱色、重结晶等步骤回收紫胶桐酸,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紫胶桐酸构型转化工艺,采用核磁、质谱、红外、热重对制备的紫胶桐酸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差示扫描量热、高效液相色谱C18柱拆分法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紫胶桐酸进行构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型转化法回收紫胶桐酸可提高紫胶桐酸得率,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为原料和浓盐酸的料液比3∶5(g∶mL)、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7 h,活性白土用量为紫胶桐酸粗品质量的10%,活性白土脱色及使用20%乙醇溶液重结晶各2次后,所制备的紫胶桐酸得率为3.78%±0.5%,纯度为80.65%±0.41%。产物结构及构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物为赤式紫胶桐酸。该方法制备的紫胶桐酸来自废弃物,且精制后杂质较少,从而可有效提高紫胶桐酸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桐酸 构型转化 苏式构型 赤式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植物功能群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18
作者 陈燕旋 徐凡迪 +2 位作者 黄小波 苏建荣 李帅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4期32-43,共12页
【目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内外植物功能群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方法】收集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间以植物功能群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759篇,利用Wo... 【目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内外植物功能群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方法】收集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间以植物功能群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759篇,利用WoS和CNKI自带的检索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植物功能群的发文量在WoS数据库中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在CNKI数据库中则表现出平缓的周期性波动变化。WoS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的发文量存在较强的负相关;美国、中国和德国是推动该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该领域研究成果多数发表在生态学期刊上。2)主要发文机构有中国科学院、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且在发文量TOP10的科研机构中,所属中国的研究机构就占有3家;3)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功能群研究方法、植物功能性状、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因素以及植物功能群的多样性。从高频词汇分析中可看出,国际上注重植物功能群的多样性、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因素以及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研究集中在浮游植物功能群、植物功能群的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从突现强度和时间来看,“land”、“functional type”、“consequence”、“vegetation dynamics”、“land cover”是WoS数据库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热点领域。【结论】植物功能群在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中的响应机制、土地退化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过程以及基于植物功能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技术的研究,有望持续或相互融合成为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红大杜鹃花部综合征与繁育系统
19
作者 刘德团 姚刚 +2 位作者 曹毓蓉 朱培高 马永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97,共9页
朱红大杜鹃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弄清物种的濒危原因对于开展有效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了解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弄清物种濒危或极小种群形成原因的关键一步。目前为止,有关朱红... 朱红大杜鹃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弄清物种的濒危原因对于开展有效保护工作至关重要。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了解植物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是弄清物种濒危或极小种群形成原因的关键一步。目前为止,有关朱红大杜鹃繁育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以模式标本产地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的朱红大杜鹃为研究对象,从花部特征、花冠反射光谱、花蜜量和糖浓度、访花昆虫、人工授粉处理实验方面,研究了朱红大杜鹃的传粉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朱红大杜鹃具有适应凤蝶传粉的一系列特征,如花冠大、花冠管长、花蜜量少、花瓣呈大红色、花瓣的反射光谱峰值在350—400 nm之间;(2)碧翠凤蝶和玉斑美凤蝶是朱红大杜鹃的有效传粉者,黄熊蜂和红腹蜂为盗蜜者或盗粉者;(3)朱红大杜鹃既能自交,也能异交,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但依赖于传粉者,有效传粉者数量较少,自然座果率低,存在传粉限制。研究结果可为朱红大杜鹃的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也可为杜鹃花科其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植物 同域分布 花部综合征 访花昆虫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单宁对澳洲坚果鲜食果仁的保鲜效果
20
作者 张丞 张弘 +6 位作者 苏建荣 涂行浩 徐涓 李颖 刘兰香 唐晓宁 马金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11-320,共10页
本研究分析五倍子单宁的脱氧性和吸湿性,并将其应用于澳洲坚果鲜食果仁的冷藏和室温保鲜,检测果仁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五倍子单宁具有良好的脱氧性和吸湿性。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五倍子单宁均能显著降低澳洲坚果鲜食果仁包装盒内... 本研究分析五倍子单宁的脱氧性和吸湿性,并将其应用于澳洲坚果鲜食果仁的冷藏和室温保鲜,检测果仁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五倍子单宁具有良好的脱氧性和吸湿性。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五倍子单宁均能显著降低澳洲坚果鲜食果仁包装盒内的氧气含量;保持果仁的白度,延缓果仁颜色加深;维持果仁较高的挤压硬度、穿刺硬度和含水率(>5%),保证了果仁的鲜食口感;同时能够明显抑制果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升高。综上,五倍子单宁能够降低包装盒内的氧气含量,从而抑制澳洲坚果鲜食果仁的油脂氧化酸败和黄曲霉菌生长,保持果仁的品质和鲜食口感,延长鲜食果仁的保鲜期,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澳洲坚果鲜食产品保鲜难题提供新思路,有助于开发鲜食果仁产品,填补澳洲坚果鲜食行业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单宁 脱氧 澳洲坚果 鲜食果仁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