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人工林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车腾腾 冯益明 +3 位作者 蔡道雄 张万幸 张显强 吴春争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6-712,共7页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林中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热林中心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9年,有林地景观...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林中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热林中心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9年,有林地景观要素占所有景观要素面积的49%以上,呈现出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高的特征,它对热林中心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未成林造林地、非林地、无立木林地在1998-2009年期间面积分别减少283.83,538.84和1 507.11 hm2,疏林地在2004年和2009年2期数据中都已经不存在,宜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苗圃和辅助生产这些为营林造林服务的土地面积也略有上升趋势。这些变化与热林中心近年来重视森林培育,精细化经营林地,对林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人工林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林场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体系研究——以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伏波实验场为例
2
作者 杨丽梅 黄德卫 +2 位作者 张显强 刘衡 伍俊廷 《绿色科技》 2021年第9期139-141,共3页
我国基层林场目前存在林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率低以及分布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治理体系建设加以应对,取得一定的成效。总结并阐述了伏波实验场的应对方式及取... 我国基层林场目前存在林业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率低以及分布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治理体系建设加以应对,取得一定的成效。总结并阐述了伏波实验场的应对方式及取得的成效,以期能为基层林场在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林场 创新 生态文明制度 治理体系 热林中心伏波实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
3
作者 郭晓雪 刘桂炳 +2 位作者 张会儒 刘宪钊 曾冀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69-2681,共13页
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巨大的碳封存潜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精准评估与管理对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为探讨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2017年... 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具有巨大的碳封存潜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精准评估与管理对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为探讨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2017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186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随机森林加残差克里格模型和SHAP解释方法,结合实测植被数据、地形因子、遥感指数和气候变量等协变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确定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介于4.13—34.80g/kg之间,与气候、海拔、生物量等因子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共同解释了预测结果的74.23%;而植被因素中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草本盖度也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可解释预测结果的25.77%。同时,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年平均降水量、生物量等因素的升高呈非线性增加趋势,随最暖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哈格里夫斯参考蒸发量、灌木Simpson指数等因素的增加而呈现出非线性减小趋势。两种方法预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海拔较高、森林覆盖率较高和降水较多的地区呈现出较高的积累。与随机森林模型相比,随机森林加残差克里格模型在标准差、变异系数上更接近实际值,在考虑空间自相关性和环境相关性时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解释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理解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制定增加土壤碳汇、减少碳排放的林地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环境协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4
作者 刘士玲 郑路 +8 位作者 许基煌 杨保国 黄荣 闵惠琳 张培 庞圣江 马俊旭 席英卓 李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344-354,共11页
亚热带森林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水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友谊关站”)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西南部,主要开展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亚热带森林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水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友谊关站”)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西南部,主要开展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监测研究工作。本研究利用友谊关站使用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过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处理,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6–2022年的气温、大气压、相对湿度、降水、土壤温度等9个气象观测指标,共计756条月尺度数据公开报道,以期为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完备的基础性气象数据资料,并为更大尺度联网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 南亚热带 友谊关站 2016-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卢立华 贾宏炎 +2 位作者 何日明 李吉良 覃书源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6-352,共7页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748.23、1881.07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641.32、153.88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309.05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555.61~5864.87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凋落物量 凋落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树种格木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唐继新 麻静 +4 位作者 贾宏炎 曾冀 雷渊才 蔡道雄 郝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4,共8页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 应用30年生格木人工林树干解析资料,对珍稀濒危树种格木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中等木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7~25年,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值在第15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20~26年相交;林分优势木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在5~28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11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18~19年。