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皮桉早期生长模型拟合以及生长节律研究
1
作者 赵海文 周长品 +3 位作者 刘一贞 樊小丽 汤道平 李发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目的】利用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9个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种源的试验林材料开展生长节律研究,为粗皮桉良种选育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利用巢氏方差分析法分析粗皮桉9个种源共9... 【目的】利用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部和澳大利亚东北部9个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种源的试验林材料开展生长节律研究,为粗皮桉良种选育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利用巢氏方差分析法分析粗皮桉9个种源共98个家系的生长节律变异规律。获取各种源地气候环境因子信息,运用Pearson法分析生长性状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对比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选择最佳模型计算粗皮桉的生长节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开展优良家系筛选。【结果】2.5年生粗皮桉树高和胸径在种源、家系水平差异显著(P<0.05)。种源树高与等温性呈显著正相关,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Logistic模型对粗皮桉树高和胸径的拟合效果最佳,利用Logistic模型计算生长节律得出树高的最大加速时期(T_(1))、最大减速时期(T_(2))和线性生长时期(L)平均值分别为96、636和540 d,胸径的T_(1)、T_(2)和L平均值分别为165、681和516 d。利用2.5年生粗皮桉的生长性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98个家系中筛选出一般家系29个、中等家系30个、优秀家系39个;结合生长节律T_(1)的聚类分析,将3个等级的家系均再划分为Ⅰ、Ⅱ、Ⅲ3类。【结论】2.5年生粗皮桉在种源、家系水平上生长性状与生长节律变异丰富,利用Logistic模型计算的生长节律可以为粗皮桉早期抚育管理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种源 家系 生长模型 生长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心边材变异规律和候选基因挖掘研究
2
作者 赵海文 王平 +5 位作者 翁启杰 李建凡 赵玉清 陈莹莹 李昌荣 李发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探究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不同家系间心边材变异规律,挖掘心材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及育种利用提供基因资源。以18 a生的2个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大花序桉家系为材料(家系1和2),各制... 为探究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不同家系间心边材变异规律,挖掘心材变异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及育种利用提供基因资源。以18 a生的2个心材比例差异显著的大花序桉家系为材料(家系1和2),各制作解析木3株,沿着树干以1 m为区间分段截取圆盘,测量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的带皮直径、去皮直径、总年轮数、边材年轮数、边材直径,并开展心材和边材径向和轴向分析。同时利用各解析木胸径处初生木质部样品进行DNA混池测序,发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的SNP位点并挖掘相关功能基因。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边材宽度和心材半径的方位变异中家系2大于家系1,平均差值分别为0.7和5.5 cm,在随树高的变异中,家系1和2的心材半径和心材年轮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40和0.64及0.43和0.36。两家系间基本密度差异显著,家系1为0.80~0.82 g/cm^(3),家系2为0.75~0.78 g/cm^(3)。基本密度与树高、横截面半径和心材半径呈显著负相关,与顺纹抗拉强度、弦面硬度和部分力学性质呈显著正相关。利用DNA混池测序共筛选到两家系间基因频率显著差异的SNP位点1842个,SNP注释分析表明位于基因间、上游区域、下游、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的SNP位点分别为55.8%、18.3%、16.3%、5.1%和4.4%。基因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发现SNP位点区域的基因主要与植物细胞分裂、植物细胞膜和植物蛋白激酶相关。通过大花序桉心材比例差异大的两家系间解析木径向和轴向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心边材变异规律,结合DNA混池测序,挖掘了心材变异相关的SNP位点并筛选出一些木材形成相关候选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年轮 心材 边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敏 王胜坤 +3 位作者 张宁南 赵志刚 陆俊锟 梁俊峰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生长的影响,于7 a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林下设置3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在行间套种1行、2行、3行,株距为0.8 m,分别于... 为了评价珍贵树种人工林下不同套种密度对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生长的影响,于7 a生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林下设置3个密度处理种植广东紫珠,即在行间套种1行、2行、3行,株距为0.8 m,分别于定植后6、12和18个月调查其地径、树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3个套种密度处理间广东紫珠地径差异不显著(P≥0.05),而高生长在各时间段均差异显著(P <0.05),单株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 <0.01),表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研究筛选出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下套种广东紫珠的适宜密度为行间栽种3行(12 500株·hm^-2),6个月收获1次,每年可采收广东紫珠1 479.08 kg·hm^-2(鲜重),收入可达5 916.33元·hm^-2,可显著增加林农短期收益,为珍贵树种规模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紫珠 密度 套种 珍贵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木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强 黄桂华 +4 位作者 周强 王先棒 周再知 张绍祥 梁坤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38,共9页
