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1 位作者
黄润霞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为双峰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4:00和16:00取得,分别为3.95μmol·m^(-2)·s^(-1)和3.29μmol·m^(-2)·s^(-1),日均值为3.61μmol·m^(-2)·s^(-1)。从昼夜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月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日碳排放量为2.59~4.56 g·m^(-2)。可见,对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被引量:
5
2
作者
宋杰
赵俊
+3 位作者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R~2、RMSE和MAE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均高于岭回归模型和异速生长模型。由随机森林模型的因子重要值可知,胸径是影响单木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引入林龄因子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岭回归模型
异速生长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俊
宋杰
+4 位作者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林前期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植苗林,但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植苗林,胸径在5年生时以及树高在7年生时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尾细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树干和树根上。两种更新方式下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极显著的线性增加,但增长速率表现为萌芽林小于植苗林。萌芽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苗林的优势平均可维持到5年生,之后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基本无差异,但从增长速率的趋势来看,植苗更新在生长后期的生长潜力要高于萌芽更新。因此,在桉树栽培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培育短轮伐期为主的尾细桉人工林利用萌芽更新的方式造林;而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尾细桉人工林可利用植苗更新的方式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更新方式
生长特征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生理形态特征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4
作者
曹昊阳
刘宇升
+3 位作者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
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各冠层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明确尾巨桉旱雨季间各生理特征和冠层形态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其应对季节性干旱的生理形态响应。结果表明:尾巨桉旱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48 cm·min^(-1))显著小于雨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64 cm·min^(-1)),平均气孔导度变化规律和平均蒸腾速率一致,旱季(0.39mm·s^(-1))显著小于雨季(0.49mm·s^(-1))。尾巨桉旱季的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为-1.41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为-1.79Mpa,均显著小于雨季(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1.17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1.47MPa),正午与黎明前的水势差旱季平均为0.39MPa,显著大于雨季的平均水势差(0.29MPa)。旱季的叶面积指数(LAI)为1.93,显著小于雨季的2.34,旱季的平均叶倾角(56.34°)和冠层总孔隙度(18.33%)均显著大于雨季(平均叶倾角53.26°,冠层总孔隙度13.85%)。研究结果说明尾巨桉为应对季节性干旱,在冠层形态方面会通过主动的叶运动(增加叶倾角和主动落叶)方式来减小截获的辐射进而降低树体的水分散失;在生理方面,尾巨桉会通过降低冠层气孔导度来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树体的水分散失,同时还通过降低自身水势、增加叶片和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来提高其在旱季的吸水和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季节性干旱
生理特征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生物量预测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蔡华杰
何普林
+2 位作者
赵俊
宋杰
黄润霞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将胸径(D)和树高(H)及其派生变量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生物量模型,进而预测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林龄显著影响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且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占比不断增加,稳定在70%左右,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占比不断减小,根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以D、H、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的生物量方程大多能达到相对较高的预估精度,可在尾细桉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最优自变量则因器官不同有所差异。引入林龄因子重新建模,各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降低了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提升模型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生物量分配
林龄
生物量模型预测
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竹万宽
王志超
黄润霞
许宇星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2KJCX020)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平台运行项目数据采集(2024CG232)。
文摘
以雷州半岛地区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连续测定其土壤呼吸速率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分析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旨在为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估算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为双峰趋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在4:00和16:00取得,分别为3.95μmol·m^(-2)·s^(-1)和3.29μmol·m^(-2)·s^(-1),日均值为3.61μmol·m^(-2)·s^(-1)。从昼夜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从月变化来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日碳排放量为2.59~4.56 g·m^(-2)。可见,对人工林土壤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应考虑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因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强度。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环境因子
Keywords
eucalypt plantation
soil respiration
diurnal varia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分类号
S714.5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被引量:
5
2
作者
宋杰
赵俊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机构
中林集团雷州
林业
局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2KJCX020)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B23026010)
+1 种基金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平台运行项目数据采集(2024CG232)。
文摘
单木生物量模型是估测森林生物量的基础。通过标准木法实测雷州半岛地区90株桉树单株生物量数据,随机划分60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集,30个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以林龄、树高和胸径为自变量,单木生物量为因变量,使用岭回归模型、异速生长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R~2、RMSE和MAE无论在训练集还是验证集均高于岭回归模型和异速生长模型。由随机森林模型的因子重要值可知,胸径是影响单木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引入林龄因子后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的预测精度,为碳汇计量提供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关键词