(2)林分中等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第4~21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7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8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在8~21年多次相交;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的速生期在4~20年,连年生长量的最高峰值在第4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在第9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9~16年多次相交。(3)中等木与优势木的材积速生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潜力大,直至第30年时仍未达数量成熟。(4)心材形成的起始树龄和起始树干去皮直径分别为12.2年、7.73cm。(5)林分中等木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优拟合方程分别为Gompertz、Richards、Richards方程,其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均≥0.978691,拟合效果显著;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Schumacher、Richards、Richards方程。(6)利用Adobe Acrobat软件距离工具进行树干解析测定,具有测量结果精准、效率高、成本低及复测易于实现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工测量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树干解析 心材 生长规律 Adobe ACROBAT软件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业废弃物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西桦幼苗生长效应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艾娟娟 厚凌宇 +4 位作者 邵国栋 李智超 蒙彩兰 卢立华 孙启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6-76,共11页
以林业废弃物木纤维、沤制树皮、椰糠和锯末为基质主料,分别与辅料草炭、黄心土、珍珠岩、蛭石、火烧土和碳化树皮以不同体积比配制16种配方基质,研究了16种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西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幼苗的生... 以林业废弃物木纤维、沤制树皮、椰糠和锯末为基质主料,分别与辅料草炭、黄心土、珍珠岩、蛭石、火烧土和碳化树皮以不同体积比配制16种配方基质,研究了16种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西桦(Betula alnoides Buch.-Ham.ex D.Don)幼苗的生长和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各配方基质对西桦幼苗的育苗效果,并筛选出适宜西桦幼苗生长的最佳配方基质。结果表明:16种配方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和p H值分别为0.21~0.81 g·cm^(-3)、35.87%~63.35%、2.00%~21.74%、24.78%~53.03%、0.04~0.15 m S·cm^(-1)和p H 5.29~p H 7.43,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94.50~652.75 mg·kg^(-1)、3.37~72.67 mg·kg^(-1)、49.50~227.75 mg·kg^(-1)和5.45~43.80 g·kg^(-1)。其中,以林业废弃物为主料的T5[V(沤制树皮)∶V(锯末)∶V(碳化树皮)=6∶3∶1]至T16[V(锯末)∶V(椰糠)∶V(火烧土)∶V(珍珠岩)=3∶3∶2∶2]配方基质的电导率、持水孔隙度、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T1[V(黄心土)∶V(锯末)∶V(火烧土)=6∶3∶1]配方基质(对照),容重显著低于对照。不同配方基质中西桦幼苗的根冠比、单株根干质量和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的差异较小,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11[V(木纤维)∶V(草炭)∶V(椰糠)=4∶3∶3]和T12[V(木纤维)∶V(草炭)∶V(椰糠)=3∶4∶3]配方基质中西桦幼苗的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单株总干质量、株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高径比、苗木质量指数和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T11和T12配方基质中西桦幼苗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分别为0.444和0.440,西桦幼苗实际生长效果也较佳。为了减少草炭使用量,建议将T11配方基质作为西桦幼苗育苗的最佳配方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废弃物 西桦 配方基质 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废弃物基质配方特性及其对柚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艾娟娟 厚凌宇 +4 位作者 邵国栋 李智超 卢立华 李朝英 孙启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27-1037,共11页
为促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草炭的开采,以林业废弃物为育苗基质主要原料,对柚木Tectona grandis进行育苗试验,探讨林业废弃物替代草炭作为柚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试验以木纤维、锯末、椰糠和沤制树皮为主要基质原料,分别与辅料草... 为促进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草炭的开采,以林业废弃物为育苗基质主要原料,对柚木Tectona grandis进行育苗试验,探讨林业废弃物替代草炭作为柚木育苗基质的可行性。试验以木纤维、锯末、椰糠和沤制树皮为主要基质原料,分别与辅料草炭、黄心土、珍珠岩、蛭石(VC)和火烧土(BS)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制成16种不同配方基质,并以柚木常用基质黄心土为主要基质原料的配方T1[V(黄心土)∶V(锯末)∶V(火烧土)=6∶3∶1]作为对照,分别研究了不同基质的特性及其对柚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状况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各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柚木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6种林业废弃物基质的各项指标间均有差异,其中部分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16种林业废弃物配方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0.1~0.8 g·cm-3, 35.87%~63.35%和24.78%~53.05%, pH值为5.29~7.43。其中以林业废弃物为主料配方基质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和电导率通气孔隙度均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T1),容重显著(P<0.05)低于T1。在不同基质中,柚木幼苗的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10[V(木纤维)∶V(草炭)∶V(珍珠岩)∶V(蛭石)=5∶3∶1∶1], T11[V(椰糠)∶V(木纤维)∶V(草炭)=3∶4∶3], T12[V(椰糠)∶V(木纤维)∶V(草炭)=3∶3∶4]配方基质中柚木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主根长、单株侧根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苗木品质指数、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均较高,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对应指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柚木在T10,T11, T12配方基质中的生长品质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42, 0.42, 0.56,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的0.22。为减少草炭使用量,建议将T11和T10作为柚木最佳育苗基质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林业废弃物 柚木 苗木品质指数 隶属函数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4 位作者 曾冀 李忠国 庞圣江 郝建 赵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进行间苗定株较为适宜;(6)对米老排人工林适时适地的采用小面积皆伐、非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剩余物、保护和利用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方式,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人工林 皆伐迹地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树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热带岩溶区苹婆幼树光合蒸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宏光 农友 +6 位作者 苏建苗 王家妍 李燕群 刘正富 赵金龙 林建勇 温远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751-7752,7806,共3页