【目的】研究无性系早期生长、早晚性状相关以及早期选择年龄,为柚木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柚木23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6株单行小区,6次重复,开展了柚木无性系测定试验研究,调查了1~11年生无性系树高... 【目的】研究无性系早期生长、早晚性状相关以及早期选择年龄,为柚木无性系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柚木23个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6株单行小区,6次重复,开展了柚木无性系测定试验研究,调查了1~11年生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生长,并对历年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重复力和遗传力估算,年-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第一主分量划分生长类型,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柚木无性系最早选择年龄。【结果】1~11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F值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7年生时达到最大,然后下降;无性系(试验林)的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03%~9.38和6.90%~9.98%,同一年份胸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变异系数,但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减低,于5年生后趋向稳定;1~11年生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和遗传力分别为0.768~0.935和0.110~0.310,它们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先逐年增加到7年生达最大,然后下降并趋于稳定;树高和胸径的3~11 a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关系极显著(P<0.001),遗传相关高于表型相关,5年后的树高和胸径表型和遗传相关系数均趋于稳定;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主分量划分不同时期快、中和慢3种生长类型,不管生长快和慢,前期生长与后期生长保持不变的无性系达75%,无性系早期选择可行。【结论】初步确定5年生可作为柚木无性系早期选择的年龄,以此年龄按20%选择强度预选11年生柚木最优无性系,其选准率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无性系 早晚相关 早期选择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5
作者 邢梦月 王平 +4 位作者 赵海文 翁启杰 周长品 王非 李发根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为后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材料中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18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出18对多态SSR引物,利...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开展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为后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粗皮桉种源家系试验材料中来源于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18个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出18对多态SSR引物,利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聚类分析和贝叶斯聚类算法等方法,分析粗皮桉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群体结构特征。[结果]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87个等位基因(N_(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Shannon's信息指数(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5.039、0.712、0.660、0.753、1.338和0.777,18对SSR引物的多态性较高。粗皮桉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平均为0.106,基因流(Nm)平均为1.610。粗皮桉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中澳大利亚的WH、WD、SC、NC、NI群体,巴布亚新几内亚的MW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群体。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群体多样性水平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0%),而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仅为10%。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8个粗皮桉群体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群体与澳大利亚群体分化明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岛屿分化效应。[结论]粗皮桉群体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种质资源收集和管理应优先考虑多样性较高的群体。本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粗皮桉种质资源收集、核心种质构建、新品种创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皮桉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29年生柚木种源/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坤南 张荣贵 +3 位作者 黄桂华 楚永兴 王先棒 石文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目的]通过对滇西南柚木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与29年生的适应性、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当地选出适应性强、速生、形质优良的柚木种源/家系。[方法]从国内外收集了34个柚木种源和家系,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2)株小... [目的]通过对滇西南柚木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与29年生的适应性、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当地选出适应性强、速生、形质优良的柚木种源/家系。[方法]从国内外收集了34个柚木种源和家系,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2)株小区,8次重复,调查、分析和比较试验林早期2~8年生与29年生的保存率和生长差异,对29年生种源/家系的保存率和优势木生长与形质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综合评价出优良种源/家系。