桉树
单木生物量
岭回归模型
异速生长模型
随机森林算法
Keywords
Eucalyptus
single tree biomass
ridge regression model
allometric growth model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分类号
S758.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俊
宋杰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机构
中林集团雷州
林业
局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1005)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3026010)
+2 种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2KJCX020)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平台运行项目数据采集(2024CG232)。
文摘
为准确认识更新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进而为不同培育目标桉树更新方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文章以相同林龄梯度的尾细桉植苗林和萌芽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更新方式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林前期胸径和树高显著大于植苗林,但增长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植苗林,胸径在5年生时以及树高在7年生时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已无显著差异。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尾细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随林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树干和树根上。两种更新方式下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极显著的线性增加,但增长速率表现为萌芽林小于植苗林。萌芽林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大于植苗林的优势平均可维持到5年生,之后两种更新方式之间各器官生物量基本无差异,但从增长速率的趋势来看,植苗更新在生长后期的生长潜力要高于萌芽更新。因此,在桉树栽培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更新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以培育短轮伐期为主的尾细桉人工林利用萌芽更新的方式造林;而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尾细桉人工林可利用植苗更新的方式造林。
关键词
尾细桉
更新方式
生长特征
生物量
Key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
regeneration pattern
growth characteristic
biomass
分类号
S758.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生理形态特征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4
作者
曹昊阳
刘宇升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南京
林业
大学
出处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1005)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3026010)
+2 种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2KJCX020)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平台运行项目数据采集(2024CG232)。
文摘
为明确尾巨桉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进而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桉树人工林的建设、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本文以典型季节性干旱胁迫区的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和分析尾巨桉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各冠层结构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明确尾巨桉旱雨季间各生理特征和冠层形态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其应对季节性干旱的生理形态响应。结果表明:尾巨桉旱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48 cm·min^(-1))显著小于雨季的平均蒸腾速率(0.064 cm·min^(-1)),平均气孔导度变化规律和平均蒸腾速率一致,旱季(0.39mm·s^(-1))显著小于雨季(0.49mm·s^(-1))。尾巨桉旱季的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为-1.41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为-1.79Mpa,均显著小于雨季(平均黎明前叶片水势-1.17MPa,平均正午叶片水势-1.47MPa),正午与黎明前的水势差旱季平均为0.39MPa,显著大于雨季的平均水势差(0.29MPa)。旱季的叶面积指数(LAI)为1.93,显著小于雨季的2.34,旱季的平均叶倾角(56.34°)和冠层总孔隙度(18.33%)均显著大于雨季(平均叶倾角53.26°,冠层总孔隙度13.85%)。研究结果说明尾巨桉为应对季节性干旱,在冠层形态方面会通过主动的叶运动(增加叶倾角和主动落叶)方式来减小截获的辐射进而降低树体的水分散失;在生理方面,尾巨桉会通过降低冠层气孔导度来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树体的水分散失,同时还通过降低自身水势、增加叶片和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来提高其在旱季的吸水和保水能力。
关键词
尾巨桉
季节性干旱
生理特征
冠层结构
Key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seasonal drough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opy structure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生物量预测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蔡华杰
何普林
赵俊
宋杰
黄润霞
机构
中林集团雷州
林业
局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出处
《桉树科技》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1005)
广东湛江桉树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项目(KS2024160017)
林业生态监测网络平台运行项目数据采集(2024CG232)。
文摘
分析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构建并筛选最优生长模型,为有效估算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提供参考。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不同林龄(1、3、5、7、8年生)尾细桉为研究对象,测量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各器官生物量,并计算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将胸径(D)和树高(H)及其派生变量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生物量模型,进而预测不同林龄尾细桉各器官、地上部分以及单株总生物量,并对其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林龄显著影响尾细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且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生物量占比不断增加,稳定在70%左右,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占比不断减小,根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以D、H、DH和D~2H作为预测变量构建的生物量方程大多能达到相对较高的预估精度,可在尾细桉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最优自变量则因器官不同有所差异。引入林龄因子重新建模,各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降低了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提升模型拟合效果。
关键词
尾细桉
生物量分配
林龄
生物量模型预测
模型评估
Keywords
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
biomass allocation
stand age
biomass model prediction,model evaluation
分类号
S758.5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桉树人工林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竹万宽
王志超
黄润霞
许宇星
《桉树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桉树人工林单木生物量预估模型
宋杰
赵俊
何普林
成雅君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更新方式对雷州半岛尾细桉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
赵俊
宋杰
何普林
曹昊阳
刘宇升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雷州半岛尾巨桉人工林生理形态特征对季节性干旱的响应
曹昊阳
刘宇升
许宇星
竹万宽
黄润霞
王志超
《桉树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尾细桉生物量预测评价
蔡华杰
何普林
赵俊
宋杰
黄润霞
《桉树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