[目的]探讨北热带岩溶区主要树种苹婆幼树的光合蒸腾特性。[方法]利用1年生苹婆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长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的苹婆幼树,其净光... [目的]探讨北热带岩溶区主要树种苹婆幼树的光合蒸腾特性。[方法]利用1年生苹婆实生苗,经盆栽和控水试验,研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变化。[结果]长期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的苹婆幼树,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差异,干旱胁迫将导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水分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结论]苹婆属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婆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效率 岩溶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青山实验基地森林立地评价与适地适树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炳根 卢立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85,共8页
广西大青山实验基地森林立地划分是以地貌、土层厚度和林木生长状况为依据,把实验基地范围内的土壤划分成34个立地类型;森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是把所调查200个标准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分级,结合基地20年生马尾松、杉木相应地位指... 广西大青山实验基地森林立地划分是以地貌、土层厚度和林木生长状况为依据,把实验基地范围内的土壤划分成34个立地类型;森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是把所调查200个标准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分级,结合基地20年生马尾松、杉木相应地位指数的平均值作为评价立地类型质量优劣的指标;据此,将基地的森林立地质量分为5个等级。基地范围造林树种的选择则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质量优劣来确定,从而实现适地适树和地尽其力;这对于南方人工林,特别是营造多树种和集约经营作业的人工林,较为直观、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青山 立地评价 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珍稀濒危树种引种保存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培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 经14a的收集和引种栽培,已引进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共38科63属83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的23.4%,占广西保护树种总数的67.4%。对30个保护树种进行了播种、扦插等试验,已成功地繁殖了一批苗木。进行了34个树种的物候相、生长量、适应性等观测。并建立了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珍稀濒危树种 引种 繁殖 种质资源 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霉变实验的竹材腐朽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总 李良 +2 位作者 蒙愈 苏建苗 曾裕保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51,共5页
通过利用腐朽菌白腐及褐腐对未经霉变的竹材分别进行30、60和90 d的腐朽,并与经青霉霉变20、40、60 d后分别经腐朽菌腐朽90 d的竹材相比,两者在失重率及力学性能损失方面,霉变过的竹材比未经霉变的竹材都要大。同时对不同霉变时间的竹... 通过利用腐朽菌白腐及褐腐对未经霉变的竹材分别进行30、60和90 d的腐朽,并与经青霉霉变20、40、60 d后分别经腐朽菌腐朽90 d的竹材相比,两者在失重率及力学性能损失方面,霉变过的竹材比未经霉变的竹材都要大。同时对不同霉变时间的竹材经过腐朽菌分别腐朽30、60和90 d后,发现随着霉变时间的延长,竹材失重率及力学性能损失呈加重趋势,表现为腐朽菌对竹材结构破坏力度大。最后用t检验法分析霉变对竹材腐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现为霉变对竹材腐朽影响显著。又由测试结果数据分析得知,霉变可加速竹材腐朽,在前期表现为增速快,但在后期增速则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霉变 腐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探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武志 陶怡 +1 位作者 梁福江 明财道 《南方农业》 2018年第6期63-63,65,共2页
对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简要概述了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详细深入地剖析了当前我国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 对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简要概述了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详细深入地剖析了当前我国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有效策略,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资源 保护管理 生态林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对结构调整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法蕾 裴顺祥 +6 位作者 杜满义 马淑敏 吴莎 吴迪 王海霞 李佳林 许基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目的]为评估结构调整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对结构调整干扰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构调整后山西省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探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 [目的]为评估结构调整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对结构调整干扰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结构调整后山西省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林下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探究,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油松人工林结构调整能够降低土壤的pH值,土壤养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而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菌门。结构调整后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显著增加,多样性较对照样地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结构调整前后的油松人工林微生物类群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RDA分析,pH、总氮、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类群变化的主要因子。[结论]结构调整后的油松人工林样地仍处于恢复期,微生物类群结构与未调整样地相比具有相似性,但调整后的土壤微生物类群更为丰富,变形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增加使得土壤中固氮菌的比例提高,土壤微生物类群向有助于有机质分解的方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结构调整 目标树经营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内穿透雨收集器与雨量计的选配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路 尤业明 +3 位作者 李朝英 李华 刘士玲 闵惠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06,共6页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 通过选取0.5 mm和1.0 mm分辨力的2种翻斗雨量计,换算穿透雨收集器3种规格承雨口尺寸,设定五级穿透雨强,建立蠕动泵转速–流量回归方程,对不同穿透雨强的穿透雨量模拟。结果表明:392.5 mm×200 mm尺寸穿透雨收集器配置0.5 mm和1.0 mm 2种分辨力雨量计,均可达到单点准确观测;但承雨口面积较小,单点代表性较差。