[结果]早期2~8年生柚木种源/家系间的保存率差异均不显著,而29年生保存率种源/家系间差异呈极显著;但2~8年生和29年生种源/家系间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2~8年生最好种源/家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是生长最差的1.38~1.91倍、1.63~2.18倍和3.82~5.17倍,而29年生最好种源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和主干材高分别是最差种源的1.81倍、1.87倍、4.84倍、2.18倍和12.89倍,通过优良种源/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29年生种源/家系的保存率和优势木生长性状与4~8年生优势木的生长性状均呈显著至极显著相关;29年生种源/家系的优势木树干通直度与优势木各生长性状、优势木主干材高与优势木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相关显著至极显著。29年生种源/家系保存率、生长和形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的前三个主分量累积贡献率达97.63%,根据种源/家系在前三个主分量的综合得分,按20%的入选率评选出7个优良种源/家系:种源8410、8603、8407、8602、85131、1007和家系7564#。[结论]29年生入选的7个种源/家系的优势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通直度和主干材高的遗传增益分别为7.92%、9.39%、14.74%、7.06%和12.29%,其中来自云南陇川林场种源8410和海南尖峰岭种源8603更适宜当地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种源/家系 适应性 生长和形质性状 多性状综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相思无性系多性状综合评价及选择 被引量:6
7
作者 申琳琳 胡冰 +3 位作者 裘珍飞 范春节 陈考科 曾炳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林龄阶段黑木相思无性系多个性状差异,揭示其群体表型变异水平,筛选和评价优良无性系,为优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目标性状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20个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性状、干形、抗风性和抗... [目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不同林龄阶段黑木相思无性系多个性状差异,揭示其群体表型变异水平,筛选和评价优良无性系,为优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目标性状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20个黑木相思无性系生长性状、干形、抗风性和抗病性等8个指标,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差异性比较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等方法对黑木相思无性系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选择。[结果]黑木相思各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2.5、4.5、6.5年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林龄阶段SR18、SR17、SR20、和SR14-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最佳;SR14和SR14-1高径比表现最优,SR25树干分枝较少,干形最优;黑木相思整体抗风性较强,SR45在3个林龄时期抗风性最低;黑木相思无性系SR3、SR25、SR26、SR31、SR41、SR45抗病性较强;SR18、SR17、SR14、SR14-1和SR25综合Q_(i)值较高。[结论]不同黑木相思无性系间变异较大,本次试验的20个黑木相思无性系中SR18、SR17、SR14、SR14-1和SR25可作为生长性状、干形、抗风性、抗病性最优良的无性系,这对黑木相思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为其人工林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选育 优良无性系 黑木相思 综合评价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黑木相思增殖苗丛生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晓刚 莫颖欣 +2 位作者 涂攀峰 曾炳山 胡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为研究磷水平对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增殖苗丛生芽诱导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以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增殖苗为材料,分别接种于含0.9、1.2、1.6、2.0、2.4和2.7 mmol/L KH_(2)PO_(4)的增殖培养基,分别继代1和2个周期时调查丛... 为研究磷水平对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增殖苗丛生芽诱导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该研究以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增殖苗为材料,分别接种于含0.9、1.2、1.6、2.0、2.4和2.7 mmol/L KH_(2)PO_(4)的增殖培养基,分别继代1和2个周期时调查丛生芽的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2.0~2.7 mmol/L KH2PO4促进黑木相思增殖苗丛生芽的芽高、数量、基部愈伤组织快速生长,其中2.4 mmol/L H_(2)PO_(4)的增殖效果最佳,且丛生芽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积累也相对较高;随培养基中磷水平的提高,丛生芽中磷和钾含量显著增加,氮含量无明显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磷水平与继代1和2周期时的芽高、数量、基部愈伤组织大小、鲜重、干重、组织含水率和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磷、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磷对黑木相思丛生芽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芽 组织培养 黑木相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圆叶桉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赵婧仪 漆晓晖 +3 位作者 曲冠证 吴友军 李卓 周长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164,共8页