785 mm×200 mm尺寸配置0.5 mm分辨力雨量计,仅能单点准确观测1.0 mm/min穿透雨强以下的穿透雨量;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3.0 mm/min穿透雨强范围内可以单点观测,但需要对穿透雨强大于2.0 mm/min部分的穿透雨量进行误差修正。1570 mm×200 mm尺寸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在0.0~2.0 mm/min穿透雨强下可正常观测,对于1.0~3.0 mm/min穿透雨强部分的穿透雨量需进行误差修正。综合分析,大暴雨发生较少的地区,集水器承雨口尺寸1570 mm×200 mm配置1.0 mm分辨力雨量计,穿透雨量分辨力0.1 mm,具有单点最大代表性,基本满足观测精度要求,兼顾仪器购置经济性,为最适宜配置。若条件许可,定制翻斗容量更大的流量计,观测稳定性和准确性会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蠕动泵 穿透雨量 降水分配 翻斗雨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胡小燕 段爱国 +4 位作者 张建国 杜海伦 张雄清 郭文福 郭光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3,共9页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成熟林 初植密度 土壤剖面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个柚木种源/家系生长表现研究
18
作者 李运兴 梁坤南 +5 位作者 黄桂华 邝炳朝 郝建 杨保国 潘丽琴 黄日逸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 [目的]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示生长因子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1)不同种源/家系间37 a生时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94.29%、11.72~16.03 m、11.33~17.92 cm、0.0844~0.3291 m^(3)。(2)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分别为0.6077、0.5131、0.6344。(3)保存率、树高与地理坐标、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与海拔(r=0.938^(**),r=0.868^(**))、年均温(r=0.914^(**),r=0.844^(**))显著正相关,与经度(r=-0.913^(**),r=-0.735^(*))、距离(r=-0.923^(**),r=-0.832^(**))显著负相关。(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7 a生时,种源/家系7514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表现最好,8440表现最差,其次是75129。[结论]不同种源/家系间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树高、单株材积有较高的重复力。柚木引种宜选择年均气温相近且距离较近的种源/家系以获得较好的遗传表现,对于凭祥当地而言,种源/家系7514适宜广泛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种源/家系 生长表现 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11种珍贵阔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昉晨 刘世荣 +5 位作者 温远光 唐敬超 蔡道雄 明安刚 史作民 雷丽群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606-61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特性,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树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并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特性,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树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各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为7.00~18.19μmol·m^(-2)·s^(-1),平均值为10.83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柚木Tectona grandis(18.19μmol·m^(-2)·s^(-1))、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13.07μmol·m^(-2)·s^(-1))、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2.60μmol·m^(-2)·s^(-1))、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11.63μmol·m^(-2)·s^(-1))、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11.29μmol·m^(-2)·s^(-1))、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e(10.85μmol·m^(-2)·s^(-1))、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10.64μmol·m^(-2)·s^(-1))、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8.90μmol·m^(-2)·s^(-1))、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7.72μmol·m^(-2)·s^(-1))、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7.22μmol·m^(-2)·s^(-1))、铁力木Mesua ferrea(7.00μmol·m^(-2)·s^(-1))。光合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柚木、米老排和红锥,较弱的为擎天树、铁力木和山白兰;对高光强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为铁力木、柚木、观光木和降香黄檀,较弱的为灰木莲和山白兰;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格木、红锥和香梓楠,较弱的为山白兰、擎天树、观光木和米老排。【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选择光合能力强的树种造林。格木、红锥和香梓楠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可作为松、杉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阔叶树种 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乡土树种与桉树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席守鸿 明安刚 +2 位作者 谭玲 何江 覃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2-1244,共13页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 营造乡土树种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常见模式。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对乡土树种和桉树人工林的响应特征与机制,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外来树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对象,基于各林分土壤(0~20 cm)真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FUNGuild数据库,比较分析乡土树种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的差异特性及影响的主导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5个研究林分的土壤真菌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但不同乡土树种林分与尾巨桉林的土壤真菌优势目存在差异。(2)尾巨桉林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其群落组成结构也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3)4个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的腐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高于尾巨桉林,并且火力楠林和米老排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尾巨桉林,尾巨桉林土壤共生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真菌和木材腐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乡土树种人工林。(4)pH是导致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类群差异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综上认为,在南亚热带地区将尾巨桉林改建成火力楠林或米老排林可提高土壤养分水平,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群落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FUNGuild数据库 乡土树种人工林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