【目的】摸清国内圆叶桉Eucalyptus pulverulenta花卉资源遗传多样性概况,为种质资源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态性高的15个SSR标记,对7个来源的59株圆叶桉进行SSR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9株圆叶桉在15个... 【目的】摸清国内圆叶桉Eucalyptus pulverulenta花卉资源遗传多样性概况,为种质资源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多态性高的15个SSR标记,对7个来源的59株圆叶桉进行SSR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59株圆叶桉在15个SSR标记共检测到83个等位片段数(NA),平均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为5.5个,每个标记的等位片段数2~10个,平均有效等位片段数(NE)2.4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401和0.491,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455,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圆叶桉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08,即有20.8%的变异存在于不同群体间;2)个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3~0.698,平均为0.377,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相对单一。圆叶桉群体分为两个亚组,与其天然分布范围一致;3)圆叶桉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533~0.987,来自云南佳艺园艺和云南绿梦花卉的圆叶桉遗传一致度最高,推测二者可能为来源相同的品种。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个体间变异是方差分量的主要来源。【结论】15个SSR标记遗传多态性较高,可用于圆叶桉的遗传分化研究。个体间的分型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圆叶桉均为有性繁殖的实生苗,不同来源圆叶桉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个体间。本研究对圆叶桉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桉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西南柚木次生种源/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坤南 黄桂华 +3 位作者 林明平 杨光 王西洋 周再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2,共10页
[目的]通过对早期引种的柚木国内次生种源/家系生长、形质性状和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为当地选出最适宜生长的优良种源/家系。[方法]采用4株小区,8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国内收集的19个柚木次生种源/家系4.5年生和30.5年生保存率、... [目的]通过对早期引种的柚木国内次生种源/家系生长、形质性状和适应性的综合评价,为当地选出最适宜生长的优良种源/家系。[方法]采用4株小区,8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国内收集的19个柚木次生种源/家系4.5年生和30.5年生保存率、生长、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根据聚类和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法选出优良种源/家系。[结果]4.5年生和30.5年生种源/家系间保存率、生长和形质性状,除4.5年生保存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4.5年生与30.5年生的各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但4.5年生、30.5年生内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干形和保存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30.5年生生长性状和干形与采种地的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与多性状坐标综合评定出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各2个,30.5年生优势木单株材积分别比当地种源和当地最优家系提高了261.65%~291.29%和20.18%~26.11%,种源选择效果极显著。[结论]广州龙洞种源、云南芒市种源和2个云南畹町家系是最适宜海南西南部柚木生长的次生种源/家系,尤以对云南畹町林场的家系进一步的选择,增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次生种源/家系 多性状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与巨桉杂种F1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乐 徐建民 +6 位作者 李光友 陆钊华 杨雪艳 朱映安 胡杨 宋佩宁 郭文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6,共9页
【目的】测定尾叶桉与巨桉杂种F 1多年度的生长性状,估算其遗传参数,开展优良杂交组合及杂种优良单株选择,为桉树亲本选配和杂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巨桉6×6析因交配F 1代杂种为材料,应用ASReml-R软件估算1、2、... 【目的】测定尾叶桉与巨桉杂种F 1多年度的生长性状,估算其遗传参数,开展优良杂交组合及杂种优良单株选择,为桉树亲本选配和杂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与巨桉6×6析因交配F 1代杂种为材料,应用ASReml-R软件估算1、2、4.5、8.3和10.3年生时生长性状的遗传力、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亲本效应和配合力等遗传参数;计算每个杂交组合单株材积的平均值,以所有组合的平均值+标准差为标准进行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基于所有单株的材积,采用平均值+2倍标准差(标准Ⅰ)和平均值+3倍标准差(标准Ⅱ)2个标准进行杂种优良单株选择。【结果】尾巨桉F 1代杂种在各年龄时的生长表现均优于对照尾叶桉亲本自由授粉子代。每个年份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 P <0.01)或显著( P <0.05)差异,在区组间差异不显著。1年生和2年生时杂种各生长性状的母本加性方差分量低于父本加性方差分量, 4.5年生时父、母本加性方差分量较为接近,8.3和10.3年生时母本加性方差分量则高于父本加性方差分量。随年龄的增长,杂种的树高和胸径单株遗传力呈现由中度至低度遗传控制的变化趋势,杂种家系遗传力呈现高—中—低度遗传控制的趋势,且杂种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显性方差与加性方差的比值则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年-年和性状-性状双变量遗传、表型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5年生时,母本U21及父本G8的一般杂交力(GHA)最高,U21×G5组合的特殊杂交力(SHA)最高;8.3年生时,母本U21及父本G19的GHA最高,U2×G19的SHA最高。【结论】尾巨桉F 1杂种1~2年生时父本效应大于母本效应,且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4.5年生时父、母本效应对杂种生长的贡献率相当,8.3~10.3年生时杂种的母本效应大于父本效应,且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同时评选出7个优良杂种,筛选出1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并依据标准Ⅰ、Ⅱ分别选出40株和16株优树,为今后大规模人工制种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亲本材料和优良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巨桉 析因交配 遗传参数 亲本选配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比施肥对柚木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天宇 黄桂华 +3 位作者 王西洋 周再知 杨光 梁坤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5,共10页
【目的】研究N、P、K和Ca不同施肥处理对0.5~4.5年生柚木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为干热河谷柚木无性系施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柚木无性系为材料,设置N、P、K、Ca四因素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L_(9)(3^(4))设计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 【目的】研究N、P、K和Ca不同施肥处理对0.5~4.5年生柚木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为干热河谷柚木无性系施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柚木无性系为材料,设置N、P、K、Ca四因素三水平,采用正交试验L_(9)(3^(4))设计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完全随机区组,3次重复。【结果】0.5~4.5年生柚木无性系的不同施肥处理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达到极显著,2.5~4.5年生柚木无性系施肥处理(N_(2)P_(1)K_(2)Ca_(3))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最好;其中4.5年生平均树高9.64 m,平均胸径10.49 cm和平均单株材积0.05185 m^(3),分别是对照不施肥的1.25、1.26和1.84倍,施肥效果极显著。1.5~3.5年生柚木无性系的N、P、K各不同水平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Ca不同水平差异不显著;4.5年生柚木无性系的K不同水平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差异,而N、P和Ca不同水平仅树高生长差异达到极显著。2.5~4.5年生K是影响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的第一因素,P则是影响4.5年生树高生长的第一因素;4.5年生的影响树高生长因素排序为P>N>Ca>K,影响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因素排序为K>N>P>Ca。【结论】施肥极显著地促进柚木无性系幼林早期生长,经济施肥最佳配比为N_(2)P_(1)K_(2)Ca_(0)(即每公顷施N 100 kg、P_(2)O_(5)100 kg和K_(2)O 100 kg,不施Ca),K极显著影响无性系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无性系 施肥配比 幼林生长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及其与材性相关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妍 翁启杰 +4 位作者 李梅 陈升侃 周长品 李发根 甘四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的方差分量,计算狭义遗传力,检测与早期生长及10年生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并基于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回归分析进行生长性状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结果]尾细桉×细叶桉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均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16年生时1个组合和47株单株的胸径达到≥28 cm的大径材标准;母本效应对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但父本效应仅对材积显著,母本×父本互作仅对13年生树高显著,表明母本对杂种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父本;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为0.17~0.23,均属中等偏低的水平;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与之前年龄(0.5、1.5、2.5、4、7.5、10和13年生)的相应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均达0.01或0.001的显著水平(与1.5年生材积的相关除外),2.5年生开始加性遗传相关即较稳定。16年生与早期生长性状的回归分析显示:2.5年生能够分别解释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的73.9%、71.9%和66.2%;13年生和16年生的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H_(16)除外)。[结论]尾叶桉×细叶桉13、16年生生长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可用于选育大径材良种;生长性状持续受母本效应的显著影响,父本效应对晚期材积亦影响显著,需要重视优良杂交母本和父本的选择;早晚期生长显著相关,早期选择可在2.5年生时进行;晚期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和负相关,可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材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耳环苗木的结瘤、生物产量和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的响应
14
作者 黄世能 张迪 +1 位作者 王雪鑫 陈祖旭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3期37-40,60,共5页
为探明猴耳环苗期的合理施肥措施及编制其人工林栽培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L_(9)(3^(3))正交设计开展了N、P、K 3种肥料不同配比的苗期施肥试验,测定了苗木结瘤、生物产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的响应,并用N-P-K限... 为探明猴耳环苗期的合理施肥措施及编制其人工林栽培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L_(9)(3^(3))正交设计开展了N、P、K 3种肥料不同配比的苗期施肥试验,测定了苗木结瘤、生物产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的响应,并用N-P-K限制因子三轴图确定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对9个月生苗木的结瘤数量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物产量影响显著,N∶P∶K=20∶20∶0配比苗木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他配比,增加N肥可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产量。N、P、K化学计量关系分析表明N是猴耳环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苗期施加适量的N肥对苗木发育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耳环 施肥 结瘤 生物产量 养分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与青枯病发生关联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战 王圣洁 +3 位作者 杨锦昌 魏永成 林春花 马海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探究木麻黄(Casuarina spp.)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进而为加强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选取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湛江市吴川市塘尾镇和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的3个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下分别设... 为探究木麻黄(Casuarina spp.)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进而为加强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选取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湛江市吴川市塘尾镇和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的3个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下分别设置3个样地,每个样地采集木麻黄青枯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区土壤各3份,共54个土壤样品,并测定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饶平样地感病指数为1.33,吴川样地为5.47,徐闻样地为10.53。为了便于分析,根据感病指数将这3个研究样地进行青枯病发病等级的人为划分,由轻及重划分为饶平样地(1级)、吴川样地(2级)和徐闻样地(3级)。木麻黄青枯病感病植株根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以及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较健康植株低,且TN含量差异显著(P<0.05),SOM、AP、TK、AK和A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木麻黄健康植株根区土壤脲酶(URE)、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感病植株;而蔗糖酶(INV)活性低于感病植株。此外,木麻黄青枯病发病等级与土壤中TK含量和A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ACP、INV、CAT、POD活性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发病等级土壤PPO活性分别为:1级23.45mg·g^(-1)·h^(-1)、2级30.43 mg·g^(-1)·h^(-1)、3级59.63 mg·g^(-1)·h^(-1)。综上,PPO活性可以作为反映木麻黄感染青枯病程度的酶学指标。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对木麻黄起到的抗病机理是复杂的,仍需进一步从分子和生理水平上进行研究和考证;探究其抵御木麻黄青枯病的最适浓度,研究与其他元素的作用,将多种元素结合协同发挥作用。从土壤微生物角度,与生防菌协同预防植物病害的发生是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青枯病 发病等级 理化特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硼条件黑木相思生长特性及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朝黎 曾炳山 +2 位作者 裘珍飞 李湘阳 胡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研究不同硼条件对黑木相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黑木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设置7个施硼量(0、2.5、5.0、7.5、10.0、12.5、15.0 g·株-1硼砂)处理,分析不同施硼量对土壤有效硼含量、不同林龄(1.5和3.0 a)植株株高、胸径、主梢发育和叶片... 为研究不同硼条件对黑木相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黑木相思人工林为材料,设置7个施硼量(0、2.5、5.0、7.5、10.0、12.5、15.0 g·株-1硼砂)处理,分析不同施硼量对土壤有效硼含量、不同林龄(1.5和3.0 a)植株株高、胸径、主梢发育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和异速生长指数分析,研究黑木相思生长特性对不同硼条件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施硼肥可以补充试验地土层中有效硼的含量;不施硼或施硼量大于12.5 g·株^(-1)时,会抑制黑木相思的生长;当施硼量超过7.5 g·株^(-1)时,可以缓解林龄3.0 a黑木相思主梢枯萎的症状;施硼量的增加可以促进叶片硼和磷元素的积累,但过量的硼会抑制氮、钾、钙元素的积累;施硼量与黑木相思叶片中硼元素的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枯梢植株比例和枯梢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株株高与胸径、枯梢植株比例与枯梢长度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中磷与氮、钾元素之间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钙与磷、钾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异速生长分析得出,不同林龄黑木相思的株高生长速率均低于胸径;施硼肥7.5 g·株^(-1)时,不同林龄黑木相思的株高与胸径的异速生长指数较大。总之,在该试验区施7.5 g·株^(-1)的硼肥可以较好地促进黑木相思的生长发育及营养资源的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肥 黑木相思 生长特性 营养元素 相关性分析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对四种木本花卉容器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冰 陈朝黎 +4 位作者 陈天笑 张如平 曾炳山 李湘阳 陆钊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7-2116,共10页
为研究航天诱变处理对四种木本花卉生长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搭载凤凰木、蓝花楹、多花红千层、腊肠树种子,返回地面后对容器苗进行生长性状、叶片形态、色素含量、生理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为研究航天诱变处理对四种木本花卉生长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搭载凤凰木、蓝花楹、多花红千层、腊肠树种子,返回地面后对容器苗进行生长性状、叶片形态、色素含量、生理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航天诱变处理的凤凰木种子的成苗率提高6.92个百分点,蓝花楹和红千层种子的成苗率降低8.12和10.66个百分点,腊肠树种子的成苗率无明显改变;凤凰木和腊肠树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轴)面积等生长性状分别降低了25.74%和45.15%、11.14%和19.51%、9.13%和31.60%、33.62%和32.26%;红千层苗期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长和蓝花楹苗期的叶轴长、叶轴面积等生长性状分别提高了64.93%、37.09%、118.25%、18.78%和26.49%、37.29%;使凤凰木、蓝花楹和红千层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36.46%、16.77%和7.23%;使腊肠树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脱氢酶(PDHA)活性分别降低了8.59%和39.83%。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航天诱变处理对凤凰木和腊肠树苗期的生长及叶片形态参数呈抑制作用,使其发生负向变异;对红千层苗期的生长及叶片形态参数和蓝花楹苗期的叶片形态参数呈促进作用,使其发生正向变异;对凤凰木、蓝花楹和红千层苗期叶片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大于腊肠树。综上,航天诱变处理对四种木本花卉苗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诱变效果因树种自身特性而异。本研究验证了航天诱变育种是木本花卉种质改良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诱变 木本花卉 生长特性 生理活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黑木相思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朝黎 白晓刚 +2 位作者 李湘阳 曾炳山 胡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1-191,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供硼量培养条件下,黑木相思生长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揭示黑木相思对硼胁迫环境的响应模式。[方法]以1月龄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幼苗为材料,利用含0、0.1、1、2 mmol·L^(-1)硼酸的营养液培养2个月... [目的]研究不同供硼量培养条件下,黑木相思生长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揭示黑木相思对硼胁迫环境的响应模式。[方法]以1月龄黑木相思无性系SR17幼苗为材料,利用含0、0.1、1、2 mmol·L^(-1)硼酸的营养液培养2个月后,测定黑木相思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基于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指标对黑木相思响应不同供硼量的贡献率,比较黑木相思幼苗对不同供硼量的适应性。[结果]试验结果表明,0、1和2 mmol·L^(-1)供硼量抑制了黑木相思幼苗株高和根长的增加,降低了地上部分叶绿素的含量,引起叶片失绿、黄化甚至脱落的表型。0 mmol·L^(-1)供硼量使黑木相思的主根和侧根呈白色且增粗,1、2 mmol·L^(-1)供硼量使根系褐化。0、1、2 mmol·L^(-1)供硼量降低了黑木相思体内抗坏血酸(AsA)的含量,引起了氧化反应;增加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体内脂质氧化水平升高和渗透胁迫;增加了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引发了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_(2)O_(2))的积累与清除以及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黑木相思体内硼元素含量增加,磷和钾元素的含量也随之增加,而钙元素含量在0.1 mmol·L^(-1)供硼量下最高。通过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钾元素含量、叶片数增长量、株高增长量、LOX活性、AsA含量、钙元素含量、硼元素含量、POD活性、Pro含量、SOD活性、根长增长量、蛋白浓度、PAL活性及叶绿素b含量14个指标可作为黑木相思生长发育响应硼胁迫的主要指标。[结论]黑木相思幼苗在0.1mmol·L^(-1)供硼量下生长势较好,其生长指标、生理生化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供硼量条件下差异显著,黑木相思通过调控植株表型、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响应硼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 硼胁迫 营养元素 主成分分析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木麻黄青枯病成灾原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战 张勇 马海宾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3期6-10,49,共6页
木麻黄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病害,因为青枯病病原菌寄主广泛,致病机理独特,变异能力强和无寄主情况下的存活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其防治难度极大。青枯病病原菌致病机理十分复杂,其侵染植物通常是从寄主根部开始侵入,在皮层细胞间隙进行... 木麻黄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病害,因为青枯病病原菌寄主广泛,致病机理独特,变异能力强和无寄主情况下的存活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其防治难度极大。青枯病病原菌致病机理十分复杂,其侵染植物通常是从寄主根部开始侵入,在皮层细胞间隙进行繁殖,然后入侵导管和相邻组织,并在寄主体内产生大量胞外多糖(EPSI),阻塞和破坏寄主维管系统,最终导致寄主死亡。木麻黄青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尤其是与粤西地区的台风频发关系密切;木麻黄品种、树龄、立地环境、栽培管理方式和人为活动也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导致青枯病发生的因素很多,哪一个或哪几个是主要成因尚不完全清楚。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笔者归纳出粤西地区木麻黄青枯病发生相对严重的三点原因:一是粤西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温度适宜、土壤PH值较其它地区偏低,二是粤西地区强台风频发,三是粤西地区当地农户种植习惯和木麻黄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木麻黄青枯病防治的基本策略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应用抗病新品种,运用科学的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结合合理的营林措施,再加上接种有效的生防菌,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青枯病的发生一定能被有效控制。围绕抗病育种开展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将为可持续防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与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青枯病 成灾因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